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煉鐵高爐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結構和打壓找漏裝置。
背景技術:
冷卻壁漏水問題一直困擾著國內各大小高爐。一旦漏水直接影響高爐穩定順行。而且沒有好的方法解決漏水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導致銅冷卻壁損壞。迫使高爐提前中修,甚至大修。因此,解決漏水問題成為目前高爐生產指標進一步優化的關鍵。
國內冷卻壁漏水的大多數處理方法分為兩種:
一是將軟水切換為工業水,控制工業水的進水量,從而控制漏到爐內的水量,不能解決漏水問題。如果漏水繼續擴大或嚴重,將漏水冷卻壁水管拆分并進行灌漿,這樣會加速冷卻壁損壞的進度。
二是給漏水的銅冷卻壁水管進行穿金屬軟管。穿管后通入工業水或者軟水,再給所穿的金屬軟管和原水管之間進行灌漿,從而冷卻銅冷卻壁。這種比較先進,可以杜絕水進入爐內,為爐內操作提供最佳條件,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長銅冷卻壁的使用壽命。但是這種方法由于漏水造成原破損冷卻管內摩擦阻力較大,而金屬軟管質地軟,容易在穿管過程中被損壞,需要重復穿管,造成成本比較高。
中國專利公布號CN102534078A,公開日:2012.07.04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替換方法,將破損冷卻水管與前后部冷卻水管斷開,通過外接水管再將前后冷卻水管連接,使冷卻水越過破損冷卻水管而直接循環。同時在破損冷卻水管內穿入一根金屬軟管,金屬軟管通過兩端的無縫鋼管連接到與外部水源相通的替換冷卻水管上,使金屬軟管內的冷卻水單獨形成了一條通路,繼續實現冷卻功能。該發明在不影響其他冷卻水管的正常通水冷卻的情況下,實現了破損冷卻水管的快速替換,消除了向高爐內漏水現象,避免爐溫下降造成的焦比上升問題,恢復了已損壞冷卻水管的冷卻功能,保證了冷卻壁的冷卻效果,并可延長冷卻壁的使用壽命。該方法雖然恢復了已損壞冷卻水管的冷卻功能,但金屬軟管和旁通管水源不能同步和同流量,造成局部冷卻效果和周邊冷卻效果的不均衡而影響了高爐冷卻壁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高爐冷卻壁漏水修復造成局部冷卻效果和周邊冷卻效果的不均衡而影響了高爐冷卻壁的使用壽命、修復成本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結構和打壓找漏裝置。它可以實現低成本修復且修復后無局部冷卻不均衡的目的。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操作步驟為:
步驟一、打壓找漏:用檢漏打壓設備對高爐每層的冷卻壁水管進行打壓,尋找漏點;統一的專用檢漏打壓設備的使用,無需每層準備打壓泵;
步驟二、破損冷卻水管截斷:確認漏水點后,關閉該漏水點的進水閥門,避免冷卻水過度流失而影響其它冷卻管的運行;并在漏水點的上下截斷預留一段包括該漏水點的破損冷卻水管,作為穿金屬軟管的載體;
步驟三、漏點旁通:將破損冷卻水管上部的冷卻進水端和下部的冷卻出水端外折后,通過外接冷卻管將冷卻進水端和冷卻出水端旁通,從而不影響漏點外的冷卻壁的冷卻;
步驟四、破損冷卻水管的穿線:將破損冷卻水管的兩端外折,用略小于管徑的軟質木球或鐵皮球連接到軟線,軟線的另一端固定,將連接的軟質木球或鐵皮球塞入破損冷卻水管,然后接入壓縮空氣,用壓縮空氣將軟質木球或鐵皮球從破損冷卻水管的上端吹入,由下端吹出,從而將軟線穿過破損冷卻水管;起到引線和清理管道內雜質的作用;軟線對軟質木球或鐵皮球的阻力小,盡可能的避免了線阻對引線的不良影響;
步驟五、破損冷卻水管的穿絲:利用軟線再將鐵絲穿過破損冷卻水管;鐵絲強度大于軟線,兩次引線,線材強度由小到大,兩次引線即可成功,避免過度的重復勞動;
步驟六、破損冷卻水管的穿管:利用鐵絲將管徑略小于破損冷卻水管的金屬軟管穿過破損冷卻水管;鐵絲強度大,能將金屬軟管拉出而不致斷開;
步驟七、外接水源:將金屬軟管的兩端分別外接進水管和出水管,從而起到對原漏點處冷卻壁的冷卻效果。
優選地,還包括步驟八、灌漿:通過在破損冷卻水管的伸出端開設的打漿口往金屬軟管和破損冷卻水管之間的空隙中充灌高導熱灌漿料,起到固定金屬軟管和傳導熱量的雙重作用,避免金屬軟管由于水流的作用而產生摩擦性位移,而降低金屬軟管的使用壽命。
優選地,步驟八中在破損冷卻水管的兩個伸出端分別開設打漿口和出氣孔,并密封兩端環形口,讓打漿工作更順利和均勻,避免打漿時漿體內部產生不必要的氣泡影響漿體的均勻分布。
優選地,步驟七中是將金屬軟管的兩端通過無縫連接管連接外接冷卻管形成進水管和出 水管,讓冷卻水流同步進行,提高冷卻效果的同步性。
優選地,在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的外接冷卻管上設置水閥,需要同步時,關閉水閥,無需同步時,打開水閥,操作簡單,靈活性強。
優選地,在外接冷卻管上部連接有帶有閥門的旁通管,起到調節冷卻水流量的作用,增大流往金屬軟管的水速,補償由于管徑小于原冷卻管造成的不均衡的冷卻效果,近而避免局部冷卻壁由于冷卻效果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熱脹冷縮的變化而影響高爐的使用壽命;管接即起到連接金屬軟管和無縫連接管的作用,還起到密封漿體的作用;所述無縫連接管通過管接和金屬軟管的兩端連接,并密封固定在破損冷卻水管的外折彎管上,即起到連接金屬軟管和無縫連接管的作用,還起到密封漿體的作用。
優選地,所述金屬軟管為波紋管,易變折,強度大,耐高溫,折彎不容易損壞;所述高導熱灌漿料為碳質導熱料,導熱性強,而且細度小,讓打漿口和出氣孔的配合作用更加顯著,導熱料容易進入波紋管的外部波紋槽,而且,受熱后,輕微的膨脹后和波紋管的結合緊密,從而熱固定效果好;所述軟線為尼龍線,相對其它軟線強度大,曲彎性能好,線阻小;所述冷卻進水端、冷卻出水端以及破損冷卻水管的兩端均外折直角,并在外折處有彎曲過渡,方便外接管道和定位。
優選地,所述步驟一打壓找漏的方法為:
A、休風后,生產關閉要打壓的冷卻壁一層冷卻水管的三通閥,及冷卻壁頂層的進水閥;
B、在冷卻壁N層至冷卻壁頂層的每兩層之間的冷卻壁水管內插盲板,每個盲板都插在排氣閥之前;
C、確認盲板的焊縫一圈滿焊后,打壓軟管分別與以下幾層的排氣閥接通;
1)與冷卻壁N層~冷卻壁N+1層的排氣閥接通,打壓冷卻壁一層~冷卻壁N+1層的冷卻壁水管;
2)與冷卻壁N+1層~冷卻壁N+2層的排氣閥接通,打壓冷卻壁N+2層的冷卻壁水管;
3)與冷卻壁N+2層~冷卻壁N+3層的排氣閥接通,打壓冷卻壁N+3層的冷卻壁水管;
4)與冷卻壁N+3層~冷卻壁頂層的排氣閥接通,打壓冷卻壁頂層的冷卻壁水管;
D、確認打壓水管都接通后,檢查接頭處及打壓軟管無漏水,檢查完畢后,同時對冷卻壁1~N+1層、N+2層、N+3層及頂層的冷卻壁水管打壓;
1)如果1~N+1層冷卻壁水管漏水,暫不處理,冷卻水切換為工業水;由于高爐高層屬于高溫區,冷卻水管容易產生漏點,而1至N層屬于相對低溫區,一般不會產生漏點,當1至N層產生漏點時,相對于高溫區,比較容易處理而采用其它方式處理;冷卻水切換為工業水的目的是避免冷卻水的過度流失而影響其它冷卻水管的運行,高爐的冷卻水系統是相對封 閉的系統,流失過多會影響其它冷卻水管的冷卻效果;
2)如果N+2層冷卻壁水管漏水,對N+2層進行拆分;
3)如果N+3層冷卻壁水管漏水,對N+3層進行拆分;
4)如果頂層冷卻壁水管漏水,對頂層進行拆分;
整個打壓找漏的方法容易操作,漏點定位準確。
一種根據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的修復結構,包括破損冷卻水管以及破損冷卻水管上部的冷卻進水端和下部的冷卻出水端;所述破損冷卻水管的兩端及冷卻進水端、冷卻出水端均外折出冷卻壁;所述冷卻進水端和冷卻出水端外折后通過外接冷卻管連通;所述破損冷卻水管內穿有金屬軟管,金屬軟管和破損冷卻水管形成的間隙內填充高導熱灌漿層,破損冷卻水管兩端的伸出端分別開有出氣孔和打漿口,兩端的伸出端端口分別通過2個管接和2個無縫連接管連通后,2個無縫連接管再和外接冷卻管連通;2個無縫連接管之間的外接冷卻管上設置水閥;外接冷卻管上部開有旁通管。
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打壓找漏裝置,包括主水包、分水包、盲板、排氣閥、打壓軟管以及各層冷卻壁內部的冷卻壁水管;所述主水包和分水包之間通過連接管連通,分水包向外分出并聯的連接硬管,連接硬管再和打壓軟管連通后,打壓軟管再通過各層的排氣閥和各層冷卻壁水管相通;頂層冷卻壁水管設置進水閥,底層冷卻壁水管設置三通閥;每兩層的冷卻壁水管內插盲板,每個盲板都插在每層的排氣閥之前,整個裝置找漏準確,容易操作,而且節省了打壓泵的備件和維護的成本,最主要的是能夠最短時間內、最準確的判斷哪層冷卻壁漏水,從而節省了檢修時間,縮短了高爐休風時間,提高了高爐的指標及作業率。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通過軟質木球或鐵皮球和壓縮空氣的配合,將引線穿出,軟質木球或鐵皮球略小于管徑,既起到壓縮空氣氣壓對球體壓力最大化的作用,還能起到將由于漏水滲入的雜質帶出的作用,穿管時,金屬軟管的阻力大大減少,避免了二次或重復穿管,降低了通管成本;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高導熱灌漿料注入空隙,起到固定金屬軟管和傳導熱量的作用;
(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打漿口和出氣孔的配合作用,讓打漿工作更順利和均勻,避免打漿時漿體內部產生不必要的氣泡影響漿體的均勻分布;
(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及其結構,金屬軟管的兩端通過無縫連接管連接外接冷卻管,讓冷卻水流同步進行,提高冷卻效果的同步性;
(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及其結構,在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的外接冷卻管上設置水閥,需要同步時,關閉水閥,無需同步時,打開水閥,操作簡單,靈活性強;
(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及其結構,旁通管及其閥門,起到調節冷卻水流量的作用,增大流往金屬軟管的水速,補償由于管徑小于原冷卻管造成的不均衡的冷卻效果,近而避免局部冷卻壁由于冷卻效果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熱脹冷縮的變化而影響高爐的使用壽命;管接即起到連接金屬軟管和無縫連接管的作用,還起到密封漿體的作用;
(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及其結構,波紋管易變折,強度大,耐高溫,不容易損壞;碳質導熱料導熱性強,而且細度小,讓打漿口和出氣孔的配合作用更加顯著,導熱料容易進入波紋管的外部波紋槽,而且,受熱后,輕微的膨脹后和波紋管的結合緊密,從而熱固定效果好;尼龍線相對其它軟線強度大,曲彎性能好;冷卻進水端、冷卻出水端以及破損冷卻水管的兩端均外折直角,方便外接管道和定位;
(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及其結構,打壓找漏的方法容易操作,漏點定位準確;由于高爐高層屬于高溫區,冷卻水管容易產生漏點,而1至N層屬于相對低溫區,一般不會產生漏點,當1至N層產生漏點時,相對于高溫區,比較容易處理而采用其它方式處理;冷卻水切換為工業水的目的是避免冷卻水的過度流失而影響其它冷卻水管的運行,高爐的冷卻水系統是相對封閉的系統,流失過多會影響其它冷卻水管的冷卻效果;
(9)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結構,有效解決了高爐冷卻壁漏水修復造成局部冷卻效果和周邊冷卻效果的不均衡而影響了高爐冷卻壁的使用壽命、修復成本高的問題;
(10)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打壓找漏裝置,找漏準確,容易操作,而且節省了打壓泵的備件和維護的成本,最主要的是能夠最短時間內、最準確的判斷哪層冷卻壁漏水,從而節省了檢修時間,縮短了高爐休風時間,提高了高爐的指標及作業率。
附圖說明
圖1冷卻壁冷卻水管分布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打壓找漏裝置的示意圖。
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1、冷卻進水端;2、冷卻出水端;3、破損冷卻水管;4、金屬軟管;5、高導熱灌漿層;6、外接冷卻管;7、無縫連接管;8、旁通管;9、管接;10、冷卻壁;11、主水包;12、連接管;13、分水包;14、連接硬管;15、盲板;16、排氣閥;17、壓力表;18、進水閥;19、三通閥;20、打壓軟管;21、冷卻壁一層;22、冷卻壁N層;23、冷 卻壁N+1層;24、冷卻壁N+2層;25、冷卻壁N+3層;26、冷卻壁頂層;30、冷卻壁水管;31、伸出端;61、水閥;311、出氣孔;312、打漿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ф73×6:表示管徑73mm,長度6m,其它類似數據結構同種表達。
實施例1
某鋼鐵廠一座4000m3高爐分別于2005年2月及5月點火投產至今,生產一直處于穩定高效運行,但今年以來發現冷卻壁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通過排查目前A高爐爐身中部8B、20D、57A三趟直通冷卻水管漏水,即至少有三塊冷卻壁存在漏水現象。A高爐12層以上冷卻壁水管結構如圖1所示,每塊冷卻壁有4根水管,分別標記為A、B、C、D。8B表示第8塊冷卻壁B號管,余下類推。
鑒于以往的經驗,高爐本體冷卻設備一旦出現該破損狀況,高爐本體冷卻設備的損壞速度將越來越快;高爐就已經進入護爐保產階段。
根據目前生產現狀,為保障正常生產,延長設備使用周期,擬制定以下檢修保產方案:
一、檢修前準備
1、必須先對高爐冷卻壁軟水進行拆離排查,目前基本判斷在13~14層。
2、準備檢漏打壓設備,高壓泵、金屬軟管,快速接頭,金屬軟管上安裝0~5Mpa的壓力表。
3、定修時,設備將冷卻壁進出水管須先停水,檢修人員組織對冷卻水管進行打壓實驗,判斷是否漏水。若無漏水,恢復冷卻管,盡快供水。
二、根據打壓實驗檢測到的漏水點,采用以下方案進行檢修:
1、將該處漏水點的冷卻壁軟水進出水斷開,把下層冷卻出水端與上一層進水管聯通,原設計使用冷卻管徑為ф73×6,則軟水外接冷卻管6選材為ф76×6無縫鋼管,內壁需要酸洗處理。外接冷卻管6中間安裝一個DN65~25的手動球閥;根據圖紙尺寸預先按3m長一段下料,兩頭90°直角彎過度,兩頭短管長1.5m,準備若干備用。管道連接采用ф89×6~40的套管焊接。
2、漏水冷卻壁的供水,采用28.5米平臺晚期噴淋冷卻環管,管徑ф273×10,上預裝若干組ф60×5的無縫鋼管短管,中間安裝DN50~25手動球閥進行控制,ф60短管直接插入漏水冷卻壁進水管中,管道連接采用ф76×6~40的套管焊接。
3、漏水冷卻壁的出水,采用ф60×3.5無縫鋼管,從28.5米平臺一直向上到36米平臺,就近將出水引入平臺西南、東北兩個集水槽;另在冷卻壁的出水口處安裝排氣閥。
4、為了便于日后的檢修與操作,在28.5米平臺晚期噴淋冷卻環管管徑ф273×10的下部安裝DN150的排污閥,南、北各1只,共2只。
三、漏水冷卻壁穿管
如果57A的一根水管破損漏水較大,采用本實施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方法,操作步驟為:
步驟一、破損冷卻水管截斷:確認漏水點后,關閉該漏水點的進水閥門,避免冷卻水過度流失而影響其它冷卻管的運行;并在漏水點的上下截斷預留一段包括該漏水點的破損冷卻水管3,作為穿金屬軟管的載體;
步驟二、漏點旁通:將破損冷卻水管3上部的冷卻進水端1和下部的冷卻出水端2外折后,通過外接冷卻管6將冷卻進水端1和冷卻出水端2旁通,從而不影響漏點外的冷卻壁的冷卻;
步驟三、破損冷卻水管的穿線:將ф73的破損冷卻水管3的兩端外折,用ф70的軟質木球或鐵皮球連接到軟線,軟線的另一端固定,將連接的軟質木球或鐵皮球塞入破損冷卻水管3,然后接入壓縮空氣,用壓縮空氣將軟質木球或鐵皮球從破損冷卻水管3的上端吹入,由下端吹出,從而將軟線穿過破損冷卻水管3;起到引線和清理管道內雜質的作用,為了清理徹底,可反復幾次吹壓,還可以在球體徑線上安排切線鏟,將雜質清理干凈;軟線對軟質木球或鐵皮球的阻力小,盡可能的避免了線阻對引線的不良影響;
步驟四、破損冷卻水管的穿絲:利用軟線再將鐵絲穿過破損冷卻水管3;鐵絲強度大于軟線,兩次引線,線材強度由小到大,兩次引線即可成功,避免過度的重復勞動;
步驟五、破損冷卻水管的穿管:利用鐵絲將管徑ф40的金屬軟管4穿過破損冷卻水管3;鐵絲強度大,能將金屬軟管4拉出而不致斷開;
步驟六、外接水源:將金屬軟管4的兩端分別外接進水管和出水管,從而起到對原漏點處冷卻壁的冷卻效果。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的修復方法,具體步驟基本同實施例1,改進之處在于:還包括步驟七、灌漿:通過在破損冷卻水管3的伸出端31開設的打漿口312往金屬軟管4和破損冷卻水管3之間的空隙中充灌高導熱灌漿料,起到固定金屬軟管和傳導熱量的雙重作用,避免金屬軟管由于水流的作用而產生摩擦性位移,而降低金屬軟管的使用壽命,并在另一端的伸出端31開出氣孔311,并密封兩端環形口,讓打漿工作更順利和均勻,避免打漿時漿體內部產生不必要的氣泡影響漿體的均勻分布。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的修復方法,具體步驟基本同實施例2,改進之處在于:步驟六中將金屬軟管4的兩端通過無縫連接管7連接外接冷卻管6形成進水管和出水管,讓冷卻水流同步進行,提高冷卻效果的同步性。還可以在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的外接冷卻管6上設置水閥61,需要同步時,關閉水閥,無需同步時,打開水閥,操作簡單,靈活性強。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的修復方法,具體步驟基本同實施例3,改進之處在于:在外接冷卻管6上部連接有帶有閥門的旁通管8,起到調節冷卻水流量的作用,增大流往金屬軟管的水速,補償由于管徑小于原冷卻管造成的不均衡的冷卻效果,近而避免局部冷卻壁由于冷卻效果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熱脹冷縮的變化而影響高爐的使用壽命;管接即起到連接金屬軟管和無縫連接管的作用,還起到密封漿體的作用;所述無縫連接管7通過管接9和金屬軟管4的兩端連接,并密封固定在破損冷卻水管3的外折彎管上,即起到連接金屬軟管和無縫連接管的作用,還起到密封漿體的作用。所述金屬軟管4可以為波紋管,易變折,強度大,耐高溫,折彎不容易損壞;所述高導熱灌漿料為碳質導熱料,導熱性強,而且細度小,讓打漿口和出氣孔的配合作用更加顯著,導熱料容易進入波紋管的外部波紋槽,而且,受熱后,輕微的膨脹后和波紋管的結合緊密,從而熱固定效果好;所述軟線為尼龍線,相對其它軟線強度大,曲彎性能好,線阻小;所述冷卻進水端1、冷卻出水端2以及破損冷卻水管3的兩端均外折直角,并在外折處有彎曲過渡,方便外接管道和定位。
實施例5
本實施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的修復方法,具體步驟基本同實施例4,改進之處在于:
對冷卻水管進行打壓實驗打壓找漏的方法為:
A、休風后,如圖3所示,生產關閉要打壓的冷卻壁一層1冷卻水管的三通閥19,及冷卻壁頂層26的進水閥18;
B、在冷卻壁N層22至冷卻壁頂層26的每兩層之間的冷卻壁水管30內插盲板15,每個盲板15都插在排氣閥16之前;在本實施例中,N層為第8層;
C、確認盲板15的焊縫一圈滿焊后,打壓軟管20分別與以下幾層的排氣閥16接通;
1)與冷卻壁8層22~冷卻壁9層23的排氣閥16接通,打壓冷卻壁一層21~冷卻壁9層23的冷卻壁水管30;
2)與冷卻壁9層23~冷卻壁10層24的排氣閥16接通,打壓冷卻壁10層24的冷卻壁水管30;
3)與冷卻壁10層24~冷卻壁11層25的排氣閥16接通,打壓冷卻壁11層25的冷卻壁水管30;
4)與冷卻壁11層25~冷卻壁頂層26的排氣閥16接通,打壓冷卻壁頂層26的冷卻壁水管30;
D、確認打壓水管都接通后,檢查接頭處及打壓軟管20無漏水,檢查完畢后,同時對冷卻壁1~9層、10層、11層及頂層的冷卻壁水管30打壓;
1)、如果1~9層冷卻壁水管30漏水,暫不處理,冷卻水切換為工業水;由于高爐高層屬于高溫區,冷卻水管容易產生漏點,而1至8層屬于相對低溫區,一般不會產生漏點,當1至8層產生漏點時,相對于高溫區,比較容易處理而采用其它方式處理;冷卻水切換為工業水的目的是避免冷卻水的過度流失而影響其它冷卻水管的運行,高爐的冷卻水系統是相對封閉的系統,流失過多會影響其它冷卻水管的冷卻效果;
2)、如果10層冷卻壁水管30漏水,對10層進行拆分;
3)、如果11層冷卻壁水管30漏水,對11層進行拆分;
4)、如果頂層冷卻壁水管30漏水,對頂層進行拆分;
整個打壓找漏的方法容易操作,漏點定位準確。
本實施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方法所形成的修復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破損冷卻水管3以及破損冷卻水管3上部的冷卻進水端1和下部的冷卻出水端2;所述破損冷卻水管3的兩端及冷卻進水端1、冷卻出水端2均外折出冷卻壁10;所述冷卻進水端1和冷卻出水端2外折后通過外接冷卻管6連通;所述破損冷卻水管3內穿有金屬軟管4,金屬軟管4和破損冷卻水管3形成的間隙內填充高導熱灌漿層5,破損冷卻水管3兩端的伸出端31分別開有出氣孔311和打漿口312,兩端的伸出端31端口分別通過2個管接9和2個無縫連接管7連通后,2個無縫連接管7再和外接冷卻管6連通;2個無縫連接管7之間的外接冷卻管6上設置水閥61;外接冷卻管6上部開有旁通管8。
本實施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修復結構,有效解決了高爐冷卻壁漏水修復造成局部冷卻效果和周邊冷卻效果的不均衡而影響了高爐冷卻壁的使用壽命、修復成本高的問題。
本實施例的一種高爐冷卻壁冷卻水管打壓找漏裝置,如圖3所示,包括主水包11、分水包13、盲板15、排氣閥16、打壓軟管20以及各層冷卻壁內部的冷卻壁水管30;所述主水包11和分水包13之間通過連接管12連通,分水包13向外分出并聯的連接硬管14,連接硬管14再和打壓軟管20連通后,打壓軟管20再通過各層的排氣閥16和各層冷卻壁水管30相通;頂層冷卻壁水管30設置進水閥18,底層冷卻壁水管30設置三通閥19;每兩層的冷卻壁水管30內插盲板15,每個盲板15都插在每層的排氣閥16之前,整個裝置找漏準確,容易操作, 而且節省了打壓泵的備件和維護的成本,最主要的是能夠最短時間內、最準確的判斷哪層冷卻壁漏水,從而節省了檢修時間,縮短了高爐休風時間,提高了高爐的指標及作業率。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