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光設備的運用,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壓延機上壓延輥的拋光機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壓延機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滾筒,按一定形式組成。壓延工藝生產PVC產品,當生產到一定時間后,PVC材料對壓延輪表面鏡面效果產生一定的腐蝕,使輪面晶亮度變差;通常做法是利用拋光膏擦洗,會產生相應的線痕;生產中對輪面的用布擦洗,會使輪面擦花,對產品品質影響很大,以前工藝是用兩個夾具,裝上羊毛氈,通過與拋光膏搭配對輪面拋光,這樣也有輕微的效果,但達不到產品品質要求。最后只能是將鏡面輪拆下外加工研磨拋光。拆裝、研磨總時間需要15天左右;同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外加工處理價格也很昂貴,每支輥需要8萬左右;對客戶交貨期產生巨大的影響,會直接導致公司客戶流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用于壓延機上壓延輥的拋光機構,操作容易,處理時間短,克服了傳統工藝中不足,將需拆輥外出拋光的時間縮短,將在線用布擦拭產生的線痕徹底拋光拋亮,從而提高生產效益,提高品質。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壓延機上壓延輥的拋光機構,它包括機架,移動軌道、震動馬達和移動馬達,在所述機架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滾輪,所述移動滾輪運行在移動軌道上,并且移動滾輪通過傳動鏈條與移動馬達相連,所述震動馬達安裝于機架上,在震動馬達的輸出端上設置有砂帶導輪,所述砂帶導輪上設置有用來對壓延輥進行拋光的拋光砂帶,在所述拋光砂帶與壓延輥相接觸的位置上方設置有自來水管。
優選地,在所述機架上設置有一用來調節拋光砂帶張力的張力輥,所述拋光砂帶繞置在張力輥。
優選地,在所述移動軌道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移動距離的移動限位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拋光過程完全為全自動控制,拋光材料為相應的進口砂帶,與輪面接觸,通過自來水潤滑拋光,拋光效果非常理想,完全達到了生產要求的鏡面效果,大大縮短了以前常規處理所需的時間(從原來的15天左右縮短為1天24小時左右即可處理好,總支出預計20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工廠生產效率,保證了生產產品的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用于壓延機上壓延輥的拋光機構,包括機架1,移動軌道2、震動馬達3和移動馬達4,在所述機架1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滾輪5,所述移動滾輪5運行在移動軌道2上,并且移動滾輪5通過傳動鏈條與移動馬達4相連,所述震動馬達3安裝于機架1上,在震動馬達3的輸出端上設置有砂帶導輪6,所述砂帶導輪6上設置有用來對壓延輥進行拋光的拋光砂帶7,所述拋光砂帶7為100u、60u、30u、9u、1u或超微細納米級金鋼砂帶,在所述拋光砂帶7與壓延輥8相接觸的位置上方設置有自來水管9,通過震動馬達的摩擦頻率,與拋光砂帶以及自來水潤滑來實現壓延輥的拋光,在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一張力輥10,所述拋光砂帶7繞置在張力輥10,通過調節張力輥的位置實現拋光砂帶7的張力調節,從而對輥輪表面不會產生一刀切的憋病,不會對壓延輥原來輥面中高度產生破壞,只會有研磨拋光效果。為了控制拋光時的移動,在所述移動軌道2上設置有移動限位器11,當移動滾輪5觸碰到移動限位器11時,移動馬達關閉,即拋光砂帶觸碰到壓延輥,進行拋光。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方式形成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