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衛浴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衛浴用拋光機構。
背景技術:
拋光機也稱為研磨機,常常用作機械式研磨、拋光及打蠟;其工作原理是:電動機帶動安裝在拋光機上的海綿或羊毛拋光盤高速旋轉,由于拋光盤和拋光劑共同作用并與待拋表面進行摩擦,進而可達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層、淺痕的目的;現有的衛浴拋光機一般設置有一組拋光組件,利用該拋光組件對衛浴部件進行拋光處理,拋光面積小,拋光效率低,且衛浴部件某一部位完成拋光后,需要調整部件位置或調整拋光機的位置,才能再次進行拋光處理,操作較為繁瑣,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衛浴用拋光機構,實現不同部位的衛浴部件拋光,擴大了拋光面積和拋光范圍,拋光效率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衛浴用拋光機構,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方安裝有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通過旋轉軸連接有拋光組件;所述驅動機構頂部固定有導桿;所述導桿其另一端通過連接件連接有支架;所述拋光組件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其中心位置處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設置有卡槽;所述本體后側于安裝孔同圓心處安裝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其外表面間隔設置有卡塊;所述本體均圓盤狀結構,且其邊緣設置有拋光層;將多個拋光組件通過卡接固定,并與轉軸連接,由驅動機構驅動轉軸轉動,從而帶動拋光組件旋轉;同時,將導桿通過支架連接至擺動裝置,通過擺動裝置驅動支架來回擺動,從而帶動驅動機構往復運動,驅動機構通過轉軸帶動拋光組件運轉;實現不同位置的衛浴部件拋光,擴大了拋光面積和拋光范圍。
進一步地,所述拋光組件包括第一拋光組和第二拋光組,設置兩種拋光組件,其中,第一拋光組和第二拋光組除了本體尺寸不同外,安裝孔、卡槽、連接柱及卡塊型號均相同,便于組件的組裝;設置本體尺寸不同,用于拋光衛浴部件的部分特殊部位,如部分凹凸部位。
進一步地,所述導桿呈L型結構,且通過支架與擺動裝置連接。
進一步地,相鄰所述拋光組件通過安裝孔內的卡槽和連接柱上的卡塊卡接安裝;卡槽可與不同位置的卡塊進行卡接,從而調節相鄰拋光組件的本體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減速機及與減速機電連的電機。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衛浴用拋光機構,設置兩種拋光組件,可根據拋光部位需要,選擇使用拋光組件;實現不同部位的衛浴部件拋光,擴大了拋光面積和拋光范圍,提高拋光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標注為:1-基座,2-驅動機構,3-旋轉軸,4-連接件,5-支架,6-拋光組件,7-第一拋光組,8-第二拋光組,9-卡槽,10-本體,11-拋光層,12-卡塊,13-連接柱,14-安裝孔,15-導桿,16-滑輪。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衛浴用拋光機構,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方安裝有驅動機構2;所述驅動機構2通過旋轉軸3連接有拋光組件6;所述驅動機構2頂部固定有導桿15;所述導桿15其另一端通過連接件4連接有支架5;所述拋光組件6包括本體10;所述本體10其中心位置處開設有安裝孔14;所述安裝孔14內設置有卡槽9;所述本體10后側于安裝孔14同圓心處安裝有連接柱13;所述連接柱13其外表面間隔設置有卡塊12;所述本體10均圓盤狀結構,且其邊緣設置有拋光層11。
所述拋光組件6包括第一拋光組7和第二拋光組8。
所述導桿15呈L型結構,且通過支架5與擺動裝置(未圖示)連接。
相鄰所述拋光組件6通過安裝孔14內的卡槽9和連接柱13上的卡塊12卡接安裝。
所述驅動機構2包括減速機及與減速機電連的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衛浴用拋光機構,使用時,將多個拋光組件通過卡接固定,并與轉軸連接,由驅動機構驅動轉軸轉動,從而帶動拋光組件旋轉;同時,將導桿通過支架連接至擺動裝置,通過擺動裝置驅動支架來回擺動,從而帶動驅動機構往復運動,驅動機構通過轉軸帶動拋光組件運轉;實現不同部位的衛浴部件拋光,擴大了拋光面積和拋光范圍;設置兩種拋光組件,其中,第一拋光組和第二拋光組除了本體尺寸不同外,安裝孔、卡槽、連接柱及卡塊型號均相同,便于組件的組裝;設置本體尺寸不同,用于拋光衛浴部件的部分特殊部位,如部分凹凸部位;可根據拋光部位需要,選擇使用拋光組件,可只采用多個第一拋光組,也可只采用多個第二拋光組,也可將多個第一拋光組和第二拋光組進行組裝使用;且通過在連接柱上設置有多個卡塊,使得卡槽可與不同位置的卡塊進行卡接,從而調節相鄰拋光組件的本體位置。
上述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