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球面滾子磨床自動上下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球面滾子磨床自動上下料裝置,特別適用于軸承 行業。
技術背景-
現有的球面滾子磨床的上下料裝置是采用在上料處用擋料塊擋住工 件,然后機械手上料指插入工件進行上料,切入式磨削,這種上料方式在 擋料處每次工件位置不確定,尤其對于較小的滾子上料指根本就插入不到 工件,甚至有時上料指不能正確插入到工件中以造成撞車,上料不可靠, 工人調整復雜,操作不安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提出一種機床操作手續簡便、自動化程度高、上 下料安全、穩定、可靠,極大地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的一種球面滾子磨床 自動上下料裝置。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完成的,球面滾子磨床自動上 下料裝置,它包括上、下料道,推料氣缸,機械手,其特征在于上料道 固定在機械手面板上并伸出防護罩頂部,推料氣缸用氣缸支架緊固在上料 道底板上,機械手采用單臂回轉液壓驅動機構,擺臂的旋軸軸和回轉油缸 分別緊固在機械手面板內,旋軸軸裝在保持架的滾珠套上,下料道裝在機 械手面板的前側。上料道C處的正前方開有大于工件直徑的孔。本實用新 型具有以下效果機械手采用單臂回轉液壓驅動結構,擺臂的旋轉軸和回 轉油缸分別緊固在機械手面板上,旋轉軸裝在有保持架的滾珠套上,它可 在滾珠套內軸向滑動,實現滾子插入式退出上料指的動作,下料道裝在機 械手面板的前側,機床操作手續極為簡便,自動化程度高,上、下料安全、 穩定、可靠,極大地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能夠將人為操作失誤的不穩定 因素減少到最低程度。
-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上、下料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面說明1、上料道,2、脫料板,3、抓料位定位桿,4、過渡板,5、 連桿,6、磨削位定位桿,7、接近開關,8、機械手面板,9、擺臂,10、 下料道,11、回轉油缸,12、上料道底板,13、氣缸支架,14、推料頭, 15、推料氣缸,16、旋轉軸,17、擺角,18、上料槽,19、工件,20、上 料指,21、滾珠套。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上附圖詳細描述實施例,上料道1固定在機械手面板8上并伸 出防護罩頂部,工件19從上料道1的a處沿上料槽18 (圖2)經b到上料 處c(抓料位),上料槽正前方開有略大于工件直徑的孔,這樣工件每次到 此位置時就相對比較準確,推料氣缸15被緊固在汽缸支架13上,并與上 料道底板12連接成一體。機械手采用單臂回轉液壓驅動結構,擺臂9的旋 轉軸和回轉油缸分別緊固在機械手面板上,旋轉軸裝在保持架的滾珠套21 內,它可在滾珠套內軸向滑動,實現滾子插入式退出上料指20的動作,下 料道10裝在機械手面板8的前側,推料頭14在推料氣缸的作用下,迅速 將工件推進到與擺臂9連接在一起的上料指20的孔內,即在回轉油缸11 帶動下,通過連桿5來推動裝入保持架滾珠套21上的旋轉軸16連同擺臂 9作逆時針旋轉將工件送到位置e (磨削位),滿足磨削條件后,即可進入 磨削循環,磨削結束后通過接近開關7控制擺臂在回轉油缸及連桿5的帶 動下,通過過渡板4順時針旋轉到d處(下料位),依靠擺角17的斜面和 脫料板2的作用,使上料指20迅速退出工件,同時工件落入下料道10中, 完成下料動作,這時擺臂又返回到上料處c,即完成一個上、下料循環, 在上料處c和磨削位e均設有控制擺臂9定位精度的抓料定位桿3和磨削 位定位桿6,使擺臂能夠準確定位,確保工件能順利推進到上料指20內。
權利要求1、球面滾子磨床自動上下料裝置,它包括上、下料道,推料氣缸,機械手,其特征在于上料道固定在機械手面板上并伸出防護罩頂部,推料氣缸用氣缸支架緊固在上料道底板上,機械手采用單臂回轉液壓驅動機構,擺臂的旋軸軸和回轉油缸分別緊固在機械手面板內,旋軸軸裝在保持架的滾珠套上,下料道裝在機械手面板的前側。
專利摘要球面滾子磨床自動上下料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是,球面滾子磨床自動上下料裝置,它包括上、下料道,推料氣缸,機械手,上料道固定在機械手面板上并伸出防護罩頂部,推料氣缸用氣缸支架緊固在上料道底板上,機械手采用單臂回轉液壓驅動機構,擺臂的旋軸軸和回轉油缸分別緊固在機械手面板內,旋軸軸裝在保持架的滾珠套上,下料道裝在機械手面板的前側。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自動化程度高,上、下料安全、穩定、可靠,極大地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能夠將人為操作失誤的不穩定因素減少到最低程度。
文檔編號B24B11/02GK201275717SQ20082014886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0日
發明者張占鋒, 翟志英, 肖愛民, 城 高 申請人:新鄉日升數控軸承裝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