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納米化加工刀頭,屬于金屬表面納米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可通過滾壓加工或應用超聲波技術對金屬表面進行納米化加工或消除金屬工件表面的殘余應力,能夠使金屬表面獲得低粗糙度值和高加工精度,并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無污染的特點;對金屬工件表面進行殘余應力消除,能夠有效提升金屬工件的整體性能。現在利用超聲波技術進行納米化加工或消除殘余應力的設備主要有超聲波加工刀具及應力消除設備,超聲波加工刀具及應力消除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換能器、變幅桿和刀具頭(刀頭),超聲波加工刀具可以直接安裝在相應機床的主軸或刀架上,或者是安裝在超聲波加工裝置上,在機床超聲波加工裝置的帶動下完成對金屬工件表面的超聲波加工或應力消除。
滾壓加工和超聲波加工過程中需要用到加工刀頭,不同的刀頭可加工不同形狀的工件表面,相應地,針對不同的工件形狀表面也需要設計出不同結構形式的刀頭,在針對一些難以加工的工件表面,例如連接處的R弧槽(工件R弧槽所處的位置結構也各種各樣),一般結構形式的加工刀頭很難加工到此,因此,就必須設計出針對特定R弧槽結構的特定刀頭,以期滿足現代加工工業發展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結構形式的納米化加工刀頭。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納米化加工刀頭,包括工具座和滾輪,所述滾輪設置在工具座的前端,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成夾角設置,所述滾輪的小徑端面與工具座前端斜面接觸。
優選的,所述工具座內設置有容納變幅桿的空腔。
優選的,所述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的夾角為0-90°。
優選的,所述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的夾角為45°。
優選的,所述工具座的前端斜面設有一通孔,通孔內設有一定位軸,定位軸連接滾輪。
優選的,所述定位軸通過銷固定設置在工具座上。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銷通過工具座上的螺釘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納米化加工刀頭,滾輪呈傾斜設置(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成夾角),這種結構設計的刀頭,可以使滾輪的外側邊緣具有最小的外形結構尺寸。在應用到一些空間較小的待加工位置時,能夠使滾輪接觸到待加工位置的表面,特別是針對一些復雜曲線結構表面的R弧槽,其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作用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納米化加工刀頭的俯視圖;
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納米化加工刀頭的工作狀態圖;
其中:1、工具座;2、空腔;3、滾輪;4、定位軸;5、銷;6、螺釘;7、超聲波刀具;8、變幅桿;9、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不限于此。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納米化加工刀頭,包括工具座1和滾輪3,滾輪3安裝在工具座1的前端,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成夾角設置,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的夾角為45°,滾輪3的小徑端面與工具座1前端斜面接觸。
工具座1的前端斜面設有一通孔,通孔內設有一定位軸4,定位軸4連接滾輪3。
定位軸4通過銷5固定安裝在工具座1上,銷5通過工具座上的螺釘6固定住。
實際使用過程中,該刀頭的工具座1與滾壓裝置連接,利用滾壓裝置通過滾輪3與待加工工件表面進行滾壓加工。
實施例2: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納米化加工刀頭,包括工具座1和滾輪3,工具座1內設置有容納變幅桿的空腔2,滾輪3安裝在工具座1的前端并位于空腔一側,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成夾角設置,滾輪3的小徑端面與工具座1前端斜面接觸。
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的夾角為0°,此時滾輪端面與工具座軸線垂直,使用時,變幅桿前端與滾輪外邊緣垂直接觸傳動超聲波能。
工具座1的前端斜面設有一通孔,通孔內設有一定位軸4,定位軸4連接滾輪3。
定位軸4通過銷5固定安裝在工具座1上,銷5通過工具座上的螺釘6固定住。
實際使用過程中,該刀頭的工具座1與超聲波刀具7連接,變幅桿8伸入工具座1的空腔2內,變幅桿8的前端與滾輪3外邊緣接觸,后續通過變幅桿8將超聲波能傳遞給滾輪3,最終由滾輪3對待加工工件9表面進行超聲加工。
實施例3:
一種納米化加工刀頭,結構如實施例2所述,其不同之處在于: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的夾角為90°。此時滾輪端面與工具座軸線平行,使用時,變幅桿前端與滾輪外邊緣平行接觸傳動超聲波能。
實施例4:
一種納米化加工刀頭,結構如實施例2所述,其不同之處在于:滾輪軸線與工具座軸線的夾角為45°。此時滾輪端面與工具座軸線成45°夾角,使用時,變幅桿前端與滾輪外邊緣成45°角接觸傳動超聲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