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送料裝置的導向調平機構。
背景技術:
為了讓機床實現連續自動化的工作,需要使用送料裝置對工件進行傳送,常見的送料機構能對送料速度進行調節,通過調節出料口的大小或者調節傳送速度來實現;但加工機床的種類眾多,各種機床的高度都有所不同,所以所需的送料裝置的高度也要有所不同,常見的送料裝置難以對傳送高度進行調節,導致送料裝置的適應性不強。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目前的送料裝置多采用剪式升降機構來實現傳送高度的調節,將多個液壓桿的鉸接,液壓系統驅動升降液壓桿升降,進而實現送料裝置的升降,這需要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來驅動,會導致送料裝置的結構復雜,且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小心維護,若液壓桿出現損壞情況,送料裝置的高度可調性就會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導向調平機構,以實現送料裝置高度的調節。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如下:一種導向調平機構,包括工作臺、機臺、導向單元和調節單元;所述工作臺和機臺上均設有若干螺紋孔;
所述導向單元包括導桿和與導桿套接的導套,導桿與導套間隙配合,所述導桿遠離導套的一端與工作臺的下表面固定連接,導套遠離導桿的一端與機臺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調節單元包括螺桿、平面軸承和調節螺母,螺桿的上端與工作臺的下表面固定連接,螺桿的下端與調節螺母螺紋連接,調節螺母的下表面與平面軸承的軸承上環的上表面固定連接,調節螺母的外表面上安裝有若干手柄,平面軸承的軸承下環的下表面與機臺固定連接。
基礎方案的原理:操作時,將導向單元和調節單元分別安裝在工作臺和機臺之間,然后使用螺釘或螺栓將工作臺和機臺與送料裝置連接;此時推動調節螺母上的手柄,讓調節螺母左旋或者右旋,調節螺母帶動帶動軸承上環轉動,軸承上環和軸承下環之間的滾動體轉動,此時與調節螺母嚙合的螺桿在調節螺母的轉動作用下會發生轉動,同時導桿外壁與導套的內壁接觸,將工作臺與機臺進行限位,使工作臺只能上下移動不能左右擺動,進而使螺桿的轉動轉化為上下移動,螺桿帶動工作臺上下移動,工作臺上下移動的同時帶動導桿在導套內上下移動,此時只需繼續轉動調節螺母,當工作臺上升或下降到所需位置后,停止轉動調節螺母即可。
基礎方案的優點:1、螺桿上的螺紋能與調節螺母嚙合,通過螺紋連接實現動力的傳動;且螺桿和調節螺母上嚙合螺紋具有良好的自鎖能力,當調節螺母停止轉動的同時,螺桿也被鎖止,使螺桿和工作臺的高度保持恒定;2、導桿、螺桿與工作臺固定連接,導套與機臺固定連接,調節螺母與平面軸承固定連接,便于將調節螺母的轉動轉化為螺桿的上下移動,實現了工作臺上下高度的調節;3、導桿與導套為間隙配合,使導桿與導套能夠發生相對移動,對工作臺的上下移動進行導向;4、平面軸承有良好的抗軸向載荷的能力,能夠承受來自調節螺母的壓力。
綜上所述,整個裝置能夠實現平穩的上下移動,且實現上下移動的調節螺母和螺桿的結構簡單,便于檢修;且調節螺母和螺桿嚙合的螺紋的自鎖性能好,能夠平穩對送料裝置進行支撐。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工作臺與機臺之間固定安裝有若干調節單元。通過上述設置,當工作臺的面積較大時,可在機臺和工作臺之間安裝多個調節單元對工作臺進行支撐,能有效提高工作臺的穩定性;各個調節單元的高度可不一致,一部分調節單元的高度調節得較高,一部分調節單元的高度調節得較低,能實現工作臺的傾斜設置。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所述工作臺與機臺之間固定安裝有若干導向單元。通過上述設置,多個導向單元能增強工作臺上升和下降的穩定性;同時能更準確的限定機臺與工作臺之間的位置,工作臺的穩定性提高,使調節螺母轉動力更高效的轉化為螺桿上下移動的力,調節的過程會更省力更快速。
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二的優選方案,若干所述手柄對稱且均勻的設置在調節螺母上。通過上述設置,在轉動調節螺母時,可同向轉動對稱的兩個手柄,此時調節螺母受到兩個推力作用,讓調節螺母的轉動會更快速,工作臺高度的調節也更快速;均勻分布的手柄方便人手握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導向調平機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導向調平機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工作臺10、機臺20、螺桿301、調節螺母302、軸承下環303、滾動體304、軸承上環305、手柄306、導桿401、導套402。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一種導向調平機構,包括工作臺10、機臺20、兩個導向單元和兩個調節單元;第一個導向單元和第一個調節單元位于機臺20和工作臺10的左端,且第一個調節單元位于第一個導向單元的右側;第二個導向單元和第二個調節單元位于機臺20和工作臺10的右端,且第耳個調節單元位于第二個導向單元的左側;且工作臺10和機臺20上均設有若干螺紋孔,工作臺10和機臺20之間設置了兩個導向單元和兩個調節單元,在使用時,可將兩個調節單元的高度調節至不一致,時工作臺10處于傾斜狀態;且兩個導向單元和兩個調節單元能更穩定的支撐工作臺10。
導向單元包括導桿401和與導桿401套接的導套402,導桿401的上端與工作臺10下表面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導套402的下表面與機臺20的上表面通過螺紋固定連接,且導桿401與導套402間隙配合,導桿401與導套402為間隙配合,使導桿401與導套402能夠發生相對移動,對工作臺10的上下移動進行導向。
調節單元包括螺桿301、平面軸承和調節螺母302,螺桿301的上端與工作臺10的下表面固定連接,螺桿301的下端與調節螺母302螺紋連接,調節螺母302的下表面與平面軸承的軸承上環30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調節螺母302的外表面上安裝有四個手柄306,且四個手柄306對稱且均勻的設置在調節螺母302的外表面上,平面軸承的軸承下環303的下表面與機臺20固定連接,螺桿301上的螺紋能與調節螺母302嚙合,通過螺紋連接實現動力的傳動;且螺桿301和調節螺母302上嚙合螺紋具有良好的自鎖能力,當調節螺母302停止轉動的同時,螺桿301也被鎖止,使螺桿301和工作臺10的高度保持恒定。
本實施例中,操作時,將導向單元和調節單元分別安裝在工作臺10和機臺20之間,然后使用螺釘或螺栓將工作臺10和機臺20與送料裝置連接;此時推動左右兩個調節裝置上的調節螺母302上的手柄306,讓兩個調節螺母302均左旋,調節螺母302帶動帶動軸承上環305轉動,軸承上環305和軸承下環303之間的滾動體304轉動,同時導桿401外壁與導套402的內壁接觸,將工作臺10與機臺20進行限位,使工作臺10只能向上移動不能左右擺動,進而使兩個螺桿301的轉動轉化為向上移動,同時帶動螺桿301上端的帶動工作臺10向上移動,工作臺10上升移動的同時帶動導桿401向上移動,此時只需繼續轉動調節螺母302,當工作臺10上升到所需位置后,停止轉動調節螺母302即可;將兩個調節螺母302向右旋轉,則是工作臺10下降的過程,此時導桿401在導套402內向下移動;當需要將工作臺10調節至傾斜時,只需將左右兩端的調節裝置的高度調節至不一致即可。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