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該銑刀包括魚尾型結構,頭部刀刃向中心傾斜的銑刀刀頭,一體設置在銑刀刀頭后刀面上的排屑槽,排屑槽的外側設置螺旋角,設置在排屑槽的后部,用于連接PCB鉆銑床主軸的柄部,銑刀的表面沉積HFCVD金剛石涂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加工范圍廣、生產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銑刀,尤其是涉及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
【背景技術】
[0002]深度控制銑板,這工藝大多數只會出現于高層板以及背板產品上,PCB銑刀是銑外形(成型)過程中的切削刀具。按銑刀的齒形不同可分為螺旋齒銑刀、菱形齒銑刀、魚尾型和鉆尖型銑刀,普通銑刀存在下刀深度控制不準確,無法銑平底盲槽而且存在刀具磨損嚴重。因為不同尖端型狀得出效果亦有差異,其切削面積大,從外觀上很容易地分辨出好與壞,所以對于深度控制銑板中,最重要是要對銑刀刀頭形狀的選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加工范圍廣、生產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
[0004]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該銑刀包括:
[0006]銑刀刀頭:魚尾型結構,頭部刀刃向中心傾斜,刀頭刀刃可有效控制平底盲槽的底部平整光滑;
[0007]排屑槽:一體設置在銑刀刀頭的后刀面上,排屑槽的外側設置螺旋角,大容屑空間的螺旋槽使排屑順利;
[0008]柄部:設置在排屑槽的后部,用于連接PCB鉆銑床的主軸;
[0009]銑刀的表面沉積HFCVD金剛石涂層。
[0010]所述的螺旋角的角度為15?25°。
[0011]所述的柄部的直徑為3.175mm。
[0012]所述的HFCVD金剛石涂層為金剛石復合涂層,底層為沉積的金剛石薄膜,表層為原位繼續熱絲化學沉積的納米金剛石涂層。該涂層既有常規涂層附著力強、耐磨等特點,又有納米金剛石涂層表面平整光滑、摩擦系數小、無需研磨拋光等新特點,可以將其應用于高精度復雜形狀盲槽銑刀。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本發明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的銑刀刀頭保證盲槽底部平滑,通過大容屑螺旋槽改善排屑效果。利用了金剛石涂層的超高硬度、較高的耐高溫及耐磨性,使該銑刀刀具磨損大大降低,刀具壽命得到延長。具體包括以下優點:
[0014](I)加工范圍廣:可用于加工各類印刷電路板,包括難加工的鋁基板等金屬基板;
[0015](2)生產效率高:由于耐高溫和耐磨性,可以選擇較高的切削速度,從而提高生產率,同時,刀具壽命長有利于減少換刀裝夾時間;
[0016](3)加工表面質量高:由于刀具磨損少,所以,加工表面粗糙度低,銑槽、孔及板邊、表面潔凈、整齊、無毛刺;
[0017](4)使用壽命長:在銑刀的表面沉積HFCVD金剛石涂層,該涂層既有常規涂層附著力強、耐磨等特點,又有納米金剛石涂層表面平整光滑、摩擦系數小、無需研磨拋光等新特點,使得刀具壽命是普通銑刀的六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明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21]實施例
[0022]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其結構如圖1-2所示,該銑刀包括銑刀刀頭1、排屑槽2及柄部3。銑刀刀頭I為魚尾型結構,頭部刀刃向中心傾斜,刀頭刀刃可有效控制平底盲槽的底部平整光滑。排屑槽2 —體設置在銑刀刀頭I的后刀面上,排屑槽的外側設置角度為15?25。的螺旋角,大容屑空間的螺旋槽使排屑順利。柄部3設置在排屑槽2的后部,用于連接PCB鉆銑床的主軸,柄部3的直徑為3.175_。
[0023]在銑刀的表面沉積HFCVD金剛石復合涂層,底層為沉積的金剛石薄膜,表層為原位繼續熱絲化學沉積的納米金剛石涂層。該涂層既有常規涂層附著力強、耐磨等特點,又有納米金剛石涂層表面平整光滑、摩擦系數小、無需研磨拋光等新特點,可以將其應用于高精度復雜形狀盲槽銑刀。
【權利要求】
1.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其特征在于,該銑刀包括: 銑刀刀頭:魚尾型結構,頭部刀刃向中心傾斜; 排屑槽:一體設置在銑刀刀頭的后刀面上,排屑槽的外側設置螺旋角; 柄部:設置在排屑槽的后部,用于連接PCB鉆銑床的主軸; 銑刀的表面沉積HFCVD金剛石涂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角的角度為15?2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柄部的直徑為 3.17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盲槽金剛石涂層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FCVD金剛石涂層為金剛石復合涂層,底層為沉積的金剛石薄膜,表層為原位繼續熱絲化學沉積的納米金剛石涂層。
【文檔編號】C23C16/27GK103567520SQ20121028269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9日
【發明者】黃立新, 藍興杰 申請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華偉納精密工具(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