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冶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RH冶煉低碳、超低碳品種鋼時,RH到站C含量高而自由氧不足時,通常采用頂搶向鋼水中吹氧氣的方法進行增氧,以保證良好的脫碳效果。當溫度無富余時,采用頂搶向鋼水中吹氧氣的方法對真空室耐材有一定影響,且氧氣吸收率受真空度等因素影響不穩定,特別是當RH到站溫度很高的爐次,吹氧之后還要加廢鋼進行降溫,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通過提供一種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溫度無富余時,采用頂搶向鋼水中吹氧氣的方法導致的氧氣吸收率不穩定,以及對于RH到站溫度很高的爐次,吹氧之后還要加廢鋼進行降溫的技術問題,提高了增氧時氧氣的吸收率,同時實現了對RH爐的降溫,降低了工業成本。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包括:
RH到站時,進行溫度富余計算;
當溫度無富余時,采用RH頂槍吹氧的方式進行增氧;
當溫度有富余時,對定氧結果氧活度a[O]進行判斷;
若氧活度a[O]滿足碳氧關系的脫碳條件時進行自然脫碳;若氧活度a[O]不滿足碳氧關系則加入固體增氧劑進行增氧,進行強制脫碳。
進一步地,所述RH到站時進行溫度富余計算,包括:
當RH到站時,采用溫度富余計算公式ΔT=ΔT1+ΔT2-ΔT3+ΔT4計算到站溫度與結束溫度的差值ΔT;
當ΔT>5℃時溫度有富余;
當ΔT≤5℃時溫度無富余;
其中,ΔT1為與時間有關的溫降;ΔT2為加入合金造成的溫降;ΔT3為由于脫氧導致的升溫;ΔT4為其他因素造成的溫降。
進一步地,所述對定氧結果氧活度a[O]進行判斷,若氧活度a[O]滿足碳氧關系的脫碳條件時進行自然脫碳;若氧活度a[O]不滿足碳氧關系則加入增氧劑進行增氧,進行強制脫碳,包括:
所述當溫度有富余時,若氧活度a[O]<△C×4/3+220,則采用自然脫碳;
若a[O]>△C×4/3+220,則加入增氧劑進行增氧,進行強制脫碳;
其中,所述△C為RH到站碳含量-目標碳含量。
進一步地,所述增氧劑為固體過氧化鈉。
進一步地,加入所述增氧劑時進行抽真空處理。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或多種技術方案,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或優點:
本發明提供的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若氧活度a[O]滿足碳氧關系的脫碳條件時進行自然脫碳;若氧活度a[O]不滿足碳氧關系則加入固體增氧劑進行增氧,進行強制脫碳。在氧活度a[O]不滿足碳氧關系時,通過加入固體增氧劑實現增氧,不僅消除了氧氣對真空室耐材的影響,而且提高了增氧時氧氣的吸收率;此外,由于加入固體增氧劑,實現了對RH爐的降溫,不需要再加入廢鋼進行降溫處理,降低了工業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溫度無富余時,采用頂搶向鋼水中吹氧氣的方法導致的氧氣吸收率不穩定,以及對于RH到站溫度很高的爐次,吹氧之后還要加廢鋼進行降溫的技術問題,提高了增氧時氧氣的吸收率,同時實現了對RH爐的降溫,降低了工業成本。
參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包括:
步驟10、RH到站時,進行溫度富余計算。
步驟10具體包括:當RH到站時,采用溫度富余計算公式ΔT=ΔT1+ΔT2-ΔT3+ΔT4計算到站溫度與結束溫度的差值ΔT;
當ΔT>5℃時溫度有富余;
當ΔT≤5℃時溫度無富余;
其中,ΔT1為與時間有關的溫降;ΔT2為加入合金造成的溫降;ΔT3為由于脫氧導致的升溫;ΔT4為其他因素造成的溫降。
步驟20、當溫度無富余時,采用RH頂槍吹氧的方式進行增氧。
步驟30、當溫度有富余時,對定氧結果氧活度a[O]進行判斷。
步驟40、若氧活度a[O]滿足碳氧關系的脫碳條件時進行自然脫碳;若氧活度a[O]不滿足碳氧關系則加入固體增氧劑進行增氧,進行強制脫碳。
步驟40包括:當溫度有富余時,若氧活度a[O]<△C×4/3+220,則采用自然脫碳;
若a[O]>△C×4/3+220,則加入增氧劑進行增氧,進行強制脫碳;
其中,△C為RH到站碳含量-目標碳含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進行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
ΔT1為與時間有關的溫降,取值8℃;ΔT2為加入合金造成的溫降,取值7℃;ΔT3為由于脫氧導致的升溫,取值10℃;ΔT4為其他因素造成的溫降,取值2℃。當RH到站時,采用溫度富余計算公式ΔT=ΔT1+ΔT2-ΔT3+ΔT4計算到站溫度與結束溫度的差值ΔT等于7℃,由于ΔT>5℃,說明溫度有富余。進一步,對定氧結果氧活度a[O]進行判斷,氧活度a[O]取值250,RH到站碳含量-目標碳含量△C取值為10,氧活度a[O]>△C×4/3+220,則加入增氧劑進行增氧,進行強制脫碳。每100kg增氧劑可使210噸鋼水增加a[O]約為30ppm,同時可使210噸鋼水降低2℃。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
ΔT1為與時間有關的溫降,取值2℃;ΔT2為加入合金造成的溫降,取值5℃;ΔT3為由于脫氧導致的升溫,取值8℃;ΔT4為其他因素造成的溫降,取值2℃。當RH到站時,采用溫度富余計算公式ΔT=ΔT1+ΔT2-ΔT3+ΔT4計算到站溫度與結束溫度的差值ΔT等于1℃,由于ΔT<5℃,說明溫度無富余,采用RH頂槍吹氧的方式進行增氧。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
ΔT1為與時間有關的溫降,取值5℃;ΔT2為加入合金造成的溫降,取值6℃;ΔT3為由于脫氧導致的升溫,取值6℃;ΔT4為其他因素造成的溫降,取值4℃。當RH到站時,采用溫度富余計算公式ΔT=ΔT1+ΔT2-ΔT3+ΔT4計算到站溫度與結束溫度的差值ΔT等于9℃,由于ΔT>5℃,說明溫度有富余。進一步,對定氧結果氧活度a[O]進行判斷,氧活度a[O]取值200,RH到站碳含量-目標碳含量△C取值為20,氧活度△C×4/3+220為246.7,a[O]<△C×4/3+220,則采用自然脫碳。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或多種技術方案,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或優點: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RH精煉過程的增氧方法,若氧活度a[O]滿足碳氧關系的脫碳條件時進行自然脫碳;若氧活度a[O]不滿足碳氧關系則加入固體增氧劑進行增氧,進行強制脫碳。在氧活度a[O]不滿足碳氧關系時,通過加入固體增氧劑實現增氧,不僅消除了氧氣對真空室耐材的影響,而且提高了增氧時氧氣的吸收率;此外,由于加入固體增氧劑,實現了對RH爐的降溫,不需要再加入廢鋼進行降溫處理,降低了工業成本。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