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件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金屬件整形裝置。
背景技術:
為減少CNC加工時間,目前很多較厚金屬件(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金屬板件)需要先進行沖孔。而沖孔后,由于孔位分布不規則、受力不均衡等因素影響,沖孔后的金屬件容易產生變形,其平面度往往無法達到要求公差,從而影響后續工序的定位。為此,沖孔后,需對金屬件進行整形,以使其平面度達到要求公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金屬件整形裝置,旨在將金屬件的平面度調整至符合要求公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金屬件整形裝置,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的底壁開有多個上螺孔;
下模,所述下模的上壁開設多個與所述上螺孔相對的下螺孔;
上壓頭,所述上壓頭的個數與所述上螺孔對應且每個所述上壓頭的上部通過螺紋配合連接于對應的所述上螺孔;
下壓頭,所述下壓頭的個數與所述下螺孔對應且每個所述下壓頭的下部通過螺紋配合連接于對應的所述下螺孔;
分別擰轉上壓頭和下壓頭,可使所述上壓頭和所述下壓頭沿對應的上螺孔和下螺孔上下運動,當所述上模帶動所述上壓頭下行到預定位置后,所述上壓頭可將金屬件下壓至與所述下壓頭相抵。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在上模的下壁和下模的上壁分別開設多個上螺孔和下螺孔,并在每個上螺孔和下螺孔安裝上下位置可調節的上壓頭和下壓頭。工作時,可根據金屬件的變形情況分別調節上壓頭和下壓頭的高度,例如,對于金屬件下凹的區域,可將該區域所對應的上壓頭和下壓頭調至高于其周邊正常區域的上壓頭和下壓頭,合模后,通過該下凹區域對應的上壓頭和下壓頭將該下凹的區域向上頂起,以適當的反變形對下凹的區域進行修正,從而將下凹區域整平。而對于上拱的區域,則可將該區域所對應的上壓頭和下壓頭調到低于其周邊正常區域(指沒有出現變形的平整區域)的上壓頭和下壓頭,合模后,通過該上拱區域對應的上壓頭和下壓頭將該上拱的區域向下壓,以適當的反變形對上拱的區域進行修正,從而將上拱區域整平。最終完成金屬件的整形工作,使金屬件的平面度達到要求公差,便于后續工序的定位。
優選地,所述上模的底壁和所述下模的上壁設有上彈性加強板和下彈性加強板,所述上彈性加強板和所述下彈性加強板開設分別與所述上螺孔和所述下螺孔相對的上限位孔和下限位孔,所述上限位孔和所述下限位孔的孔壁與所述上壓頭和所述下壓頭的側壁彈性相抵。
優選地,所述上彈性加強板和所述下彈性加強板采用橡膠或者優力膠制成。
優選地,所述上壓頭包括可抵于所述金屬件的上表面的上抵觸部以及從上抵觸部向上延伸的上連接部,所述上連接部的外壁開設與所述上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上連接部通過螺紋配合裝于所述上螺孔;所述下壓頭包括可抵于所述金屬件的底表面的下抵觸部以及從下抵觸部向下延伸的下連接部,所述下連接部的外壁開設與所述下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下連接部通過螺紋配合裝于所述下螺孔。
優選地,所述上抵觸部和所述下抵觸部大致為柱狀,其與金屬件相抵觸的表面為平面。
優選地,所述上抵觸部和所述下抵觸部大致呈圓柱狀。
優選地,所述上抵觸部和所述上連接部以及所述下抵觸部和所述下連接部均為一體成型。
優選地,所述上模由上模架和裝于所述上模架下部的上模板組成,所述上螺孔開設于所述上模板的底壁;所述下模由下模架和裝于所述下模架上部的下模板組成,所述下螺孔開設于所述下模板的底壁。
優選地,所述上模架由多塊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的上模座板連接而成,位于最下方的所述上模座板開設上大下小的上臺階槽,所述上模板同樣為上大下小的臺階狀,所述上模板的頂面與位于其上方的上模座板相接觸,所述上模板的臺階面與所述上臺階槽的臺階面相抵。
優選地,所述下模架由多塊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的下模座板連接而成,位于最上方的所述上模座板開設限位槽,所述下模板裝于所述限位槽內,并與所述限位槽的側壁以及底壁相接觸,由限位槽的側壁以及底壁進行限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3是上壓頭和下壓頭抵于金屬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金屬件整形裝置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該金屬件整形裝置包括上模1、下模2、上壓頭3和下壓頭4。
其中,上模1安裝在升降機構(未圖示)上,并在升降機構的驅動下實現上下移動,上模1的底壁開有多個上螺孔,上螺孔的個數以及排布方式,根據金屬板件5的大小和厚度等因素而定。
下模2安裝于工作臺(未圖示)上,下模2的上壁開設多個與上螺孔相對的下螺孔,下螺孔的個數與上螺孔的個數對應。
上壓頭3的個數與上螺孔對應且每個上壓頭3的上部通過螺紋配合連接于對應的上螺孔;擰轉每個上壓頭3可使上壓頭3沿對應的上螺孔上下運動,以改變上壓頭3的高度。
下壓頭4的個數與下螺孔對應且每個下壓頭4的下部通過螺紋配合連接于對應的下螺孔;擰轉每個下壓頭4可使下壓頭4沿對應的下螺孔上下運動,以改變下壓頭4的高度。當上模1帶動上壓頭3下行到預定位置,即合模后,上壓頭3可將金屬件5下壓至與下壓頭4相抵。
工作時,可根據金屬件5的變形情況分別調節上壓頭3和下壓頭4的高度,例如,對于金屬件5下凹的區域,可將該區域所對應的上壓頭3和下壓頭4調至高于其周邊正常區域(正常區域指沒有出現變形的平整區域)的上壓頭和下壓頭,合模后,通過下凹區域對應的上壓頭3和下壓頭4將下凹的區域向上頂起,以適當的反變形對下凹的區域進行修正,從而將該下凹區域整平。而對于上拱的區域,則可將該區域所對應的上壓頭和下壓頭調到低于其周邊正常區域的上壓頭和下壓頭,合模后,通過該上拱區域對應的上壓頭和下壓頭將該上拱的區域向下壓,以適當的反變形對上拱的區域進行修正,從而將上拱區域整平,最終完成金屬件5的整形工作,使金屬件5的平面度達到要求公差,便于后續工序的定位。
應當說明的是,上壓頭3和下壓頭4高度的調節量應該根據金屬件5下凹或上拱的變形量而定,工作人員通過本實施例的金屬件整形裝置對金屬件5進行整形的過程中,可能需要一次或者多次調整上壓頭3和下壓頭4的高度,并嘗試沖壓后,才能成功完成金屬件5的整形。換而言之,工作人員,需先根據金屬件5的下凹或上拱區域的變形量,調整對應該下凹或上拱區域的上壓頭3和下壓頭4的高度,接著,對金屬件5進行沖壓,沖壓后,將金屬件取下并進行檢測,如檢測結果顯示金屬件5的平面度符合要求公差,表示整形成功,可直接進行其他相同或近似變形情況的同規格金屬件的整形。而如若檢測結果顯示金屬件的平面度仍不符合要求公差,則需繼續調整上壓頭3和下壓頭4的高度,接著繼續進行沖壓,沖壓后再進行檢測,如此重復操作,直到金屬件5的平面度符合要求公差。可以理解的,同一規格的金屬件5沖孔后,由于其尺寸和孔位分布相同,因此,出現變形的情況也基本相同,只要將上壓頭3和下壓頭4的高度調整至合適高度后,可直接進行其他同規格金屬件5的整形工作。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上模1的底壁和下模2的上壁設有上彈性加強板6和下彈性加強板7,上彈性加強板6和下彈性加強板7開設分別與上螺孔和下螺孔相對的上限位孔和下限位孔,上限位孔和下限位孔的孔壁與上壓頭3和下壓頭4的側壁彈性相抵,以對上壓頭3和下壓頭4進行定位,防止上壓頭3和下壓頭4出現松動。
具體地,如圖1、圖2所示,上彈性加強板6和下彈性加強板7可采用橡膠或者優力膠制成,其中,優力膠具有強度好、壓縮變形小等優點,其既有塑料的剛性,又有橡膠的彈性,能較好地對上壓頭3和下壓頭4進行定位,并防止上壓頭3和下壓頭4松動。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2、圖3所示,上壓頭3包括可抵于金屬件5的上表面的上抵觸部31以及從上抵觸部31向上延伸的上連接部32,上連接部31的外壁開設與上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紋,上連接部32通過螺紋配合裝于上螺孔,從而將上壓頭3可活動地旋接于上螺孔中。同樣,下壓頭4包括可抵于金屬件5的底表面的下抵觸部41以及從下抵觸部41向下延伸的下連接部42,下連接部42的外壁開設與下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紋,下連接部42通過螺紋配合裝于下螺孔,從而將下壓頭4可活動地旋接于下螺孔中。具體而言,上抵觸部31和下抵觸部41大致為柱狀,其與金屬件5相抵觸的表面為平面,以保證能將金屬件5整平。優先地,上抵觸部和下抵觸部大致呈圓柱狀,其直徑根據待整形金屬件5的厚度、大小等因素而設定。
更具體地,如圖3所示,上抵觸部31和上連接部32以及下抵觸部41和下連接部42均為一體成型,一體成型的結構不僅保證了上壓頭3和下壓頭4的結構穩定性,而且成型方便,成本低廉。應當說明的是,上抵觸部31和上連接部32以及下抵觸部41和下連接部42也可以為獨立個體,其分別通過螺紋配合可拆卸連接,以方便更換下抵觸部31和上抵觸部41。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上模1由上模架11和裝于上模架11下部的上模板12組成,上螺孔開設于上模板12的底壁。具體而言,上模架11由多塊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的上模座板110連接而成,位于最下方的上模座板開設上大下小的上臺階槽,上模板12同樣為上大下小的臺階狀,上模板12的頂面與位于其上方的上模座板110相接觸,上模板12的臺階面與上臺階槽的臺階面相抵,通過上臺階槽的臺階面以及位于上模座板12的底面限制上模板12上下移動,實現上模板12的定位安裝。應當說明的是,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形成上模架11的上模座板110的個數可以為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等等。
除了上述的情況之外,上模架11也可以僅包括一個上模座板110,當模架11僅包括一個上模座板110時,上模板12可通過螺釘與上模座板110可拆連接,或者上模板12與上模座板110一體成型。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下模2由下模架21和裝于下模架上部的下模板22組成,下螺孔開設于下模板22的底壁。具體而言,下模架21由多塊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的下模座板210連接而成,位于最上方的上模座板210開設限位槽,下模板22裝于限位槽內,并與限位槽的側壁以及底壁相接觸,由限位槽的側壁以及底壁進行限位,實現下模板22的定位。應當說明的是,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形成下模架21的下模座板210的個數可以為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等等。
除了上述的情況之外,下模架21也可以僅包括一個下模座板210,當下模架21僅包括一個下模座板210時,下模板22可通過螺釘與下模座板210可拆連接,或者下模板22與下模座板210一體成型。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位于最下方的下模座板210連接支座211,支座211與工作臺通過螺釘與連接,從而將下模架21安裝于工作臺上。具體地,支座211通過螺釘與下模座板210的底部可拆卸連接,或者支座211與下模座板210一體成型。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