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用鋼絲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鋼絲調直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拉鎖是汽車上常用的一種結構件,用來穩定鋼結構件或穩定及張拉膜成品的鋼索。汽車拉鎖一般為鋼絲,鋼絲的頭部需要澆鑄一塊扣具,方便于不同部位結合固定。現有的加工方法一般是采用將鋼絲人工放入隨行夾具中,然后隨行夾具經過機械手移動到澆鑄工位,進行澆注,澆注完成后的產品經過機械手再送至導軌上,滑動依次完成冷卻、去毛刺和下料工序;但是這種傳統的加工設備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是人工放入到隨行夾具中的,導致鋼絲不直,不利于后續夾具的牢固夾持,另外在澆注過程會使得扣具澆鑄位置不準確,從而導致拉索后續使用過程扣位不牢固、不準確,影響使用效果;而且,如果鋼絲不進行調直處理會導致后續機械手夾持不牢固、或者不能準確夾持鋼絲根數,都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無需人工放線,同時還能對鋼絲進行校直、提高與扣具結合的準確度,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鋼絲調直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鋼絲調直裝置包括輸入輸出機構和回轉調直機構;所述的輸入輸出機構包括電機B,與電機B的輸出軸連接的傳動軸A,傳動軸A上設置有同步帶輪A、同步帶輪B;所述的同步帶輪A通過同步帶D與同步帶輪C傳動連接,同步帶輪C固定于傳動軸B上;所述的同步帶輪B通過同步帶B與同步帶輪D傳動連接,所述的同步帶輪D與輸送壓輪A同軸連接,所述的輸送壓輪A下方平行設置有輸送壓輪B,所述的輸送壓輪A和輸送壓輪B同一端均設置有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所述的傳動軸B位于相對同步帶輪C的一端通過同步帶C與同步帶輪E傳動連接,所述的同步帶輪E與輸送壓輪C同軸連接,所述的輸送壓輪C下方平行設置有輸送壓輪D,所述的輸送壓輪C和輸送壓輪D同一端均設置有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所述的回轉調直機構包括電機A,多根平行設置的調直輪,與電機A的輸出軸連接的同步帶輪F,同步帶輪F通過同步帶A與同步帶輪G傳動連接;所述的同步帶輪G與一根調直輪的一端固定連接,多根調直輪位于同步帶輪G的相對一端設置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
作為改進,本發明所述的輸送壓輪A和輸送壓輪B上下平行設置于一組固定支架之間,所述的輸送壓輪A和輸送壓輪B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同步帶輪D位于固定支架外側壁;所述的輸送壓輪C和輸送壓輪D上下平行設置于另一組固定支架之間,所述的輸送壓輪C和輸送壓輪D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同步帶輪E位于固定支架外側壁;所述的多根平行設置的調直輪為水平方向平行設置并固定于一組固定支架上,且調直輪的長度方向與輸送壓輪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的調直輪為空心設置,鋼絲自固定調直輪的固定支架上的孔進入到調直輪,然后經過調直輪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軸心的通孔穿出。
作為改進,本發明所述的輸送壓輪A、輸送壓輪B、輸送壓輪C和輸送壓輪D上均周向設置有容置鋼絲的環形凹槽;采用該結構可以更方便的保證鋼絲的運行路線,且鋼絲彼此不接觸、不摩擦,同時起到更好的導向作用,準確的使得鋼絲進入到調直輪內。
作為改進,所述的調直輪為3根,且三根調直輪為空心設置,調直輪一端的固定支架上設置有與之對應的孔,調直輪另一端的固定支架和傳動齒輪的軸心上對應的設置有通孔,且所述的調直輪的空心孔徑與鋼絲的直徑相等;采用該結構,進一步步對鋼絲進行調直、整形。
本發明上述的電機A、B, 同步帶輪A、B、C、F,同步帶D,傳動軸B,以及安裝固定電機的固定支架等位于支架面板的下部;同步帶D為水平方向設置;而其它的如輸送壓輪、輸送壓輪上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調直輪和固定這些結構的固定支架則位于支架面板的上表面;而同步帶B、C則豎向設置于各自的同步帶輪上。
本發明上述的調直機構的工作過程為:電機B轉動帶動傳動軸A運轉,同時同步帶輪A、B轉動,通過同步帶輪B、C與同步帶D的傳動,傳動軸B與傳動軸A同步轉動,連接于這兩零件上的同步帶B、C帶動輸送壓輪A與輸送壓輪C運轉;通過傳動齒輪A與傳動齒輪D的嚙合傳動,輸送壓輪A帶動輸送壓輪B同步運轉;通過傳動齒輪B與傳動齒輪C的嚙合傳動,輸送壓輪C帶動輸送壓輪D同步運轉。通過這樣的結構實現輸送壓輪A、B、C、D的同步運動送絲;電機A轉動,通過同步帶輪E、F與同步帶A的作用帶動中間的調直輪運動,中間的調直輪運轉后,通過調直輪端部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的作用,多根調直輪共同旋轉,對鋼絲進行調直。本發明的鋼絲調直機構是將從起始位置出來有彎曲變形的鋼絲通過回轉調直方式將鋼絲調直,以便后續加工中機械手抓取后鋼絲能保持直線,不變形,提高機械手的定位精度,提高產品合格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鋼絲調直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鋼絲調直裝置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鋼絲調直裝置的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鋼絲調直裝置的側視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下屬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
如附圖1-4所示,一種鋼絲調直裝置,包括輸入輸出機構和回轉調直機構;所述的輸入輸出機構包括電機B 15,與電機B的輸出軸連接的傳動軸A 16,傳動軸A上設置有同步帶輪A 17、同步帶輪B 18;所述的同步帶輪A通過同步帶D 19與同步帶輪C 20傳動連接,同步帶輪C固定于傳動軸B 21上;所述的同步帶輪B通過同步帶B22與同步帶輪D 23傳動連接,所述的同步帶輪D與輸送壓輪A 24同軸連接,所述的輸送壓輪A下方平行設置有輸送壓輪B 25,所述的輸送壓輪A和輸送壓輪B同一端均設置有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26;所述的傳動軸B位于相對同步帶輪C的一端通過同步帶C27與同步帶輪E28傳動連接,所述的同步帶輪E與輸送壓輪C29同軸連接,所述的輸送壓輪C下方平行設置有輸送壓輪D30,所述的輸送壓輪C和輸送壓輪D同一端均設置有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26;所述的回轉調直機構包括電機A 31,多根平行設置的調直輪35,與電機A的輸出軸連接的同步帶輪F32,同步帶輪F通過同步帶A33與同步帶輪G34傳動連接;所述的同步帶輪G與一根調直輪的一端固定連接,多根調直輪位于同步帶輪G的相對一端設置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26。
本發明所述的輸送壓輪A和輸送壓輪B上下平行設置于一組固定支架36之間,所述的輸送壓輪A和輸送壓輪B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同步帶輪D位于固定支架外側壁(分設于兩端);所述的輸送壓輪C和輸送壓輪D上下平行設置于一組固定支架36之間,所述的輸送壓輪C和輸送壓輪D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同步帶輪E位于固定支架外側壁(分設于兩端);所述的多根平行設置的調直輪為水平方向平行設置并固定于一組固定支架36上,且調直輪的長度方向與輸送壓輪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的調直輪為空心設置,鋼絲自固定調直輪的固定支架上的孔進入到調直輪,然后經過調直輪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軸心的通孔穿出。
本發明所述的輸送壓輪A、輸送壓輪B、輸送壓輪C和輸送壓輪D上均周向設置有容置鋼絲的環形凹槽37;采用該結構可以更方便的保證鋼絲的運行路線,且鋼絲彼此不接觸、不摩擦,同時起到更好的導向作用,準確的使得鋼絲進入到調直輪內。
本實施例所述的調直輪為3根,且三根調直輪為空心設置,調直輪一端的固定支架上設置有與之對應的孔,調直輪另一端的固定支架和傳動齒輪的軸心上對應的設置有通孔,且所述的調直輪的空心孔徑與鋼絲的直徑相等;采用該結構,進一步步對鋼絲進行調直、整形。
本發明上述的電機A、B, 同步帶輪A、B、C、F,同步帶D,傳動軸B,以及安裝固定電機的固定支架等位于支架面板的下部;同步帶D為水平方向設置;而其它的如輸送壓輪、輸送壓輪上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調直輪和固定這些結構的固定支架則位于支架面板的上表面;而同步帶B、C則豎向設置于各自的同步帶輪上。
本發明上述的調直機構的工作過程為:電機B轉動帶動傳動軸A運轉,同時同步帶輪A、B轉動,通過同步帶輪B、C與同步帶D的傳動,傳動軸B與傳動軸A同步轉動,連接于這兩零件上的同步帶B、C帶動輸送壓輪A與輸送壓輪C運轉;通過傳動齒輪A與傳動齒輪D的嚙合傳動,輸送壓輪A帶動輸送壓輪B同步運轉;通過傳動齒輪B與傳動齒輪C的嚙合傳動,輸送壓輪C帶動輸送壓輪D同步運轉。通過這樣的結構實現輸送壓輪A、B、C、D的同步運動送絲;電機A轉動,通過同步帶輪E、F與同步帶A的作用帶動中間的調直輪運動,中間的調直輪運轉后,通過調直輪端部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的作用,多根調直輪共同旋轉,對鋼絲進行調直。本發明的鋼絲調直機構是將從起始位置出來有彎曲變形的鋼絲通過回轉調直方式將鋼絲調直,以便后續加工中機械手抓取后鋼絲能保持直線,不變形,提高機械手的定位精度,提高產品合格率。
本發明的固定支架和傳動齒輪因為功能相同,為了附圖更加清晰的體現發明的技術方案,本實施例均采用統一的標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