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065661閱讀:464來源:國知局
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GS38農機鏈F3型附板的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一般工廠在生產中,對GS38農機鏈F3型附板進行壓彎時,一般都采用人工單次單片手工用鑷子或鉗子夾取放入裝在壓力機上簡易的壓彎模具進行,左右兩個不同方向的壓彎需用兩副不同模具進行。此工作方式效率低下,且在取放零件時工人會有被壓傷的危險,滿足不了中大批量的生產要求,不符合現代企業高效運營的理念。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壓彎技術的生產效率較低、不安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產效率較高、安全的GS38農機鏈F3型附板的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具。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所述壓彎模包括上模、下模和導柱,所述上模包括凸模頂板、凸模固定板和凸模,所述凸模頂板的底部固定有所述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的底部安裝有所述凸模;
[0006]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凹模固定板和凹模,所述下模板上安裝有所述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上安裝有所述凹模,所述凹模的后方設置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上設置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上方設置有用以擱置待壓彎零件的零件架,所述料斗的后端設置有推料板,所述導向板上開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槽與所述料斗連通,所述推料板的前端與所述導向槽形成前后滑動副,所述推料板的后端與用以驅動推料板的驅動裝置連接;
[0007]所述導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凹模固定板上,所述導柱的中部套裝有復位彈簧,所述導柱的上端套裝有所述凸模固定板,所述復位彈簧的下端頂觸在所述凹模固定板上,所述復位彈簧的上端頂觸在所述凸模固定板上,所述凸模固定板與所述導柱形成上下移動副,所述凸模位于所述凹模的上方,所述凹模與所述料斗前后正對。
[0008]進一步,所述凹模固定板上還設置有用以定位所述凹模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后端設置有所述導向板。
[0009]再進一步,所述推料板固定在推料板固定架上,所述推料板固定架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
[0010]再進一步,所述導向板的下方設置有導向板墊板,所述導向板墊板設置在導向板墊板支架上。
[0011]再進一步,所述驅動裝置為氣缸,所述氣缸固定在氣缸固定座上,所述氣缸固定座固定在氣缸固定板上,所述氣缸固定板安裝在所述下模板上。
[0012]再進一步,所述凸模包括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所述第一凸模與所述第二凸模對稱布置在所述凸模固定板上,所述凹模包括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所述第一凹模與所述第二凹模對稱布置在所述凹模固定板上,所述導柱包括第一導柱和第二導柱,所述第一導柱與所述第二導柱對稱布置在所述凹模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凸模設置在所述第一導柱上,所述第二凸模設置在第二導柱上,所述導向板包括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與所述第二導向板對稱布置,所述第一導向板上設置有第一料斗,所述第二導向板上設置有第二料斗,所述第一料斗與所述第二料斗對稱布置,所述第一料斗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零件架,所述第二料斗的上方設置有第二零件架,所述第一零件架與所述第二零件架對稱布置,所述推料板包括第一推料板和第二推料板,所述第一推料板與所述第二推料板對稱布置;
[0013]所述第一推料板的前方與所述第一料斗正對,所述第一料斗與所述第一凹模正對,所述第二推料板的前方與所述第二料斗正對,所述第二料斗與所述第二凹模正對,所述第一凸模位于所述第一凹模的上方,所述第二凸模位于所述第二凹模的上方。
[0014]再進一步,所述凸模固定板上設置有凸模安裝孔,所述凸模的上端壓入所述凸模安裝孔內,所述凹模固定板上設置有凹模固定孔,所述凹模鑲嵌在所述凹模固定孔內。
[0015]更進一步,所述定位板設置有三個分別為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與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間設置有所述第一凹模,所述第二定位板與所述第三定位板之間設置有所述第二凹模。
[001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為:用雙凸模、雙凹模半自動模具來替代兩副簡易手動模具,同時由零件架放置零件加自動出料方式替代手工取放零件;模具由上模和下模兩部分構成,由導柱保持上模、下模具精度。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6倍以上),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減少了工傷風險。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主視圖。
[0019]圖2是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右視圖。
[0020]圖3是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上模主視圖。
[0021]圖4是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下模俯視圖。
[0022]圖5是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壓彎前零件圖。
[0023]圖6是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壓彎后零件圖,其中(a)為附板壓彎后的主視圖,(b)是附板壓彎后的右視圖,(c)是附板壓彎后的俯視圖(包括左壓彎示意41和右壓彎示意 42) 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5]參照圖1?圖6,GS38農機鏈F3型附板左右彎同步半自動壓彎模,所述壓彎模包括上模、下模和導柱,所述上模包括凸模頂板1、凸模固定板2和凸模9,所述凸模頂板1的底部固定有所述凸模固定板2,所述凸模固定板2的底部安裝有所述凸模9 ;
[0026]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6、凹模固定板5和凹模11,所述下模板6上安裝有所述凹模固定板5,所述凹模固定板5上安裝有所述凹模11,所述凹模11的后方設置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上設置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上方設置有用以擱置待壓彎零件的零件架,所述料斗的后端設置有推料板17,所述導向板上開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槽與所述料斗連通,所述推料板17的前端與所述導向槽形成前后滑動副,所述推料板17的后端與用以驅動推料板17的驅動裝置連接;
[0027]所述導柱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凹模固定板5上,所述導柱3的中部套裝有復位彈簧4,所述導柱3的上端套裝有所述凸模固定板2,所述復位彈簧4的下端頂觸在所述凹模固定板5上,所述復位彈簧4的上端頂觸在所述凸模固定板2上,所述凸模固定板2與所述導柱3形成上下移動副,所述凸模9位于所述凹模11的上方,所述凹模11與所述料斗前后正對。
[0028]進一步,所述凹模固定板5上還設置有用以定位所述凹模11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后端設置有所述導向板。
[0029]再進一步,所述推料板17固定在推料板固定架18上,所述推料板固定架18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
[0030]再進一步,所述導向板的下方設置有導向板墊板7,所述導向板墊板7設置在導向板墊板支架8上。
[0031]再進一步,所述驅動裝置為氣缸19,所述氣缸19固定在氣缸固定座20上,所述氣缸固定座20固定在氣缸固定板23上,所述氣缸固定板23安裝在所述下模板6上。
[0032]再進一步,所述凸模9包括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所述第一凸模與所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