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水玻璃制殼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水玻璃制殼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的方法,包括熔模、制殼、模殼脫蠟、模殼焙燒、澆注4大步驟。本發明用水玻璃制殼替代硅溶膠制殼來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縮短了生產周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用水玻璃制殼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的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水玻璃制殼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3]采用硅溶膠制殼方法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是各精密鑄造廠的傳統工藝方法,不但制殼主要原輔材料成本較高,而且生產周期長。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水玻璃制殼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的方法。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水玻璃制殼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熔模
(1)采用白石蠟和硬脂酸各50%的低溫模料;注射壓力0.2~0.5Mpa ;蠟膏溫度45°C~48 ℃ ;保溫水溫度48~52℃ ;
二、制殼
(2)面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26~1.28 ;
砂粉:100~120目或80~100的鋯英砂;325目鋯英粉;
濕潤劑JFC,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1~0.3% ;
消泡劑:有機硅消泡劑,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05~0.1% ;
砂:100~120目或80~100的鋯英砂;粉:325目鋯英粉;
硬化劑:18~24%氯化銨;
漿料采用L型攪拌機攪拌。配漿時按2.0~2.5:1的粉液比,先加水玻璃,后緩緩加入鋯英粉,最后加入濕潤劑和消泡劑攪拌為均勻的漿料,采用容量100ml,漏口 Φ6標準粘度測試杯測試漿料粘度為35~45s ;新配漿料攪拌24小時候后使用,剩余舊漿料補充新漿料攪拌8小時可使用,在攪拌狀態下沾漿制殼。漿料若幾天不用,可關閉電源,每天攪拌一小時保持漿料不沉淀即可。模組沾漿撒砂后自然干燥一小時后放入氯化銨池硬化15~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30~60分鐘,控制面層到不白不濕的狀態時即可進入過渡層(即保護層)的制殼工序;
(3)過渡層(即保護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28~1.30 ;
砂:40~70目精制石英砂;粉:270~300目精制石英粉;
粉液比:1.2~1.3:1 ;
粘度:30~40s ; 消泡劑:有機硅消泡劑,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05?0.1% ;
硬化劑:18?24%的氯化銨;
漿料采用普通攪拌機攪拌;新漿料攪拌4小時后使用,剩余舊漿料補充新漿料攪拌一小時后即可使用,模組沾漿撒砂后入硬化池硬化15?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20?40分鐘,即可進入加固層制殼工序;
(4)加固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31?1.33 ;
砂:莫來回收砂,第一層20?40目,第二層10?30目,第三層O?20目;
粉:170?200目的高鋁耐火粉;
粉液比:1.05?1.5:1 ;
硬化劑:結晶氯化鋁,密度(d) 1.16?1.20 ;
漿料采用普通攪拌機攪拌,即攪即用,配漿時,先加水玻璃后加粉,攪拌均勻即可。一層漿粘度20?30s,硬化20?3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二層漿粘度30?40s,硬化30?4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三層和三層后漿粘度45?55s,硬化40?5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封漿硬化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 8小時后即可進入脫蠟工序;
三、模殼脫蠟
(5)脫蠟水溫度95?98°C,加氯化銨2?3%;
(6)脫蠟時間:20?40分鐘;
(7)脫蠟后>8小時即可進入模殼焙燒工序;
四、模殼焙燒澆注
(6)焙燒溫度:850?950°C,保溫I?2小時;
(7)模殼在500?700°C澆注。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用水玻璃制殼替代硅溶膠制殼來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縮短了生產周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07]—種用水玻璃制殼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熔模
(1)采用白石蠟和硬脂酸各50%的低溫模料;注射壓力0.2?0.5Mpa ;蠟膏溫度45°C?48 0C ;保溫水溫度48?52°C ;
二、制殼
(2)面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26?1.28 ;
砂粉:100?120目或80?100的鋯英砂;325目鋯英粉;
濕潤劑:JFC,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1?0.3% ;
消泡劑:有機硅消泡劑,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05?0.1% ;
砂:100?120目或80?100的鋯英砂;粉:325目鋯英粉;
硬化劑:18?24%氯化銨; 漿料采用L型攪拌機攪拌。配漿時按2.0?2.5:1的粉液比,先加水玻璃,后緩緩加入鋯英粉,最后加入濕潤劑和消泡劑攪拌為均勻的漿料,采用容量100ml,漏口 Φ6標準粘度測試杯測試漿料粘度為35?45s ;新配漿料攪拌24小時候后使用,剩余舊漿料補充新漿料攪拌8小時可使用,在攪拌狀態下沾漿制殼。漿料若幾天不用,可關閉電源,每天攪拌一小時保持漿料不沉淀即可。模組沾漿撒砂后自然干燥一小時后放入氯化銨池硬化15?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30?60分鐘,控制面層到“不白不濕”即可進入過渡層(即保護層)的制殼工序;
(3)過渡層(即保護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28?1.30 ;
砂:40?70目精制石英砂;粉:270?300目精制石英粉;
粉液比:1.2?1.3:1 ;
粘度:30?40s ;
消泡劑:有機硅消泡劑,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05?0.1% ;
硬化劑:18?24%的氯化銨;
漿料采用普通攪拌機攪拌;新漿料攪拌4小時后使用,剩余舊漿料補充新漿料攪拌一小時后即可使用,模組沾漿撒砂后入硬化池硬化15?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20?40分鐘,即可進入加固層制殼工序;
(4)加固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31?1.33 ;
砂:莫來回收砂,第一層20?40目,第二層10?30目,第三層O?20目;
粉:170?200目的高鋁耐火粉;
粉液比:1.05?1.5:1 ;
硬化劑:結晶氯化鋁,密度(d) 1.16?1.20 ;
漿料采用普通攪拌機攪拌,即攪即用,配漿時,先加水玻璃后加粉,攪拌均勻即可。一層漿粘度20?30s,硬化20?3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二層漿粘度30?40s,硬化30?4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三層和三層后漿粘度45?55s,硬化40?5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封漿硬化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 8小時后即可進入脫蠟工序;
三、模殼脫蠟
(5)脫蠟水溫度95?98°C,加氯化銨2?3%;
(6)脫蠟時間:20?40分鐘;
(7)脫蠟后>8小時即可進入模殼焙燒工序;
四、模殼焙燒澆注
(6)焙燒溫度:850?950°C,保溫I?2小時;
(7)模殼在500?700°C澆注。
[0008]以上所述的本發明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水玻璃制殼生產不銹鋼精密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一、熔模 (1)采用白石蠟和硬脂酸各50%的低溫模料;注射壓力0.2~0.5Mpa ;蠟膏溫度45°C~48℃ ;保溫水溫度48~52°C ; 二、制殼 (2)面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26~1.28 ; 濕潤劑JFC,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1~0.3% ; 消泡劑:有機硅消泡劑,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05~0.1% ; 砂:100~120目或80~100的鋯英砂;粉:325目鋯英粉; 硬化劑:18~24%氯化銨; 漿料采用L型攪拌機攪拌;配漿時按2.0~2.5:1的粉液比,先加水玻璃,后緩緩加入鋯英粉,最后加入濕潤劑和消泡劑攪拌為均勻的漿料,采用容量100ml,漏口 Φ6標準粘度測試杯測試漿料粘度為35~45s ;新配漿料攪拌24小時候后使用,剩余舊漿料補充新漿料攪拌8小時可使用,在攪拌狀態下沾漿制殼;漿料若幾天不用,可關閉電源,每天攪拌一小時保持漿料不沉淀即可;模組沾漿撒砂后自然干燥一小時后放入氯化銨池硬化15~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30~60分鐘,控制面層到不白不濕的狀態時即可進入過渡層的制殼工序; (3)過渡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28~1.30 ; 砂:40~70目精制石英砂;粉:270~300目精制石英粉; 粉液比:1.2~1.3:1 ; 粘度:30~40s ; 消泡劑:有機硅消泡劑,加入量為水玻璃重量的0.05~0.1% ; 硬化劑:18~24%的氯化銨; 漿料采用普通攪拌機攪拌;新漿料攪拌4小時后使用,剩余舊漿料補充新漿料攪拌一小時后即可使用,模組沾漿撒砂后入硬化池硬化15~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20~40分鐘,即可進入加固層制殼工序; (4)加固層原輔材料配比如下: 水玻璃:模數(m) 3.1~3.3 ;密度(d) 1.31~1.33 ; 砂:莫來回收砂,第一層20~40目,第二層10~30目,第三層O~20目; 粉:170~200目的高鋁耐火粉; 粉液比:1.05~1.5:1 ; 硬化劑:結晶氯化鋁,密度(d) 1.16~1.20 ; 漿料采用普通攪拌機攪拌,即攪即用,配漿時,先加水玻璃后加粉,攪拌均勻即可;一層漿粘度20~30s,硬化20~3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二層漿粘度30~40s,硬化30~4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三層和三層后漿粘度45~55s,硬化40~50分鐘,自然干燥10~20分鐘;封漿硬化20分鐘取出自然干燥> 8小時后即可進入脫蠟工序; 三、模殼脫蠟(5)脫蠟水溫度95~98°C,加氯化銨2~3%;(6)脫蠟時間:20~40分鐘;(7)脫蠟后>8小時即可進入模殼焙燒工序;四、模殼焙燒澆注(6)焙燒溫度:850~950°C,保溫I1~2小時;(7)模殼在500~700°C澆注。
【文檔編號】B22C7/02GK103934416SQ201410145298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1日
【發明者】陳象青, 蘇木旺, 劉成銘, 沈守國, 李勇, 周立明 申請人:安徽霍山科皖特種鑄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