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煉鋼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ー種包裹還原鐵粉和金屬鈣絲的復合型包芯線。
背景技術:
在鋼水精煉過程中加金屬鈣的エ藝,稱之為鈣處理工藝。金屬鈣的加入可以降低鋼水中的氧和硫等有害元素含量,有利于鋼材質量的提高,并且改變鋼水中夾雜物的組成形態,避免澆鑄鋁鎮靜鋼時發生水ロ堵塞,改變鋼材力學性能。最早期的エ藝是直接向鋼水中投入鈣合金;后來的エ藝改進為向鋼水中噴吹鈣合金,再后來采用了粉芯包芯線加入鋼水的エ藝,近兩年發展起來的是用金屬純鈣包芯線加入到鋼水的エ藝。粉芯包芯線和純鈣包芯線的特點見下表
1_適用鋼種1_韓收得率1_檢驗~1_保質期」使用安全」~^~ 鈣鐵線低碳低硅鋼 8%左右不易檢驗易氧化噴濺小增碳 (粉芯)
硅鈣線不控制硅的12%左右不易檢驗易氧化噴濺小有雜質 (粉芯) 普碳鋼 _ _ _ 純鈣線所有需要鈣 16%-25% 易檢驗易保存噴濺大易增氮 (金屬)I處理的鋼種_____從表可以看出,無論是采用傳統產品還是新產品,均存在著一些問題,純鈣線作為替代粉芯包芯線的當前最新的エ藝,解決了粉芯包芯線的諸多不足,但也由于與鋼水反應劇烈產生了新的問題,即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和因鋼水噴濺帶來的鋼水增氮的現象。另外,與鋼鐵廠生產現場普遍使用的喂絲機所適用的線徑相比,純鈣線線徑偏細,在喂絲過程中經常出現喂絲打滑等現象,讓現場人員不能準確掌握喂入量,不能準確掌握喂入速度,結果達不到最好的收得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純鈣包芯線收得率高、使用成本低的優點,在純鈣絲與鋼帶之間以冷料填充,形成包覆層、中間粉層、金屬芯層的多層結構。本實用新型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包括實心純金屬鈣絲棒1,外包覆鋼皮包層3,實心純金屬鈣絲棒I和外包覆鋼皮包層3之間包覆還原鐵粉末層2。所述純|丐/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的外徑尺寸為9mm 17mm。所述的還原鐵粉末為二次還原鐵粉,含鐵量彡90%,粒度是18 200目,粉末用量為 120g/m 550g/m。所述鋼皮包層為冷軋鋼帶,寬度為36mm 65mm,厚度為0. 32mm 0. 60mm。[0013]所述實心純金屬I丐絲的含I丐量彡90%,直徑為5mm 10mm。本實用新型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的優點是I.由于鈣絲和鋼皮之間多了一層還原鐵粉末,線體進入鋼水后,鐵粉先接觸鋼水,而且鐵水在鋼水的高溫下汽化也會大量吸熱,從而在熱傳導和相變吸熱兩個方面降低了金屬鈣進入鋼水后的氣化速度,讓鈣在鋼水深處反應,從而達到提高收得率、減少噴濺的效果;2.由于減少了噴濺,能同時帶來減少安全隱患以及減少鋼水增氮的好處;3.與純鈣包芯線相比,由于結構變化,增加了包芯線線徑,新型高效包裹還原鐵粉的復合包芯線可以適應現在鋼廠普遍使用的喂絲機要求,從而增加喂入速度,進一步達到減少噴濺、提高鈣收得率的效果;4.與硅鈣、鈣鐵粉包芯線相比,由于包覆結構中含有金屬鈣芯,本實用新型的純鈣 /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的單位含鈣量更精確,不存在“空心”或粉鈣劑含量波動問題,鈣處理過程也不會出現斷線問題。
圖I為本實用新型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I所示,一種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包括實心純金屬鈣絲棒1,外包覆鋼皮包層3,實心純金屬鈣絲棒I和外包覆鋼皮包層3之間包覆還原鐵粉末層2。所述純|丐/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的外徑尺寸為9_ 17_。所述的還原鐵粉末為二次還原鐵粉,含鐵量彡90%,粒度是18 200目,粉末用量為 120g/m 550g/m。所述鋼皮包層為冷軋鋼帶,寬度為36mm 65mm,厚度為O. 32mm O. 60mm。所述實心純金屬I丐絲的含I丐量彡90%,直徑為5mm 10mm。
權利要求1.一種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包括實心純金屬鈣絲棒⑴,外包覆鋼皮包層⑶,其特征在于實心純金屬鈣絲棒⑴和外包覆鋼皮包層⑶之間包覆還原鐵粉末層⑵。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的外徑尺寸為9mm 17mm。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皮包層為冷乳鋼帶,寬度為36mm 65 mm,厚度為O. 32mm O. 60mm。
專利摘要一種純鈣/還原鐵粉復合包芯線,包括實心純金屬鈣絲棒⑴,實心純金屬鈣絲棒⑴的外表面包覆還原鐵粉末層⑵,粉末層⑵外包覆鋼皮包層⑶。優點是與硅鈣包芯線、鈣鐵包芯線和純鈣包芯線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高效包裹還原鐵粉的復合包芯線的保留了純鈣包芯線的鈣含量精確,不斷線,收得率高的優點,同時增加了鈣在鋼水中的反應深度,大大減少鋼水加鈣過程中的噴濺,進一步提高了鈣的收得率,同時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鋼水的增氮。同時由于增加了線徑,避免了喂絲過程打滑的問題。
文檔編號C21C7/04GK202786319SQ20122005165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7日
發明者鄒國泉 申請人:湖北亞克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