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圓鋼錠的澆鑄模。
背景技術:
現有的圓鋼錠的下澆鑄方式為鋼水經澆鑄通道進入澆鑄模型腔的中,然后由液態逐漸冷卻為液態,最終形成圓鋼錠。但是,鋼水進入型腔中處于靜止狀態,然后逐漸冷卻為固態,由于澆鑄模具有吸熱性能,且澆鑄模的外壁與大氣接觸,有利于散熱,故,靠近澆鑄模的內壁的鋼水快速冷卻形成激冷層,而內部的鋼水冷卻速度遠小于外部鋼水,內部鋼水逐漸冷卻后鋼水液面下降,內部出現空隙,影響鋼錠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減小型腔內鋼水冷卻速度差的圓鋼錠的澆鑄模。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圓鋼錠的澆鑄模,包括底板和帶型腔的模體,所述模體設置于底板上;所述型腔由模體的上端面貫穿下端面;所述底板上設有多個鋼水上升孔,多個鋼水上升孔環繞模體型腔的軸線均勻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鋼水上升孔由下至上模體型腔的中心傾斜,且各個鋼水上升孔的傾斜度保持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鋼水上升孔由下至上向模體的側壁傾斜,且各個鋼水上升孔的傾斜度保持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鋼水上升孔的傾斜度為0-1%。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還設有鋼水緩存槽,所述鋼水緩存槽位于鋼水上升孔的正下方并與鋼水上升孔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鋼水緩存槽呈環形。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有沿模體軸向向型腔內突出的圓臺,所述圓臺的外表面與型腔的內表面適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由于每股鋼水均與型腔中心相距一定的距離,分散了型腔內鋼水的溫度,有效降低了型腔中心處鋼水的溫度,使型腔內層鋼水溫度與外側鋼水溫度之間的溫度差降低,型腔內鋼水冷卻速度差減小,降低了內部鋼水逐漸冷卻后鋼水液面下降的幅度,有效降低了鋼錠內部出現空隙的程度,提高了鋼錠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
圖4為圖1的C-C剖視圖。
圖中,底板1、模體2、型腔3、鋼水上升孔4、鋼水緩存槽5、圓臺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圓鋼錠的澆鑄模,如圖1-圖4所示,包括底板1和帶型腔3的模體2,所述模體2設置于底板1上;所述型腔3由模體2的上端面貫穿下端面;所述底板1上設有多個鋼水上升孔4,多個鋼水上升孔4環繞模體2型腔3的軸線均勻分布。
由于在底板1上設置多個鋼水上升孔4,那么,鋼水便有多個通道進入型腔3內部,而鋼水上升孔4環繞模體2型腔3的軸線均勻分布,那么,鋼水進入型腔3時也環繞型腔3的軸線均勻分布,即,每股鋼水均與型腔3中心相距一定的距離,然而,鋼水注入型腔3時,鋼水柱的溫度最高,進入型腔3后,鋼水柱分散,鋼水向周圍流淌,鋼水散熱,溫度降低。由于每股鋼水均與型腔3中心相距一定的距離,分散了型腔3內鋼水的溫度,有效降低了型腔3中心處鋼水的溫度,使型腔3內層鋼水溫度與外側鋼水溫度之間的溫度差降低,型腔內鋼水冷卻速度差減小,降低了內部鋼水逐漸冷卻后鋼水液面下降的幅度,有效降低了鋼錠內部出現空隙的程度,提高了鋼錠質量。
由于鋼水進入型腔3內部后,處于相對靜止狀態,不利于散熱,為了幫助散熱,進一步的,所述多個鋼水上升孔4由下至上模體2型腔3的中心傾斜,且各個鋼水上升孔4的傾斜度保持一致。鋼水上升孔4由下至上模體2型腔3的中心傾斜,那么鋼水便傾斜注入型腔3內,每股鋼水相對沖擊,對型腔3內的鋼水形成攪拌,有利于鋼水與外層鋼水的熱交換,加速了散熱。
當然,所述多個鋼水上升孔4也可以由下至上向模體2的側壁傾斜,且各個鋼水上升孔4的傾斜度保持一致。
優選的,所述鋼水上升孔4的傾斜度為0-1%。
為了使每個鋼水上升孔4通過的鋼水的速度和流量保持一致,優選的,所述底板1上還設有鋼水緩存槽5,所述鋼水緩存槽5位于鋼水上升孔4的正下方并與鋼水上升孔4相連通。當鋼水填滿鋼水緩存槽5后,鋼水再自動經過鋼水上升孔4流入型腔3。
為了減少鋼水在鋼水緩存槽5的存儲量,避免鋼水浪費,優選的,所述鋼水緩存槽5呈環形。
為了便于模體2與底板1相配,以使每次配合使,多個鋼水上升孔4能準確的環繞模體2型腔3的軸線均勻分布,優選的,所述底板1上設有沿模體2軸向向型腔3內突出的圓臺6,所述圓臺6的外表面與型腔3的內表面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