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卷筒拋丸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卷筒拋丸機,涉及拋丸機【技術領域】,用于解決現有拋丸機在進行卷筒的拋丸作業時,卷筒表面型砂清理不干凈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卷筒卷筒拋丸機,通過平臺一將卷筒運送到拋丸室中,通過平臺二的上升以及轉臺的旋轉,使得卷筒在進行拋丸作業時,卷筒的各外表面均能與鋼丸接觸摩擦;當需要對卷筒底面進行拋丸時,通過翻轉總成將卷筒翻轉180度即可。該拋丸機避免了長時間吊裝卷筒在卷筒上留下劃痕,同時,通過全方位的復合運動避免拋丸死角的存在,使得拋丸效率大大提高。
【專利說明】一種卷筒拋丸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拋丸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可使鑄件全方位移動的拋丸機。
【背景技術】
[0002]拋丸機利用拋丸器噴出的高速鋼丸對鑄件進行表面處理的設備,在對鑄件進行拋丸處理的過程中,一般通過行車將鑄件吊起并置于拋丸機中,然后進行拋丸作業。鑄件長時間由吊鉤吊在空中,難免在鑄件上留下劃痕,對鑄件的質量造成不利的影響。同時,在拋丸的過程中,鑄件在拋丸室中靜止不動,難免會存在拋丸死角,使得鑄件表面的型砂不能完全去除。特別是在對卷筒進行拋丸作業時,由于其形狀的特殊性,拋丸死角更多。中國專利2014101606216公布的移動式拋丸裝置,提供了一種在水平面內具有復合運動的拋丸裝置,但是也未能解決上述問題,拋丸時仍存在許多死角。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卷筒拋丸機,用于解決現有拋丸機在進行卷筒的拋丸作業時,卷筒表面型砂清理不干凈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卷筒拋丸機,包括拋丸室、設置在拋丸室上的拋丸器和除塵系統、導軌一、平臺一、平臺二和轉臺,兩所述導軌一對應拋丸室室體大門沿縱向設置,在兩所述導軌一上滑動安裝有平臺一,在所述平臺一與地面之間設有驅動平臺一移動的第一驅動裝置,其特征是,在靠近拋丸室的所述平臺一的頂部固定有四個豎向放置且聯動動作的油缸一,一水平放置的平臺二固定在四個油缸一的活塞桿自由端,在所述平臺二的上方設有一圓形的轉臺,自所述轉臺底部的中心向下延伸一轉軸,所述轉軸穿過平臺二并與平臺二轉動連接,位于所述平臺二底部的驅動單元一通過蝸輪蝸桿傳動機構與轉軸自由端連接;在所述轉臺的頂部設有對卷筒進行定位的定位裝置,在所述轉臺上設有一缺口;
[0005]在遠離拋丸室的所述平臺一的頂部固定有一對導軌二,在所述導軌二的上部滑動安裝有平臺三,在所述平臺三與平臺一之間設有驅動平臺三移動的第二驅動裝置;在所述平臺三的頂部固定一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上部固定一軸承,在所述軸承中固定一齒圈,所述齒圈的端面固定在一“」”形的第二夾板上,在所述第二夾板的上方設有一“I ”形的第一夾板,所述第一夾板的安裝端與第二夾板的安裝端滑動連接且所述第一、第二夾板組成一個“]”形,在所述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之間設有一油缸二,在所述第一夾板自由端固定一圓形或圓環形的內套;在所述支架的上部固定一驅動齒圈轉動的驅動單元二。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為齒輪齒條驅動裝置,在所述平臺一的底部固定有沿導軌一長度方向布置的齒條一,所述齒條一與通過支座安裝在地面上的齒輪一哨合配合,所述齒輪一由液壓馬達或電機驅動。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為齒輪齒條驅動裝置,在所述平臺三的底部固定有沿導軌一長度方向布置的齒條二,所述齒條二與通過支座安裝在平臺一上的齒輪二嚙合配合,所述齒輪二由液壓馬達或電機驅動。
[0008]進一步地,所述定位裝置包括三個滑塊,自所述轉臺的中心沿徑向輻射有三條滑槽,并在每一滑槽一側的轉臺上設有刻度,在每一所述滑槽中滑動安裝有一滑塊,在每一所述滑塊與轉臺之間設有鎖緊件。
[0009]進一步地,所述驅動單元一和驅動單元二均為電機或液壓馬達與傳動機構的組合體。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卷筒拋丸機,通過平臺一將卷筒運送到拋丸室中,通過平臺二的上升以及轉臺的旋轉,使得卷筒在進行拋丸作業時,卷筒的各外表面均能與鋼丸接觸摩擦;當需要對卷筒底面進行拋丸時,通過翻轉總成將卷筒翻轉180度即可。該拋丸機避免了長時間吊裝卷筒在卷筒上留下劃痕,同時,通過全方位的復合運動避免拋丸死角的存在,使得拋丸效率大大提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0012]圖2為復合運動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翻轉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卷筒在轉臺上的放置示意圖之一;
[0015]圖5為卷筒在轉臺上的放置示意圖之二;
[0016]圖中:1拋丸室,21導軌一,22平臺一,23平臺二,24轉臺,241轉軸,242滑塊,243滑槽,244缺口,25齒條一,26齒輪一,27支座,31油缸一,32油缸二,41導軌二,42平臺三,43支架,44軸承,45第一夾板,46第二夾板,47內套,48齒條二,49齒輪二,51驅動單元一,52驅動單元二,6卷筒,7蝸輪蝸桿傳動。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拋丸室1、拋丸器、除塵系統、復合運動總成和翻轉總成,拋丸室是對鑄件進行拋丸處理的腔室,在拋丸室的內壁上設有拋丸器,并在拋丸室中設有除塵系統,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
[0018]如圖1、圖2所不,在拋丸室I的大門一側設有兩條平行設置的導軌一 21,兩導軌一鋪設在地面上,在兩導軌一上滑動安裝有平臺一 22,平臺一為型材焊接而成的方形金屬件,為驅動平臺一的移動,在地面上固定有支座27,在支座上安裝有齒輪一 26,在平臺一的底部沿導軌一的長度方向固定有齒條一 25,齒條一與齒輪一嚙合配合,并在支座的一側設有一驅動齒輪一轉動的電機或液壓馬達。在平臺一的頂部固定有四個豎向放置的油缸一31,在四個油缸一的活塞桿自由端固定有平臺二 23,平臺二為型材焊接而成的方形金屬件,在平臺二的頂部設有一圓形的轉臺24,自轉臺的底部向下延伸一轉軸241,轉軸與平臺轉動配合且轉軸穿過平臺二后向下延伸,在轉軸上固定安裝一蝸輪,在平臺二的底部固定安裝驅動單元一 51,驅動單元一為電機或液壓馬達與傳動機構的組合體,在驅動單元一的輸出端設有蝸桿,蝸桿與蝸輪嚙合配合,驅動單元一通過蝸輪蝸桿傳動7與轉軸連接。上述導軌一、平臺一、齒條一、齒輪一、油缸一、平臺二、轉臺、渦輪蝸桿傳動和驅動單元一組成了復合運動總成。為便于卷筒在轉臺上的定位,自轉臺的圓心向外輻射三條滑槽243,在每條滑槽上均設有刻度,在每一滑槽中滑動安裝一滑塊242,根據三點確定一個圓的原理,將圓形的鑄件(如卷筒)外壁或內腔緊貼在三個滑塊上,便可使得鑄件的軸心與轉臺的中心基本重合。在滑塊與轉臺之間設有鎖緊件,在轉臺上還設有一缺口 244,以避讓其它部件。
[0019]如圖3所示,翻轉總成包括導軌二 41、平臺三42、支架43、軸承44、第一夾板45、第二夾板46、內套47、齒條二 48、齒輪二 49、驅動單元二 52和油缸二 32。導軌二為平行設置的兩個,兩導軌二設置在平臺一的頂部并位于兩導軌一之間,在導軌二上滑動安裝有平臺三42,平臺三為型材焊接而成的方形金屬件,在平臺三的頂部固定一支架43,支架為型材焊接件,在支架的上部固定安裝一軸承44,軸承的右側位于支架中,軸承的左側置于支架外部,在軸承的左側設有上下設置的第一夾板45和第二夾板46,第一夾板為I形的金屬件,第二夾板為」形的金屬件,第一夾板的安裝端與第二夾板的安裝端滑動連接,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組成一個]形結構。在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之間設有豎向放置的油缸二 32,油缸二的缸筒固定在第二夾板上,油缸二的活塞桿自由端固定在第一夾板上,油缸二動作時,可改變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之間的距離。在第一夾板自由端固定一圓形或圓環形的內套47,內套的作用為套在卷筒中。在第一夾板或第二夾板上固定安裝一齒圈,齒圈固定在軸承中。為驅動齒圈的轉動,在支架上部的右側設有驅動單元二 52,驅動單元二為電機或液壓馬達與齒輪的組合體,齒輪與齒圈哨合配合。
[0020]如圖4、圖5所示,需要對卷筒6進行拋丸作業時,將卷筒放置在轉臺上,根據卷筒的內腔尺寸或外徑尺寸調節三個滑塊的位置并通過鎖緊件將滑塊的位置固定,以對卷筒進行定位,此時,卷筒的軸心與轉臺的圓心基本重合。驅動齒輪一轉動,使得齒條一帶動平臺一進入到拋丸室中,然后啟動拋丸器,便可對卷筒6進行拋丸作業。此時,可驅動油缸一的升降,以及驅動轉臺的旋轉,進行對卷筒各個位置的拋丸作業,減少死角的存在。當卷筒軸向尺寸較小時,通過油缸一的升降,還能將卷筒升到合適的位置,以便于拋丸。
[0021]當卷筒的上面和側面拋丸工作進行完時,可將卷筒翻轉180度對卷筒的底面進行拋丸,此時,驅動油缸一下降直至油缸一的活塞桿完全縮回。然后驅動齒輪二轉動,使得齒條一移動帶動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向卷筒所在的一側移動,當內套位于卷筒內腔的兩側時,齒輪二停止運動;此時驅動油缸二活塞桿運動,使得第一夾板自由端與第二夾板自由端之間的距離大于卷筒的軸向高度;此時,第二夾板自由端位于卷筒的下方且第二夾板自由端的上表面與卷筒的下表面平齊;驅動齒條二向左移動使得第二夾板自由端位于卷筒的下方,缺口的設置可避讓第二夾板的移動,此時第二夾板與卷筒下表面接觸;然后,驅動油缸二活塞桿縮回,直至第一夾板上的內套套置于卷筒的內腔中。然后驅動齒條二向右移動,直至卷筒從轉臺的正上方離開,然后使驅動單元二動作,使得卷筒轉動180度,然后再次驅動齒條二向左移動,直至卷筒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控制油缸二的動作使得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將卷筒松開;然后驅動齒條二再次向右移動,使得翻轉總成離開拋丸室,此時,可對滾桶底部進行拋丸作業。
【權利要求】
1.一種卷筒拋丸機,包括拋丸室、設置在拋丸室上的拋丸器和除塵系統、導軌一、平臺一、平臺二和轉臺,兩所述導軌一對應拋丸室室體大門沿縱向設置,在兩所述導軌一上滑動安裝有平臺一,在所述平臺一與地面之間設有驅動平臺一移動的第一驅動裝置,其特征是,在靠近拋丸室的所述平臺一的頂部固定有四個豎向放置且聯動動作的油缸一,一水平放置的平臺二固定在四個油缸一的活塞桿自由端,在所述平臺二的上方設有一圓形的轉臺,自所述轉臺底部的中心向下延伸一轉軸,所述轉軸穿過平臺二并與平臺二轉動連接,位于所述平臺二底部的驅動單元一通過蝸輪蝸桿傳動機構與轉軸自由端連接;在所述轉臺的頂部設有對卷筒進行定位的定位裝置,在所述轉臺上設有一缺口 ; 在遠離拋丸室的所述平臺一的頂部固定有一對導軌二,在所述導軌二的上部滑動安裝有平臺三,在所述平臺三與平臺一之間設有驅動平臺三移動的第二驅動裝置;在所述平臺三的頂部固定一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上部固定一軸承,在所述軸承中固定一齒圈,所述齒圈的端面固定在一“」”形的第二夾板上,在所述第二夾板的上方設有一“I ”形的第一夾板,所述第一夾板的安裝端與第二夾板的安裝端滑動連接且所述第一、第二夾板組成一個“]”形,在所述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之間設有一油缸二,在所述第一夾板自由端固定一圓形或圓環形的內套;在所述支架的上部固定一驅動齒圈轉動的驅動單元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筒拋丸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為齒輪齒條驅動裝置,在所述平臺一的底部固定有沿導軌一長度方向布置的齒條一,所述齒條一與通過支座安裝在地面上的齒輪一嚙合配合,所述齒輪一由液壓馬達或電機驅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筒拋丸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為齒輪齒條驅動裝置,在所述平臺三的底部固定有沿導軌一長度方向布置的齒條二,所述齒條二與通過支座安裝在平臺一上的齒輪二嚙合配合,所述齒輪二由液壓馬達或電機驅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筒拋丸機,其特征是,所述定位裝置包括三個滑塊,自所述轉臺的中心沿徑向輻射有三條滑槽,并在每一滑槽一側的轉臺上設有刻度,在每一所述滑槽中滑動安裝有一滑塊,在每一所述滑塊與轉臺之間設有鎖緊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筒拋丸機,其特征是,所述驅動單元一和驅動單元二均為電機或液壓馬達與傳動機構的組合體。
【文檔編號】B24C3/12GK204076032SQ201420509620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4日
【發明者】劉憲民, 郭經慶, 劉慶坤, 鞏傳海, 周長猛 申請人:山東匯豐鑄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