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齒輪箱的鑄造,具體涉及一種在消失模上制作孔的工具。
背景技術:
在齒輪箱的鑄造過程中通常會采用消失模鑄造,在消失模的泡沫模型上挖孔是制造模型的一道工序,傳統工藝方法是首先劃線,再使用模型刀切削,效率低,且孔的圓度、尺寸、光潔度等質量難以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在消失模上制作孔的工具,該工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功效高且加工質量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在消失模上制作孔的工具,包括模型刀和滑桿,所述模型刀呈圓筒形,所述模型刀的下端開口且上端設有頂板,所述模型刀的開口處的內壁呈直徑從上至下逐漸增大的圓錐形,以在所述模型刀的下端形成刃口,所述頂板的直徑大于所述模型刀的外徑,所述頂板的邊緣均勻分布有至少兩個缺口,所述缺口的邊緣呈弧線形,所述頂板的中心設有通孔,所述滑桿穿過所述通孔且與所述通孔滑動配合,所述滑桿的上端設有一塊圓板,所述滑桿的下端設有一塊圓形的滑桿座,所述滑桿座與所述滑桿同軸設置,所述滑桿座的直徑小于所述模型刀的內徑,所述滑桿座上固定連接有環繞在所述滑桿座的邊緣的毛刷,所述毛刷呈環形且所述毛刷的外徑等于所述模型刀的內徑,所述滑桿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裝有數個向下延伸的釘子,數個所述釘子均與所述滑桿平行,數個所述釘子中至少有兩個釘子與所述模型刀的中心軸線之間的距離不同。
進一步,所述釘子的斷面呈菱形,方便插入泡沫模型中。
進一步,所述滑桿的上部的外圓面上均勻分布有刻度線。
本實用新型在加工盲孔時,先將與盲孔規格相同的模型刀插入消失模的泡沫模型上,插入的深度與盲孔的深度一致;然后推動滑桿將釘子插入消失模的泡沫模型中,插入深度與盲孔深度一致,然后旋轉滑桿,在釘子的作用下,位于模型刀內的泡沫被攪斷,取出攪斷的泡沫,盲孔即加工完畢。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功效高,加工質量好,能夠保證盲孔和通孔的圓度、尺寸、光潔度等質量要求;通過設置毛刷能夠避免滑桿座磨損模型刀的內壁,并且還確保了滑桿座不會卡在模型刀內,使得滑桿能夠順滑的滑動,提升了操作者的手感且保證了制孔的質量;通過設置頂板且頂板的直徑大于模型刀的外徑,以方便操作者拿握和控制模型刀,通過設置缺口能夠方便操作者握住頂板,使得操作者能夠更好的控模型刀;通過設置刻度線能夠準確確定釘子的插入深度;數個釘子中至少有兩個釘子與所述模型刀的中心軸線之間的距離不同,釘子在攪斷模型刀內的泡沫時,泡沫的受力更加均勻,以使得泡沫能夠更容易的被攪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滑桿座、毛刷和釘子的裝配示意圖;
圖3為頂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模型刀;2—頂板;3—滑桿;4—滑桿座;5—釘子;6—圓板;7—刻度線;8—毛刷;9—刃口;10—缺口;1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3所示的一種在消失模上制作孔的工具,包括模型刀1和滑桿3,所述模型刀1呈圓筒形,所述模型刀1的下端開口且上端設有頂板2,所述模型刀1的開口處的內壁呈直徑從上至下逐漸增大的圓錐形,以在所述模型刀1的下端形成刃口9,所述頂板2的直徑大于所述模型刀1的外徑,所述頂板2的邊緣均勻分布有至少兩個缺口10,所述缺口10的邊緣呈弧線形,所述頂板2的中心設有通孔11,所述滑桿3穿過所述通孔11且與所述通孔11滑動配合,所述滑桿3的上端設有一塊圓板6,所述滑桿3的下端設有一塊圓形的滑桿座4,所述滑桿座4與所述滑桿3同軸設置,所述滑桿座4的直徑小于所述模型刀1的內徑,所述滑桿座4上固定連接有環繞在所述滑桿座4的邊緣的毛刷8,所述毛刷8呈環形且所述毛刷8的外徑等于所述模型刀1的內徑,所述滑桿座4的下表面固定安裝有數個向下延伸的釘子5,數個所述釘子5均與所述滑桿3平行,數個所述釘子5中至少有兩個釘子5與所述模型刀1的中心軸線之間的距離不同。
進一步,所述釘子5的斷面呈菱形。
進一步,所述滑桿3的上部的外圓面上均勻分布有刻度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