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07970閱讀:545來源:國知局
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于壓鑄模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頂開裝置,特別是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



背景技術:

壓鑄工藝是一種高效率且少、無切削金屬的成型工藝,壓鑄工藝在現代工業中用于生產各種金屬零件,其具有獨特的技術特點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壓鑄工藝原理是利用高壓將金屬液高速壓入一具有特定形狀的精密金屬模具型腔內,金屬液在壓力作用下冷卻凝固,金屬液凝固后,壓鑄模具打開,取出鑄件,完成一個壓鑄循環。

現有的壓鑄模具中,一般設計有將成型件頂出并使其脫模的頂開裝置,頂開裝置包括定模底板、頂針板,同步塊,頂針板位于定模底板上,同步塊位于頂出針板與定模底板之間,在定模底板與同步塊之間設置有頂出彈簧,在同步塊上設置有貫穿頂針板的主頂桿,頂桿上設置有限位頂,成型件成型后,該限位頂將成型件限位住,頂針板上設置有副頂桿,成型件脫模時,必須由主頂桿與副頂桿同時移動,使成型件脫離模具,然后主頂桿靜止,副頂桿繼續運動,從而使成型件脫離限位頂,而現有的這種頂開裝置存在以下問題:由于頂針板向上移動是靠彈簧的彈力實現的,而彈簧在長期的伸縮運動過程中,其彈力會不斷減弱和消退,而同步塊和主頂桿移動效率較低或無法移動,而單靠副頂桿移動則無法使成型件與限位頂脫離,因此,造成成型件在后續的脫模過程中容易被拉傷,導致成型件受到嚴重損壞。

綜上所述,為了解決上述頂開裝置存在的技術問題,需要設計 一種布局合理、頂出效率高的司筒二次同步頂開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布局合理、頂出效率高的司筒二次頂開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包括:

定模;

下針板,其設置于定模下方并與定模相連;

司筒組件,其設置于定模和下針板之間,所述司筒組件的下端插設于下針板上,司筒組件的上端穿過定模并向外伸出;

同步組件,其兩端分別與司筒組件和下針板相連,當同步組件與下針板接觸時,下針板能帶動定模同步移動并使同步組件隨下針板移動;當同步組件與下針板分離時,司筒組件靜止且下針板能帶動定模繼續移動。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所述司筒組件包括:

司筒下針板,其設置于定模和下針板之間且所述同步組件與司筒下針板接觸;

司筒上針板,其設置于司筒下針板上;

司筒,其設置于司筒上針板上且所述司筒的下端面抵靠于司筒下針板的上表面上;

所述同步組件能帶動司筒下針板同步移動并使司筒隨著司筒下針板移動。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在司筒上穿設有頂針,所述頂針的下端穿過司筒下針板并與下針板相連,頂針的上端穿過司筒并向外伸出。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在司筒的下端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部,在司筒上針板上開設有與限位部對應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部設置于限位槽內。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所述同步組件包括斜桿、拉鉤以及滑塊,所述斜桿設置于定模上且斜桿的下端伸入下針板,所述拉鉤的一端抵靠于司筒下針板上,拉鉤的另一端插設于下針板上,所述滑塊套設于斜桿上且所述滑塊的前端抵靠于拉鉤上,所述下針板能帶動滑塊沿著斜桿移動并使滑塊脫離拉鉤。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在斜桿上開設有第一斜面,在滑塊上開設有與第一斜面對應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抵靠于第一斜面上。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在滑塊的側邊開設有安裝孔且在安裝孔上蓋設有固定板,在安裝孔內設置有彈性件且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靠于滑塊和固定板上。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在彈性件上穿設有連接銷,所述連接銷的一端穿過彈性件并與滑塊相連,所述連接銷的另一端穿設于固定板上。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在下針板上固連有蓋板,在蓋板上開設有與滑塊對應的固定槽,所述滑塊設置于固定槽內且所述固定板與蓋板固連。

在上述的一種司筒二次頂開裝置中,在拉鉤上開設有安裝槽,所述滑塊的前端設置于安裝槽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包括定模、下針板以及司筒組件,在下針板和定模之間還設置有同步組件,在工作過程中,當同步組件與下針板接觸時,同步組件能帶動司筒組件隨下針板移動向外頂出成型件,使得成型件與定模脫離;當同步組件與下針板分離時,使得司筒組件靜止且下針板帶動定模繼續移動,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頂出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省略定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同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斜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斜桿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下模;101、模具型腔;110、底板;120、固定柱;130、下針板;200、司筒下針板;210、司筒上針板;220、司筒;221、限位部;230、頂針;300、斜桿;301、第一主體;302、第二主體;303、第一斜面;310、滑塊;312、固定板;313、彈性件;314、連接銷;315、第二斜面;320、拉鉤;330、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司筒二次頂開裝置包括:

定模;

下針板130,其設置于定模下方并與定模相連;

司筒組件,其設置于定模和下針板130之間,所述司筒組件的下端插設于下針板130上,司筒組件的上端穿過定模并向外伸出;

同步組件,其分別與司筒組件定模和下針板130相連。

上述定模包括下模100和底板110,下模100設置于底板110上且在下模100和底板110之間設置有多個固定柱120,固定柱120的兩端分別與下模100和底板110接觸,上述下針板130和同步組件均設置于下模100和底板110之間,保證了下模100和底板110兩者之間安裝的穩固性。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的過程中,在下模100上設置有上模且在上模和下模100之間開設有用于鑄件成型的模具型腔101,上述下針板130穿過下模100并與上模相連,在初始位置時,同步組件與下針板130接觸,下針板130能通過同步組件帶動司筒組件同步移動,實現司筒組件能向外頂出成型件,使得成型件與下模100脫離;當下針板130向上運動至預設位置時,同步組件與下針板130脫離,使得司筒組件靜止而下針板130繼續向上頂出上模至預設高度,方便成型鑄件的取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司筒組件包括司筒下針板200且司筒下針板200位于定模和下針板130之間,上述同步組件抵靠于司筒下針板200上,在司筒下針板200的上表面設置有司筒上針板210,在司筒上針板210上設置有司筒220,司筒220的上端依次穿過司筒上針板210和下模100并位于模具型腔101內,司筒220的下端抵靠于司筒下針板200,在工作過程中,下針板130能通過同步組件帶動司筒下針板200向上移動并使司筒220向上頂出成型件,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正常工作。

優選地,在司筒220靠近司筒下針板200一側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部221,在司筒上針板210上開設有與限位部221對應的限位槽,限位部221位于限位槽內,限位槽的設置限制了司筒220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司筒220出現位置偏移而影響司筒220的頂出精度現象的產生,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在司筒220內穿設有頂針230,頂針230的下端依次穿過司筒下針板200和下針板130并與底板110固連,頂針230上端插設于下模100上,在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中,司筒下針板200能帶動司筒220沿著頂針230移動,避免司筒220在移動過程中發生位置偏移而導致成型件拉傷現象的產生,提高了司筒220的移動精度,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上述頂針230前端的直徑縮小形成有第一安裝部, 同時司筒220前端的直徑也縮小形成有與第一安裝部對應的第二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套設于第一安裝部上,上述第二安裝部的內表面能抵靠于第一安裝部的外表面上,避免了司筒220的位置出現偏移現象的產生。

上述同步組件包括斜桿300、拉鉤320以及滑塊310,其中斜桿300的上端固連于下模100上,斜桿300的下端伸入下針板130上且下針板130能沿著斜桿300移動,拉鉤320的一端抵靠于司筒下針板200上,拉鉤320的另一端插設于下針板130上,上述滑塊310套設于斜桿300上且滑塊310的前端抵靠于拉鉤320上,當滑塊310抵靠于拉鉤320上時,下針板130能帶動拉鉤320同步移動并使司筒下針板200帶動司筒220向上頂出成型件;當滑塊310與拉鉤320脫離時,司筒220靜止且下針板130能帶動上模繼續向上頂出,使得上模與下模100遠離而方便了成型件的取出。

優選地,在拉鉤320上開設有安裝槽,上述滑塊310的前端設置于安裝槽內,在滑塊31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別開設有傾斜面,避免在本實用新型工作的過程中出現滑塊310卡滯于安裝槽內而影響本實用新型正常工作現象的產生,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在滑塊310的一側開設有安裝孔且在安裝孔上蓋設有固定板312,在安裝孔內設置有彈性件313且彈性件313的兩端分別抵靠于滑塊310和固定板312上,在下針板130沿著斜桿300向上移動的過程中,斜桿300能使滑塊310向后移動并使彈性件313壓縮,并使得滑塊310脫離限位槽,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正常工作,當下針板130回復至初始位置時,彈性件313能帶動滑塊310復位并使滑塊310的前端插設于限位槽內,實現了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在彈性件313上穿設有連接銷314,連接銷314 的一端穿過彈性件313并插設于滑塊310上,連接銷314的另一端可移動設置于固定板312上,上述滑塊310能帶動固定銷移動并使彈性件313壓縮,連接銷314的設置避免了在使用過程中彈性件313出現位置偏差而影響滑塊310正常復位現象的產生,保證了本實用新型正常工作。

進一步地,上述斜桿300包括相連第一主體301和第二主體302,第一主體301的上端成“T”字型并通過螺釘固連于下模100上,使得第一主體301能與下模100保持靜止狀態,第二主體302的直徑小于第一主體301的直徑,且在第一主體301和第二主體302兩者之間的連接處開設有第一斜面303,在滑塊310上開設有與第一斜面303對應的第二斜面315,在初始狀態下第二斜面315抵靠于第一斜面303上,當滑塊310隨著下針板130向上移動,第二斜面315能沿著第一斜面303移動并使滑塊310向后移動使得彈性件313壓縮,并使得滑塊310與拉鉤320脫離,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正常工作。

進一步地,在下針板130上設置有蓋板330,在蓋板330上開設有與滑塊310對應的固定槽,上述滑塊310設置于固定槽內且滑塊310能在固定槽內移動,上述固定板312通過螺栓固連于蓋板330上,蓋板330的設置保證了滑塊310的移動精度,避免了滑塊310出現位置偏差現象的產生,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