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取海綿銅的工藝方法, 尤其是涉及一種鐵置換法生產海綿銅中的節能減排方法。
背景技術:
常規置換法制備海綿銅,采用同一硫酸銅溶液一次置換的方式,將硫酸銅溶液中的銅用鐵進行置換,待溶液中銅離子濃度小于一定濃度時停止置換取出海綿銅。為保證置換效率及產出粉的質量,通常置換前溶液中Cu2+濃度為50-70g/l,H+濃度40-70g/l,置換溫度50-70℃,通過實驗發現置換過程待銅離子降至3-5g/l后,銅的置換量明顯減少,此時鐵與酸反應加強,開始大量的消耗鐵,若要將溶液中Cu含量置換到國家廢水排放標準2.0mg/l以內,置換過程銅的置換量與鐵的消耗量之比將達到1:1.8,整個過程雖然保證了銅的回收率,但成本相對較高,且整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硫酸亞鐵溶液,鐵濃度較高不易處理,重金屬含量達不到廢水外排標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通過提供一種鐵置換法生產海綿銅中的節能減排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成本相對較高、廢液不易處理等問題。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鐵置換法生產海綿銅中的節能減排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鐵加入初始Cu2+濃度為50-70g/l硫酸銅溶液在50-70℃進行一次置換,待溶液中銅離子降至3-5g/l時停止置換;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置換后溶液轉出進行溶銅補充銅離子,達到置換要求銅離子濃度后進行第二次置換,待溶液中銅離子降至3-5g/l時停止置換;
步驟三:將步驟二中置換后溶液轉出進行溶銅補充銅離子,達到置換要求銅離子濃度后進行第三次置換,待溶液銅離子降至3-5g/l時停止置換,并將置換后硫酸銅溶液全部轉入單獨的置換裝置內;
步驟四:在單獨的置換裝置內,利用廢鐵延長置換時間進行深度置換,直至溶液銅含量達到排放標準。
如果需要可配制兩套溶液存儲設施,交替進行置換,減少補充銅量過程時間損失,提高效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整個過程減少了兩次廢水外排,將廢水量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具有一定的環保效益。(2)置換過程銅的置換量與鐵的消耗量之比可降至1:0.9,(3)三遍置換整個置換過程無需補充酸,一方面節約了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置換最終溶液處理時中和酸帶來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一次置換完成后,溶液中補充銅量作為第二次置換前液;第二次置換后繼續在置換后液中補充銅量作為第三次置換前液;為提高效率,在第三次置換完成,待終點達到3-5g/l后停止置換將溶液轉出;轉出溶液在另一系統內進行深度置換,直至溶液銅含量達到排放標準;最終的置換廢液進行沉降制備鐵紅等其他產品,上清液達標排放。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工藝方法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 :
溶解粗硫酸銅970kg,配置Cu2+:42.3g/l,H2SO4:64.5g/l硫酸銅置換前液5m3,在70℃溫度下加入廢鐵進行置換,在置換溶液Cu2+降至1.3mg/l停止置換,經測算置換過程銅的置換量與鐵的消耗量之比為1:1.71。
實施例二 :
溶解粗硫酸銅1010kg,配置Cu2+:44.1g/l,H2SO4:62.8g/l硫酸銅置換前液5m3,在70℃溫度下加入廢鐵進行置換,待置換終點Cu2+降至3.9g/l停止置換。
將一次置換后將置換后液濾出,在置換后液中溶解粗硫酸銅960kg,溶解后作為二次置換前液,二次置換前液Cu2+:46.5g/l,H2SO4:60.4g/l,,置換結束后終點Cu2+降至1.7mg/l,經測算整個置換過程銅的置換量與鐵的消耗量之比為1:1.12,置換過程蒸汽用量較常規一次置法換降低37%。
實施例三 :
溶解粗硫酸銅991kg,配置好的Cu2+:43.6g/l,H2SO4:65.4g/l硫酸銅置換前液5m3,在70℃溫度下加入廢鐵進行置換,待置換溶液Cu2+降至3.9g/l停止置換。
將一次置換后將置換后液濾出,在一次置換后液中溶解粗硫酸銅986kg,溶解后作為二次置換前液,二次置換前液Cu2+:47.3g/l,H2SO4:65.1g/l,待置換溶液Cu2+降至4.1g/l停止置換。
將二次置換后將置換后液濾出,在二次置換后液中溶解粗硫酸銅934kg,溶解后作為三次置換前液,三次置換前液Cu2+:45.2g/l,H2SO4:63.9g/l,置換終點Cu2+降至1.7mg/l,經測算整個置換過程銅的置換量與鐵的消耗量之比為1:1.07,置換過程蒸汽用量較常規一次置換法降低43%。然后在單獨的置換裝置內,利用廢鐵延長置換時間進行深度置換,直至溶液銅含量達到國家廢水排放標準2.0mg/l以內。
本發明整個過程減少了兩次廢水外排,將廢水量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具有一定的環保效益;通過實施例發現采用一次置換法溶液體積較大,來回進行溶液加熱致使大量的熱能損失,增加了置換成本,當然也考慮到提升置換前液銅離子濃度,但濃度提升后置換過程鐵表面包覆嚴重,影響置換效率,同時產出的海綿銅呈片狀,影響產品質量。采用兩次置換的方式雖然耗鐵量,但是蒸汽耗量有所降低,且置換后液中鐵含量有所升高對置換速度產生一定影響,但是溶液整體酸濃度仍相對較高,依然影響后續處理成本。采用溶液循環使用三次的置換方式進行,以保證在盡可能不影響置換速度、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置換成本。
如果需要可配制兩套溶液存儲設施,交替進行置換,減少補充銅量過程時間損失,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