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合金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電鉆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電動工具,在建筑、加工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電鉆的主要原理是通過電動機的轉動,帶動驅動作業裝置,從而使鉆頭刮削物體表面以洞穿物體,鉆頭 是電鉆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而電鉆在使用過程中,要承受動機與被鉆物體的徑向阻力,鉆頭折斷是最常見的損害方式,這是因為現使用的鉆頭用工具鋼在保證要具有一定強度的情況下,脆性提高而韌性不足,因此,鉆頭容易出現折斷,而且鉆頭的磨損情況也是影響鉆頭效率的原因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鉆頭用合金鋼材料,通過本技術方案制造的鉆頭能夠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提高鉆頭的韌性及耐磨性能。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制備方法是計算各組成的量進行配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 2-2. 3%的碳、6. 2-6. 3%的鉻、7-7. 5 % 的鎢、4. 2-4. 5% 的釩、3. 5-3. 8 % 的鑰、1. 2-1. 4 % 的鈷、2. 0-2. 3 % 的錳、
0.5-1. 0%的鈦、0. 8-1. 0%的銅和鋁、1. 1-1. 3%的硼、0. 003-0. 004 %的含有鈮和釔的稀土,余量為鐵,其中,鎢、釩、鈦、稀土分別是以鎢鐵、釩鐵、鈦鐵和稀土鐵合金方式配料;將碳、鐵、鉻、鎢鐵、釩鐵、鈦鐵、鑰、鈷、錳按計算好的量放入爐中加熱熔化成液體后再加入銅和鋁及稀土,溫度在1250-1350°C保持1-2小時;保證溫度在1000-1050°C進行恒溫澆鑄;降溫,分階段進行恒速降溫,第一個階段以速度為15_20°C /每秒降溫到650-700°C后,保溫30-60分鐘,然后快速冷卻到130_150°C ;正火,在850-900°C正火爐中保溫2-4小時后進行淬火處理,淬火采用油作為淬火劑分兩階段進行淬火處理;第一階段在油溫為230±20°C范圍內進行恒溫淬火至450-480°C后在110-130°C油中進行第二階段淬火處理至130_150°C ;回火,在180_200°C回火爐中保溫3-5小時,自然冷卻。所述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 2%的碳、6. 25%的鉻、7. 6%的鎢、4. 25%的釩、3. 6%的鑰、1. 3%的鈷、2.1 %的錳、0. 65%的鈦、1.0%的銅和鋁、1. 12%的硼、0. 004%的含有鈮和釔的稀土,余量為鐵。所述銅和招的重量比為2 I。所述鈮和釔的重量比為3 2。所述的鎢、釩、鈦、稀土分別是以鎢鐵、釩鐵、鈦鐵和稀土占重量15%的稀土鐵合金方式加入。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術方案生產的合金鋼制造的鉆頭,因在耐磨硼元素分布量為表面高于內部, 而對韌性坡作用的鈦、釩等元素在組織內頒均勻,降低了脆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應當理解的是,以下的實施例僅能用來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1
所述制備方法是
計算各組成的量進行配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 2%的碳、6. 2%的鉻、7%的鎢、4. 2%的釩、3. 5%的鑰、1. 2%的鈷、2. O %的錳、O. 5%的鈦、O. 8 %的銅和鋁、1. 1%的硼、O.003%的含有鈮和釔的稀土,余量為鐵,其中,鎢、釩、鈦、稀土分別是以鎢鐵、釩鐵、鈦鐵和稀土鐵合金方式配料;稀土鐵合金中稀土占15%重量比,所述銅和鋁的重量比為2 :1 ;所述鈮和釔的重量比為3 2;
將碳、鐵、鉻、鎢鐵、釩鐵、鈦鐵、鑰、鈷、錳按計算好的量放入爐中加熱熔化成液體后再加入銅和鋁及稀土,溫度在1250-1350°C保持2小時;
保證溫度在1000-1050°C進行恒溫澆鑄;
降溫,分階段進行恒速降溫,第一個階段以速度為15-20 V /每秒降溫到 650-700°C后,保溫45分鐘,然后快速冷卻到130_150°C ;
正火,在850-900°C正火爐中保溫小時后進行淬火處理,淬火采用油作為淬火劑分兩階段進行淬火處理;第一階段在油溫為230±20°C范圍內進行恒溫淬火至450-480°C后在110-130°C油中進行第二階段淬火處理至130-150°C ;
回火,在180_200°C回火爐中保溫3小時,自然冷卻。
實施例2
所述制備方法是
計算各組成的量進行配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 3%的碳、6. 3%的鉻、7. 5% 的鎢、4. 5 %的釩、3. 8 %的鑰、1. 4%的鈷、2. 3 %的錳、1.0%的鈦、1.0%的銅和鋁、1. 3%的硼、O. 004%的含有鈮和釔的稀土,余量為鐵,其中,鎢、釩、鈦、稀土分別是以鎢鐵、釩鐵、 鈦鐵和稀土鐵合金方式配料;稀土鐵合金中稀土占15%重量比,所述銅和鋁的重量比為2 I ;所述鈮和釔的重量比為3:2;
將碳、鐵、鉻、鎢鐵、釩鐵、鈦鐵、鑰、鈷、錳按計算好的量放入爐中加熱熔化成液體后再加入銅和鋁及稀土,溫度在1250-1350°C保持2小時;
保證溫度在1000-1050°C進行恒溫澆鑄;
降溫,分階段進行恒速降溫,第一個階段以速度為15-20 V /每秒降溫到 650-700°C后,保溫60分鐘,然后快速冷卻到130-150°C ;
正火,在850-900°C正火爐中保溫小時后進行淬火處理,淬火采用油作為淬火劑分兩階段進行淬火處理;第一階段在油溫為230±20°C范圍內進行恒溫淬火至450-480°C后在110-130°C油中進行第二階段淬火處理至130-150°C ;
回火,在180_200°C回火爐中保溫3小時,自然冷卻。
實施例3所述制備方法是計算各組成的量進行配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 2%的碳、6. 25%的鉻、
7.6 %的鎢、4. 25 %的釩、3. 6 %的鑰、1. 3 %的鈷、2.1 %的錳、0. 65 %的鈦、1. 0 %的銅和鋁、1. 12%的硼、0. 004%的含有鈮和釔的稀土,余量為鐵,其中,鎢、釩、鈦、稀土分別是以鎢鐵、釩鐵、鈦鐵和稀土鐵合金方式配料;稀土鐵合金中稀土占15%重量比,所述銅和鋁的重量比為2 I ;所述鈮和釔的重量比為3 2 ;將碳、鐵、鉻、鎢鐵、釩鐵、鈦鐵、鑰、鈷、錳按計算好的量放入爐中加熱熔化成液體后再加入銅和鋁及稀土,溫度在1250-1350°C保持1. 5小時;保證溫度在1000-1050°C進行恒溫澆鑄; 降溫,分階段進行恒速降溫,第一個階段以速度為15_20°C /每秒降溫到650-700°C后,保溫60分鐘,然后快速冷卻到130-150°C ;正火,在850-900°C正火爐中保溫小時后進行淬火處理,淬火采用油作為淬火劑分兩階段進行淬火處理;第一階段在油溫為230±20°C范圍內進行恒溫淬火至450-480°C后在110-130°C油中進行第二階段淬火處理至130-150°C ;回火,在180_200°C回火爐中保溫3小時,自然冷卻。
權利要求
1.一種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計算各組成的量進行配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 2-2. 3%的碳、6. 2-6. 3%的鉻、 7-7. 5%的鎢、4. 2-4. 5%的釩、3. 5-3. 8%的鑰、1. 2-1. 4%的鈷、2. 0-2. 3%的錳、O. 5-1. 0% 的鈦、O. 8-1. 0%的銅和鋁、1. 1-1. 3%的硼、O. 003-0. 004 %的含有鈮和釔的稀土,余量為鐵,其中,鎢、釩、鈦、稀土分別是以鎢鐵、釩鐵、鈦鐵和稀土鐵合金方式配料;將碳、鐵、鉻、鎢鐵、釩鐵、鈦鐵、鑰、鈷、錳按計算好的量放入爐中加熱熔化成液體后再加入銅和鋁及稀土,溫度在1250-1350°C保持1-2小時;保證溫度在1000-1050°C進行恒溫澆鑄;降溫,分階段進行恒速降溫,第一個階段以速度為15-20°C /每秒降溫到650-700°C后, 保溫30-60分鐘,然后快速冷卻到130-150°C ;正火,在850-900°C正火爐中保溫2-4小時后進行淬火處理,淬火采用油作為淬火劑分兩階段進行淬火處理;第一階段在油溫為230±20°C范圍內進行恒溫淬火至450-480°C后在110-130°C油中進行第二階段淬火處理至130-150°C ;回火,在180-200°C回火爐中保溫3-5小時,自然冷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 2%的碳、6. 25%的鉻、7. 6%的鎢、4. 25%的釩、3. 6%的鑰、1. 3%的鈷、2. 1%的錳、O.65%的鈦、1. O %的銅和鋁、1. 12%的硼、O. 004%的含有鈮和釔的稀土,余量為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和鋁的重量比為2: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鈮和釔的重量比為3 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鎢、釩、鈦、稀土分別是以鎢鐵、釩鐵、鈦鐵和稀土占重量15%的稀土鐵合金方式加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鉆頭用合金鋼材料制備方法,其配料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2-2.3%的碳、6.2-6.3%的鉻、7-7.5%的鎢、4.2-4.5%的釩、3.5-3.8%的鉬、1.2-1.4%的鈷、2.0-2.3%的錳、0.5-1.0%的鈦、0.8-1.0%的銅和鋁、1.1-1.3%的硼、0.003-0.004%的含有鈮和釔的稀土,余量為鐵。本技術方案生產的合金鋼制造的鉆頭,因在耐磨硼元素分布量為表面高于內部,而對韌性坡作用的鈦、釩等元素在組織內頒均勻,降低了脆性。
文檔編號C21D1/18GK102994894SQ2012104946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2日
發明者翁磊 申請人:浙江明磊工具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