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再生銅精煉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銅精煉還原劑。
背景技術:
:再生銅精煉主要工藝流程為:熔化—氧化—除渣—還原,其中還原工藝主要是為了控制銅液中的氧含量,是決定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再生銅精煉還原工序是采用“插木還原”,即將樹木插入銅液中進行還原的過程。其反應原理為:C+CuO2=CO2+Cu,采用這種方法,平均每爐銅耗費樹木10余噸,且由于樹木尺寸、時間等原因,樹木未插入銅液內的部分作為廢料丟棄。由于爐內溫度較高,整根樹木80%部分都在燃燒,而用于銅液中氧還原的部分不足20%(插入銅液的部分),其余部分與空氣中的氧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氣體逸出精煉爐,整個反應處于開放環境中,樹木的利用率低,而且廢氣排放量大;另外,由于樹木是固定在加料口處,因此還原反應主要是在加料口爐門中心線附近,存在反應死角;目前由于精煉爐和銅液流槽密封性不好,空氣進入后與銅液反應,從而增大銅液中氧含量。傳統生產中采用插木還原法,即將樹木插入銅液中,對銅液中的氧進行還原脫氧,此法還原方法僅有不足20%的樹木參與還原,其余80%以上的樹木由于沒有浸入銅液而不能參與還原,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從精煉爐逸出,造成還原效率低下、人工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廢氣排放污染環境等缺點。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銅精煉還原劑,以解決上述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銅精煉還原劑,由下述組分組成:鋸木粉與碳粉。本發明的鋸木粉,是指鋸木頭產生的粉末,其主要化學成分為C;炭粉是指樹木等燃燒產生的炭的粉末,本發明的鋸木粉和炭粉,其細度越細越好。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鋸木粉與碳粉質量比為1:1。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還原劑的水分質量百分含量為10%~15%。適當濕度的鋸木粉和炭粉,利于CO的生成,可以進一步提高還原效率。本發明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對氧化亞銅進行還原,也有部分炭對氧化亞銅進行還原,主要化學反應式為:2C+O2=2COC+H2O=CO+H2C+CuO2=CO2+Cu2CO+CuO2=2CO2+Cu由于氣體的性質,采用一氧化碳對氧化亞銅進行還原時,其優點:1.兩者接觸面積大,反應效率高。2.氣體會將鋸木屑和碳粉沖散,加快生成一氧化碳的速率。使用時,將鋸木粉和炭粉組成的還原劑通過打氧管通入銅液底部,還原劑由鋸木屑和炭粉組成,顆粒較小,反應面積大,打氧管可以通過人工任意移動,因此采用本發明的方法還原區域覆蓋整個精煉爐,不會存在還原反應死角;另外,將本發明的還原劑通入銅液中后,關閉爐門,可形成近似封閉環境,還原劑基本全消耗于還原銅液中的氧,還原劑的利用率高達9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資源利用率高,降低生產成本60%以上;2.大幅降低人工勞動強度,不需要搬運體積龐大且重量很大的木材;3.還原效率高,縮短還原時間70%以上;4.還原徹底,還原無死角,大幅提高產品質量;5.幾乎無廢棄物、廢氣排放,大幅減少環境污染。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銅精煉還原劑,由下述按質量百分比計的組分組成:鋸木粉10%炭粉90%。實施例2:一種銅精煉還原劑,由下述按質量百分比計的組分組成:鋸木粉80%炭粉5%水分15%。實施例3:一種銅精煉還原劑,由下述按質量百分比計的組分組成:鋸木粉45%炭粉45%水分10%。實施例4效果對比試驗采用實施例1-3的還原劑,與采用傳統的插木還原的方法對比,其結果見表1表1本發明的還原劑與插木還原方法相比的效果對比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插木還原輔料用量(噸/爐)3.02.72.58.0單爐還原用時(h)1.21.114生產單位產品的成本(元/噸)35253078從表1可以看出,與傳統方法比,本申請的還原劑,輔料用量減少60%以上,還原時間減少70%以上,生產成本降低55%以上,同時,廢氣排放減少80%以上。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