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除油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稀土料液的立式除油裝置。
背景技術: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現如今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為57到71的15種鑭系元素氧化物,以及與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鈧和釔共17種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氧化物的價值將越來越大。稀土一詞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名稱。稀土元素是從18世紀末葉開始陸續發現,當時人們常把不溶于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的,雖然在地球上儲量非常巨大,但冶煉提純難度較大,顯得較為稀少。一般而言,地球上的稀土以稀土氧化物形式存在。
現有的用于稀土料液的除油裝置通常采用傳統的結構,需要占用巨大的空間,導致企業的基建投資巨大,占用了企業大量的資金,加大了企業的開支,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不利于企業資本的節約,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的用于稀土料液的除油裝置通常采用傳統的結構,需要占用巨大的空間的缺點,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稀土料液的立式除油裝置。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這樣一種用于稀土料液的立式除油裝置,包括有底座、l形支架、加料裝置、吸油裝置、過濾筒、固定板、出料液管ⅰ和閥門ⅰ;底座的頂部焊接有l形支架,l形支架為左右對稱式設置,在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之間設置有加料裝置,在加料裝置的下方設置有吸油裝置,在吸油裝置的下方設置有過濾筒,過濾筒的頂部設置為喇叭形,過濾筒的喇叭形頂部為敞口式設置,在過濾筒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端與過濾筒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固定板的另一端與l形支架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過濾筒的底部焊接有出料液管ⅰ,出料液管ⅰ與過濾筒相連通,出料液管ⅰ上安裝有閥門ⅰ,出料液管ⅰ設置在底座的上方。
優選地,加料裝置包括有料液箱、電機、攪拌板、送料軟管、閥門ⅱ、上氣缸和l形伸縮桿;料液箱位于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之間,料液箱的側壁與l形支架的上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電機通過螺栓安裝在料液箱頂部的中部,料液箱頂部的中部開有孔,電機的輸出軸通過料液箱頂部的中部的孔伸入到料液箱內,電機輸出軸的下端與攪拌板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攪拌板設置在料液箱內,在料液箱的下方左右對稱式設置有送料軟管,送料軟管與料液箱的底部設置為密封連接,送料軟管上安裝有閥門ⅱ,在料液箱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上氣缸,上氣缸設置在l形支架的下方,上氣缸與l形支架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上氣缸與l形伸縮桿的上端相連接,l形伸縮桿的下端與送料軟管的下端設置為固定連接,送料軟管設置在過濾筒的上方,送料軟管與過濾筒相對應。
優選地,吸油裝置包括有長行程氣缸、倒凹形連接架、環形托板、吸油海綿、壓板和小氣缸;長行程氣缸的頂部與料液箱底部的中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長行程氣缸位于左右對稱式設置的送料軟管之間,長行程氣缸伸縮桿的下端與倒凹形連接架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倒凹形連接架與過濾筒相匹配,倒凹形連接架與過濾筒設置為活動連接,倒凹形連接架的兩個下端與環形托板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環形托板與過濾筒相配合,環形托板與過濾筒設置為活動連接,在環形托板上放置有吸油海綿,在吸油海綿的上方設置有壓板,壓板與吸油海綿設置為活動連接,壓板的頂部與小氣缸伸縮桿的下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壓板和小氣缸均為左右對稱式設置,壓板和小氣缸均設置在倒凹形連接架內,小氣缸與倒凹形連接架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有過濾箱、連接管、連接板、導向套、下氣缸、出料液管ⅱ、閥門ⅲ和濾布;過濾箱設置在出料液管ⅰ與底座之間,過濾箱的頂部焊接有連接管,連接管與過濾箱相連通,連接管套在出料液管ⅰ上,連接管與出料液管ⅰ設置為活動連接,在過濾箱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連接板,連接板的一端與過濾箱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導向套滑動式的套在l形支架上,導向套為左右對稱式設置,連接板的另一端與導向套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過濾箱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下氣缸,下氣缸伸縮桿的上端與連接板的底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下氣缸的底部與底座的頂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過濾箱的底部焊接有出料液管ⅱ,出料液管ⅱ與過濾箱相連通,出料液管ⅱ上安裝有閥門ⅲ,濾布設置在過濾箱內,濾布與過濾箱的內側壁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有收料液缸、托盤和萬向輪;收料液缸設置在出料液管ⅱ的下方,收料液缸放置在托盤上,托盤底部焊接有若干個萬向輪,萬向輪設置在底座的上方,萬向輪與底座設置為活動連接。
優選地,電機的轉速為500-1500r/min,上氣缸的缸徑設置40-120mm,上氣缸的行程設置為2-14m,長行程氣缸的缸徑設置80-220mm,長行程氣缸的行程設置為2-24m,小氣缸的缸徑設置10-60mm,小氣缸的行程設置為0.5-6m。
工作原理:因為本發明包括有底座、l形支架、加料裝置、吸油裝置、過濾筒、固定板、出料液管ⅰ和閥門ⅰ,所以工作人員可以先將稀土料液加入到加料裝置內,然后工作人員再將吸油裝置插入到過濾筒內,然后工作人員再通過加料裝置將稀土料液輸送到過濾筒內,并使用位于過濾筒內的吸油裝置對稀土料液進行除油,將除油的稀土料液通過吸油裝置流入到過濾筒的內底部,工作人員打開閥門ⅰ,通過出料液管ⅰ即可將除油后的稀土料液排出。
因為加料裝置包括有料液箱、電機、攪拌板、送料軟管、閥門ⅱ、上氣缸和l形伸縮桿,所以工作人員可以首先將稀土料液裝入到料液箱內,然后工作人員啟動電機進行運轉,電機帶動攪拌板對稀土料液進行攪拌,然后工作人員將吸油裝置插入到過濾筒內,然后工作人員再啟動上氣缸進行動作,上氣缸通過l形伸縮桿帶動送料軟管向下進行運動,并將送料軟管的下管口向下運動到過濾筒的喇叭形的頂部內,過濾筒喇叭形的頂部便于稀土料液的加注,然后工作人員打開閥門ⅱ,料液箱內的稀土料液通過送料軟管流入到位于過濾筒內的吸油裝置上,并通過吸油裝置除油后流入到過濾筒的內底部。
因為吸油裝置包括有長行程氣缸、倒凹形連接架、環形托板、吸油海綿、壓板和小氣缸,所以工作人員可以啟動長行程氣缸進行動作,長行程氣缸帶動倒凹形連接架向下進行運動,并將倒凹形連接架向下帶動到過濾筒內部的中部,此時環形托板和吸油海綿均位于過濾筒內,環形托板為中空設置,不會對稀土料液的流動造成阻礙,吸油海綿平鋪在環形托板上,并被壓板緊緊的壓住。然后工作人員通過加料裝置向過濾筒內輸送稀土料液,稀土料液受重力作用流入到吸油海綿上,吸油海綿將稀土料液中的油吸收,稀土料液通過吸油海綿流入到過濾筒內的底部。當對稀土料液除油完畢后,工作人員啟動長行程氣缸進行動作,長行程氣缸帶動倒凹形連接架向上運動,并將倒凹形連接架向上帶動到過濾筒的外部,然后工作人員啟動小氣缸進行動作,小氣缸帶動壓板向上運動,壓板將壓住的吸油海綿松開,工作人員將此吸油海綿取走進行清洗處理,從而方便循環使用,然后工作人員再將新的吸油海綿平鋪到環形托板上,并通過壓板將其緊緊壓住。
因為還包括有過濾箱、連接管、連接板、導向套、下氣缸、出料液管ⅱ、閥門ⅲ和濾布,所以工作人員可以打開閥門ⅰ,過濾筒內的稀土料液通過出料液管ⅰ流入到連接管內,并經連接管落入到過濾箱內的濾布上,稀土料液經濾布進一步的除油后,流入到過濾箱的內底部,同時為了加快除油效率,工作人員可以啟動下氣缸進行動作,下氣缸通過連接板帶動過濾箱進行上下晃動,導向套為過濾箱提供導向支撐,連接管能夠防止稀土料液灑出。當對稀土料液進一步除油完畢后,工作人員打開閥門ⅲ,通過出料液管ⅱ即可將除油完畢的稀土料液排出。
因為還包括有收料液缸、托盤和萬向輪,收料液缸設置在出料液管ⅱ的下方,收料液缸放置在托盤上,托盤底部焊接有若干個萬向輪,所以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出料液管ⅱ將稀土料液排出到收料液缸內,然后通過萬向輪和托盤將收料液缸移動到需要的地方即可。
因為電機的轉速為500-1500r/min,所以轉動更加精準精確,上氣缸的缸徑設置40-120mm,上氣缸的行程設置為2-14m,長行程氣缸的缸徑設置80-220mm,長行程氣缸的行程設置為2-24m,小氣缸的缸徑設置10-60mm,小氣缸的行程設置為0.5-6m,所以運行更加平穩,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3)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用于稀土料液的立式除油裝置,通過采用立式結構,減少了空間的占用,通過加料裝置、吸油裝置和過濾筒三者的結合,極大的提高了除油效率,除油效果好,減少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有利于企業資金的節約,有利于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維護維修成本低,易于維護維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環形托板的立體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過濾箱的主視剖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收料液缸的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底座,2-l形支架,3-加料裝置,4-吸油裝置,5-過濾筒,6-固定板,7-出料液管ⅰ,8-閥門ⅰ,31-料液箱,32-電機,33-攪拌板,34-送料軟管,35-閥門ⅱ,36-上氣缸,37-l形伸縮桿,41-長行程氣缸,42-倒凹形連接架,43-環形托板,44-吸油海綿,45-壓板,46-小氣缸,51-過濾箱,52-連接管,53-連接板,54-導向套,55-下氣缸,56-出料液管ⅱ,57-閥門ⅲ,58-濾布,61-收料液缸,62-托盤,63-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用于稀土料液的立式除油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有底座1、l形支架2、加料裝置3、吸油裝置4、過濾筒5、固定板6、出料液管ⅰ7和閥門ⅰ8;底座1的頂部焊接有l形支架2,l形支架2為左右對稱式設置,在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2之間設置有加料裝置3,在加料裝置3的下方設置有吸油裝置4,在吸油裝置4的下方設置有過濾筒5,過濾筒5的頂部設置為喇叭形,過濾筒5的喇叭形頂部為敞口式設置,在過濾筒5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一端與過濾筒5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固定板6的另一端與l形支架2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過濾筒5的底部焊接有出料液管ⅰ7,出料液管ⅰ7與過濾筒5相連通,出料液管ⅰ7上安裝有閥門ⅰ8,出料液管ⅰ7設置在底座1的上方。
實施例2
一種用于稀土料液的立式除油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有底座1、l形支架2、加料裝置3、吸油裝置4、過濾筒5、固定板6、出料液管ⅰ7和閥門ⅰ8;底座1的頂部焊接有l形支架2,l形支架2為左右對稱式設置,在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2之間設置有加料裝置3,在加料裝置3的下方設置有吸油裝置4,在吸油裝置4的下方設置有過濾筒5,過濾筒5的頂部設置為喇叭形,過濾筒5的喇叭形頂部為敞口式設置,在過濾筒5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一端與過濾筒5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固定板6的另一端與l形支架2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過濾筒5的底部焊接有出料液管ⅰ7,出料液管ⅰ7與過濾筒5相連通,出料液管ⅰ7上安裝有閥門ⅰ8,出料液管ⅰ7設置在底座1的上方。
加料裝置3包括有料液箱31、電機32、攪拌板33、送料軟管34、閥門ⅱ35、上氣缸36和l形伸縮桿37;料液箱31位于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2之間,料液箱31的側壁與l形支架2的上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電機32通過螺栓安裝在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開有孔,電機32的輸出軸通過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的孔伸入到料液箱31內,電機32輸出軸的下端與攪拌板33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攪拌板33設置在料液箱31內,在料液箱31的下方左右對稱式設置有送料軟管34,送料軟管34與料液箱31的底部設置為密封連接,送料軟管34上安裝有閥門ⅱ35,在料液箱31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上氣缸36,上氣缸36設置在l形支架2的下方,上氣缸36與l形支架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上氣缸36與l形伸縮桿37的上端相連接,l形伸縮桿37的下端與送料軟管34的下端設置為固定連接,送料軟管34設置在過濾筒5的上方,送料軟管34與過濾筒5相對應。
實施例3
一種用于稀土料液的立式除油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有底座1、l形支架2、加料裝置3、吸油裝置4、過濾筒5、固定板6、出料液管ⅰ7和閥門ⅰ8;底座1的頂部焊接有l形支架2,l形支架2為左右對稱式設置,在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2之間設置有加料裝置3,在加料裝置3的下方設置有吸油裝置4,在吸油裝置4的下方設置有過濾筒5,過濾筒5的頂部設置為喇叭形,過濾筒5的喇叭形頂部為敞口式設置,在過濾筒5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一端與過濾筒5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固定板6的另一端與l形支架2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過濾筒5的底部焊接有出料液管ⅰ7,出料液管ⅰ7與過濾筒5相連通,出料液管ⅰ7上安裝有閥門ⅰ8,出料液管ⅰ7設置在底座1的上方。
加料裝置3包括有料液箱31、電機32、攪拌板33、送料軟管34、閥門ⅱ35、上氣缸36和l形伸縮桿37;料液箱31位于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2之間,料液箱31的側壁與l形支架2的上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電機32通過螺栓安裝在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開有孔,電機32的輸出軸通過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的孔伸入到料液箱31內,電機32輸出軸的下端與攪拌板33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攪拌板33設置在料液箱31內,在料液箱31的下方左右對稱式設置有送料軟管34,送料軟管34與料液箱31的底部設置為密封連接,送料軟管34上安裝有閥門ⅱ35,在料液箱31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上氣缸36,上氣缸36設置在l形支架2的下方,上氣缸36與l形支架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上氣缸36與l形伸縮桿37的上端相連接,l形伸縮桿37的下端與送料軟管34的下端設置為固定連接,送料軟管34設置在過濾筒5的上方,送料軟管34與過濾筒5相對應。
吸油裝置4包括有長行程氣缸41、倒凹形連接架42、環形托板43、吸油海綿44、壓板45和小氣缸46;長行程氣缸41的頂部與料液箱31底部的中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長行程氣缸41位于左右對稱式設置的送料軟管34之間,長行程氣缸41伸縮桿的下端與倒凹形連接架42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倒凹形連接架42與過濾筒5相匹配,倒凹形連接架42與過濾筒5設置為活動連接,倒凹形連接架42的兩個下端與環形托板43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環形托板43與過濾筒5相配合,環形托板43與過濾筒5設置為活動連接,在環形托板43上放置有吸油海綿44,在吸油海綿44的上方設置有壓板45,壓板45與吸油海綿44設置為活動連接,壓板45的頂部與小氣缸46伸縮桿的下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壓板45和小氣缸46均為左右對稱式設置,壓板45和小氣缸46均設置在倒凹形連接架42內,小氣缸46與倒凹形連接架42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
實施例4
一種用于稀土料液的立式除油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有底座1、l形支架2、加料裝置3、吸油裝置4、過濾筒5、固定板6、出料液管ⅰ7和閥門ⅰ8;底座1的頂部焊接有l形支架2,l形支架2為左右對稱式設置,在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2之間設置有加料裝置3,在加料裝置3的下方設置有吸油裝置4,在吸油裝置4的下方設置有過濾筒5,過濾筒5的頂部設置為喇叭形,過濾筒5的喇叭形頂部為敞口式設置,在過濾筒5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一端與過濾筒5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固定板6的另一端與l形支架2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過濾筒5的底部焊接有出料液管ⅰ7,出料液管ⅰ7與過濾筒5相連通,出料液管ⅰ7上安裝有閥門ⅰ8,出料液管ⅰ7設置在底座1的上方。
加料裝置3包括有料液箱31、電機32、攪拌板33、送料軟管34、閥門ⅱ35、上氣缸36和l形伸縮桿37;料液箱31位于左右對稱式設置的l形支架2之間,料液箱31的側壁與l形支架2的上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電機32通過螺栓安裝在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開有孔,電機32的輸出軸通過料液箱31頂部的中部的孔伸入到料液箱31內,電機32輸出軸的下端與攪拌板33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攪拌板33設置在料液箱31內,在料液箱31的下方左右對稱式設置有送料軟管34,送料軟管34與料液箱31的底部設置為密封連接,送料軟管34上安裝有閥門ⅱ35,在料液箱31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上氣缸36,上氣缸36設置在l形支架2的下方,上氣缸36與l形支架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上氣缸36與l形伸縮桿37的上端相連接,l形伸縮桿37的下端與送料軟管34的下端設置為固定連接,送料軟管34設置在過濾筒5的上方,送料軟管34與過濾筒5相對應。
吸油裝置4包括有長行程氣缸41、倒凹形連接架42、環形托板43、吸油海綿44、壓板45和小氣缸46;長行程氣缸41的頂部與料液箱31底部的中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長行程氣缸41位于左右對稱式設置的送料軟管34之間,長行程氣缸41伸縮桿的下端與倒凹形連接架42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倒凹形連接架42與過濾筒5相匹配,倒凹形連接架42與過濾筒5設置為活動連接,倒凹形連接架42的兩個下端與環形托板43的頂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環形托板43與過濾筒5相配合,環形托板43與過濾筒5設置為活動連接,在環形托板43上放置有吸油海綿44,在吸油海綿44的上方設置有壓板45,壓板45與吸油海綿44設置為活動連接,壓板45的頂部與小氣缸46伸縮桿的下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壓板45和小氣缸46均為左右對稱式設置,壓板45和小氣缸46均設置在倒凹形連接架42內,小氣缸46與倒凹形連接架42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
還包括有過濾箱51、連接管52、連接板53、導向套54、下氣缸55、出料液管ⅱ56、閥門ⅲ57和濾布58;過濾箱51設置在出料液管ⅰ7與底座1之間,過濾箱51的頂部焊接有連接管52,連接管52與過濾箱51相連通,連接管52套在出料液管ⅰ7上,連接管52與出料液管ⅰ7設置為活動連接,在過濾箱51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連接板53,連接板53的一端與過濾箱51的側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導向套54滑動式的套在l形支架2上,導向套54為左右對稱式設置,連接板53的另一端與導向套54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過濾箱51的兩側左右對稱式設置有下氣缸55,下氣缸55伸縮桿的上端與連接板53的底部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下氣缸55的底部與底座1的頂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過濾箱51的底部焊接有出料液管ⅱ56,出料液管ⅱ56與過濾箱51相連通,出料液管ⅱ56上安裝有閥門ⅲ57,濾布58設置在過濾箱51內,濾布58與過濾箱51的內側壁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
還包括有收料液缸61、托盤62和萬向輪63;收料液缸61設置在出料液管ⅱ56的下方,收料液缸61放置在托盤62上,托盤62底部焊接有若干個萬向輪63,萬向輪63設置在底座1的上方,萬向輪63與底座1設置為活動連接。
電機32的轉速為500-1500r/min,上氣缸36的缸徑設置40-120mm,上氣缸36的行程設置為2-14m,長行程氣缸41的缸徑設置80-220mm,長行程氣缸41的行程設置為2-24m,小氣缸46的缸徑設置10-60mm,小氣缸46的行程設置為0.5-6m。
工作原理:因為本發明包括有底座1、l形支架2、加料裝置3、吸油裝置4、過濾筒5、固定板6、出料液管ⅰ7和閥門ⅰ8,所以工作人員可以先將稀土料液加入到加料裝置3內,然后工作人員再將吸油裝置4插入到過濾筒5內,然后工作人員再通過加料裝置3將稀土料液輸送到過濾筒5內,并使用位于過濾筒5內的吸油裝置4對稀土料液進行除油,將除油的稀土料液通過吸油裝置4流入到過濾筒5的內底部,工作人員打開閥門ⅰ8,通過出料液管ⅰ7即可將除油后的稀土料液排出。
因為加料裝置3包括有料液箱31、電機32、攪拌板33、送料軟管34、閥門ⅱ35、上氣缸36和l形伸縮桿37,所以工作人員可以首先將稀土料液裝入到料液箱31內,然后工作人員啟動電機32進行運轉,電機32帶動攪拌板33對稀土料液進行攪拌,然后工作人員將吸油裝置4插入到過濾筒5內,然后工作人員再啟動上氣缸36進行動作,上氣缸36通過l形伸縮桿37帶動送料軟管34向下進行運動,并將送料軟管34的下管口向下運動到過濾筒5的喇叭形的頂部內,過濾筒5喇叭形的頂部便于稀土料液的加注,然后工作人員打開閥門ⅱ35,料液箱31內的稀土料液通過送料軟管34流入到位于過濾筒5內的吸油裝置4上,并通過吸油裝置4除油后流入到過濾筒5的內底部。
因為吸油裝置4包括有長行程氣缸41、倒凹形連接架42、環形托板43、吸油海綿44、壓板45和小氣缸46,所以工作人員可以啟動長行程氣缸41進行動作,長行程氣缸41帶動倒凹形連接架42向下進行運動,并將倒凹形連接架42向下帶動到過濾筒5內部的中部,此時環形托板43和吸油海綿44均位于過濾筒5內,環形托板43為中空設置,不會對稀土料液的流動造成阻礙,吸油海綿44平鋪在環形托板43上,并被壓板45緊緊的壓住。然后工作人員通過加料裝置3向過濾筒5內輸送稀土料液,稀土料液受重力作用流入到吸油海綿44上,吸油海綿44將稀土料液中的油吸收,稀土料液通過吸油海綿44流入到過濾筒5內的底部。當對稀土料液除油完畢后,工作人員啟動長行程氣缸41進行動作,長行程氣缸41帶動倒凹形連接架42向上運動,并將倒凹形連接架42向上帶動到過濾筒5的外部,然后工作人員啟動小氣缸46進行動作,小氣缸46帶動壓板45向上運動,壓板45將壓住的吸油海綿44松開,工作人員將此吸油海綿44取走進行清洗處理,從而方便循環使用,然后工作人員再將新的吸油海綿44平鋪到環形托板43上,并通過壓板45將其緊緊壓住。
因為還包括有過濾箱51、連接管52、連接板53、導向套54、下氣缸55、出料液管ⅱ56、閥門ⅲ57和濾布58,所以工作人員可以打開閥門ⅰ8,過濾筒5內的稀土料液通過出料液管ⅰ7流入到連接管52內,并經連接管52落入到過濾箱51內的濾布58上,稀土料液經濾布58進一步的除油后,流入到過濾箱51的內底部,同時為了加快除油效率,工作人員可以啟動下氣缸55進行動作,下氣缸55通過連接板53帶動過濾箱51進行上下晃動,導向套54為過濾箱51提供導向支撐,連接管52能夠防止稀土料液灑出。當對稀土料液進一步除油完畢后,工作人員打開閥門ⅲ57,通過出料液管ⅱ56即可將除油完畢的稀土料液排出。
因為還包括有收料液缸61、托盤62和萬向輪63,收料液缸61設置在出料液管ⅱ56的下方,收料液缸61放置在托盤62上,托盤62底部焊接有若干個萬向輪63,所以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出料液管ⅱ56將稀土料液排出到收料液缸61內,然后通過萬向輪63和托盤62將收料液缸61移動到需要的地方即可。
因為電機32的轉速為500-1500r/min,所以轉動更加精準精確,上氣缸36的缸徑設置40-120mm,上氣缸36的行程設置為2-14m,長行程氣缸41的缸徑設置80-220mm,長行程氣缸41的行程設置為2-24m,小氣缸46的缸徑設置10-60mm,小氣缸46的行程設置為0.5-6m,所以運行更加平穩,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