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及柔性拼裝平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包括支座和定位組件,所述支座上設置有X向調整裝置,所述X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整裝置,所述Y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Z向調整裝置,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上。可以實現多車型的柔性切換,解決了現有公共補焊線只能滿足四種車型共線生產的現狀。可以準確、快速地實現任意車型定位裝置的切換,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節拍。本實用新型還涉及柔性拼裝平臺。
【專利說明】
-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及柔性拼裝平臺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定位裝置,特別設及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
[0002] 本實用新型還設及拼裝平臺,特別設及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拼裝平臺。
【背景技術】
[0003] 目前公共補焊線多車型切換定位夾具,每個車型都需要設計一套定位單元。有新 車型導入時,在原有拼臺基礎上再增加一套新的定位單元。可運樣將導致工裝加工及采購 成本增加,整個拼臺定位看起來比較繁瑣。而且,對各車型產品型面及定位孔要求比較高, 要求各車型定位孔間距必須足夠放置一套夾具。然而,柔性車型數量受到限制,現有生產線 實際情況最多只能生產四種車型,夾具就已經沒有空間布置。并且,此結構定位銷固定,需 要靠輸送滑擦升降實現零件定位,增加了滑擦設計難度、加工成本。
【發明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 置及拼裝平臺。可W實現多車型的柔性切換,解決了現有公共補焊線只能滿足四種車型共 線生產的現狀。可W準確、快速地實現任意車型定位裝置的切換,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節拍。
[0005] 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的技術方案是:
[0006] -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包括支座和定位組件,所述支座上設置有X向調 整裝置,所述X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整裝置,所述Y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Z向調整裝置, 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上。
[0007] 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的技術方案還可W是:
[000引所述X向調整裝置包括X向導軌、X向電機和X向絲杠,所述X向導軌和所述X向電機 設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X向絲杠與所述X向導軌連接,所述Y向調整裝置與所述X向絲杠和 所述X向導軌滑動連接。
[0009] 所述Y向調整裝置包括Y向導軌、Y向電機、Y向絲杠和Y向固定板,所述Y向固定板與 所述X向絲杠和所述X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Y向導軌和所述Y向電機設置在所述Y向固定板 上,所述Y向絲杠與所述Y向導軌連接,所述Z向調整裝置與所述Y向絲杠和所述Y向導軌滑動 連接。
[0010] 所述Z向調整裝置包括Z向電機、Z向絲杠和Z向固定板,所述Z向固定板與所述Y向 絲杠和所述Y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Z向電機設置在所述Z向固定板上,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 所述Z向絲杠上。
[0011] 所述Z向絲杠上設有安裝板,所述定位組件通過所述安裝板與所述Z向絲杠連接, 所述安裝板與所述Z向電機之間設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設置在所述Z向絲杠的兩側,所述 導向桿的頂部與所述安裝板固定,所述導向桿的底部與所述Z向電機滑動連接。
[0012] 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固定端與所述安裝板固定,所述 第一氣缸的伸出端與第一連接板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連接板的中部與固定在所述安裝板 上的支撐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板與所述定位組件連接。
[0013] 所述定位組件包括第二氣缸、定位銷和壓塊,所述第二連接板的上部設有相互平 行設置的兩個固定塊,所述第二連接板的下部設有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伸出端與較 接板的一端較接,所述較接板的另一端與伸出桿較接,所述伸出桿位于兩個所述固定塊之 間,每個所述固定塊與所述伸出桿之間均設有兩個連接桿,每個所述連接桿一端與所述固 定塊較接,每個所述連接桿另一端與所述伸出桿較接,所述第二連接板的頂部設有定位臺, 所述定位銷設置在所述定位臺上,所述定位臺與對應的所述定位銷之間設有可供所述伸出 桿穿過的通道,所述壓塊設置在對應的所述伸出桿的上端部,所述壓塊滑動連接于對應的 所述通道中,所述壓塊的底面與對應的所述定位臺的頂面可解除式相抵。
[0014] 所述第二連接板上設有第=氣缸,所述第=氣缸的旋轉端連接旋轉盤,所述旋轉 盤與所述第二連接板旋轉連接,所述旋轉盤上設有相互垂直的兩個端部,每個端部上均設 有定位組件。
[0015] 每個所述定位組件包括第二氣缸、定位銷和壓塊,所述旋轉盤的兩端部均設有相 互平行設置的兩個固定塊,所述旋轉盤的兩端部下方均設有第二氣缸,每個所述第二氣缸 的伸出端與較接板的一端較接,所述較接板的另一端與伸出桿較接,所述伸出桿位于兩個 對應的所述固定塊之間,所述固定塊與對應的所述伸出桿之間均設有兩個連接桿,每個所 述連接桿一端與所述固定塊較接,每個所述連接桿另一端與所述伸出桿較接,所述旋轉盤 的兩端部上均設有定位臺,所述定位銷設置在所述定位臺上,所述定位臺與所述定位銷之 間設有可供所述伸出桿穿過的通道,所述壓塊設置在所述伸出桿的上端部,所述壓塊滑動 連接于所述通道中,所述壓塊的底面與所述定位臺的頂面可解除式相抵。
[0016]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包括支座和定位組件,所述支座 上設置有X向調整裝置,所述X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整裝置,所述Y向調整裝置上設置 有Z向調整裝置,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上。運樣,通過X向調整裝置、Y向調 整裝置和Z向調整裝置,可W實現X、Y、Z =個方向上多個自由度的調節和柔性切換,可W準 確、快速地實現任意車型定位裝置的切換,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節拍。
[0017] 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拼裝平臺的技術方案是:
[0018] -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拼裝平臺,包括平臺本體,所述平臺本體的前部對稱設有 "包括支座和定位組件,所述支座上設置有X向調整裝置,所述X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 整裝置,所述Y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Z向調整裝置,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 上;
[0019] 所述X向調整裝置包括X向導軌、X向電機和X向絲杠,所述X向導軌和所述X向電機 設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X向絲杠與所述X向導軌連接,所述Y向調整裝置與所述X向絲杠和 所述X向導軌滑動連接;
[0020] 所述Y向調整裝置包括Y向導軌、Y向電機、Y向絲杠和Y向固定板,所述Y向固定板 與所述X向絲杠和所述X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Y向導軌和所述Y向電機設置在所述Y向固定 板上,所述Y向絲杠與所述Y向導軌連接,所述Z向調整裝置與所述Y向絲杠和所述Y向導軌滑 動連接;
[0021] 所述Z向調整裝置包括Z向電機、Z向絲杠和Z向固定板,所述Z向固定板與所述Y向 絲杠和所述Y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Z向電機設置在所述Z向固定板上,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 所述Z向絲杠上;
[0022] 所述Z向絲杠上設有安裝板,所述定位組件通過所述安裝板與所述ZZ絲杠連接,所 述安裝板與所述Z向電機之間設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設置在所述Z向絲杠的兩側,所述導 向桿的頂部與所述安裝板固定,所述導向桿的底部與所述Z向電機滑動連接;
[0023] 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伸出端與第一連接板的一端固 定,所述第一連接板的中部與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的支撐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的 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板與所述定位組件連接;"中所述的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所述 平臺本體的后部對稱設有"包括支座和定位組件,所述支座上設置有X向調整裝置,所述X向 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整裝置,所述Y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Z向調整裝置,所述定位組件設 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上''中所述的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所述平臺本體的后部對 稱設有中部定位裝置,所述中部定位裝置包括中部支座和中部Z向調整裝置,所述中部Z向 調整裝置包括中部Z向電機和中部Z向絲杠,所述中部Z向電機設置在所述中部支座上,所述 中部Z向絲杠與所述中部Z向電機連接,所述中部Z向絲杠上設有支撐部件。
[0024] 如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多自由度車身柔性拼裝平臺,在平臺本體上,可W實現十 四軸同時控制,可W準確、快速地實現任意車型定位裝置的切換,切換速度可W控制在2.5S W內,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節拍。在Z方向可W滿足六軸同步升降定位,保證了定位裝置的一 致性。可W實現多車型的柔性切換,解決了現有公共補焊線只能滿足四種車型共線生產的 現狀。
【附圖說明】
[0025]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6]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0027]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的第=種結構示意圖;
[0028]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的定位組件結構示意圖;
[0029]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拼裝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0030] 圖號說明
[00川 1…支座2...X向導軌3...X向電機4...X向絲杠5...Y向電機6...Y向絲杠7...Z向 電機8 - Z向絲杠9…導向桿10…固定板11…安裝板12…第一氣缸13…第一連接板 14…第二連接板15…定位組件16…直線位移傳感器17…第二氣缸18…較接板19…固 定塊20…伸出桿21…連接桿22…定位臺23…壓塊24…定位銷25…旋轉盤26…第S 氣缸27…中部支座28…支撐部件29…平臺本體30…中部Z向電機31…中部Z向絲杠 32…前部的柔性定位裝置33…中部的柔性定位裝置34…后部的柔性定位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32]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及 拼裝平臺進行進一步說明。
[0033] 如圖1-5所示,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包括支座1和定位組件15,所述支 座1上設置有X向調整裝置,所述X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整裝置,所述Y向調整裝置上設 置有Z向調整裝置,所述定位組件15設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上。運樣,通過X向調整裝置、Y 向調整裝置和Z向調整裝置,可W實現X、Y、Z =個方向上多個自由度的調節和柔性切換,可 W準確、快速地實現任意車型定位組件15的切換,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節拍。
[0034] 參見附圖1-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及拼裝平臺在上述 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W是:所述X向調整裝置包括X向導軌2、X向電機3和X向絲杠4,所述X 向導軌2和所述X向電機3設置在所述支座1上,所述X向絲杠4與所述X向導軌2連接,所述Y向 調整裝置與所述X向絲杠4和所述X向導軌2滑動連接。運樣,X向電機3啟動,控制X向絲杠4進 給,從而控制X向調整裝置上的各個裝置能夠沿著X向導軌2滑動,進而實現X向的調整。X向 絲杠4可進行預緊并消除間隙,軸向剛度高,反向時無空行程(死區),定位精度高,可實現X 向任意精確位置定位。而且,采用直線導軌和直線軸承結合的導向方式,保證各方向運動 的穩定性。
[0035]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W是:所述Y向調整裝置包括Y向導軌、Y向電機5、Y向絲 杠6和Y向固定板10,所述Y向固定板10與所述X向絲杠4和所述X向導軌2滑動連接,所述Y向 導軌和所述Y向電機5設置在所述Y向固定板10上,所述Y向絲杠6與所述Y向導軌連接,所述Z 向調整裝置與所述Y向絲杠6和所述Y向導軌滑動連接。運樣,Y向電機5啟動,控制Y向絲杠6 進給,從而控制Y向調整裝置上的各個裝置能夠沿著Y向導軌滑動,進而實現Y向的調整。Y向 絲杠6可進行預緊并消除間隙,軸向剛度高,反向時無空行程(死區),定位精度高,可實現Y 向任意精確位置定位。而且,采用直線導軌和直線軸承結合的導向方式,保證各方向運動的 穩定性。
[0036]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W是:所述Z向調整裝置包括Z向電機7、Z向絲杠8和Z向 固定板10,所述Z向固定板10與所述Y向絲杠6和所述Y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Z向電機7設置 在所述Z向固定板10上,所述定位組件15設置在所述Z向絲杠8上。運樣,Z向電機7啟動,控制 Z向絲杠8進給,從而控制Z向調整裝置上的定位組件15能夠沿著Z向運動,進而實現Y向的調 整。Z向絲杠8可進行預緊并消除間隙,軸向剛度高,反向時無空行程(死區),定位精度高,可 實現Z向任意精確位置定位。
[0037]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W是:所述Z向絲杠8上設有安裝板11,所述定位組件15 通過所述安裝板11與所述Z向絲杠8連接,所述安裝板11與所述Z向電機7之間設有導向桿 9,所述導向桿9設置在所述Z向絲杠8的兩側,所述導向桿9的頂部與所述安裝板11固定,所 述導向桿9的底部與所述Z向電機7滑動連接。運樣,當Z向絲杠8向上進給時,導向桿9也隨之 向上滑動,導向桿9分擔了 Z向絲杠8的震動,從而,導向桿9可W提高Z向調節的穩定性。
[0038]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W是:所述安裝板11上設置有第一氣缸12,所述第一氣 缸12的伸出端與第一連接板1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連接板13的中部與固定在所述安裝板 11上的支撐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13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板14與所述定位組件15 連接。運樣,第一氣缸12伸出端、第一連接板13和第二連接板14之間形成了杠桿機構,當第 一氣缸12的伸出端伸出時,第二連接板14下降,進而帶動定位組件15下降,可W在放入車型 部件時候起到避讓的作用;而當第一氣缸12的伸出端縮回時,第二連接板14上升,進而帶動 定位組件15上升,可W使得定位組件15頂緊車型部件。
[0039]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W是:所述定位組件15包括第二氣缸17、定位銷24和壓 塊23,所述第二連接板14的上部設有相互平行設置的兩個固定塊19,所述第二連接板14的 下部設有第二氣缸17,所述第二氣缸17的伸出端與較接板18的一端較接,所述較接板18的 另一端與伸出桿20較接,所述伸出桿20位于兩個所述固定塊19之間,每個所述固定塊19與 所述伸出桿20之間均設有兩個連接桿21,每個所述連接桿21-端與所述固定塊19較接,每 個所述連接桿21另一端與所述伸出桿20較接,所述第二連接板14的頂部設有定位臺22,所 述定位銷24設置在所述定位臺22上,所述定位臺22與對應的所述定位銷24之間設有可供所 述伸出桿20穿過的通道,所述壓塊23設置在對應的所述伸出桿20的上端部,所述壓塊23滑 動連接于對應的所述通道中,所述壓塊23的底面與對應的所述定位臺22的頂面可解除式相 抵。由此可見,連接桿21、伸出桿20和固定塊19之間形成了四桿機構,運樣,首先將定位銷24 穿過車型部件上的定位孔,使得定位孔的底面與定位臺22的頂面相抵,從而實現第一次定 位。接著,啟動第二氣缸17,第二氣缸17的伸出端向上運動,在四桿機構的作用下,伸出桿20 頂部的壓塊23向上運動;然后,反向啟動第二氣缸17,使得第二氣缸17的伸出端向下運動, 在四桿機構的作用下,伸出桿20頂部的壓塊23向下運動,最后,使得壓塊23壓在定位孔的頂 面,從而完成了第二次定位。通過兩次定位,使得定位裝置對車型部件的定位更加精確,定 位銷24位置精度可W控制在±0.15mm。
[0040]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W是:所述第二連接板14上設有第=氣缸26,所述第= 氣缸26的旋轉端連接旋轉盤25,所述旋轉盤25與所述第二連接板14旋轉連接,所述旋轉盤 25上設有相互垂直的兩個端部,每個端部上均設有定位組件15。運樣,旋轉盤25上的兩個定 位組件15上,可W設置不同直徑大小的定位銷24, W適應不同的車型定位孔。而通過旋轉盤 25進行不同定位銷24的切換,方便快捷,便于操作。
[0041]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W是:每個所述定位組件15包括第二氣缸17、定位銷24 和壓塊23,所述旋轉盤25的兩端部均設有相互平行設置的兩個固定塊19,所述旋轉盤25的 兩端部下方均設有第二氣缸17,每個所述第二氣缸17的伸出端與較接板18的一端較接,所 述較接板18的另一端與伸出桿20較接,所述伸出桿20位于兩個對應的所述固定塊19之間, 所述固定塊19與對應的所述伸出桿20之間均設有兩個連接桿21,每個所述連接桿21-端與 所述固定塊19較接,每個所述連接桿21另一端與所述伸出桿20較接,所述旋轉盤25的兩端 部上均設有定位臺22,所述定位銷24設置在所述定位臺22上,所述定位臺22與所述定位銷 24之間設有可供所述伸出桿20穿過的通道,所述壓塊23設置在所述伸出桿20的上端部,所 述壓塊23滑動連接于所述通道中,所述壓塊23的底面與所述定位臺22的頂面可解除式相 抵。由此可見,連接桿21、伸出桿20和固定塊19之間形成了四桿機構,運樣,首先將定位銷24 穿過車型部件上的定位孔,使得定位孔的底面與定位臺22的頂面相抵,從而實現第一次定 位。接著,啟動第二氣缸17,第二氣缸17的伸出端向上運動,在四桿機構的作用下,伸出桿20 頂部的壓塊23向上運動;然后,反向啟動第二氣缸17,使得第二氣缸17的伸出端向下運動, 在四桿機構的作用下,伸出桿20頂部的壓塊23向下運動,最后,使得壓塊23壓在定位孔的頂 面,從而完成了第二次定位。通過兩次定位,使得定位裝置對車型部件的定位更加精確,定 位銷24位置精度可W控制在±0.15mm。而兩個定位裝置中,可W采用不同直徑的定位銷24, 優選地,分別采用直徑16mm和20mm的定位銷24, W適應更多的車型。
[0042] 參見附圖1-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拼裝平臺在上述技術方案的 基礎上,可W是:包括平臺本體29,所述平臺本體29的前部對稱設有"包括支座1和定位組件 15,所述支座1上設置有X向調整裝置,所述X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整裝置,所述Y向調 整裝置上設置有Z向調整裝置,所述定位組件15設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上;
[0043] 所述X向調整裝置包括X向導軌2、X向電機3和X向絲杠4,所述X向導軌2和所述X向 電機3設置在所述支座1上,所述X向絲杠4與所述X向導軌2連接,所述Y向調整裝置與所述X 向絲杠4和所述X向導軌2滑動連接;
[0044] 所述Y向調整裝置包括Y向導軌、Y向電機5、Y向絲杠6和Y向固定板10,所述Y向固定 板10與所述X向絲杠4和所述X向導軌2滑動連接,所述Y向導軌和所述Y向電機5設置在所述Y 向固定板10上,所述Y向絲杠6與所述Y向導軌連接,所述Z向調整裝置與所述Y向絲杠6和所 述Y向導軌滑動連接;
[0045] 所述Z向調整裝置包括Z向電機7、Z向絲杠8和Z向固定板10,所述Z向固定板10與所 述Y向絲杠6和所述Y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Z向電機7設置在所述Z向固定板10上,所述定位 組件15設置在所述Z向絲杠8上;
[0046] 所述Z向絲杠8上設有安裝板11,所述定位組件15通過所述安裝板11與所述Z向絲 杠8連接,所述安裝板11與所述Z向電機7之間設有導向桿9,所述導向桿9設置在所述Z向絲 杠8的兩側,所述導向桿9的頂部與所述安裝板11固定,所述導向桿9的底部與所述Z向電機 7滑動連接;
[0047] 所述安裝板11上設置有第一氣缸12,所述第一氣缸12的伸出端與第一連接板13的 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連接板13的中部與固定在所述安裝板11上的支撐板轉動連接,所述第 一連接板13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板14與所述定位組件15連接;"中所述的多自由度車身 柔性定位裝置;所述平臺本體29的后部對稱設有"包括支座1和定位組件15,所述支座1上設 置有X向調整裝置,所述X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整裝置,所述Y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Z向 調整裝置,所述定位組件15設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上;''中所述的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 裝置;所述平臺本體29的后部對稱設有中部定位裝置,所述中部定位裝置包括中部支座27 和中部Z向調整裝置,所述中部Z向調整裝置包括中部Z向電機30和中部Z向絲杠31,所述中 部Z向電機30設置在所述中部支座27上,所述中部Z向絲杠31與所述中部Z向電機7連接,所 述中部Z向絲杠31上設有支撐部件28。運樣,在平臺本體29上,前部和后部設置的柔性定位 裝置均通過定位銷24完成對車型定位孔的定位,均可W實現=軸的操控,而中部的柔性定 位裝置通過支撐部件28完成對車型翻邊部的支撐,可W實現一軸的操控。運樣,前部、后部 和中部對稱設置的柔性定位裝置,累計可W實現十四軸同時控制,可W準確、快速地實現任 意車型定位裝置的切換,切換速度可W控制在2.5SW內,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節拍。而且,前 部、后部和中部對稱設置的柔性定位裝置,在Z方向可W滿足六軸同步升降定位,保證了定 位裝置的一致性。可W實現多車型的柔性切換,解決了現有公共補焊線只能滿足四種車型 共線生產的現狀。
[004引柔性拼臺WGPSO車身坐標作為基準,加入各個車型,考慮焊接和輸送的可行性等 條件調整其它車型的位置,達到車型共線。由前、中、后部定位=類六套左右對稱工裝組成。
[0049] 前部的柔性定位裝置32 :設計移動量:X: 200,Y: 120,Z: 100。現有車型移動量:X: 193,¥:102點77.7。有&16與姑:0兩種定位銷選擇,乂、¥、2靠伺服電機驅動,外部增加直線 位移傳感器16進行反饋,保證機構到達理論位置。
[0050] 中部的柔性定位裝置33:中部支撐靠托住車身側圍翻邊支撐,只有Z方向的運動, 設計運動高度:100。
[0化1] 后部的柔性定位裝置%:設計移動量:乂:460,¥:50,2:145。現有車型移動量:乂: 449,Y:43,Z:129.7。焦iO定位銷,X、Y、Z靠伺服電機驅動,外部增加直線位移傳感器16進行 反饋,保證機構到達理論位置。
[0052] 多自由度柔性工裝開發,主要應用于公共補焊線,理論上可實現任意車型的柔性 共線生產。系統W軸為單元,采用模塊化、系統化、集成設計,結構緊湊。具有人機交互界面 的標準控制程序,可實現十四軸同時控制,且Z方向六軸同步升降定位,保證車型間夾具切 換的一致性。
[0053] 在車型切換方面,可W將定位裝置切換時間控制在2.5SW內,有效地提高了生產 節拍。
[0054] 上述僅對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加W說明,但并不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 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中的設計精神所做出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認為落入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和定位組件,所述支座上設 置有X向調整裝置,所述X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Y向調整裝置,所述Y向調整裝置上設置有Z向 調整裝置,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所述Z向調整裝置上,所述X向調整裝置包括X向導軌、X向電 機和X向絲杠,所述X向導軌和所述X向電機設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X向絲杠與所述X向導軌 連接,所述Y向調整裝置與所述X向絲杠和所述X向導軌滑動連接。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調整 裝置包括Y向導軌、Y向電機、Y向絲杠和Y向固定板,所述Y向固定板與所述X向絲杠和所述X 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Y向導軌和所述Y向電機設置在所述Y向固定板上,所述Y向絲杠與所 述Y向導軌連接,所述Z向調整裝置與所述Y向絲杠和所述Y向導軌滑動連接。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調整 裝置包括Z向電機、Z向絲杜和Z向固定板,所述Z向固定板與所述Y向絲杜和所述Y向導軌滑 動連接,所述Z向電機設置在所述Z向固定板上,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所述Z向絲杠上。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絲杠 上設有安裝板,所述定位組件通過所述安裝板與所述Z向絲杠連接,所述安裝板與所述Z向 電機之間設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設置在所述Z向絲杠的兩側,所述導向桿的頂部與所述安 裝板固定,所述導向桿的底部與所述Z向電機滑動連接。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 設置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伸出端與第一連接板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連接板的中 部與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的支撐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板與 所述定位組件連接。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組件 包括第二氣缸、定位銷和壓塊,所述第二連接板的上部設有相互平行設置的兩個固定塊,所 述第二氣缸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板的下部,所述第二氣缸的伸出端與鉸接板的一端鉸接, 所述鉸接板的另一端與伸出桿鉸接,所述伸出桿位于兩個所述固定塊之間,每個所述固定 塊與所述伸出桿之間均設有兩個連接桿,每個所述連接桿一端與所述固定塊鉸接,每個所 述連接桿另一端與所述伸出桿鉸接,所述第二連接板的頂部設有定位臺,所述定位銷設置 在所述定位臺上,所述定位臺與對應的所述定位銷之間設有可供所述伸出桿穿過的通道, 所述壓塊設置在對應的所述伸出桿的上端部,所述壓塊滑動連接于對應的所述通道中,所 述壓塊的底面與對應的所述定位臺的頂面可解除式相抵。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 板上設有第三氣缸,所述第三氣缸的旋轉端連接旋轉盤,所述旋轉盤與所述第二連接板旋 轉連接,所述旋轉盤上設有相互垂直的兩個端部,每個端部上均設有定位組件。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定 位組件包括第二氣缸、定位銷和壓塊,所述旋轉盤的兩端部均設有相互平行設置的兩個固 定塊,所述旋轉盤的兩端部下方均設有第二氣缸,每個所述第二氣缸的伸出端與鉸接板的 一端鉸接,所述鉸接板的另一端與伸出桿鉸接,所述伸出桿位于兩個對應的所述固定塊之 間,所述固定塊與對應的所述伸出桿之間均設有兩個連接桿,每個所述連接桿一端與所述 固定塊鉸接,每個所述連接桿另一端與所述伸出桿鉸接,所述旋轉盤的兩端部上均設有定 位臺,所述定位銷設置在所述定位臺上,所述定位臺與所述定位銷之間設有可供所述伸出 桿穿過的通道,所述壓塊設置在所述伸出桿的上端部,所述壓塊滑動連接于所述通道中,所 述壓塊的底面與所述定位臺的頂面可解除式相抵。9.一種多自由度車身柔性拼裝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臺本體,所述平臺本體的前部 對稱設有如權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所述平臺本體的后部對稱 設有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多自由度車身柔性定位裝置;所述平臺本體 的后部對稱設有中部定位裝置,所述中部定位裝置包括中部支座和中部Z向調整裝置,所述 中部Z向調整裝置包括中部Z向電機和中部Z向絲杜,所述中部Z向電機設置在所述中部支座 上,所述中部Z向絲杠與所述中部Z向電機連接,所述中部Z向絲杠上設有支撐部件。
【文檔編號】B23K37/04GK205650992SQ201620266631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公開號201620266631.2, CN 201620266631, CN 205650992 U, CN 205650992U, CN-U-205650992, CN201620266631, CN201620266631.2, CN205650992 U, CN205650992U
【發明人】韋曉娟, 劉國斌, 雷志華, 代巍, 曲躍峰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