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工裝,尤其涉及一種端頭薄壁深導管的加工工裝。
背景技術:
近年來,該系列不銹鋼(304L)底盤產品的使用及加工在機械行業越來越廣泛。隨著產品數量及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批量、高精度的加工要求也成為市場競爭的一種手段,能夠解放生產力、批量、高精度的完成產品的加工等技術的研究勢在必行。另外,像端頭薄壁深導管是一種比較小巧的產品,在機床的加工平臺上不易定位。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端頭薄壁深導管的加工工裝,其能將各種小巧型號的端頭薄壁深導管穩固在機床的加工平臺上,因而方便加工,也提高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端頭薄壁深導管的加工工裝,其安裝在機床的加工平臺上用于加工端頭薄壁深導管,所述加工工裝包括基座、至少一個夾持部、抵持部、托臺;基座固定在加工平臺上,抵持部和托臺均固定在基座上,且托臺位于抵持部的下方;夾持部通過可拆卸式緊固件固定在基座上,夾持部具有多個夾持塊;端頭薄壁深導管立于托臺上且通過夾持部的夾持塊夾持在抵持部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基座上設置有與端頭薄壁深導管平行的條形盲槽,可拆卸式緊固件通過夾持在條形盲槽的底壁而將夾持部固定在基座上。
進一步地,夾持部上開設有條形通孔,可拆卸式緊固件的一端穿過條形通孔去夾持條形盲槽的底壁,而另一端卡在條形通孔的外沿將夾持部固定在基座上。
再進一步地,條形通孔與條形盲槽垂直。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可拆卸式緊固件為螺釘或為鉚釘。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夾持部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夾持部位于抵持部的相對兩側。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抵持部一體成型在基座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托臺一體成型在基座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夾持塊為楔形塊。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夾持塊朝抵持部方向傾斜。
本實用新型的端頭薄壁深導管的加工工裝能將各種小巧型號的端頭薄壁深導管穩固在機床的加工平臺上,因而方便加工,也提高了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端頭薄壁深導管的加工工裝在應用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的端頭薄壁深導管的加工工裝安裝在機床的加工平臺300上用于加工端頭薄壁深導管100,一般采用機械儀器200進行加工。
所述加工工裝包括基座1、至少一個夾持部8、抵持部3、托臺4。基座1固定在加工平臺300上,抵持部3和托臺4均固定在基座1上,且托臺4位于抵持部3的下方。抵持部3可一體成型在基座1上,托臺4也可一體成型在基座1上。
夾持部8通過可拆卸式緊固件6固定在基座1上,可拆卸式緊固件6可為螺釘或為鉚釘。夾持部8具有多個夾持塊7,夾持塊7可為楔形塊。端頭薄壁深導管100立于托臺4上且通過夾持部8的夾持塊7夾持在抵持部3上。為了實現更好的夾持,夾持塊7可朝抵持部3方向傾斜。
基座1上可設置有與端頭薄壁深導管100平行的條形盲槽2,可拆卸式緊固件6通過夾持在條形盲槽2的底壁而將夾持部8固定在基座1上。夾持部8上可開設有條形通孔5,可拆卸式緊固件6的一端穿過條形通孔5去夾持條形盲槽2的底壁,而另一端卡在條形通孔5的外沿將夾持部8固定在基座1上。
條形通孔5優選與條形盲槽2垂直,當然在實際應用中,只需要條形通孔5與條形盲槽2交叉即可。為了夾持更多的端頭薄壁深導管100,夾持部8可為多個,如數量為兩個時,兩個夾持部8可位于抵持部3的相對兩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