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
背景技術:
冶金領域中,冷軋鋼鐵需經酸洗除銹的工藝處理;如
圖1所示,酸洗工藝段的帶鋼1通過軋輥3帶動經過酸洗槽2進行酸洗處理,酸洗槽2由若干串聯的酸罐4提供酸洗液,若干酸洗罐4由新酸罐5不斷補充新酸以滿足酸洗的需要;該工序后產生的廢酸液需經處理后以再生使用;目前廢酸的再生處理大多采用噴霧焙燒工藝,整套裝置通常包括酸儲罐、酸再生站本體、以及氧化鐵粉站三個系統組成。
酸儲罐系統包括廢酸儲罐、漂洗水儲罐、再生酸罐、新酸罐。 酸再生本體系統包括焙燒反應爐、文丘里預濃縮器、吸收塔、洗滌塔等主要處理裝置,以及過濾器、酸泵、排氣風機等設備。
氧化鐵粉站包括氧化鐵粉倉、除塵器、輸送風機等主要設備。 上述的廢酸處理系統結構復雜,采用的各類裝置較多,因此系統投資大,整套系統約需1000萬元左右,同時系統的安裝占地面積大,且系統維護和運行成本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本系統可對冷軋廢酸作有效的再生處理,其結構簡單,占地節省,系統成本低,有效降低了系統維護和運行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包括向酸
洗槽提供酸洗液的若干串聯的酸罐、過濾器、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含鐵廢水箱、純水箱、第一
管閥、第二管閥、第三管閥、第四管閥、第五管閥、第六管閥、第七管閥、第八管閥、第一輸送
泵、第二輸送泵和第三輸送泵;所述第一輸送泵連接所述若干酸罐的首罐與過濾器之間,所
述第一管閥連接所述過濾器與樹脂離子交換容器之間,所述第二管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
換容器與若干酸罐的尾罐之間,所述第三管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與含鐵廢水箱之
間,所述第二輸送泵一端連接所述純水箱、其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五管閥和第六管閥一
端,所述第五管閥和第六管閥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和過濾器,所述第
四管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與壓縮氣源,所述純水箱連通純水管網,所述第七管閥
連接所述過濾器底部,所述第八管閥與所述第三輸送泵串聯后連接所述含鐵廢水箱。 為保證本系統酸再生的效能,上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內的樹脂是強堿苯乙烯陰離
子交換樹脂,所述樹脂用量是0. 6-1. 6立方。 為便于本系統的維護,本系統還包括十四個檢修閥,其中十二個檢修閥分別設于所述第一管閥、第二管閥、第五管閥、第六管閥、第一輸送泵、第二輸送泵的兩端,另一個檢修閥連接所述第四管閥與壓縮氣源,再一個檢修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與第三管閥。[0011 ] 為便于本系統的控制,上述第一管閥至第六管閥可采用氣動管閥。 由于本實用新型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即由
過濾器、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含鐵廢水箱、純水箱構成本系統,過濾器和樹脂離子交換容器
分別通過輸送泵和管閥連接首酸罐和尾酸罐、其兩者間通過管閥連接,樹脂離子交換容器
通過管閥連接含鐵廢水箱,壓縮氣源經管閥連接樹脂離子交換容器,純水箱經輸送泵后分
別通過兩個管閥連接過濾器和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含鐵廢水箱經管閥連接輸送泵用于排出
廢水,過濾器通過底部連接的管閥排出清洗水,純水箱連接純水管網;本系統可對冷軋廢酸
作有效的再生處理,其結構簡單,占地節省,系統成本低,有效降低了系統維護和運行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0014]
圖1為冷軋帶鋼酸洗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包括向酸洗槽提供酸洗液的若干串聯的酸罐、過濾器12、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含鐵廢水箱13、純水箱14、第一管閥16、第二管閥15、第三管閥20、第四管閥17、第五管閥19、第六管閥18、第七管閥21、第八管閥25、第一輸送泵24、第二輸送泵23和第三輸送泵22 ;所述第一輸送泵24連接所述若干酸罐的首罐與過濾器12之間,所述第一管閥16連接所述過濾器12與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之間,所述第二管閥15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與若干酸罐的尾罐之間,所述第三管閥20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與含鐵廢水箱13之間,所述第二輸送泵23 —端連接所述純水箱14、其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五管閥19和第六管閥18—端,所述第五管閥19和第六管閥18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和過濾器12,所述第四管閥17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與壓縮氣源,所述純水箱14連通純水管網,所述第七管閥21連接所述過濾器12底部,所述第八管閥25與所述第三輸送泵22串聯后連接所述含鐵廢水箱13。 為保證本系統酸再生的效能,上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內的樹脂是強堿苯乙烯陰離子交換樹脂,所述樹脂用量是0. 6-1. 6立方。 為便于本系統的維護,本系統還包括十四個檢修閥26,其中十二個檢修閥分別設于所述第一管閥16、第二管閥15、第五管閥19、第六管閥18、第一輸送泵24、第二輸送泵23的兩端,另一個檢修閥連接所述第四管閥17與壓縮氣源,再一個檢修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與第三管閥20。本系統中通過各個檢修閥的關閉,可實現對各管閥、各輸送泵、樹脂離子交換容器11、過濾器12、純水箱14及含鐵廢水箱13的檢修作業,保證了本系統的可靠運行。
為便于本系統的控制,上述第一管閥至第六管閥可采用氣動管閥;通過PLC控制
器控制第一管閥至第六管閥和三個輸送泵可實現本系統酸再生工序的自動控制。
本系統運行時全部的檢修閥處在打開狀態,全部管閥處在關閉狀態。當酸洗工藝
段首酸罐的鐵離子檢測濃度達200g/L時,第一管閥打開,第一輸送泵自動運行將首酸罐的酸洗液排入過濾器,壓力為0. 2 0. 25Mpa、流量為1. 5m3/h的酸洗液經過濾器后流入樹脂離子交換容器處理,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吸取游離酸后排出含鐵廢水,第三管閥打開將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內的含鐵廢水排入含鐵廢水箱。當第一輸送泵運行45分鐘時自動停止運行,此時第一管閥自動關閉,第四管閥自動打開,O. 3Mpa的壓縮空氣由壓縮氣源吹入樹脂離子交換容器,排清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內的含鐵廢水,吹氣2分鐘后,第四和第三管閥自動關閉,分離含鐵廢水的首道工序完成。當含鐵廢水箱液位滿時,第三輸送泵自動運行經第八管閥將含鐵廢水送廢水處理站處理。含鐵廢水箱低液位時第三輸送泵自動停止。[0021] 接下來系統開始酸再生工序。第二和第五管閥自動打開,第二輸送泵自動運行,純水箱內壓力為0. 2 0. 25Mpa、流量為lm3/h的純水流入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并與其內的酸進行酸再生處理,然后經第二管閥輸入酸洗工藝段的尾酸罐與酸洗工藝段形成閉合回路;由此起到了酸洗過程中連續移去酸洗槽中的鐵離子而再生酸洗液的目的。第二輸送泵60分鐘時自動停止運行,第二和第五管閥自動關閉,如此第一個鐵離子分離酸再生處理周期完成。根據酸洗工藝段首酸罐的鐵離子濃度計檢測控制,等待下一個處理周期。在酸洗液再生過程的間隙中,視過濾器積垢程度,開啟第二輸送泵和第六管閥,純水箱的純水在一定壓力下流經過濾器經第七管閥排除,以對過濾器進行清洗;本系統可由PLC控制器通過控制各管閥和輸送泵配以相應的檢測信息實現酸再生全過程的自動控制。 本系統含鐵離子廢酸的處理量可達22噸/天,通過檢驗,經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分離后的含鐵廢水中HCL的含量為7g/L、 FeCL2的含量為178g/L,用純水經樹脂離子交換容器交換再生的酸洗液中HCL的含量為56g/L、 FeCL2的含量為18g/L ;完全滿足了帶鋼酸洗工藝段對酸洗液的要求。
權利要求一種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包括向酸洗槽提供酸洗液的若干串聯的酸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過濾器、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含鐵廢水箱、純水箱、第一管閥、第二管閥、第三管閥、第四管閥、第五管閥、第六管閥、第七管閥、第八管閥、第一輸送泵、第二輸送泵和第三輸送泵;所述第一輸送泵連接所述若干酸罐的首罐與過濾器之間,所述第一管閥連接所述過濾器與樹脂離子交換容器之間,所述第二管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與若干酸罐的尾罐之間,所述第三管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與含鐵廢水箱之間,所述第二輸送泵一端連接所述純水箱、其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五管閥和第六管閥一端,所述第五管閥和第六管閥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和過濾器,所述第四管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與壓縮氣源,所述純水箱連通純水管網,所述第七管閥連接所述過濾器底部,所述第八管閥與所述第三輸送泵串聯后連接所述含鐵廢水箱。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樹 脂離子交換容器內的樹脂是強堿苯乙烯陰離子交換樹脂,所述樹脂用量是0. 6-1. 6立方。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本系統 還包括十四個檢修閥,其中十二個檢修閥分別設于所述第一管閥、第二管閥、第五管閥、第 六管閥、第一輸送泵、第二輸送泵的兩端,另一個檢修閥連接所述第四管閥與壓縮氣源,再 一個檢修閥連接所述樹脂離子交換容器與第三管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管閥至第六管閥是氣動管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冷軋酸洗含鐵離子廢酸的酸再生系統,其由過濾器、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含鐵廢水箱、純水箱構成本系統,過濾器和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分別通過輸送泵和管閥連接首酸罐和尾酸罐、其兩者間通過管閥連接,樹脂離子交換容器通過管閥連接含鐵廢水箱,壓縮氣源經管閥連接樹脂離子交換容器,純水箱經輸送泵后分別通過兩個管閥連接過濾器和樹脂離子交換容器,含鐵廢水箱經管閥連接輸送泵用于排出廢水,過濾器通過底部連接的管閥排出清洗水,純水箱連接純水管網;本系統可對冷軋廢酸作有效的再生處理,其結構簡單,占地節省,系統成本低,有效降低了系統維護和運行成本。
文檔編號C23G1/36GK201525888SQ200920213890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9日
發明者施和永 申請人:上海寶鋼設備檢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