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硫鐵礦冶煉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礦石冶煉工藝,特別是一種硫鐵礦冶煉工藝。
背景技術:
古今中外,硫鐵礦僅用于制造硫磺和硫酸系列產品的天然原材料,硫含量30~40%,Fe2O3含量30~60%,取其硫之后,其渣當作廢渣拋棄,或取其少許經粉磨后作復合肥添加劑。而其渣硫含量為7%,Fe2O3含量大都在80%以上。如此高的鐵,竟然當作廢物拋棄,既污染環境,又造成鐵資源的嚴重流失和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硫鐵礦冶煉工藝,通過該工藝將硫鐵礦里的硫和鐵通過噴粉灼燒的方法分別開,得到主產品Fe2O3以外,還可回收付產品SO2,用于制造硫磺或硫酸。
本發明的構成將硫鐵礦粗粒破碎成20~30mm,在50~100℃時進行烘于,而后再細粒破碎<10mm,添加鈍化劑粉磨成325~400目,進入儲料倉,再噴粉灼燒,回收SO2,取其渣進行磁選,添加“活性M”制球,300~600℃烘干,出廠或直接入爐。
將2%的氯化銨溶液注入到次等高嶺土,堆放老化10天烘干后粉磨,即為鈍化劑。
將鈣基膨潤土碎成0.5cm的細粒后,將4%的Na2CO3溶液注入其中,拌勻,成金字塔堆放7天進行陽離子交換(使其端面因破鍵而產生電負性,從而吸引帶電荷的外來硫原子),烘干粉磨,即為活性M。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采用的是“噴粉灼燒法”,在燃燒過程中,硫可完全轉化為SO2揮發,余下的渣均為Fe2O3或Fe3O4,或其它非硫雜質,尚殘存于渣中的硫甚少或無,這就是此法的優勢所在。
通過此冶煉工藝,最終制成球團,此球團稱之為鐵精球團,直徑80~100mm。使用鐵精球團礦的優點是保證爐內燃燒均勻,透氣性和還原性好,風量足,易于大風快料,操作順行,加料、出鐵和去渣都很順利,爐頂灰塵少,減少污染。
附圖是本發明方框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從堆礦場中取其礦進行粗碎成20~30mm,而后進入旋轉烘干機,使吸附水降到3%以下,再進行細碎<10mm,細碎后的產品經添加5%的鈍化劑后送入磨粉機進行磨粉成325~400目,再將此粉送入儲料倉,然后用負壓的方法將粉吹出,在粉噴嘴處點火燃燒,熊熊火焰將硫鐵礦中的硫轉化為SO2,沉降到地面上的渣即為Fe2O3粉和Fe3O4粉,此時的渣含量在75~80%,之后將此渣進行磁選,從磁選機上飛走的是雜質,被磁選機吸附下來的是Fe2O3和Fe3O4,此時的含量約為91~95%,將其磁選過的粉取出,注入2~5%的“活性M”和適量的水,經調勻后進行制球,球直徑為80~100mm,此球稱之為“鐵精球團礦”,然后將此球送入烘干爐,在300~600℃時進行烘干,出爐后即可出廠或直接進入高爐煉鐵。
權利要求
1.一種硫鐵礦冶煉工藝,其特征是將硫鐵礦粗粒破碎成20~30mm,在50~100℃時進行烘干,而后再細粒破碎<10mm,添加鈍化劑粉磨成325~400目,進入儲料倉,再噴粉灼燒,回收SO2,取其渣進行磁選,添加“活性M”制球,300~600℃烘干,出廠或直接入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硫鐵礦冶煉工藝,其特征是將2%的氯化銨溶液注入到次等高嶺土,堆放老化10天烘干后粉磨,即為鈍化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硫鐵礦冶煉工藝,其特征是將鈣基膨潤土碎成0.5cm的細粒后,將4%的Na2CO3溶液注入其中,拌勻,成金字塔堆放7天進行陽離子交換(使其端面因破鍵而產生電負性,從而吸引帶電荷的外來硫原子),烘干粉磨,即為“活性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硫鐵礦冶煉工藝,它是將硫鐵礦粗粒破碎成20~30mm,在50~100℃時進行烘干,而后再細粒破碎<10mm,添加鈍化劑粉磨成325~400目,進入儲料倉,再噴粉灼燒,回收SO
文檔編號C22B1/24GK1752229SQ200510003229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9日
發明者羅萬明 申請人:羅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