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拋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拋光機,尤其涉及一種用砂帶對帶回轉體工件進行拋光的砂帶拋光機。
背景技術:
近幾十年來,隨著制造業的飛速發展,對機械加工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現代拋光技術的發展,工件表面質量的提高也進一步促進了機械加工水平的提高。回轉體工件在各種工業產品中廣泛應用。回轉體工件加工精度的提高,對我國新興工業的發展,對提高我國機械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計算機技術、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微電子技術和數字控制技術等的發展,回轉曲面零件己經基本實現了零件外形加工的自動化。但由于用傳統的機械拋光方法對非圓母線回轉體工件進行拋光時,工件表面一些狹小的凹槽很難被拋光到。因此目前在實際生產中針對于回轉體工件的精整加工還沒完全實現自動化,即精加工仍然主要由手工完成。手工拋光的生產效率低,在加工過程中主要是靠工人加工的技藝、手感,手工拋光零件的加工周期比較長,加工質量不能夠得到保證,不能實現較聞的和穩定的成品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拋光機,以解決手工拋光的生產效率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主動滾輪與主動滾輪中心軸固定連接,被動滾輪通過阻尼滾筒與被動滾輪中心軸轉動連接,拋光帶分別與該主動滾輪的被動滾輪繞接,工件旋轉機構、帶有進給機構的氣囊分別位于拋光帶兩側。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是:主動滾輪一側裝有一個計數輪,壓緊彈簧使該計數輪與主動滾輪壓接。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是:主動滾輪外側有主動滾輪擋板。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是:被動滾輪外側有被動滾輪擋板。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是:氣囊所帶的進給機構的結構是:進給電動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絲杠連接,絲杠兩端有軸承,滑塊與絲杠螺紋連接,滑塊與導軌滑動連接,氣囊與滑塊固定連接。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是:工件旋轉機構的結構是:工件旋轉電動機與主動齒輪固定連接,從動齒輪與工件夾具固定連接,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連接。本發明是以一個柔韌性較高的氣囊作為壓緊機構,使拋光帶與被拋光工件表面在加工過程中緊密接觸,使工件上一些細小的凹槽也可以在加工過程中被拋光到。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加工效率高,且能對回轉體工件表面上狹小凹槽進行拋光。該拋光機利用氣囊作為壓緊機構,使拋光帶在加工過程中與工件表面緊密接觸,通過氣囊的擠壓變形,該拋光機可以適應各種不同形狀的回轉體工件加工。同時,該拋光機可以通過改變氣囊氣壓強度、拋光帶型號、工件旋轉速度以適應各種不同的拋光要求。
[0012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明拋光帶與工件表面接觸示意圖;圖中標記23是工件上的狹小凹槽,標記24是工件;
圖3是本發明氣囊進給機構的結構示意 圖4是本發明工件旋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所示,主動滾輪12與主動滾輪中心軸11固定連接,被動滾輪8通過阻尼滾筒I與被動滾輪中心軸7轉動連接,拋光帶9分別與該主動滾輪的被動滾輪繞接,工件旋轉機構3、帶有進給機構的氣囊10分別位于拋光帶9兩側。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是:主動滾輪12 —側裝有一個計數輪5,壓緊彈簧6使該計數輪5與主動滾輪12壓接。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是:主動滾輪12外側有主動滾輪擋板4。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是:被動滾輪外側有被動滾輪擋板2。被動滾輪8的中心軸7是固定不動的,中心軸7套著阻尼滾筒1,主動滾輪12的中心軸11是逆時針旋轉的,主動滾輪12 —側裝有一個計數輪5,計數輪5靠壓緊彈簧6與滾輪12時刻保持相切。兩個滾輪之間由拋光帶9相連,被動滾輪8上的拋光帶是未使用過的,主動滾輪12上的拋光帶是使用過的。工件旋轉機構3與氣囊10分別在拋光帶9的兩側。圖2所示的是工件24與氣囊10拋光時的位置示意圖,氣囊10將拋光帶9壓緊在工件24表面,工件3上有狹小的凹槽23,在氣囊10隔著拋光帶9與工件24表面相互擠壓產生變形,進而使拋光帶9也沿著工件表面產生變形,使得拋光帶9能加工到工件表面狹小的凹槽23。圖3所示,氣囊所帶的進給機構的結構是:進給電動機14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13與絲杠18連接,絲杠兩端有軸承16,滑塊17與絲杠螺紋連接,滑塊與導軌15滑動連接,氣囊10與滑塊17固定連接。電動機14啟動,通過聯軸器13,將轉矩傳遞給絲杠18,通過絲杠18的轉動帶動滑塊17沿著導軌15運動,進而帶動安裝在滑塊上的氣囊的運動。圖4所示,工件旋轉機構3的結構是:工件旋轉電動機22與主動齒輪21固定連接,從動齒輪19與工件夾具20固定連接,主動齒輪21與從動齒輪19嚙合連接。電動機22啟動帶動齒輪21旋轉,然后將轉矩傳遞給與齒輪21嚙合的齒輪19,齒輪19與工件夾具20同軸,轉矩進一步傳遞給工件夾具20,最后傳遞給工件夾具20上裝夾著的工件24。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工件裝夾到工件夾具上,然后啟動電動機,工件開始做旋轉運動,控制氣囊慢慢靠近工件,使拋光帶與工件接合開始進行拋光,經過一段時間的加工,工件拋光完成后,氣囊退回起始位置,工件停止旋轉,更換工件的同時,主動滾輪解鎖開始旋轉,帶動拋光帶移動一小段,接著鎖定主動輪,開始準備進入下一個循環;所述的主動滾輪上的主動滾輪中心軸11通過與其連接的驅動電動機提供的驅動力轉
動。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拋光機,其特征在于:主動滾輪與主動滾輪中心軸固定連接,被動滾輪通過阻尼滾筒與被動滾輪中心軸轉動連接,拋光帶分別與該主動滾輪的被動滾輪繞接,工件旋轉機構、帶有進給機構的氣囊分別位于拋光帶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拋光機,其特征在于:主動滾輪一側裝有一個計數輪,壓緊彈簧使該計數輪與主動滾輪壓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拋光機,其特征在于:主動滾輪外側有主動滾輪擋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拋光機,其特征在于:被動滾輪外側有被動滾輪擋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氣囊所帶的進給機構的結構是:進給電動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絲杠連接,絲杠兩端有軸承,滑塊與絲杠螺紋連接,滑塊與導軌滑動連接,氣囊與滑塊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拋光機,其特征在于:工件旋轉機構的結構是:工件旋轉電動機與主動齒輪固定連接,從動齒輪與工件夾具固定連接,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拋光機,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主動滾輪與主動滾輪中心軸固定連接,被動滾輪通過阻尼滾筒與被動滾輪中心軸轉動連接,拋光帶分別與該主動滾輪的被動滾輪繞接,工件旋轉機構、帶有進給機構的氣囊分別位于拋光帶兩側。優點在于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加工效率高,且能對回轉體工件表面上狹小凹槽進行拋光。
文檔編號B24B21/16GK103158047SQ20131007106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7日
發明者朱喜林, 黃琛鈞, 鄂世舉, 韋強, 鄒翔 申請人:浙江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