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自動化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鋁板上的安裝孔鉆倒角的自動倒角機。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通信產品需求量持續增長,同時在成本要求、重量、技術指標和空間要求方面卻越加苛刻,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指標更好、成本更低、市場響應更快是市場的一致需求。
腔體濾波器是一種頻率選擇裝置被廣泛應用于通信領域,尤其是射頻通信領域。在基站中,腔體濾波器用于選擇通信信號,濾除通信信號頻率外的雜波或干擾信號。腔體濾波器包括濾波器腔體和通過螺釘連接濾波器腔體的鋁板,鋁板在與濾波器腔體連接之前,需要先通過打孔機打上安裝孔;然后再通過倒角機對鋁板上的安裝孔鉆倒角,目前用于對鋁板的安裝孔進行鉆倒角的倒角機一般都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將待加工的鋁板搬運至倒角機的倒角裝置處,然后再通過人工的方式將完成加工的鋁板從倒角裝置處搬走,該方式使得工作人員很容易被工作中的倒角裝置弄傷,不利于工作人員的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的倒角機通過人工的方式將鋁板放取于倒角裝置處,比較容易使工作中的倒角裝置弄傷工作人員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在倒角裝置處自動放取鋁板的自動倒角機。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倒角機,用于對鋁板上的安裝孔鉆倒角,該自動倒角機包括具有平臺的下罩體、連接所述下罩體的上罩體、安裝于所述上罩體上的控制裝置及分別設于所述平臺上且均位于所述上罩體內的上下料裝置和倒角裝置;所述上罩體設有門口,所述倒角裝置位于所述上下料裝置遠離所述門口的一側;所述平臺上設有排屑斗,所述排屑斗的出料端伸入至所述下罩體內,所述下罩體內對應所述排屑斗的出料端設有收渣盒;所述上下料裝置包括待加工產品放置臺、成品放置臺、位于所述待加工產品放置臺和成品放置臺之間的產品加工臺、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待加工產品放置臺和成品放置臺的第一支撐架、安裝于所述第一支撐架上的第一x軸驅動機構、連接所述第一x軸驅動機構的x軸移動板、分別連接所述x軸移動板的第一吸料機構和第二吸料機構、設于所述產品加工臺上的y軸驅動機構及連接所述y軸驅動機構的運送板;所述待加工產品放置臺上設有連接所述控制裝置的第一稱重傳感器;所述第一吸料機構位于所述第二吸料機構靠近所述待加工產品放置臺的一側。
上述的自動倒角機,通過設置上下料裝置,實現了自動將待加工的鋁板運送至倒角裝置,以及自動將完成加工的鋁板從倒角裝置所在的位置搬離,無須人工,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另外,本發明通過連接第一x軸驅動機構的第一吸料機構和第二吸料機構實現了上料和下料同時進行,無時間間隔,提高了鋁板的生產效率。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料機構和第二吸料機構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一吸料機構包括連接所述x軸移動板的z軸驅動組件、連接所述z軸驅動組件的吸盤安裝架、及安裝于所述吸盤安裝架上的吸盤組件;所述吸盤組件包括第一吸盤和若干第二吸盤,所述第一吸盤位于所述吸盤安裝架的中間部位,所述第二吸盤繞所述第一吸盤環形均勻分布。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倒角裝置包括第二支撐架、安裝于所述第二支撐架上的第二x軸驅動機構、連接所述第二x軸驅動機構的第一固定架、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z軸驅動機構、連接所述z軸驅動機構的第二固定架及安裝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的鉆倒角機構。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鉆倒角機構包括內部中空的筒體、設于所述筒體底部的壓塊、分別位于所述筒體內的升降氣缸和電機、及連接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倒角刀;所述筒體的底部設有貫穿所述壓塊的出刀口,所述出刀口與所述倒角刀同軸心設置;所述倒角刀包括連接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連接端和遠離所述電機的鉆倒角端;未鉆倒角時,所述鉆倒角端位于所述筒體內。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出刀口的下端呈倒圓錐狀。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壓塊的底面設有至少一連通所述出刀口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自出刀口延伸至壓塊的邊緣。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排屑槽為至少二個,所述排屑槽繞出刀口的中心軸線環形均勻分布。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排屑槽的橫截面尺寸自所述出刀口朝著遠離所述出刀口的方向逐漸減小。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成品放置臺上設有產品感應器,所述上罩體頂部對應所述產品感應器設有第一報警器,所述產品感應器和第一報警器均連接所述控制裝置。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收渣盒的底部設有第二稱重傳感器,所述上罩體的頂部對應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設有第二報警器,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和第二報警器均連接所述控制裝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的自動倒角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自動倒角機去除上罩體和控制裝置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自動倒角機的上料吸料機構的第一吸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的自動倒角機的倒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倒角裝置的鉆倒角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的鉆倒角機構的另一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的自動倒角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所示的自動倒角機的壓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1、下罩體;12、平臺;13、上罩體;14、控制裝置;15、排屑斗;16、第一報警器;17、第二報警器;
20、上下料裝置;21、待加工產品放置臺;22、成品放置臺;23、產品加工臺;24、y軸驅動機構;25、運送板;26、第一支撐架;27、第一x軸驅動機構;28、x軸移動板;30、第一吸料機構;31、z軸驅動組件;32、吸盤安裝架;33、吸盤組件;34、第一吸盤;35、第二吸盤;40、第二吸料機構;50、倒角裝置;51、第二支撐架;52、第二x軸驅動機構;53、第一固定架;54、z軸驅動機構;55、第二固定架;60、鉆倒角機構;61、筒體;62、壓塊;63、出刀口;64、排屑槽;65、升降氣缸;66、電機;67、溫度感應器;70、倒角刀;71、連接端;72、鉆倒角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自動倒角機,用于對鋁板上的安裝孔鉆倒角,該自動倒角機包括具有平臺12的下罩體11、連接下罩體11的上罩體13、安裝于上罩體13上的控制裝置14及分別設于平臺12上且均位于上罩體13內的上下料裝置20和倒角裝置50;上罩體13設有門口,倒角裝置50位于上下料裝置20遠離門口的一側。上下料裝置20用于將待加工的鋁板自動運送給倒角裝置50,并將完成加工的鋁板自動從倒角裝置50處運走;倒角裝置50用于自動對鋁板上的安裝孔鉆倒角。
平臺12上設有排屑斗15,排屑斗15的出料端伸入至下罩體11內,下罩體11內對應排屑斗15的出料端設有收渣盒。排屑斗15和收渣盒的設置,在清理平臺12時,可以使鋁板的安裝孔在倒角的過程中產生的渣屑,通過漏排屑斗15排至收渣盒內。
如圖2所示,上下料裝置20包括待加工產品放置臺21、成品放置臺22、位于待加工產品放置臺21和成品放置臺22之間的產品加工臺23、兩端分別連接待加工產品放置臺21和成品放置臺22的第一支撐架26、安裝于第一支撐架26上的第一x軸驅動機構27、連接第一x軸驅動機構27的x軸移動板28、分別連接x軸移動板28的第一吸料機構30和第二吸料機構40、設于產品加工臺23上的y軸驅動機構24及連接y軸驅動機構24的運送板25;第一吸料機構30位于第二吸料機構40靠近待加工產品放置臺21的一側。第一x軸驅動機構27用于驅動第一吸料機構30在待加工產品放置臺21和y軸驅動機構24之間來回移動,并同時驅動第二吸料機構40在y軸驅動機構24和成品放置臺22之間來回移動;y軸驅動機構24用于驅動運送板25在第一支撐架26和倒角裝置50之間來回移動。
上述的上下料裝置20工作過程為:當y軸驅動機構24驅動運送板25移動至第一支撐架26所在的位置時,第二x軸驅動機構52驅動第一吸料機構30離開y軸驅動機構24所在的位置,并運動至待加工產品放置臺取待加工的鋁板,同時第二x軸驅動機構52驅動第二吸料機構40運動至y軸驅動機構24所在在位置,并從運送板25上取下完成加工的鋁板;當待加工的產品從運送板25上取下后,第一x軸驅動機構27驅動第一吸料機構30帶著待加工的鋁板運動至y軸驅動機構24所在的位置,將待加工的鋁板放置于運送板25上,同時第二x軸驅動機構52驅動第二吸料機構40帶著完成加工的鋁板至y軸驅動機構24運動至成品放置臺22,將完成加工的鋁板放于成品放置臺22上;當待加工的鋁板放置于運送板25上后,y軸驅動機構24驅動運送板25帶著待加工的鋁板運動至倒角裝置50,倒角裝置50對運送板25上待加工的鋁板進行加工;當倒角裝置50完成對鋁板的加工后,y軸驅動機構24驅動運送板25帶著完成加工的鋁板返回第一支撐架26,當要對下一個待加工的鋁板進行加工時,重復上述動作。
在本實施例中,待加工產品放置臺21上設有連接控制裝置14的第一稱重傳感器(圖中為示出)。第一稱重傳感器用于感應待加工產品放置臺21上的鋁板的重量,并將感應到的重量信息傳送給控制裝置14,控制裝置14根據得到的重量信息調節各吸料機構的吸附力,以使鋁板在被吸料機構搬運的過程中不會因為吸料機構的吸附力小而從吸料機構上掉落。第一稱重傳感器的設置,使得上下料裝置20能實現對不同規格的鋁板的搬運,提高了上下料裝置20的通用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吸料機構30和第二吸料機構40的結構相同;如圖3所示,第一吸料機構30包括連接x軸移動板28的z軸驅動組件31、連接z軸驅動組件31的吸盤安裝架32、及安裝于吸盤安裝架32上的吸盤組件33。
吸盤組件33包括第一吸盤34和若干第二吸盤35,第一吸盤34位于吸盤安裝架32的中間部位,第二吸盤35繞第一吸盤34環形均勻分布,這使得吸盤組件33能更牢靠地吸取鋁板。
如圖4所示,倒角裝置50包括第二支撐架51、安裝于第二支撐架51上的第二x軸驅動機構52、連接第二x軸驅動機構52的第一固定架53、連接第一固定架53的z軸驅動機構54、連接z軸驅動機構54的第二固定架55及安裝于第二固定架55上的鉆倒角機構60。第二x軸驅動機構52用于驅動z軸驅動機構54帶著鉆倒角機構60沿x軸方向移動,z軸驅動機構54用于驅動鉆倒角機構60上下移動,鉆倒角機構60用于對鋁板的安裝孔鉆倒角。
上述的倒角裝置50的工作過程為:當y軸驅動機構24驅動運送板25移動至倒角裝置50所在的位置時,第二x軸驅動機構52驅動鉆倒角機構60運動至位于運送板25上的鋁板的第一個安裝孔所在的位置,隨后,z軸驅動機構54驅動鉆倒角機構60向下運動靠近鋁板,當靠近后,鉆倒角機構60對該安裝孔進行鉆倒角;當鉆倒角完畢后,z軸驅動機構54驅動鉆倒角機構60上升,第二x軸驅動機構52則驅動鉆倒角機構60運動至鋁板的下一個安裝孔所在的位置進行加工。通過y軸驅動機構24驅動運送板25在y軸方向上移動,再通過第二x軸驅動機構52驅動鉆倒角機構60在x軸方向上移動,使得鉆倒角機構60能對鋁板上不同位置的安裝孔進行鉆倒角。
如圖5所示,鉆倒角機構60包括內部中空的筒體61、設于筒體61底部的壓塊62、分別位于筒體61內的升降氣缸65和電機66、及連接電機66的輸出軸的倒角刀70;筒體61的底部設有貫穿壓塊62的出刀口63,出刀口63與倒角刀70同軸心設置;倒角刀70包括連接電機66的輸出軸的連接端71和遠離電機66的鉆倒角端72。如圖5所示,未鉆倒角時,鉆倒角端72位于筒體61內;當鉆倒角機構60需對鋁板上的某個安裝孔鉆倒角時,如圖6所示,壓塊62壓于該安裝孔周邊的鋁板部分,使該安裝孔周邊的鋁板部分被壓平,而倒角刀70的鉆倒角端72在電機66的作用下旋轉,隨后鉆倒角端72在升降氣缸65的驅動下伸至筒體61外,以對該安裝孔鉆倒角;當鉆倒角完畢后,電機66停止運行,升降氣缸65驅動倒角刀70返回筒體61內。
在本實施例中,出刀口63的下端呈倒圓錐狀。通過設置出刀口63的下端呈倒圓錐狀,使得出刀口63的下端不易被倒角刀70鉆倒角時產生的渣屑堵塞,從而使得倒角刀70不會被渣屑卡住。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點在于:如圖7所示,成品放置臺22上設有產品感應器(圖中未示出),上罩體13頂部對應產品感應器設有第一報警器16。當第二吸料機構40將完成加工的鋁板放置于成品放置臺22上時,產品感應器會立即感應到產品,并將信息傳送給控制裝置14,控制裝置14控制第一報警器16報警,以使遠離倒角機的工作人員趕回,將完成加工的鋁板從成品放置臺22上及時取走。
收渣盒的底部設有第二稱重傳感器(圖中未示出),上罩體13的頂部對應第二稱重傳感器設有第二報警器17,第二稱重傳感器和第二報警器17均連接控制裝置14。第二稱重傳感器用于感應收渣盒內渣屑的重量,并將重量信息輸送給控制裝置14,當渣屑的重量超過控制裝置14內預存的渣屑重量信息時,控制裝置14控制第二報警器17報警,以提醒工作人員需對收渣盒內的渣屑進行處理。
如圖8所示,壓塊62的底面設有至少一連通出刀口63的排屑槽64,排屑槽64自出刀口63延伸至壓塊62的邊緣。當倒角刀70對安裝孔鉆倒角時,鋁板和壓塊62會產生振動,鉆倒角時產生的渣屑在振動的作用下進入至排屑槽64內,并從排屑槽64運動至壓塊62外,避免了渣屑積累在出刀口63內而卡住倒角刀70。
在本實施例中,排屑槽64為二個,排屑槽64繞出刀口63的中心軸線環形均勻分布。
優選地,排屑槽64的橫截面尺寸自出刀口63朝著遠離出刀口63的方向逐漸減小。
倒角裝置50還包括溫度感應器67,溫度感應器67設于壓塊62的側面上。在倒角刀70的鉆倒角端72鉆倒角時,鉆倒角端72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使鉆倒角端72的溫度變高,工作時間一長,鉆倒角端72的溫度會越來越高,當溫度過高時,會將鉆倒角端72燒壞,通過在壓塊62的側面上設置溫度感應器67,使得溫度感應器67能通過壓塊62感應鉆倒角端72的溫度,當溫度感應器67感應到鉆倒角端72的溫度過高時,控制裝置14控制倒角刀70停止工作。
上述的自動倒角機,通過設置上下料裝置20,實現了自動將待加工的鋁板運送至倒角裝置50,以及自動將完成加工的鋁板從倒角裝置50所在的位置搬離,無須人工,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另外,本發明通過連接第一x軸驅動機構27的第一吸料機構30和第二吸料機構40實現了上料和下料同時進行,無時間間隔,提高了鋁板的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