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刀模鋼等溫爐溫控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刀模鋼等溫爐溫控裝置,包括等溫爐爐體、電控裝置,等溫爐爐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壓輪組件和右壓輪組件,等溫爐爐體內設有中壓輪組件,等溫爐爐體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攪拌裝置,攪拌裝置的攪拌軸位于等溫爐爐體內;等溫爐爐體底部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冷卻裝置;等溫爐爐體內設有若干恒溫裝置,所述電控裝置設于等溫爐爐體的一側邊;攪拌裝置、冷卻裝置、恒溫裝置分別與電控裝置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在雙攪拌裝置的作用下能迅速帶走奧氏體化后的刀模鋼的大部分熱量,在等溫爐中輔以水冷和風冷裝置,以迅速降溫達到生成強度和韌性等綜合機械性能都有明顯提高的下貝氏體的理想溫度,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專利說明】—種刀模鋼等溫爐溫控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刀具制作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刀模鋼等溫爐溫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刀模鋼熱處理淬火過程中,采用的等溫淬火劑熱容量比較小,加上對刀模鋼的冷卻措施也不夠合理,又加上熱量不能快速驅散,不能使奧氏體化后的刀模鋼迅速降溫到所需要的具有內應力和變形程度最小的下貝氏體組織的溫度,從而影響產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的新型的刀模鋼等溫爐溫控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方式實現的:
[0005]一種刀模鋼等溫爐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等溫爐爐體2、電控裝置6,所述等溫爐爐體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壓輪組件I和右壓輪組件7,所述等溫爐爐體2內設有中壓輪組件8,所述等溫爐爐體2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攪拌裝置3,所述攪拌裝置3的攪拌軸位于等溫爐爐體2內;所述等溫爐爐體2底部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冷卻裝置4 ;所述等溫爐爐體2內設有若干恒溫裝置5,所述電控裝置6設于等溫爐爐體2的一側邊;所述攪拌裝置3、冷卻裝置4、恒溫裝置5分別與電控裝置6相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采用的等溫淬火劑介質硝鹽比普通鹽浴介質熱容量大,在雙攪拌裝置的作用下能迅速帶走奧氏體化后的刀模鋼的大部分熱量,在等溫爐中輔以水冷和風冷裝置,以迅速降溫達到生成強度和韌性等綜合機械性能都有明顯提高的下貝氏體的理想溫度,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
[0008]圖2本實用新型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現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圖2所示,一種刀模鋼等溫爐溫控裝置,包括等溫爐爐體2、電控裝置6,等溫爐爐體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壓輪組件I和右壓輪組件7,等溫爐爐體2內設有中壓輪組件8,等溫爐爐體2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攪拌裝置3,攪拌裝置3的攪拌軸位于等溫爐爐體2內;等溫爐爐體2底部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冷卻裝置4 ;等溫爐爐體2內設有若干恒溫裝置5,電控裝置6設于等溫爐爐體2的一側邊;攪拌裝置3、冷卻裝置4、恒溫裝置5分別與電控裝置6相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左壓輪組件1、右壓輪組件7和中壓輪組件8調節刀帶在等溫爐爐體2中的深度以及張緊度;等溫爐爐體2采用保溫層雙層加強保溫;攪拌裝置3采用雙攪拌及時快速驅散熱量;冷卻裝置4采用水冷加風冷快速調節交換熱量;恒溫裝置5采用熱電偶以及數字溫度調節儀、可控硅電壓調整器,達到自動控制熱浴池的溫度。電控裝置6包括智能型PID調節儀、數字溫度調節儀、可控硅電壓調整器、大功率可控硅、熱電偶等組成測溫、控制、調節回路。
[0012]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等溫淬火劑硝鹽熱容量大,在攪拌裝置3的雙攪拌裝置的作用下能迅速帶走奧氏體化后的刀模鋼的大部分熱量,再加上在等溫爐爐體2中設置水冷和風冷裝置,配套使用智能化恒溫裝置5,以保證等溫爐爐體2溫度穩定在所需要的生成強度和韌性等綜合機械性能都有明顯提高的下貝氏體組織的溫度,保證產品質量。
[0013]操作時,開啟電控裝置6,通過電控裝置6開啟攪拌裝置3、冷卻裝置4、恒溫裝置5,恒溫裝置5控制等溫爐爐體2溫度,刀具工件從左供料裝置過來通過左壓輪組件I進入等溫爐爐體2爐內,依次穿過等溫爐爐體2的爐內中壓輪組件8,從等溫爐爐體2上的右壓輪組件7穿出,然后到下工序繼續;冷卻裝置4在爐體雙側下周邊及時調節交換爐內熱量。
【權利要求】
1.一種刀模鋼等溫爐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等溫爐爐體(2)、電控裝置(6),所述等溫爐爐體(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壓輪組件(I)和右壓輪組件(7),所述等溫爐爐體(2)內設有中壓輪組件(8),所述等溫爐爐體⑵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攪拌裝置(3),所述攪拌裝置(3)的攪拌軸位于等溫爐爐體(2)內;所述等溫爐爐體(2)底部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冷卻裝置(4);所述等溫爐爐體(2)內設有若干恒溫裝置(5),所述電控裝置(6)設于等溫爐爐體(2)的一側邊;所述攪拌裝置(3)、冷卻裝置(4)、恒溫裝置(5)分別與電控裝置(6)相連接。
【文檔編號】C21D6/00GK203923313SQ201420232479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8日
【發明者】林正華 申請人:莆田市恒達機電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