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護欄或柵欄的生產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護欄或柵欄用方管的斷料模具。
背景技術:
在生產護欄和柵欄時需要大量采用方管,而目前方管斷料普遍采用的是電鋸切割的工藝,但用電鋸切割方管斷料不僅伴有刺耳的噪音,空氣中還會散發著高溫燃燒后的惡臭,對周圍的環境影響較大,施工作業的效率也不高,并且還存在尺寸精度低、切口歪斜并伴有毛刺等問題,還有種采用沖床直接沖斷料,如公開號為:cn202162257u的專利申請,其采用帶尖角的沖頭沖斷管材,但其沖頭為光滑的板狀,在切斷后不僅仍有毛刺而且在沖頭下行時對管材一直保持有擠壓力,會導致管材切斷的端部應力集中,造成管材受損甚至發生形變,而且還是有少量毛刺殘留,因此如何在斷料時既不對管材造成損傷又能同時去除毛刺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斷料時方管同一處不持續受沖頭擠壓從而保證方管不受損的斷料模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護欄或柵欄用方管的斷料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安裝板、固定連接于所述上安裝板上且呈板狀的沖頭,所述沖頭的下端部具有斷料尖角,其與管材軸向方向相垂直的兩個側面上分別具有多條用于在斷料同時刮去毛刺的鋸齒,所述下模包括下安裝板、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上的夾緊塊,所述夾緊塊的前后端面上開設有夾緊孔,所述夾緊塊的上端面上開設有與夾緊孔相連通且供沖頭進出的插槽,所述夾緊孔呈方形且所述夾緊孔的其中一個對角線與斷料尖角的移動軌跡重疊。
優化的,所述斷料尖角為等腰三角形,其側面上的鋸齒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沖頭下行方向相垂直。
優化的,所述下模還包括中安裝板,所述夾緊孔分為上夾緊孔和下夾緊塊,所述上夾緊塊固定安裝于所述中安裝板下端面,所述下夾緊塊固定于所述下安裝板上,所述中安裝板和所述下安裝板之間設有下導向柱和下復位組件。
進一步地,所述下導向柱有兩根且相對稱的設置于夾緊塊的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下復位組件有四套,每套下復位組件包括一根下端部固定于所述下安裝板上且上端部穿設于所述中安裝板上的下復位柱、套設于所述下復位柱上且壓緊于所述中安裝板和下安裝板之間的下壓簧。
進一步地,所述中安裝板和所述上安裝板之間設有上導向柱和上復位組件。
更進一步地,所述上導向柱有四根,成矩形分布于所述沖頭四周。
更進一步地,所述上復位組件有四套,每套上復位組件包括一根上端部固定于所述上安裝板上且下端部穿設于所述中安裝板上的下復位柱、套設于所述上復位柱上且壓緊于所述中安裝板和上安裝板之間的上壓簧。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發明利用沖頭的斷料尖角前后兩個端面上的鋸齒在切斷方管的同時將斷料時產生的毛刺利用鋸齒先沿下行方向進行第一次刮除,在沖頭收回時沿另一方向再次磨刮進行第二次刮除,實現毛刺的完全去除,一次斷料后,方管便能直接用作生產,無需另行打磨加工。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上模未下壓時的主視圖;
附圖2為本發明上模未下壓時的左視圖
附圖3為沖頭的主視圖;
附圖4為沖頭的左視圖;
附圖5為下夾緊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本發明上模下壓且沖頭下行一段距離后的主視圖;
附圖7為本發明上模下壓且沖頭下行至最下方后的主視圖;
附圖8為本發明鋸齒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2所示,護欄或柵欄用方管的斷料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安裝板1、固定連接于所述上安裝板1上且呈板狀的沖頭4。
如圖3、4所示,所述沖頭4的下端部具有斷料尖角,其與管材軸向方向相垂直的兩個側面上分別具有多條用于在斷料同時刮去毛刺的鋸齒5,所述斷料尖角為等腰三角形,其側面上的鋸齒5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沖頭4下行方向相垂直。
所述下模包括下安裝板3、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3上的夾緊塊、中安裝板2,所述夾緊塊的前后端面上開設有夾緊孔8,如圖1、5所示,所述夾緊塊的上端面上開設有與夾緊孔8相連通且供沖頭4進出的插槽,所述夾緊孔8呈方形且所述夾緊孔8的其中一個對角線與斷料尖角的移動軌跡重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夾緊孔8分為上夾緊孔8和下夾緊塊7,所述上夾緊塊6固定安裝于所述中安裝板2下端面,所述下夾緊塊7固定于所述下安裝板3上,下模還包括設于所述中安裝板2和所述下安裝板3之間的下導向柱12和下復位組件,所述下導向柱12有兩根且相對稱的設置于夾緊塊的兩側。所述下復位組件有四套,每套下復位組件包括一根下端部固定于所述下安裝板3上且上端部穿設于所述中安裝板2上的下復位柱13、套設于所述下復位柱13上且壓緊于所述中安裝板2和下安裝板3之間的下壓簧14。
所述中安裝板2和所述上安裝板1之間設有上導向柱9和上復位組件。所述上導向柱9有四根,成矩形分布于所述沖頭4四周。所述上復位組件有四套,每套上復位組件包括一根上端部固定于所述上安裝板1上且下端部穿設于所述中安裝板2上的下復位柱13、套設于所述上復位柱10上且壓緊于所述中安裝板2和上安裝板1之間的上壓簧11。
本發明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1、6、7所示,上、下安裝板分別安裝在沖床的上、下模座上,上安裝板1在上模座的帶動下下行,由于下壓簧14的彈性小于上壓簧11的彈性,中安裝板2在上壓簧11的推動下首先下行,將設于夾緊孔8內的方管夾緊,隨這上模座的繼續下行,沖頭4開始與方管接觸進行切斷動作,直至方管切斷,隨后沖頭4上行,完成切斷料,在沖頭4切斷方管的過程中,方管的同一位置會經歷一下過程:鋸齒5擠壓切割、緩沖、鋸齒5擠壓切割、緩沖上述過程循環至沖頭4將方管完全切斷,隨后沖頭4上行進行二次刮除毛刺,由于沖頭4上鋸齒5的設置,沖頭4在切斷料時能有效防止管材切斷的端部應力集中,造成管材受損甚至發生形變,同時能夠兩次對毛刺進行刮除,保證的方管切斷口端部的毛刺能完全去除;斷料尖角兩端面上的鋸齒5錯開設置,即垂直于具有鋸齒5的側面的平面上最多同時只有一條鋸齒5,這樣能進一步防止管材形變或受損。
如圖8所示,沖頭4下行時與方管接觸的鋸齒5的斜面為第一斜面,沖頭4上行時與方管接觸的鋸齒5的斜面為第二斜面,為保證切料順暢以及二次刮除能徹底清除毛刺,第一斜面與沖頭4前后端面所成的銳角a夾角的角度小于第二斜面與沖頭4前后端面所成的銳角b夾角的角度。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