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汽車制動盤的新型鑄造模型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93242閱讀:388來源:國知局
汽車制動盤的新型鑄造模型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高強度制動盤的鑄造模型結構,由兩個外模型和一砂芯復合而成,其中砂芯位于外模型當中。本發明提高了汽車用后制動盤的強度、韌性、耐候性能及加工性能。在鑄造模型內易產生內部縮松的R角部位加設微合金消失環,提高鑄件強度和韌性。鑄件通過砂模和砂芯共同成型,澆注系統位于砂芯內部,澆注系統的陶瓷過濾片、環形進湯片、冷鐵及冒口的合理設置,改善了了鑄件的缺陷,提高了產品品質。
【專利說明】汽車制動盤的新型鑄造模型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制動盤的新型鑄造模型結構。【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國內外鑄造行業中,自動造型生產線根據分型方式的不同一般分為兩種,即水平造型生產線和垂直造型生產線。實心結構后制動盤由于無內部型腔結構,因而一般生產時無需砂芯,只需通過砂模成型即可。但是,在垂直造型線生產中,這種常規方法所生產出來的鑄件在剎車面與裝配面連接的R角處會往往會存在內部縮松缺陷。在制動盤受力過程中,由于該處縮松的存在,會使制動盤由于受力集中而產生斷裂傾向。因而,實心系列后制動盤在垂直造型線難以進行大批量生產,從而成為國內外鑄造行業垂直造型線的一大難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制動盤的新型鑄造模型結構,以改善現有實心結構后制動盤在垂直造型線上生產所產生的內部R角縮松缺陷,制動盤存在受力斷裂傾向,制動過程安全性差,生產效率低等技術問題。
[0004]本發明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汽車制動盤的新型鑄造模型結構,由兩個外模型和一砂芯復合而成,其中砂芯位于外模型當中;
所述砂芯由兩塊結構相同的砂芯模型對應結合而成,所述砂芯模型左右兩端設有定位栓,砂芯模型外側面中心區域具有圓形凸臺,該圓形凸臺的圓心處設有貫穿砂芯模型的砂芯中心孔,在砂芯模型內側、兩定位栓之間的中心線上設有橫截面為半圓形直澆道,直澆道底部與砂型中心孔連通,在直澆道末端設有陶瓷過濾片;在砂芯內側靠近鑄件易產生R角縮松的部位設冷鐵凹槽,該冷鐵凹槽內放置有冷鐵;所述砂芯側部還設有砂芯排氣孔;
所述外模型內型腔與所述砂芯外側形狀吻合,所述內型腔左右兩端設有與定位栓吻合的定位孔,內型腔的外緣設有橫澆道、澆口杯,所述澆口杯與橫澆道連通,該橫澆道的末端出口與砂芯模型內的直澆道入口對接,所述外模型內型腔外緣還設有與型腔連接的冒口、砂芯排氣管、金型排氣管,所述金型排氣管與冒口連接,所述砂芯排氣管的管口與砂芯排氣孔連接;
所述在砂芯模型圓形凸臺和砂芯模型外側面結合位置的R角處,套設有微合金消失環;所述微合金消失環由Ce,La,Nb,Ta微合金元素,以及可發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EPMMA)于環形模具內澆注制成;各元素為制動盤總重量的比例為=Ce0.1-0.2%,La0.1-0.2%,Nb
0.01-0.03% ,Ta0.01-0.02%。
[0005]作為優選,所述砂芯中心孔附近設有加強筋。
[0006]作為優選,所述微合金消失環的內徑等于或大于圓形凸臺外徑,其截面積為9mm-81mm0
[0007]本發明結合車用高檔零部件特性,精選多種微合金元素進行合理配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EPMMA)樹脂是無毒環保的材料,稀土金屬Ce能降低鑄件中Sn等低熔點物質的危害,形成有利于提高鑄件性能的高熔點物質。稀土金屬La可以細化晶粒,減少S和P在晶界的偏析,凈化晶界提高鑄件的沖擊韌性。上述材料制成的微合金消失環套裝在圓形凸臺的R角處,在鐵水的作用下,其中的Ce、La、Nb等成分隨著消失環的消失,逐漸擴散在鑄件的R角附近,因此大大提高了制動盤R角附近的強度和韌性,并節約了合金材料。
[0008]本發明方法具有工藝簡單,造型方便,生產率高,產品合格率高的優點。其砂模內增設砂芯,鑄件通過砂模和砂芯共同成型;澆注系統位于砂芯內部,改善了現有澆注系統一般位于外模的傳統做法。高溫鐵水從澆注機澆注到砂模頂端的澆口杯后,立即進入位于砂芯內的直澆道,直澆道內的過濾片能凈化鐵水,鐵水通過陶瓷過濾片進入砂芯中心孔,在360°范圍內進入鑄件內腔,可以一次澆鑄形成兩件產品,因此提高了生產效率;砂芯內放置的冷鐵靠近易產生R角的縮松部位,但又不與鑄件接觸,不僅能調節鐵水溫度場,解決縮松缺陷,而且冷鐵不與鑄件接觸也避免了鑄件產生白口傾向,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該發明很好的改善了現有垂直造型線工藝的不足,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砂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砂型的剖視圖;
圖3是圖2中進湯片的A向視圖;
圖4是砂芯|旲型的結構不意圖;
圖5是冷鐵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冷鐵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微合金消失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砂型造型機的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11 ] 圖1是砂芯造型的結構不意圖,圖2是砂芯的不意圖,圖3是后制動盤的結構不意圖,圖4是冷鐵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微合金消失環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砂型造型機的示意圖。
[0012]如圖6所示,砂型造型機I的工作過程是將型砂12送入砂型造型機I (現有普通造型機均可制作,造型機生產線可大批量連續生產砂模,生產效率很高)的砂斗11內;將砂斗11內的型砂12吹入造型室13內,通過正壓板14 (PP板)與反壓板15 (CP板)對型砂12進行擠壓,達到預設的壓力值,使型砂12達到所希望的硬度和形狀,制成砂型16 ;將砂型16移至造型室13的前端,振動CP板使其緩慢的脫離砂型16,并向上擺平至水平位置,PP板將砂型16推出造型室13,振動PP板以便使它脫離砂型16,然后PP板退回到造型室13的起始位置;CP板下擺回原來的位置,關閉造型室13,以便制作下一個砂型16 ;制作好的砂型16由鑄型輸送線向前輸送,便于后批量續澆注作業。
[0013]新型鑄造模型結構的生產方法以及制動盤的制作方法為:
a.制備砂芯:參見圖1、圖2、圖3、圖4,砂芯201由兩塊結構相同的砂芯模型2對應結合而成,砂芯模型2由砂型造型機I制備,在砂芯模型2左右兩端設有定位栓21,砂芯模型2外側具有圓形凸臺20,圓形凸臺20的圓心處設有貫穿砂芯模型2的砂芯中心孔22,在砂芯模型2內側、兩定位栓21之間的中心線上設有橫截面為半圓形直澆道23,直澆道23底部與砂型中心孔22連通,砂型中心孔22的末端設有進湯片4,該進湯片可以將內外模型的型腔連接。
[0014]在直澆道23末端設有陶瓷過濾片24 ;在砂芯201內側靠近鑄件易產生R角縮松的部位設冷鐵凹槽25,該冷鐵凹槽25內放置有冷鐵26 ;砂芯側部還設有砂芯排氣孔27,砂芯中心孔23附近設有加強筋28 ;
b.制備外模型:使用砂型造型機I制備外模型3,該外模型3內型腔與砂芯201外側形狀吻合,內型腔左右兩端設有與定位栓21吻合的定位孔31,內型腔的外緣設有橫澆道32、澆口杯33,澆口杯33與橫澆道32連通,該橫澆道32的末端出口與砂芯模型2內的直澆道23入口對接,外模型3內型腔外緣還設有與型腔連接的冒口 34、砂芯排氣管35、金型排氣管36,金型排氣管36與冒口 34連接,砂芯排氣管35的管口與砂芯排氣孔27連接;
c.準備鐵水:實施例1:將鐵原料(P ( 0.1%, S≤0.1%)投入沖天爐中,升溫至1450°C,待原料完全液化后,加入 C3.6%, Sil.6%, Mn0.5%, Ni0.2%, Cr0.2%, Mo0.05%, Cu0.3%,Ti0.03%, B0.1%,V0.2%,Zr0.15%,然后將鐵水出爐注入澆注機保溫備用;
d.模型組合:在砂芯中心孔22放置環形進湯片4,將兩塊外模型3對稱設置在砂芯201的左右側,令外模型3的定位孔31與砂芯201的定位栓21套合,合并兩外模型3,于是將砂芯201夾置在當中;將微合金消失環5 (如圖5所示)套置于砂芯模型圓形凸臺20的R角處,該微合金消失環5由Ce,La,Nb,Ta微合金元素,以及可發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EPMMA)于環形模具內澆注制成; 各元素為制動盤總重量的比例為=Ce0.1-0.2%,La0.1-0.2%,Nb
0.01-0.03% ,Ta0.01-0.02%。所述微合金消失環5的內徑等于或大于圓形凸臺20外徑,其截面積為9mm-81mm。
[0015]e.工件澆注:通過砂芯201內部的直澆道23向砂型內澆注鐵水,待冒口 34出現鐵水后,停止澆鑄,待其冷卻后拆模,去除鑄件上的附著物和毛刺,修整尺寸后即得高強度后制動盤。
[0016]微合金消失環的制作:將可發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EPMMA)與Ce0.1-0.2%,La0.1-0.2%,Nb 0.01-0.03%,Ta0.01-0.02%(制動盤總重量的比例)混合,熔融后通過模具制成微合金消失環。
[0017]為了驗證本發明效果,發明人做了一下對比試驗:
試樣制備:1.試樣1、2、3后制動盤:分別采用本發明模具制作。2.對比例后制動盤:采用現有工藝、現有模具制作(元素成分比:C3.8%,Si82.2%,Mn0.9%,Ni0.2%,Cr0.2%,Mo0.04%, Cu0.3%,余量為鐵(P ( 0.1%, S ≤ 0.1%))。
[0018]檢測結果: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強度制動盤的鑄造模型結構,其特征是由兩個外模型和一砂芯復合而成,其中砂芯位于外模型當中; 所述砂芯由兩塊結構相同的砂芯模型對應結合而成,所述砂芯模型左右兩端設有定位栓,砂芯模型外側面中心區域具有圓形凸臺,該圓形凸臺的圓心處設有貫穿砂芯模型的砂芯中心孔,在砂芯模型內側、兩定位栓之間的中心線上設有橫截面為半圓形直澆道,直澆道底部與砂型中心孔連通,在直澆道末端設有陶瓷過濾片;在砂芯內側靠近鑄件易產生R角縮松的部位設冷鐵凹槽,該冷鐵凹槽內放置有冷鐵;所述砂芯側部還設有砂芯排氣孔; 所述外模型內型腔與所述砂芯外側形狀吻合,所述內型腔左右兩端設有與定位栓吻合的定位孔,內型腔的外緣設有橫澆道、澆口杯,所述澆口杯與橫澆道連通,該橫澆道的末端出口與砂芯模型內的直澆道入口對接,所述外模型內型腔外緣還設有與型腔連接的冒口、砂芯排氣管、金型排氣管,所述金型排氣管與冒口連接,所述砂芯排氣管的管口與砂芯排氣孔連接; 所述在砂芯模型圓形凸臺和砂芯模型外側面結合位置的R角處,套設有微合金消失環;所述微合金消失環由Ce,La,Nb, Ta微合金元素,以及可發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環形模具內澆注制成;各元素為制動盤總重量的比例為=Ce0.1-0.2%,La0.1-0.2%,Nb0.01-0.03% ,Ta0.01-0.0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制動盤的鑄造模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砂芯中心孔附近設有加強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制動盤的鑄造模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微合金消失環的內徑等于或大于圓形凸臺外徑,其截面積為9mm-81mm。
【文檔編號】B22D27/04GK103567391SQ201310448692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8日
【發明者】吳文波, 韋永棵, 伍月恩 申請人:富士和機械工業(湖北)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