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低壓鑄造,具體地說是一種電加熱分流器。
背景技術:
在低壓鑄造裝備中,升液管是常用的易耗件,是產品成本中的大頭;在采用底注形式時,一根升液管只能供應一只模腔,一次鑄造一個產品;如模具上有多個模腔,每個腔模下都有一進液口,每一進液口得配制一升液管,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電加熱分流器,節約成本。
按照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一種分流器,其特征是,包括分流體機構、分流腔機構,加熱保溫機構;
所述分流體機構設置有分流體1,分流體1的下端面中設置有升液管配合槽7,分流體1的上端面設置有分流管槽2,分流管槽2上設置有分流管13,分流管13中設置有分流孔16,分流管13的外壁設置有彈簧加熱圈15,彈簧加熱圈15的外壁設置有保溫圈12,所述分流管13兩端設置有分流口槽14;
所述分流管槽2設置數與多腔模的進液口對應;
所述分流腔機構設置于分流體1中,包括在升液管配合槽7中設置有主流道8,所述分流道9設置于分流管槽2中;所述分流道9的下端與主流道8的上端慣通,所述分流道9的上口中設置有液面觸點11;
所述加熱保溫機構包括在分流體1的外壁設置有電加熱套3,電加熱套3的外壁設置有保溫套4,在分流體1的中央設置有電加熱芯5,電加熱芯5的中央設置有真空保溫錐6;
所述分流體1采用石墨制成;
本申請的技術效果在于:一種電加熱分流器,采用電加熱套、電加熱芯、彈簧加熱圈對分流體、分流管進行加熱滿足分流器、分流管中鋁液的工藝要求;采用保溫套、保溫錐對電加熱套、加熱芯進行保溫,節能;采用分流道上口設置的液面觸點有效感應鋁液的位置,提高低壓鑄造的安全性與可控性,以一根升液管滿足腔模的供液,不但節約升液管,使用時又無需涂料;普及性強,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申請中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中,包括分流體1、分流管槽2、電加熱套3、保溫套4、電加熱芯5、真空保溫錐6、升液管配合槽7、主流道8、分流道9、升液管10、液面觸點11、保溫圈12、分流管13、分流口槽14、彈簧加熱圈15、分流孔16等。
如圖1所示,本申請是一種電加熱分流器,包括分流體機構、分流腔機構,加熱保溫機構;
所述分流體機構包括分流體1、升液管配合槽7、分流管槽2、保溫圈12、分流管13、分流口槽14、彈簧加熱圈15、分流孔16;所述升液管配合槽7設置于分流體1的下端面中;所述分流管槽2設置于分流體1的上端面,所述分流口槽14設置于分流管13的兩端;所述分流孔16設置于分流管13中;所述彈簧加熱圈15設置于分流管13的外壁;所述保溫圈12設置于彈簧加熱圈15的外壁;所述分流口槽14的下端設置于分流管槽2上;
所述分流腔機構包括主流道8、分流道9、液面觸點11;所述主流道8設置于升液管配合槽7的中央,所述分流道9設置于模具配合槽2的中央;所述分流道9的下端與主流道8的上端慣通,所述液面觸點11設置于分流道9的上口中;
所述加熱保溫機構包括電加熱套3、保溫套4、電加熱芯5、真空保溫錐6;所述電加熱套3設置于分流體1的外壁,所述保溫套4設置于電加熱套3的外壁,所述電加熱芯5設置于分流體1的中央,所述真空保溫錐6設置于電加熱芯5的中央;
所述分流管槽2設置數與多模腔對應;
所述分流體1采用石墨制成;
本申請一種電加熱分流器,使用時升液管配合槽7與升液管10上口密封連接,上端的分流口槽14分別與多腔模具的進液口密封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