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榨油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家用榨油機,包括機座、驅動機構、炒料容器、攪拌機構、落料控制機構和壓榨組件,驅動機構設于機座內,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和減速箱,減速箱的輸入端與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減速箱的輸出端一般水平設置,其中部設有驅動輸出孔或驅動輸出軸;壓榨組件包括榨膛和螺桿,榨膛的連接端通過可拆卸結構連接在減速箱的輸出端,螺桿的連接端設有與驅動輸出孔(或驅動輸出軸)相配合的連接軸(或連接孔),榨膛上設有與炒料容器的出料口相連通的進料口。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架和攪拌電機,炒料容器的出料口偏離中設于炒料容器的底部,炒料容器的中心設有供所述攪拌電機輸出軸穿的中心孔,攪拌架安裝在所述攪拌電機的輸出軸上。工作時,炒料容器中的油料在攪拌架的作用下進行加熱炒料,炒料完成后,從炒料容器出料口流出并從榨膛的進料口落入壓榨組件中進行壓榨,壓榨后產生的油渣和油分別從榨膛的出渣口和出油口排出。
[0003]現有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只能設置在炒料容器內,使炒料容器的結構復雜,生產成本高;另外,也限制了家用榨油機的炒料系統的設計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簡化炒料容器結構、并且可以增大家用榨油機設計空間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設置在家用榨油機的炒料容器的容器蓋上,所述攪拌裝置包括與容器蓋連接的立柱以及設于立柱的下部的攪拌葉。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裝置設置在家用榨油機的炒料容器的容器蓋上,大大簡化了炒料容器的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由于炒料容器不再受攪拌裝置的影響,增大了家用榨油機的炒料系統的設計空間,如可以將攪拌電機設置在容器蓋內;或者,攪拌裝置與容器蓋固定連接,通過驅動裝置驅動炒料容器旋轉實現炒料。
[0008]優選的,所述攪拌葉上套設有軟質掃料件,其目的是在使用時,攪拌葉的軟質掃料件的下側與炒料容器底部相適配,使掃料更干凈。
[0009]優選的,所述攪拌裝置與容器蓋活動連接,所述容器蓋上設有收納該攪拌裝置的收納腔;在不使用時,所述攪拌裝置可收納在所述收納腔內,方便家用榨油機的包裝和運輸。
[0010]優選的,所述立柱與容器蓋鉸接,所述攪拌葉與所述立柱鉸接;在不使用時,所述攪拌裝置可折疊收納在所述收納腔內。
[0011]優選的,所述攪拌葉橫向設置,其目的是可以增大攪拌葉的攪拌范圍。
[0012]優選的,所述攪拌葉設有2個以上,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大攪拌葉的攪拌范圍;優選2個以上的攪拌葉上下錯設置。
[0013]優選的,所述攪拌裝置對設置有2個,這樣更進一步增大了攪拌葉的攪拌范圍。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應用本實用新型攪拌裝置的家用榨油機的示意圖
[0015]圖2為應用本實用新型攪拌裝置的家用榨油機打開機蓋的示意圖
[0016]圖3為應用本實用新型攪拌裝置的家用榨油機打的容器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8]參見圖3,本實用新型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10設置在家用榨油機的炒料容器的容器蓋5上,攪拌裝置10包括與容器蓋5連接的立柱1001以及設于立柱的下部的攪拌葉 1002。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裝置10設置在家用榨油機的炒料容器的容器蓋5上,大大簡化了炒料容器的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由于炒料容器不再受攪拌裝置10的影響,增大了家用榨油機的炒料系統的設計空間,如可以將攪拌電機設置在容器蓋5內;或者,攪拌裝置10與容器蓋5固定連接,通過驅動裝置驅動炒料容器旋轉實現炒料。
[0020]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攪拌葉1002上套設有軟質掃料件1003,其目的是在使用時,攪拌葉的軟質掃料件1003的下側與炒料容器底部相適配,使掃料更干凈。
[0021]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攪拌裝置10與容器蓋5活動連接,容器蓋5上設有收納該攪拌裝置10的收納腔;在不使用時,攪拌裝置10可收納在收納腔內,方便家用榨油機的包裝和運輸。作為一種改進方案,立柱10與容器蓋5鉸接,攪拌葉1002與立柱1001鉸接;在不使用時,攪拌裝置10可折疊收納在收納腔內。
[0022]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攪拌葉1002橫向設置,其目的是可以增大攪拌葉1002的攪拌范圍。
[0023]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攪拌葉100設有2個以上,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大攪拌葉1002的攪拌范圍;優選2個以上的攪拌葉1002上下錯設置。
[0024]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攪拌裝置10對設置有2個,2個攪拌裝置攪拌葉相對設置,這樣更進一步增大了攪拌葉1002的攪拌范圍。
[0025]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應用本實用新型的家用榨油機:
[0026]參見圖1至圖3,應用本實用新型的家用榨油機包括設有驅動機構8的機體1,機體包括機座I和與機座I可拆卸連接的機蓋2 ;包括榨桿和榨膛的壓榨組件3,榨桿由所述驅動機構8驅動,榨膛上設有榨膛入料口 ;底部中心設有落料口的炒料容器4,該落料口位于榨膛入料口的上方;封蓋炒料容器4上端開口的容器蓋5 ;設于容器蓋5內并且向炒制容器放射出輻射熱的電加熱器;攪拌裝置10設于容器蓋5下部并相對炒料容器4旋轉攪拌。容器蓋5通過側部連接臂6鉸接在機座I上,使容器蓋5通過側翻的方式打開和封蓋炒料容器4,操作方便。參見圖3,電加熱器包括熱反射罩52、設于熱反射罩52下方的環形電加熱管53,熱反射罩52與容器蓋外殼51之間留有間隙。環形電熱管53為紅外光波管,如碳纖維光波管,具有性能穩定(電熱功率穩定、升溫快、表面工作溫度均勻、電熱轉換率高)、節能效果強、使用壽命長和安全性好的優點;另外熱反射罩與容器蓋外殼51之間留有間隙,起到隔熱的效果。環形電加熱管53下方設有由電機54驅動的排熱風541扇。設置排熱風扇541后,增加了熱對流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加熱效率,隨著攪拌裝置10對油料的攪拌,熱風進入油料內部,提高了油料受熱的均勻度和通透性,使壓榨出的油脂更香。
[0027]作為一種改進方案,為防止碎肩進入排熱風扇541和電加熱器中,排熱風扇541下部設有防肩罩55。防肩罩55可采用與容器蓋5固定連接或可拆卸連接;優選防肩罩55與所述容器蓋51可拆卸連接,以方便防肩罩55的更換和清洗。
[0028]本實施例中,炒料容器4由旋轉裝置驅動,攪拌裝置10與容器蓋5固定連接。
[0029]在其它實施例中,作為替換方案,炒料容器4與機蓋2可采用固定連接,在容器蓋5內設有驅動所述攪拌裝置10的攪拌電機。
[0030]應用本實用新型的家用榨油機可以將加熱元件設于容器蓋上,簡化了炒料容器的結構,電加熱器與容器蓋的裝配也更方便;工作時,電加熱器產生的熱量直接對炒制容器內的油料輻射加熱,加熱效率更高,油料受熱更通透,加熱更均勻。
[0031]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主權項】
1.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設置在家用榨油機的炒料容器的容器蓋上,所述攪拌裝置包括與容器蓋連接的立柱以及設于立柱的下部的攪拌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上套設有軟質掃料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與容器蓋活動連接,所述容器蓋上設有收納該攪拌裝置的收納腔;在不使用時,所述攪拌裝置可收納在所述收納腔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與容器蓋鉸接,所述攪拌葉與所述立柱鉸接;在不使用時,所述攪拌裝置可折疊收納在所述收納腔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蓋內設有驅動所述攪拌裝置旋轉的攪拌電機。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橫向設置。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設有2個以上。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個以上的攪拌葉上下錯設置。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對設置有2個。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2個攪拌裝置攪拌葉相對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榨油機的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設置在家用榨油機的炒料容器的容器蓋上,所述攪拌裝置包括與容器蓋連接的立柱以及設于立柱的下部的攪拌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裝置可以設置在家用榨油機的炒料容器的容器蓋,大大簡化了炒料容器的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由于炒料容器不再受攪拌裝置的影響,增大了家用榨油機的炒料系統的設計空間。
【IPC分類】B01F15/00, B30B15/00
【公開號】CN205202267
【申請號】CN201520717097
【發明人】廖國瑾, 熊雙喜
【申請人】廣東順德惠美莊電器實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6日
【公告號】CN104275821A, CN104327940A, CN204149561U, CN204149562U, CN204160795U, CN204160801U, CN204249385U, CN204249389U, CN204251582U, CN204254187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