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油泵自動組裝生產線的油泵出油口研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汽車油泵自動組裝生產線的油泵出油口研磨機。它主要包括一個垂直設置的轉軸(1)和一個軸座(4),所述的軸座帶有一個軸套,所述轉軸的中部通過一個上軸承和一個下軸承同軸設置在軸套中,所述的轉軸下端固聯一個研磨頭(7),所述的轉軸上端通過一個皮帶傳動機構(8)與一個電機(9)相聯,其改進點是:在所述軸套中的上軸承上設有一個碟簧。該碟簧始終對上軸承施加一個彈簧壓緊力,它可在上軸承和下軸承出現磨損時,形成上軸承對下軸承的自對中夾緊,從而保證轉軸的垂直度不變。本實用新型用簡單的結構實現了轉軸的自對中夾緊式垂直度調節,延長了研磨機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成品率。
【專利說明】汽車油泵自動組裝生產線的油泵出油口研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油泵自動組裝生產線的油泵出油口研磨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汽車油泵自動組裝生產線的油泵出油口研磨機主要具有一個垂直設置的轉軸,該轉軸上端通過一個皮帶傳動機構與一個電機相聯,該垂直轉軸的下端固聯一個研磨頭,該研磨頭上夾持一個研磨棒,工作時,電機帶動研磨頭旋轉,研磨棒伸入油泵出油口中進行旋轉研磨。該研磨機存在的問題是:在工作半年后,轉軸的垂直度發生變化,使研磨精度達不到工作要求,造成汽車油泵的不良品。究其原因是研磨機工作一段時間后,軸承產生磨損,使轉軸的垂直度發生變化。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改進的汽車油泵自動組裝生產線的油泵出油口研磨機,使研磨頭的垂直度能夠自對中式調節,從而延長研磨機的使用壽命。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它具有一個垂直設置的轉軸和一個軸座,所述的軸座帶有一個軸套,所述轉軸的中部通過一個上軸承和一個下軸承同軸設置在所述的軸套中,在所述軸套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一個上壓蓋和一個下壓蓋,該上壓蓋和下壓蓋分別對所述的上軸承和下軸承進行壓緊,使所述的轉軸得到軸向固定,所述的轉軸下端固聯一個研磨頭,所述的轉軸上端通過一個皮帶傳動機構與一個電機相聯,其改進點是:在所述軸套中的上壓蓋與上軸承之間設有一個碟簧。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在所述碟簧與上軸承之間設有一個墊片。
[000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在軸套中增加一個碟簧,該碟簧始終對上軸承施加一個彈簧壓緊力,這樣,在上軸承和下軸承出現磨損時,它可形成上軸承對下軸承的自對中夾緊,從而保證轉軸的垂直度不變。本實用新型用簡單的結構實現了轉軸的自對中夾緊式垂直度調節,延長了研磨機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成品率。
[0009]下面根據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軸座的剖視放大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參見圖1、2、3,它具有一個垂直設置的轉軸(I)和一個軸座(4),所述的軸座帶有一個軸套,所述轉軸的中部通過一個上軸承(2)和一個下軸承(3)同軸設置在所述的軸套中,在所述軸套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一個上壓蓋(5)和一個下壓蓋¢),該上壓蓋和下壓蓋分別對所述的上軸承和下軸承進行壓緊,使所述的轉軸得到軸向固定,所述的轉軸下端固聯一個研磨頭(7),所述的轉軸上端通過一個皮帶傳動機構(8)與一個電機(9)相聯。工作時,電機(9)通過皮帶轉動機構帶動轉軸(I)轉動,轉軸(I)帶動研磨頭(X)轉動,這時,將油泵(12)舉起,使研磨頭上的研磨棒(13)伸入油泵出油口中進行旋轉研磨。為了解決因軸承磨損而帶來的轉軸垂直度變化,在所述軸套中的上壓蓋與上軸承之間設有一個碟簧(10),該碟簧可始終對上軸承施加一個彈簧壓緊力,這樣,在上軸承和下軸承出現磨損時,它可使上軸承對下軸承施加自對中夾緊力,從而保證轉軸的垂直度不變,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自對中夾緊,在所述碟簧與上軸承之間最好設有一個墊片(11),使上承軸所受的彈簧力均勻。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油泵自動組裝生產線的油泵出油口研磨機,它具有一個垂直設置的轉軸(I)和一個軸座(4),所述的軸座帶有一個軸套,所述轉軸的中部通過一個上軸承(2)和一個下軸承(3)同軸設置在所述的軸套中,在所述軸套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一個上壓蓋(5)和一個下壓蓋¢),該上壓蓋和下壓蓋分別對所述的上軸承和下軸承進行壓緊,使所述的轉軸得到軸向固定,所述的轉軸下端固聯一個研磨頭(7),所述的轉軸上端通過一個皮帶傳動機構(8)與一個電機(9)相聯,其特征是:在所述軸套中的上壓蓋與上軸承之間設有一個碟簧(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油泵自動組裝生產線的油泵出油口研磨機,其特征是:在所述碟簧與上軸承之間設有一個墊片(11)。
【文檔編號】B24B37/02GK204019333SQ201420437285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5日
【發明者】陳學軍, 馮勇 申請人:中國兵器工業第二?二研究所, 咸陽中兵機電裝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