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床夾具,屬于夾具領域,旨在提供一種機床夾具,其能夠對【背景技術】中的工件進行穩定的夾持和固定。包括支撐座和壓板,所述支承座上設有連接桿,所述壓板滑動套接在連接桿上,所述連接桿上端設有用于螺母固定的外螺紋一,所述壓板兩端設有定位柱。
【專利說明】
機床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夾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床夾具。
【背景技術】
[0002]數控機床是數字控制機床(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數控機床較好地解決了復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是一種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動化機床,代表了現代機床控制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一種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
[0003]在數控機床的加工過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夾具對工件進行夾持和固定。而對于一些形狀不規則的工件還需設計專用的夾具對其進行夾持。如圖1所示的一種工件1,該工件I應用于一種測量機中。該工件I下表面設有兩個定位孔11,中部設有三角形的通孔12,上表面包括高位面13和低位面14,側面為其待加工面15。由于該工件I形狀不規則,所以需要設計一種專用的夾具進行固定。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床夾具,其能夠對【背景技術】中的工件進行穩定的夾持和固定。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0006]—種夾具,包括支撐座和壓板,所述支承座上設有連接桿,所述壓板中部滑動套接在連接桿上,所述連接桿上端設有用于螺母固定的外螺紋一,所述壓板兩端設有用于抵觸工件的定位柱。
[0007]通過上述方案,工件通過工件上的通孔套設在支撐座上的連接桿上并放置于支撐座上,然后壓板套設在連接桿上通過壓板兩端的定位柱壓住工件,最后利用旋在連接桿上的緊定螺母來實現壓板的固定,從而將工件夾緊固定。
[0008]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柱包括定位柱一和定位柱二,所述壓板一端朝向壓板中心方向開設滑軌,所述定位柱一上端滑動連接在滑軌中。
[0009]通過上述方案,在壓板上開設滑軌,使得定位柱一能夠在滑軌中滑動來改變位置,從而實現對不同規格的工件的靈活的夾緊固定。
[0010]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柱一上端設有用于螺母固定的外螺紋。
[0011]通過上述方案,外螺紋用于旋設螺母將定位柱一固定。
[0012]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柱二固定在壓板遠離定位柱一的一端。
[0013]通過上述方案,定位柱二用于抵住工件,通過定位柱一和定位柱二來實現工件的夾持。
[0014]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柱一下方增設墊塊。
[0015]通過上述方案,在安裝壓板時,定位柱二的下端先抵觸工件,而定位柱一的下端與工件之間留有空隙,通過該墊塊實現對工件的抵觸夾持和高度調節,并且能夠增大其夾緊面積,提尚穩定性。
[0016]進一步的,所述支撐座上部設置有支撐塊。
[0017]通過上述方案,該工件為不規則形狀,其底部高低不平,在支撐座上設置三個不同高度的支撐塊以貼合工件的底部,從而使工件保持水平和穩定。三點支撐能夠提高其水平度且不會過定位。
[0018]進一步的,其中兩個所述支撐塊上設有定位銷。
[0019 ]通過上述方案,定位銷用于工件的定位避免工件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0020]進一步的,所述支撐座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間設置有支撐板。
[0021]通過上述方案,通過支撐板將上底板抬升,解決刀具行程不足的問題。
[0022]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上設有減重孔。
[0023]通過上述方案,減重孔的目的是在不影響其使用強度的條件下節省材料、減輕重量。
[0024]進一步的,所述上底板位于工件待加工面的下方設有防干涉區。
[0025]通過上述方案,防干涉區的上投影應不超出工件所在區域,從而使得刀具在加工過程中不會觸碰到上底板而發生危險。
[002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通過支撐座上的三個支撐塊和支撐塊上的定位銷實現工件的支撐和定位,然后利用壓板上的定位柱一和定位柱二實現工件的夾持,最后通過旋設在連接桿上的螺母對壓板進行固定,從而將工件夾緊;
[0028]2、定位柱一能夠在滑軌中滑動并通過螺母固定,能夠實現定位柱一的位置調節,實現對工件的靈活夾持。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背景技術】中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為實施例一用于體現支撐座結構的示意圖;
[0031 ]圖3為實施例一用于體現上底板上防干涉區位置的示意圖;
[0032]圖4為實施例一夾具夾持工件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5為實施例二用于體現定位柱一和壓板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0034]圖6為實施例二中定位柱一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中,1、工件;11、定位孔;12、通孔;13、高位面;14、低位面;15、待加工面;2、工作臺;21、卡爪;3、支撐座;31、下底板;32、支撐板;321、減重孔;33、上底板;331、防干涉區;34、支撐塊;341、定位銷;35、連接桿;351、緊定螺母;4、壓板;41、滑軌;5、定位柱;51、定位柱一;511、軸肩;512、外螺紋;52、定位柱二; 53、墊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7]實施例一,一種機床夾具,如圖2、3和4所示,包括支撐座3,該支撐座3包括下底板31,下底板31為一塊矩形鋼板并用若干卡爪21固定在工作臺2上,下底板31上豎直固定連接有支撐板32,支撐板32上開設有減重孔321,支撐板32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和下底板31平行的上底板33,該上底板33位于工件I待加工面15的一側開設有防干涉區331。支撐板32的上表面設有三個支撐塊34,該支撐塊34的高度適配工件I的下表面使得工件I放置于支撐塊34上之后處于水平狀態,并且其中兩個支撐塊34上設置有與工件I下表面定位孔11配合的定位銷341。上底板33的中部還連接有穿過工件I上通孔12的連接桿35,工件I穿過連接桿35能夠避免工件I掉落,然后工件I放置于上底板33的支撐塊34上。連接桿35的上部套接著壓板4,并用鎖緊件鎖緊,該鎖緊件為旋在連接桿35上端的緊定螺母351,壓板4兩端設有定位柱5,該定位柱5包括定位柱一 51和定位柱二 52,定位柱一 51較長,抵觸在工件I的底位面14上,如果高度不足可用墊塊53進行調節,定位柱二 52較短,抵觸在工件I的高位面13上。
[0038]安裝過程:參照圖2、3和4,支撐座3通過工作臺2上的卡爪21壓住支撐座3的下底板31來實現固定。首先利用工件I上的通孔12將工件I套在連接桿35上,然后將工件I放置于支撐塊34上并使得工件I下表面的定位孔11和與支撐塊34上的定位銷341配合固定。接著,將壓板4套在連接桿35上,定位柱一 51用墊塊53調節使之抵觸在工件I的底位面14上,定位柱二 52抵觸在工件I的高位面13上。最后把緊定螺母351旋在連接桿35上將壓板4固定。
[0039]實施例二,一種機床夾具,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5和6所不,壓板4連接定位柱一51的那一端朝向壓板4中心方向開設滑軌41,定位柱一51上端滑移連接在滑軌41內,定位柱一51的上部設有軸肩511,并且該軸肩511抵觸在壓板4的底部,定位柱一51上部設有用于螺母固定的外螺紋512。在定位柱一 51的下方墊設有若干墊塊53。
[0040]參照圖5和6,通過定位柱一 51在滑軌41中的水平滑動能夠實現定位柱一51的位置調節,從而使其能夠對不同規格的工件I進行靈活的夾緊固定。墊塊53不僅可以用于高度的調節,并且能夠增大其夾緊面積,提高穩定性。
[0041]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主權項】
1.一種機床夾具,其特征是:包括支撐座(3)和壓板(4),所述支撐座上設有連接桿(35),所述壓板(4)中部滑動套接在連接桿(35)上,所述連接桿(35)上端設有用于鎖緊壓板(4)的鎖緊件,所述壓板(4)兩端設有用于抵觸工件(I)的定位柱(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5)包括定位柱一(51)和定位柱二 (52),所述壓板(4) 一端朝向壓板(4)中心方向開設滑軌(41),所述定位柱一 (51)上端滑動連接在滑軌(41)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一(51)上端設有用于螺母固定的外螺紋(512)。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二(52)固定在壓板(4)遠離定位柱一(51)的一端。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一(51)下方增設墊塊(53)。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所述支撐座(3)上部設置有支撐塊(34)。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其中兩個所述支撐塊(34)上設有定位銷(341)0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所述支撐座(3)包括平行設置的上底板(33)和下底板(31),所述上底板(33)和下底板(31)之間設置有支撐板(32)。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板(32)上設有減重孔(321)。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機床夾具,其特征是:所述上底板(33)位于工件(I)待加工面(15)的下方設有防干涉區(331)。
【文檔編號】B23Q3/06GK205685064SQ201620647008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公開號201620647008.1, CN 201620647008, CN 205685064 U, CN 205685064U, CN-U-205685064, CN201620647008, CN201620647008.1, CN205685064 U, CN205685064U
【發明人】季叢華
【申請人】南京滸盛機械加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