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螺栓擰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軸螺栓擰緊機。
背景技術:
螺栓聯接除了使兩被聯接體緊密貼合并承受一定的載荷外,還需要兩被聯接體之間具備足夠的夾緊力,以確保被聯接零件的可靠聯接和正常工作。這就要求作為聯接用的螺栓,在擰緊后要具有足夠的軸向預緊力。螺栓擰緊的目的就是要使兩被聯接體間具備足夠的夾緊力,反映到螺栓上就是它的軸向預緊力。
目前市場上已普遍使用單軸螺栓擰緊機,相對于手工擰緊動作和扭矩扳子,降低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當裝配工件同在一個平面內或接近同一平面,而螺栓數目較多時,單軸擰緊機的工作效率仍然很低。雙軸螺栓擰緊機可同時擰緊兩個螺栓,工作效率高,但不同的裝配工件兩個螺栓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擰緊軸的軸距可變。
專利號為“ZL200810218189.6”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兩軸電動擰緊機變距裝置,用以改變擰緊軸的距離,包括支撐板和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副氣缸,固定在副氣缸一端的限位件,靠近支架兩端的內側設有固定在支撐板上的兩個相對的限位塊,設在限位塊中間且固定在支撐板上的定位塊,固定在定位塊上的主氣缸,設置在兩個限位塊之間的滑軌以及在滑軌上滑動且開設有供擰緊軸穿過的開口的滑塊,主氣缸控制滑塊的滑動,副氣缸控制限位件移動。
上述專利提供的變距裝置僅能實現三種軸距變換,適用范圍小,不能滿足多種螺距不一樣的裝配工件,因此,急需提供一種可任意變換軸距的雙軸螺栓擰緊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雙軸螺栓擰緊機軸距不能任意變換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軸螺栓擰緊機。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雙軸螺栓擰緊機,包括平臺,所述平臺上固定有動力機構和傳動箱,所述傳動箱內水平設有中心軸,中心軸的一端與動力機構連接,另一端由傳動箱穿出,所述傳動箱輸出有兩水平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位于中心軸的上下兩側并通過支撐機構固定在平臺上;所述傳動軸的輸出端連接有擰緊箱,所述擰緊箱包括箱體和兩端與箱體固定的支撐滑軌,所述支撐滑軌上設有兩個可沿支撐滑軌上下滑動并固定的滑塊,滑塊內水平穿設有擰緊軸,所述擰緊軸的一端穿出箱體,另一端通過萬向聯軸器連接有伸縮軸,所述傳動軸的輸出端穿入箱體內并通過萬向聯軸器與伸縮軸連接;所述箱體內還設有驅動滑塊滑動并固定的驅動裝置,所述箱體用于擰緊軸穿出的側壁上開有可供擰緊軸跟隨滑塊上下移動的開口。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時,由動力機構驅動中心軸旋轉,中心軸帶動設置在中心軸上下兩側的兩傳動軸旋轉,由于伸縮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萬向聯軸器連接傳動軸和擰緊軸,因此,傳動軸、伸縮軸和擰緊軸不在同一軸線的情況下仍可傳遞轉矩,由擰緊軸轉動即可擰緊螺栓,而兩擰緊軸之間的軸距可通過驅動裝置驅動滑塊在支撐滑軌上滑動來調節,同時,由于滑塊在上下滑動時,要求擰緊軸端部與傳動軸之間的距離是可變的,因此擰緊軸和傳動軸之間通過伸縮軸連接即可。本實用新型通過伸縮軸和萬向聯軸器連接擰緊軸和傳動軸,并通過滑塊帶動擰緊軸移動,從而可任意改變擰緊軸之間的軸距,適用于多種螺距不一樣的裝配工件。
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兩根兩端與箱體固定的支撐柱,兩支撐柱之間設有與擰緊軸平行的上轉軸和下轉軸,所述上轉軸和下轉軸上均固定有齒輪,所述滑塊的一側固定有與齒輪嚙合的齒板。通過上轉軸或下轉軸的轉動帶動與齒輪嚙合的齒板在豎直方向上移動,從而帶動滑塊在支撐滑軌上上下移動,因此,兩擰緊軸之間的軸距可任意變換,并且,上轉軸或下轉軸停止轉動后,齒輪和齒板保持嚙合,可使滑塊固定。
所述上轉軸的一端伸出支撐柱并與設置在箱體底部的第一電機傳動連接,所述下轉軸的一端伸出另一支撐柱并與設置在箱體底部的第二電機傳動連接。控制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正反轉,可隨意切換滑塊上下移動的方向,并且上轉軸和下轉軸分別通過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控制,使得兩擰緊軸可獨立移動,能更好地根據螺栓的位置進行調整,實用性強。
所述上轉軸的上方、下方以及下轉軸的下方均設有限位擋板,所述限位擋板的兩側與支撐柱固定。通過設置限位擋板,可避免齒輪脫離齒板,安全性好。
所述中心軸上設有兩個中心軸帶輪,兩傳動軸上均設有一個傳動軸帶輪,所述中心軸帶輪和傳動軸帶輪通過帶齒的皮帶連接,所述中心軸帶輪和傳動軸帶輪上的齒和皮帶上的齒相互嚙合。同步帶傳動工作時,依靠中心軸帶輪或傳動軸帶輪上的齒與皮帶上的齒相互嚙合傳遞動力,可避免皮帶與中心軸帶輪或傳動軸帶輪之間產生相對滑動,工作可靠。
所述動力機構包括第三電機和與第三電機連接的減速機,所述中心軸通過減速機與第三電機連接。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伸縮軸和萬向聯軸器連接擰緊軸和傳動軸,并通過滑塊帶動擰緊軸移動,從而可任意改變擰緊軸之間的軸距,適用于多種螺距不一樣的裝配工件;
2.兩個滑塊分別通過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控制上下移動,使得兩擰緊軸可獨立移動,能更好地根據螺栓的位置進行調整,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擰緊箱內部結構圖;
圖3是傳動箱內部結構圖。
圖中標記:1-平臺,2-第三電機,3-減速機,4-中心軸,5-傳動箱,6-傳動軸,7-支撐機構,8-擰緊箱,9-滑塊,10-支撐滑軌,11-擰緊軸,12-萬向聯軸器,13-伸縮軸,14-皮帶,15-支撐柱,16-限位擋板,17-齒板,18-齒輪,19-上轉軸,20-下轉軸,21-第一電機,22-第二電機,23-中心軸帶輪,24-傳動軸帶輪。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下面結合圖1、圖2和圖3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雙軸螺栓擰緊機,包括平臺1,所述平臺1上固定有動力機構和傳動箱5,所述傳動箱5內水平設有中心軸4,中心軸4的一端與動力機構連接,另一端由傳動箱5穿出,所述傳動箱5輸出有兩水平傳動軸6,所述傳動軸6位于中心軸4的上下兩側并通過支撐機構7固定在平臺1上;所述傳動軸6的輸出端連接有擰緊箱8,所述擰緊箱8包括箱體和兩端與箱體固定的支撐滑軌10,所述支撐滑軌10上設有兩個可沿支撐滑軌10上下滑動并固定的滑塊9,滑塊9內水平穿設有擰緊軸11,所述擰緊軸11的一端穿出箱體,另一端通過萬向聯軸器12連接有伸縮軸13,所述傳動軸6的輸出端穿入箱體內并通過萬向聯軸器12與伸縮軸13連接;所述箱體內還設有驅動滑塊9滑動并固定的驅動裝置,所述箱體用于擰緊軸11穿出的側壁上開有可供擰緊軸11跟隨滑塊9上下移動的開口。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時,由動力機構驅動中心軸4旋轉,中心軸4帶動設置在中心軸4上下兩側的兩傳動軸6旋轉,由于伸縮軸13的兩端分別通過萬向聯軸器12連接傳動軸6和擰緊軸11,因此,傳動軸6、伸縮軸13和擰緊軸11不在同一軸線的情況下仍可傳遞轉矩,由擰緊軸11轉動即可擰緊螺栓,而兩擰緊軸11之間的軸距可通過驅動裝置驅動滑塊9在支撐滑軌10上滑動來調節,同時,由于滑塊9在上下滑動時,要求擰緊軸11端部與傳動軸6之間的距離是可變的,因此擰緊軸11和傳動軸6之間通過伸縮軸13連接即可。本實用新型通過伸縮軸13和萬向聯軸器12連接擰緊軸11和傳動軸6,并通過滑塊9帶動擰緊軸11移動,從而可任意改變擰緊軸11之間的軸距,適用于多種螺距不一樣的裝配工件。
實施例2
基于實施例1,驅動裝置包括兩根兩端與箱體固定的支撐柱15,兩支撐柱15之間設有與擰緊軸11平行的上轉軸19和下轉軸20,所述上轉軸19和下轉軸20上均固定有齒輪18,所述滑塊9的一側固定有與齒輪18嚙合的齒板17。通過上轉軸19或下轉軸20的轉動帶動與齒輪18嚙合的齒板17在豎直方向上移動,從而帶動滑塊9在支撐滑軌10上上下移動,因此,兩擰緊軸11之間的軸距可任意變換,并且,上轉軸19或下轉軸20停止轉動后,齒輪18和齒板17保持嚙合,可使滑塊9固定。
上轉軸19的一端伸出支撐柱15并與設置在箱體底部的第一電機21傳動連接,所述下轉軸20的一端伸出另一支撐柱15并與設置在箱體底部的第二電機22傳動連接。控制第一電機21或第二電機22正反轉,可隨意切換滑塊9上下移動的方向,并且上轉軸19和下轉軸20分別通過第一電機21和第二電機22控制,使得兩擰緊軸11可獨立移動,能更好地根據螺栓的位置進行調整,實用性強。
實施例3
基于實施例2,上轉軸19的上方、下方以及下轉軸20的下方均設有限位擋板16,所述限位擋板16的兩側與支撐柱15固定。通過設置限位擋板16,可避免齒輪18脫離齒板17,安全性好。
實施例4
基于實施例1,中心軸4上設有兩個中心軸帶輪23,兩傳動軸6上均設有一個傳動軸帶輪24,所述中心軸帶輪23和傳動軸帶輪24通過帶齒的皮帶14連接,所述中心軸帶輪23和傳動軸帶輪24上的齒和皮帶14上的齒相互嚙合。同步帶傳動工作時,依靠中心軸帶輪23或傳動軸帶輪24上的齒與皮帶14上的齒相互嚙合傳遞動力,可避免皮帶14與中心軸帶輪23或傳動軸帶輪24之間產生相對滑動,工作可靠。
實施例5
基于實施例1,動力機構包括第三電機2和與第三電機2連接的減速機3,所述中心軸4通過減速機3與第三電機2連接。
如上所述即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