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件的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鑄鐵類電飯煲內膽鋼模壓鑄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生產銷售的電飯煲內膽通常是使用鋁和不銹鋼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這些電飯鍋內膽由于導熱性能好,被普遍使用,然而當電飯煲需要保溫時散熱也快,因此需要不斷的加熱以維持保溫,浪費電能,同時耐熱性能較差,當溫度高于250℃,內膽就會出現變形,影響了電飯煲的使用。且這些材料做出來的電飯煲內膽其表面都要進行表面處理和噴涂,當使用時間長了,表面噴涂層就會脫落和掉色,這不僅外觀變差了,而且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存在一定影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現階段也有使用鐵質的電飯煲內膽,目前在加工鐵質電飯煲內膽時均采用的是,砂膜鑄造工藝,但該種工藝只能用于加工大型的,壁厚較大的產品,對于體積較小,壁薄的內膽加工效果很差,且該種工藝在生產加工時需要加入覆膜砂,在加工過程中需要清理覆膜砂,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加工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鑄鐵類電飯煲內膽鋼模壓鑄成型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鑄鐵類電飯煲內膽鋼模壓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把用于生產內膽的上模和下模分別安裝在壓鍋機上;
步驟二、在上模和下模的內表面均噴涂一層耐高溫脫模劑;
步驟三、把熔煉好的鐵水定量澆注入下模;
步驟四、通過壓鍋機帶動上模向下移動;
步驟五、上模和下模將鐵水擠壓成型;
步驟六、通過壓鍋機帶動上模向上移動,取出內膽,并放置常溫固化成型;
所述成型方法采用以下成型裝置,所述成型裝置包括壓鍋機,在壓鍋機上設有壓桿,在壓桿的下端連接固定連接座,連接座連接上模,在壓桿下側對應設置支撐座,在支撐座上連接下模,下模與上模對應配合。
優選地,步驟六中所述鐵水的溫度為1650℃-1800℃。
優選地,步驟六中所述鐵水的溫度為1700℃。
優選地,所述連接座包括圓盤,在圓盤的外側圓周均布一組連接固定所述上模的連接桿。
優選地,所述上模的下側設有用于電飯煲內膽成型的凸模,在上模的上側設有連接盤。
優選地,所述下模的下側設有為凸球面,在凸球面的下側設有定位軸,在下模的上側設有用于電飯煲內膽成型的凹模,在凹模的外側設有法蘭。
優選地,所述支撐座為圓柱狀結構,在支撐座的上側中間設有與所述下模對應支撐配合的凹槽,在支撐座上端的外側設有一組連接板。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采用鋼模壓鑄的方式加工生產鑄鐵類電飯煲內膽,與現有的砂鑄件鑄鐵類電飯煲內膽相比,鋼模直接壓鑄成型,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能有效滿足鑄鐵類電飯煲內膽工業化量產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提供的成型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鑄鐵類電飯煲內膽鋼模壓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把用于生產內膽的上模6和下模7分別安裝在壓鍋機1上,壓鍋機1采用現有技術;
步驟二、在上模6和下模7的內表面均噴涂一層耐高溫脫模劑;
步驟三、把熔煉好的鐵水定量澆注入下模7;
步驟四、通過壓鍋機帶動上模6向下移動;
步驟五、上模6和下模7將鐵水擠壓成型;
步驟六、通過壓鍋機1帶動上模6向上移動,取出內膽,并放置常溫固化成型,鐵水的溫度為1650℃-1800℃本方案的鐵水溫度優選為1700℃。
所述成型方法采用以下成型裝置,所述成型裝置包括壓鍋機1,在壓鍋機1上設有壓桿3,在壓桿3的下端設有圓盤4,圓盤4連接固定連接座5,連接座5包括圓盤,在圓盤的外側圓周均布三個連接固定所述上模6的連接桿5.1,每個連接桿5.1均通過螺栓連接上模6,上模6的下側設有用于電飯煲內膽成型的凸模,在上模6的上側設有與連接桿5.1連接固定的連接盤6.1。
在壓桿3下側對應設置支撐座2,在支撐座2上連接下模7,下模7與上模6對應配合。所述下模7的下側設有為凸球面,在凸球面的下側設有定位軸7.3,在下模7的上側設有用于電飯煲內膽成型的凹模,在凹模的外側設有法蘭7.2。所述支撐座2為圓柱狀結構,在支撐座2的上側中間設有與所述下模7對應支撐配合的凹槽2.1,在支撐座2上端的外側設有一組連接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