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缸缸筒外徑的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液壓缸的缸筒的外徑需要進行磨削加工,以使其表面粗糙度達到使用要求,傳統加工方式如圖1所示,先將缸筒11的兩端裝入芯軸12,然后再吊裝到外圓磨床上,兩端分別用頂針13頂住芯軸12上的中心孔,并且一端用雞心夾固定住,然后開始加工。這種外圓磨床存在如下缺點1.裝夾工件過程繁瑣,耗時多;2.加工完一件缸筒后,需要退刀,難以連續加工,生產效率低;3.兩端支撐缸筒,支撐剛性低,難以加工較長的缸筒,適應范圍小;且由于支撐剛性低,為了避免缸筒變形,一般采取較小的單次進給量,難以進行高速磨削和強力磨削;4.不易于上、下料自動化,工人勞動強度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裝夾方便、能自動上料和下料、加工效率高的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包括床身;砂輪,設置在磨削缸筒的一側,所述床身上安裝有砂輪安裝架;導輪,設置在磨削缸筒的另一側,所述床身上安裝有導輪安裝架,所述砂輪安裝架和所述導輪安裝架可沿垂直于缸筒的方向進給;托板,設置在磨削缸筒的側下方,所述床身上安裝有用于固定所述托板的托板架, 所述托板架和所述導輪兼做所述缸筒的磨削支撐定位裝置;定位導板,分別設置在所述床身的缸筒磨削通道的入口和出口處,所述定位導板和所述托板兼做所述缸筒的輔助磨削支撐定位裝置;自動上料裝置,設置在缸筒磨削開始端,所述自動上料裝置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上固定安裝有上料座,所述上料座上轉動安裝有上料托輥,所述上料托輥成對設置,所述上料托輥包括上料主動托輥和上料被動托輥,所述上料主動托輥連接有上料動力裝置;所述上料托輥具有螺旋進給角;自動出料裝置,設置在缸筒磨削完成端,所述自動出料裝置包括出料架,所述出料架上固定安裝有出料座,所述出料座上轉動安裝有出料托輥,所述出料托輥成對設置,所述出料托輥包括出料主動托輥和出料被動托輥,所述出料主動托輥連接有出料動力裝置;所述出料托輥的轉軸傾斜設置;所述自動上料裝置的末端上料托輥和所述自動出料裝置的始端出料托輥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液壓缸缸筒的長度。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托板為位置可調托板,所述托板架與所述床身之間安裝有托板調節裝置。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定位導板為位置可調導板,所述定位導板與所述床身之間安裝有導板調節裝置。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料動力裝置包括連接在相鄰的所述上料主動托輥轉軸之間的萬向節,始端的所述上料主動托輥轉軸動力連接有上料驅動電機。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出料動力裝置包括與所述出料主動托輥的轉軸相連的萬向節和萬向軸,所述萬向軸動力連接有出料驅動電機。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包括床身;砂輪, 設置在磨削缸筒的一側,所述床身上安裝有砂輪安裝架;導輪,設置在磨削缸筒的另一側, 所述床身上安裝有導輪安裝架,所述砂輪安裝架和所述導輪安裝架可沿垂直于缸筒的方向進給;托板,設置在磨削缸筒的側下方,所述床身上安裝有用于固定所述托板的托板架,所述托板架和所述導輪兼做所述缸筒的磨削支撐定位裝置;定位導板,分別設置在所述床身的缸筒磨削通道的入口和出口處,所述定位導板和所述托板兼做所述缸筒的輔助磨削支撐定位裝置;自動上料裝置,設置在缸筒磨削開始端,所述自動上料裝置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上固定安裝有上料座,所述上料座上轉動安裝有上料托輥,所述上料托輥成對設置,所述上料托輥包括上料主動托輥和上料被動托輥,所述上料主動托輥連接有上料動力裝置; 所述上料托輥具有螺旋進給角;自動出料裝置,設置在缸筒磨削完成端,所述自動出料裝置包括出料架,所述出料架上固定安裝有出料座,所述出料座上轉動安裝有出料托輥,所述出料托輥成對設置,所述出料托輥包括出料主動托輥和出料被動托輥,所述出料主動托輥連接有出料動力裝置;所述出料托輥的轉軸傾斜設置;所述自動上料裝置的末端上料托輥和所述自動出料裝置的始端出料托輥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液壓缸缸筒的長度。自動上料裝置和自動下料裝置使得加工缸筒時的上料和下料變得簡單方便,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托板和導輪構成的定位機構使得缸筒的裝夾更加簡易,減少了裝夾時間;而且托板和導輪構成的定位機構比普通外圓磨床頂尖、中心架機構支承剛性好,切削量可以較大,并有利于較長缸筒的加工,易于實現高速磨削和強力磨削;能夠連續加工,無需退刀,克服了傳統加工方法生產率低的缺點。
圖1是背景技術中傳統外圓磨的裝夾和加工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的結構原理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的俯視圖;圖4是自動上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俯視圖。圖中1-砂輪;2-導輪;3-托板;4-定位導板;51-上料座;52-出料座;61-上料主動托輥;62-出料主動托輥;71-上料被動托輥;72-出料被動托輥;8-萬向節;91-上料驅動電機;92-出料驅動電機;11-缸筒;12-芯軸;13-頂針;14-鎖緊螺釘。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明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 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如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包括床身,磨削過程中的缸筒11的一側的所述床身上安裝有砂輪安裝架,所述砂輪安裝架上轉動安裝有砂輪1 ;磨削過程中的缸筒11的另一側的所述床身上安裝有導輪安裝架,所述導輪安裝架上轉動安裝有導輪2,所述導輪2的軸線傾斜設置構成進給角,所述進給角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不再贅述,故圖中亦未示出所述進給角;所述砂輪安裝架和所述導輪安裝架可沿垂直于缸筒11的方向進給;作為公知結構,所述床身、砂輪安裝架和導輪安裝架在附圖中未示出;磨削過程中的缸筒11的下方的所述床身上安裝有托板架,所述托板架上安裝有用于支撐所述缸筒11的托板3,所述托板3與所述導輪2 —起定位所述缸筒11,所述托板3的位置可以根據加工不同缸筒11來進行調整,控制托板架的升降或平移即可實現托板的調節,托板架的調節結構和調節方法作為公知常識,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實現的, 此處不做具體描述,故圖中也未示出所述托板架及其調節結構;所述托板3與所述導輪安裝架之間的所述床身上安裝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安裝有定位導板4,所述定位導板4與所述托板3 —起對所述缸筒11輔助定位的,所述定位導板4的位置可以根據加工不同缸筒 11來進行調整;托板架的調節結構和調節方法作為公知常識,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實現的,此處亦不做具體描述,圖中也未示出所述定位架的調節結構。圖2中的各箭頭分別表示砂輪1、缸筒11和導輪2的工作轉向。所述自動上料裝置的末端上料托輥和所述自動出料裝置的始端出料托輥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液壓缸缸筒11的長度。如圖3、圖4和圖5所述,自動上料裝置,設置在缸筒磨削開始端,所述自動上料裝置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上固定安裝有上料座51,所述上料座51上轉動安裝有上料托輥,所述上料托輥成對設置,所述上料托輥包括上料主動托輥61和上料被動托輥7,所述上料主動托輥61連接有上料動力裝置;所述上料托輥的轉軸傾斜設置構成進給角,所述進給角如圖5所示;所述上料動力裝置包括與所述上料主動托輥61的轉軸相連的萬向節8,所述萬向節8動力連接有上料驅動電機91。所述上料座51上還設有鎖緊裝置,本實施例中所述鎖緊裝置為鎖緊螺釘14。自動出料裝置,設置在缸筒磨削完成端,所述自動出料裝置包括出料架,所述出料架上固定安裝有出料座52,所述出料座52上轉動安裝有出料托輥,所述出料托輥成對設置,所述出料托輥包括出料主動托輥62和出料被動托輥72,所述出料主動托輥62連接有出料動力裝置;所述出料托輥的轉軸傾斜設置構成進給角;所述出料動力裝置包括與所述出料主動托輥62的轉軸相連的萬向節8,所述萬向節8動力連接有出料驅動電機92。所述上料座52上還設有鎖緊裝置,本實施例中所述鎖緊裝置為鎖緊螺釘14。實際加工過程包括如下步驟1.試磨首件缸筒步驟將待磨的缸筒吊裝到所述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的自動上料裝置上;自動上料裝置的上料驅動電機91通過各上料主動托輥61之間的萬向節8,帶動上料主動托輥61轉動,上料主動托輥61與上料被動托輥71設有進給角,帶動缸筒11向磨削工作位置移動;當缸筒11到達所述定位導板4和托板3的位置后,進入所述定位導板4和托板3之間形成的“V型”定位槽預定位,此時調整導輪2使之與缸筒11完成定位;之后啟動砂輪1,調整好磨削量,磨削所述缸筒11的外圓;缸筒11在磨削過程中不斷向自動出料裝置移動,當缸筒11的端部接觸到磨削完成端的定位導板4后,進入此處定位導板4和托板3之間形成的“V型”定位槽,磨好的缸筒11由出料主動托輥62和出料被動托輥72帶動,自動進入所述自動出料裝置,在此處等待取下。此后,取下磨好的缸筒11,準備下一缸筒11的磨削。2.自動連續磨削步驟試磨完成后,磨床已不需要再做調整,只需將后續的缸筒11逐件吊裝到所述自動上料裝置上,由自動上料裝置送入磨床進行磨削,自動完成磨削后,再由自動出料裝置上取下即可。本發明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的優點如前述的加工過程,自動上料裝置和自動下料裝置使得加工缸筒時的上料和下料變得簡單方便,完全實現了上料、下料自動化,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托板和導輪構成的定位機構使得缸筒的裝夾更加簡易,減少了裝夾時間;而且托板和導輪構成的定位機構比普通外圓磨床頂尖、中心架機構支承剛性好,切削量可以較大,并有利于較長缸筒的加工, 適應范圍廣;易于實現高速磨削和強力磨削;能夠連續加工,無需退刀,生產率高。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身;砂輪,設置在磨削缸筒的一側,所述床身上安裝有砂輪安裝架; 導輪,設置在磨削缸筒的另一側,所述床身上安裝有導輪安裝架,所述砂輪安裝架和所述導輪安裝架可沿垂直于缸筒的方向進給;托板,設置在磨削缸筒的側下方,所述床身上安裝有用于固定所述托板的托板架,所述托板架和所述導輪兼做所述缸筒的磨削支撐定位裝置;定位導板,分別設置在所述床身的缸筒磨削通道的入口和出口處,所述定位導板和所述托板兼做所述缸筒的輔助磨削支撐定位裝置;自動上料裝置,設置在缸筒磨削開始端,所述自動上料裝置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上固定安裝有上料座,所述上料座上轉動安裝有上料托輥,所述上料托輥成對設置,所述上料托輥包括上料主動托輥和上料被動托輥,所述上料主動托輥連接有上料動力裝置;所述上料托輥具有螺旋進給角;自動出料裝置,設置在缸筒磨削完成端,所述自動出料裝置包括出料架,所述出料架上固定安裝有出料座,所述出料座上轉動安裝有出料托輥,所述出料托輥成對設置,所述出料托輥包括出料主動托輥和出料被動托輥,所述出料主動托輥連接有出料動力裝置;所述出料托輥的轉軸傾斜設置;所述自動上料裝置的末端上料托輥和所述自動出料裝置的始端出料托輥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液壓缸缸筒的長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為位置可調托板,所述托板架與所述床身之間安裝有托板調節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導板為位置可調導板,所述定位導板與所述床身之間安裝有導板調節裝置。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動力裝置包括連接在相鄰的所述上料主動托輥轉軸之間的萬向節,始端的所述上料主動托輥轉軸動力連接有上料驅動電機。
5.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動力裝置包括與所述出料主動托輥的轉軸相連的萬向節和萬向軸,所述萬向軸動力連接有出料驅動電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液壓缸缸筒外圓無心磨床,包括床身、砂輪、導輪、托板、定位導板、自動上料裝置和自動出料裝置,自動上料裝置和自動下料裝置使得加工缸筒時的上料和下料變得簡單方便,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托板和導輪構成的定位機構使得缸筒的裝夾更加簡易,減少了裝夾時間;而且托板和導輪構成的定位機構比普通外圓磨床頂尖、中心架機構支承剛性好,切削量可以較大,并有利于較長缸筒的加工,易于實現高速磨削和強力磨削;能夠連續加工,無需退刀,克服了傳統加工方法生產率低的缺點。
文檔編號B24B5/307GK102275102SQ20111025337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
發明者王萬法 申請人:王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