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鋼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鋼及其制造方法,主要用于高層建筑結 構、無涂裝大型橋梁結構制造用材。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低碳(高強度)低合金鋼是最重要工程結構材料之一,廣泛應用于石油 天然氣管線、海洋平臺、船舶制造、橋梁結構、鍋爐壓力容器、建筑結構、汽車工業、鐵路運輸 及機械制造之中。低碳(高強度)低合金鋼性能取決于其化學成分、制造過程的工藝制度, 其中強度、韌性和焊接性是低碳(高強度)低合金鋼最重要的性能,它最終決定于成品鋼材 的顯微組織狀態。隨著科技不斷地向前發展,人們對鋼的強韌性、焊接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維持 較低制造成本的同時大幅度地提高鋼板的綜合機械性能和使用性能,以減少鋼材的用量而 節約成本,減輕鋼構件自身重量、穩定性和安全性。目前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發展新一代高性能鋼鐵材料的研究高潮,通過合金組合設 計、革新控軋/TMCP技術及熱處理工藝獲得更好的顯微組織匹配,從而使鋼板得到更優良 強韌性、強塑性匹配、低屈強比、耐大氣腐蝕性、更優良的焊接性及抗疲勞性能。現有制造耐大氣腐蝕焊接結構用厚鋼板時,一般要在鋼中添加一定量的P、附、 Cu、Cr等耐候性合金元素,目的是在鋼板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非晶保護膜,阻止空氣進入 鋼板內部,達到耐大氣腐蝕作用,(參見“西山紀念技術講座” 159-160,P84 P85);由此 帶來母材鋼板韌性和焊接性較差,尤其焊接接頭的熔合線與熱影響區沖擊韌性很差。為此 日本采用低C含量成分設計,添加微合金元素Ti、Nb,結合控制軋制工藝,使鋼板焊接性與 低溫韌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制鐵研究》,1982,Vol. 309, P98 ;《R&D神戶制鋼技報》,1988, Vol. 38,P97);為開發寒冷地區使用的耐候鋼,日本采用低C-高Al-低N-微Ti處理成分 設計技術,結合控制軋制工藝成功生產出滿足-40°C低溫韌性耐候鋼板(《鐵i鋼》,1985, Vol. 71,S593),但是這些鋼板的強度級別均為490MPa級,厚度一般也不超過50mm ;由于Cr 元素大幅度降低鐵素體/珠光體顯微組織鋼板的強度且降低屈服強度的幅度大于降低抗 拉強度的幅度(《西山紀念技術講座》86-87,Pll),因此采用控制軋制或正火工藝生產屈 服強度彡420MPa、抗拉強度彡550MPa、屈強比彡0. 80、-40°C的Charpy橫向沖擊功(單個 值)> 47J、可大線能量焊接耐候結構用厚鋼板(板厚> 40mm)時,鋼板的碳當量Ceq[C+M n/6+ (Cr+Mo+V) /5+ (Cu+Ni) /15] 一般需要控制在0. 46 %以上,這將嚴重劣化鋼板母材低溫 韌性和焊接性;同時,還有如日本專利昭63-93845、昭63-79921、昭60-258410、特平開4-285119、 特平開 4-308035、平 3-264614、平 2-250917、平 4-143246、美國專利 US Patent4855106、US Patent5183198、USPatent4137104等專利文獻,只是說明如何實現母材鋼板的低溫韌性,對 于如何在焊接條件下,獲得優良的熱影響區(HAZ)低溫韌性說明得較少,尤其采用大線能 量焊接時如何保證熱影響區(HAZ)的低溫韌性少之又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鋼及其制造方法,在低C-中 Mn-高Als-低N- (Cu+Ni+Cr)合金化-Nb微合金化-超微Ti處理的低合金耐候鋼成分體系 中獲得屈服強度彡420MPa、抗拉強度彡550MPa、屈強比彡0. 80、-40°C的Charpy橫向沖擊 功(單個值)彡47J、可大線能量焊接耐候結構用厚鋼板(板厚彡40mm)。具有優良焊接性的耐候建筑結構用鋼是厚板產品中難度最大的品種之一,其原因 是該類鋼板不僅要求低C、低碳當量Ceq、高強韌性、低屈強比、優良耐候性及抗疲勞性能, 而且還要具有優良的抗焊接再熱裂紋性能及可經受大線能量焊接性能;這些性能要求很難 同時滿足。低C、低碳當量Ceq、耐候性與高強韌性、低屈強比、焊接性之間在成分設計和工 藝設計上相互沖突,很難調和,即降低C含量、碳當量Ceq的同時,很難實現厚鋼板的高強 韌性、低屈強比;在提高耐候性、強韌性的同時,很難實現鋼板優良的焊接性和低屈強比; 如何平衡高強韌性、低屈強比、焊接性及耐候性是本產品最大的難點之一,也是關鍵核心技 術;因此在關鍵技術路線、成分和工藝設計上,綜合了影響鋼板高強韌性、低屈強比、焊接性 及耐候性的關鍵因素,創造性地采用了低C-中Mn-低N-微Nb合金化-超微Ti處理低合 金耐候鋼的成分體系作為基礎,適當提高鋼中酸溶Als含量并控制其范圍,控制無因次M 當量彡0. 35、Ceq彡0. 425%,Mn/C彡10,耐候性指數Dra ^ 6.0%, Ca處理且Ca/S比控制 在1. 0 3. 0之間及CaXStl 28 ( 1. OX 10_3,采用特殊的TMCP工藝,獲得優良強韌性、強塑 性匹配、低屈強比、耐大氣腐蝕性、優良焊接性及抗疲勞性能的耐侯鋼板,特別適宜于用做 無涂裝高層建筑結構、橋梁結構,并且能夠實現低成本穩定批量工業化生產;本發明鋼板開 發實現了厚板產品在世界上首創的先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合金組合設計入手,創造性地采用了低C-中Mn-低N-微Nb合金化-超微 Ti處理低合金耐候鋼的成分體系作為基礎,適當提高鋼中酸溶Als含量并控制其范圍,控 制無因次Ni當量彡0. 35、Ceq彡0. 425%,Mn/C彡10,耐候性指數Dra彡6. 0%,Ca處理且 Ca/S比控制在1. 0 3. 0之間及CaXStl 28彡1. 0 X 10_3,采用特殊的TMCP工藝,獲得優良強 韌性、強塑性匹配、低屈強比、耐大氣腐蝕性、優良焊接性及抗疲勞性能的耐侯鋼板,特別適 宜于用做無涂裝高層建筑結構、橋梁結構,并且能夠實現低成本穩定批量工業化生產。具體地,本發明的一種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鋼法,其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 :0· 060% 0. 090%Si ^ 0. 30%Mn :1· 00% 1. 40%P ^ 0. 015%S:彡 0.003%Als :0· 035% 0. 065%Cu :0· 25% 0. 40%Ni :0· 15% 0. 40%Cr :0· 40% 0. 70%Ti :0· 007% 0. 013%
Nb :0· 015% 0· 030%V :0· 030% 0· 060%N ^ 0. 0045%
Ca :0· 001% 0· 005%其余為鐵和不可避免的夾雜且上述元素含量必須同時滿足如下關系Mn/C彡10,以保證鋼板晶粒均勻細小且在_40°C下夏比沖擊試樣斷口纖維率至少 高于50% ;Ceq = C+Mn/6+ (Cr+Mo+V) /5+ (Cu+Ni) /15 彡 0· 425%,且 C 彡 0· 09%,確保鋼板具 有優良的焊接性;無因次Ni當量彡0. 40,降低-40°C鐵素體位錯1/2<111>(110)運動的P-N力,以 確保-40°C下鐵素體1/2<111>(110)位錯具有較高的可動性,改善鋼板的低溫韌性,根據試 驗研究并結合第一原理分析得出無因次Ni當量=Ni+[Cu-2. 112Cu2] + [Cr-l. 834Cr2] + [l. 574Μη-Μη2]-1· 017Si ;耐候性指數Dnh = 26. OlCu+3. 88Ν +1. 2Cr+l. 49Si+17. 28P-7. 29CuXNi_9. IONiX P-33. 39Cu2彡6. 0%,保證鋼板具有優良的耐候性;Ti/N在2. 0 4. 0之間,保證形成的TiN粒子均勻細小,抗奧斯瓦爾德熟化能力 強;Als彡10 [Ntotal-O. 292Τ ],消除焊接熱影響區HAZ中的固溶[N],以確保鋼板可承 受較大線能量焊接,HAZ低溫韌性優良;Ni/Cu = 0. 50 1. 0,防止Cu脆發生,改善澆鑄、熱軋及焊接過程熱裂紋敏感性;Ca/S在1. 0 3. 0之間且CaX S°_28 ^ 1. 0X 10_3,確保硫化球化且夾雜物對低溫韌 性和焊接性影響降低到最小;其余為鐵和不可避免的夾雜。根據本發明鋼板組織是均勻細小且包含亞晶的鐵素體+彌散分布的貝氏體,實現 鋼板的強韌性、強塑性匹配、低屈強比、耐大氣腐蝕性、優良焊接性及抗疲勞性能。眾所周知,碳對鋼板低溫沖擊韌性、焊接性影響很大,從改善鋼板的低溫沖擊韌性 及焊接性角度,希望鋼中C含量比較低為宜;但從鋼板的強度,更重要的從TMCP過程顯微組 織控制、降低屈強比的角度,C含量不宜過低,過低C含量不僅導致奧氏體晶界遷移率高,這 給TMCP過程均勻細化組織帶來較大問題,易形成混晶組織,而且造成屈強比升高;同時過 低C含量還造成晶界結合力降低,導致鋼板低溫沖擊韌性低下、焊接熱影響區低溫沖擊韌 性劣化;C含量高于0. 09%時,不僅鋼水凝固進入包晶反應區、導致板坯內部偏析、表面裂 紋形成的幾率增加,更重要的是劣化鋼板的焊接性和抗疲勞性能;綜合以上的因素,C的含 量控制在0. 06%~ 0. 09%之間。Si促進鋼水脫氧并能夠提高鋼板強度,但是采用Al脫氧的鋼水,Si的脫氧作用不 大,Si雖然能夠提高鋼板的強度,但是Si嚴重損害鋼板的低溫韌性和焊接性,尤其在大線 能量焊接條件下,Si不僅促進M-A島形成,而且形成的M-A島尺寸大、分布不均勻,嚴重損 害焊接熱影響區(HAZ)的低溫韌性和抗疲勞性能,因此鋼中的Si含量應盡可能控制得低, 考慮到煉鋼過程的經濟性和可操作性,Si含量控制在< 0. 30%。
Mn作為合金元素在鋼板中除提高強度和改善韌性外,還具有擴大奧氏體相區,降 低ACl、Ac3、Ar1, Ar3點溫度,細化鐵素體晶粒之作用;加入過多Mn會增加鋼板內部偏析程 度,降低鋼板力學性能的均勻性和低溫韌性;并且提高鋼板的淬硬性,影響鋼板大線能量焊 接性。而小線能量焊接時,焊接熱影響區易形成脆硬組織如馬氏體、上貝氏體;此外,Mn含 量過高將導致鋼板屈強比升高;綜合考慮上述因素,Mn含量控制在1. 00% 1. 40%之間。P雖然具有改善鋼板耐候性之作用,但P對鋼板的低溫沖擊韌性、焊接性具有巨大 的損害作用;對于焊接結構用耐候厚鋼板,一般均采用Cu、Cr、Ni來改善鋼板耐候性;因此 鋼中P含量希望越低越好,但考慮到煉鋼條件、煉鋼成本、煉鋼廠內物流順暢,要求P含量控 制在彡0. 015%。
S作為鋼中有害夾雜對鋼板的低溫韌性(尤其橫向低溫韌性)、耐候性損害作用很 大,更重要的是S在鋼中與Mn結合,形成MnS夾雜物,在熱軋過程中,MnS的可塑性使MnS沿 軋向延伸,形成沿軋向MnS夾雜物帶,嚴重損害鋼板的橫向低溫沖擊韌性、Z向性能和焊接 性,同時S還是熱軋過程中產生熱脆性的主要元素;希望越低越好,但考慮到煉鋼條件、煉 鋼成本、煉鋼廠內物流順暢原則,要求S含量控制在< 0. 003%。對于耐候鋼而言,添加一定數量的Cu是必不可少的;此外,Cu作為奧氏體穩定化 元素可以同時提高鋼板強度且對鋼板低溫韌性影響較小;但加入過多的Cu(彡0. 50% ) 時,在熱軋和正火處理過程中,將發生細小彌散的ε-Cu沉淀(Cu在鐵素體中固溶度 約0. 45 %左右),損害鋼板的低溫韌性,同時還可能造成銅脆;但如果加入Cu含量過少 (<0. 25% ),達不到無涂裝耐候性要求,因此Cu含量控制在0. 25% 0. 50%之間。對于耐候鋼而言,添加一定數量的Cr是必不可少的,加入一定數量的 Cr(^0. 70% )可以在不損害鋼板的低溫韌性及焊接性的條件下,提高鋼板的耐候性;但如 果加入Cr含量過少(< 0. 40% ),Cr對鋼板耐候性貢獻較小,達不到無涂裝耐候性要求; 加入過多(> 0. 70% ),損害鋼板的焊接性;因此Cr含量控制在0. 40% 0. 70%之間。向鋼中添加一定數量的Ni,也可以改善鋼板的無涂裝耐候性;更重要的是鋼中 加M可以防止銅脆發生,降低澆鑄、熱軋及焊接過程的熱裂紋敏感性;此外,Ni是鋼板獲 得優良低溫韌性不可缺少的合金元素;因此從理論上講,鋼中M含量在一定范圍內越高 越好,但是Ni是一種很貴的合金元素,從低成本批量生產角度,適宜的加入量為0. 15 % 0. 40%。N的控制范圍與Ti的控制范圍相對應,對于改善鋼板焊接性能,Ti/N在2. 0 4. 0 之間最佳。N含量過低,生成TiN粒子數量少、尺寸大,不能起到改善鋼的焊接性的作用,反 而對焊接性有害;但是N含量過高時,鋼中自由[N]增加,尤其大線能量焊接條件下熱影響 區(HAZ)自由[N]含量急劇增加,嚴重損害HAZ低溫韌性,惡化鋼的焊接性。因此N含量控 制在< 0. 0045% ο鋼中加入微量的Ti目的是與鋼中N結合,生成穩定性很高的TiN粒子,抑制焊接 HAZ區奧氏體晶粒長大和改變二次相變產物,改善大線能量焊接HAZ的低溫韌性。鋼中添加 的Ti含量要與鋼中的N含量匹配,匹配的原則是TiN不能在液態鋼水中析出而必須在固相 中析出;因此TiN的析出溫度必須確保低于1400°C,根據log[Ti] [N] = -16192/T+4. 72可 以確定Ti的加入量。當加入Ti含量過少(< 0.007%),形成TiN粒子數量不足,不足以 抑制HAZ的奧氏體晶粒長大和改變二次相變產物而改善大線能量焊接HAZ的低溫韌性;力口入Ti含量過多(>0.013%)時,TiN析出溫度超過1400°C,部分TiN顆粒在鋼液凝固過 程中析出大尺寸的TiN粒子,這種大尺寸TiN粒子不但不能抑制HAZ的奧氏體晶粒長大,反 而成為裂紋萌生的起始點;因此Ti含量的控制范圍為0. 007% 0. 013%。鋼板中的Als能夠固定鋼中的自由[N],降低焊接熱影響區(HAZ)自由[N],促進 鐵素體在焊接冷卻循環中析出(先期析出的AlN可作為鐵素體的形核位置,細化HAZ的顯 微組織),改善大線能量焊接HAZ的低溫沖擊韌性作用;但鋼中加入過量的Als不但會在鋼 中形成大量彌散的針狀Al2O3夾雜物,損害鋼板低溫沖擊韌性和焊接性,根據鋼板成分體系 分析,最佳Als含量控制在0. 035% 0. 065%之間。
鋼中添加微量的Nb元素目的是進行未再結晶控制軋制、提高TMCP鋼板強度,當Nb 添加量低于0. 015%時,除不能有效發揮的未再結晶區、兩相區控軋作用之外,對TMCP鋼板 強化能力也不足;當Nb添加量超過0. 030%時,大線能量焊接條件下誘發上貝氏體(Bu)形 成和Nb(C,N) 二次析出脆化作用,嚴重損害大線能量焊接熱影響區(HAZ)的低溫韌性,因此 Nb含量控制在0. 015% 0. 030%之間,獲得最佳的控軋效果、實現TMCP鋼板強韌化的同 時,又不損害大線能量焊接HAZ的韌性。V含量在0.030% 0.060%之間,并隨著鋼板厚度的增加,V含量可適當取上限 值。添加V目的是通過V (C,N)在鐵素體/貝氏體中析出,提高鋼板的強度;V添加過少,低 于0. 030%,析出的V(C,N)太少,不能有效提高鋼板的強度;V添加量過多,高于0. 060%, 損害鋼板低溫韌性、延伸率、焊接性。對鋼進行Ca處理,一方面可以純凈鋼液,另一方面對鋼中硫化物進行變性處理, 使之變成不可變形的、穩定細小的球狀硫化物,抑制S的熱脆性、提高鋼板沖擊韌性和Z向 性能、改善鋼板沖擊韌性的各向異性。Ca加入量的多少,取決于鋼中S含量的高低,Ca加入 量過低,處理效果不大;Ca加入量過高,形成Ca(0,S)尺寸過大,脆性也增大,可成為斷裂裂 紋起始點,降低鋼的低溫韌性,同時還降低鋼質純凈度、污染鋼液。一般控制Ca含量按ACR =Ca[1-1. 24X01/1. 25XS,其中ACR為硫化物夾雜形狀控制指數,取值范圍1. 0 3. 0之 間為宜,因此Ca含量的控制范圍為0. 001% 0. 005%。本發明的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鋼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冶煉,連鑄按上述成分冶煉,連鑄工藝,并采用輕壓下技術,連鑄輕壓下率控制在2 % 5 % 之間,中間包澆注溫度在1535°C 1555°C之間,拉坯速度0. 8m/min 1. 2m/min。2)板坯加熱,加溫度1030°C 1130°C,板坯出爐后采用高壓水除鱗;3)軋制,第一階段為普通軋制,采用大軋制道次壓下率進行連續軋制,確保形變金屬發生 動態/靜態再結晶,細化奧氏體晶粒;第二階段采用奧氏體單相區控制軋制,控軋開軋溫度820°C 士 15°C,軋制道次壓 下率彡8%,累計壓下率彡30%,終軋溫度800°C 士 15°C。第三階段采用奧氏體/鐵素體兩相區控制軋制,控軋開軋溫度720V 士 15°C,軋制 道次壓下率彡7%,累計壓下率彡25%,終軋溫度700°C 士 15°C ;4)控軋結束后,隨即對鋼板進行加速冷卻;鋼板開冷溫度690°C 士 15°C,冷卻速度 彡50C /s,停冷溫度為500°C 士30°C,隨后鋼板自然空冷至室溫。
基于Mn/C比彡10、Ceq彡0. 425%,且C彡0. 09%,無因次Ni當量彡0. 40,采用 上述特殊的TMCP工藝,在保證成品鋼板具有高強度、高低溫韌性的同時,可以確保鋼板屈 強比彡0. 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合金元素組合設計與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合金元素Cu、Ni、Cr 改善耐侯性 及綜合力學性能(尤其抗拉強度與低溫韌性)的潛能,降低了噸鋼貴重合金元 素Cu、Ni、Cr的用量;且用特殊TMCP工藝代替熱處理工藝,減少了制造工序,縮短制造周期; 鋼板獲得了優良強韌性和強塑性匹配、低屈強比、耐大氣腐蝕性、優良焊接性及抗疲勞性 能,特別適宜于用做無涂裝高層建筑結構、橋梁結構,并且能夠實現低成本穩定批量工業化 生產;本發明不僅降低貴重資源消耗,降低制造成本,縮短了制造周期,也降低了生產組織 難度(Cu、Ni元素含量較高的鋼板,連鑄坯表面質量較差,一般均需要下線進行表面清理, 有時還需要進行表面著色滲透檢查即所謂PT檢查),同時還消除了大量含Cu、M的廢鋼回 收的困難,實現制造過程的綠色環保。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制造工藝如下TDS鐵水深度脫硫一轉爐冶煉一LF — RH(喂Si-Ca絲)一連鑄(采用輕壓下工 藝)一板坯下線精整一板坯定尺火切一加熱一TMCP—鋼板緩冷一AUT/MUT(自動/手動探 傷檢測)一鋼板切邊、切頭尾一取樣與性能驗測一切定尺鋼板一表面質量和外觀尺寸、標 識及檢測一出廠。實施例化學成分參見表1,制造工藝參見表2、表3,鋼板性能參見表4。
接性及抗疲勞性能,因而提高構件安全可靠性、節約了用戶構件制造的成本、縮短了用戶構 件制造的時間、大大降低了用戶維護使用成本、延長了構件服役周期,為用戶創造了巨大的 價值,因而此類鋼板是高附加值、綠色環保性的產品;由于本發明鋼板生產過程中不需要添 加任何設備,制造工藝簡潔、生產過程控制容易,因此制造成本低廉,具有很高性價比和市 場競爭力;且技術適應性強,可以向所有具有熱處理設備的中厚板生產廠家推廣,具有很強 的商業推廣性,具有較高的技術貿易價值。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量越來越大,綠色環保性材料作為國 家重點推廣 項目越來越受到重視,環保硬性約束指標將逐漸擴展到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作 為綠色環保型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高強鋼板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本發明已低成本穩定批量地生產出綜合性能優良的耐候建筑結構用鋼板,鋼種綜 合性能優良,尤其焊接性、抗疲勞性能,很好地解決了高強度、高韌性、耐候性與低屈強比、 優良焊接性之間的矛盾,該鋼種為國際首創;目前該鋼種已經成功用于制作廣州新電視塔 桅桿(桅桿高度為550mm 650mm)。
權利要求
一種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鋼,其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0.060%~0.090%Si≤0.30%Mn1.00%~1.40%P≤0.015%S≤0.003%Als0.035%~0.065%Cu0.25%~0.40%Ni0.15%~0.40%Cr0.40%~0.70%Ti0.007%~0.013%Nb0.015%~0.030%V0.030%~0.060%N≤0.0045%Ca0.001%~0.005%其余為鐵和不可避免的夾雜;且上述元素含量必須同時滿足如下關系Mn/C≥10;Ceq=C+Mn/6+(Cr+Mo+V)/5+(Cu+Ni)/15≤0.425%,且C≤0.09%;無因次Ni當量≥0.40,無因次Ni當量=Ni+[Cu-2.112Cu2]+[Cr-1.834Cr2]+[1.574Mn-Mn2]-1.017Si;耐候性指數DNH=26.01Cu+3.88Ni+1.2Cr+1.49Si+17.28P-7.29Cu×Ni-9.10Ni×P-33.39Cu2≥6.0%;Ti/N在2.0~4.0之間;Als≥10[Ntotal-0.292Ti];Ni/Cu=0.50~1.0;Ca/S在1.0~3.0之間,且Ca×S0.28≤1.0×10-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鋼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冶煉,連鑄按上述成分冶煉,連鑄工藝,并采用輕壓下技術,連鑄輕壓下率控制在2% 5%之間, 中間包澆注溫度在1535°C 1555°C之間,拉坯速度0. 8m/min 1. 2m/min ;2)板坯加熱,加溫度1030°C 1130°C,板坯出爐后采用高壓水除鱗;3)軋制,第一階段為普通軋制,采用大軋制道次壓下率進行連續軋制,確保形變金屬發生動態/ 靜態再結晶,細化奧氏體晶粒;第二階段采用奧氏體單相區控制軋制,控軋開軋溫度820°C 士 15°C,軋制道次壓下率 彡8%,累計壓下率彡30%,終軋溫度800°C 士 15°C ;第三階段采用奧氏體/鐵素體兩相區控制軋制,控軋開軋溫度720°C 士 15°C,軋制道次 壓下率彡7%,累計壓下率彡25%,終軋溫度700°C 士 15°C ;4)控軋結束后,隨即對鋼板進行加速冷卻;鋼板開冷溫度690°C 士 15°C,冷卻速度 彡5°C /s,停冷溫度為500°C 士30°C,隨后鋼板自然空冷至室溫。
全文摘要
一種高性能耐候建筑結構用鋼及其制造方法,采用低C-中Mn-低N-微Nb合金化-超微Ti處理低合金耐候鋼的成分體系作為基礎,適當提高鋼中酸溶Als含量并控制其范圍,控制無因次Ni當量≥0.35、Ceq≤0.425%、Mn/C≥10,耐候性指數DNH≥6.0%,Ca處理且Ca/S比控制在1.0~3.0之間及Ca×S0.28≤1.0×10-3,采用TMCP工藝,獲得優良強韌性、強塑性匹配、低屈強比、耐大氣腐蝕性、優良焊接性及抗疲勞性能的耐候鋼板,特別適宜于用做無涂裝高層建筑結構、橋梁結構,并且能夠實現低成本穩定批量工業化生產。
文檔編號C21D8/02GK101845602SQ200910048288
公開日2010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6日
發明者劉自成, 施青 申請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