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自動化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適應型智能自動化錐形網制網機。
背景技術:
低壓機每鑄造一次輪轂毛坯之前必須向模具液口準確放置過濾網,以過濾澆鑄液中的殘渣。輪轂鑄造所用的過濾網并不限于直筒形過濾網一種,較為普遍使用的還有錐形過濾網,目前現有技術中的制網機僅限于自動制造直筒形過濾網,錐形過濾網仍然依賴人工卷制加工。手工作業的缺點在于勞動效率低且產品品質不穩定,并且由于濾網材質為玻璃纖維,皮膚接觸易出現過敏現象,玻璃纖維的殘渣進入呼吸道會進一步影響工人的身體健康。
申請人于2016年3月2日申請了名稱為“一種智能自動化錐形網制網機”的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該設備能夠實現錐形過濾網的全自動制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研究,申請人發現上述設備在儲料、供料以及卷網、訂網過程中的準確性和普適性尚有改進的空間。鑒于此,申請人通過改造第一代錐形網制網機的供料裝置、卷網及訂網裝置的結構,制得第二代錐形網制網機。第二代錐形網制網機在能夠實現準確供料的同時,還能夠滿足不同規格錐形濾網的制作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適應型智能自動化錐形網制網機,能夠準確便捷的粘取和供給輸送濾網片;本實用新型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通過改造料倉的結構,實現智能化儲放不同尺寸的網片,適應性強;本實用新型解決的第三個技術問題是通過將卷網裝置設計成獨立快裝模塊,同時令訂網裝置的高度和角度可調,在制作不同規格的錐形網時,只需對應更換對應的卷網裝置且調整訂網裝置的位置即可,使得制作的產品規格更加多樣化。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高適應型智能自動化錐形網制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網裝置,所述供網裝置包括取網機構;取網機構包括粘網裝置,所述粘網裝置包括粘網移動動力裝置和粘網支架,粘網移動動力裝置能夠帶動粘網支架做往復運動;在粘網支架上設置粘網板、粘網動力裝置、卸網板和卸網動力裝置;所述粘網動力裝置連接粘網板;所述卸網動力裝置連接卸網板。
優選的,粘網裝置還包括膠帶供應裝置,所述膠帶供應裝置包括膠帶存儲輪、膠帶更新驅動輪和更新驅動電機,更新驅動電機連接并能夠帶動膠帶更新驅動輪旋轉;未使用的膠帶設置在膠帶存儲輪上,膠帶從膠帶存儲輪施放后纏繞在膠帶更新驅動輪上,所述粘網板設置頂住兩輪之間施放出的膠帶。
優選的,在粘網裝置上設置接近檢測開關和膠帶位移檢測輪,膠帶存儲輪旋轉時能夠摩擦帶動膠帶位移檢測輪旋轉;接近檢測開關能夠檢測膠帶位移檢測輪的旋轉圈數;接近檢測開關能夠控制更新驅動電機的啟動,并根據膠帶位移檢測輪的旋轉圈數,控制更新驅動電機的止停。
優選的,還包括膠帶限位氣缸,所述膠帶限位氣缸能夠在粘網過程中頂緊膠帶存儲輪;膠帶限位氣缸能夠在更新膠帶時松開膠帶存儲輪,令其在膠帶更新驅動輪的帶動下旋轉施放膠帶。
優選的,在粘網裝置上設置光電檢測裝置,光電檢測裝置能夠檢測粘網板粘網是否成功。
優選的,所述取網裝置還包括同步帶輸送帶裝置,同步帶輸送帶裝置包括輸送帶本體和輸送定位裝置;所述輸送定位裝置包括前后擋板和/或左右擋板,前后擋板設置在輸送帶本體的末端;左右擋板設置在輸送帶本體的側面;前后擋板連接前后擋板動力裝置;左右擋板連接左右擋板動力裝置。
優選的,所述供網裝置還包括料倉,所述料倉包括底板、料倉擋板和料倉立柱,所述料倉擋板固定安裝在底板上,料倉立柱的數量為一根以上,料倉立柱在底板上安裝位置可調。
優選的,還包括卷網裝置,所述卷網裝置包括濾網卷軸、濾網卷筒和卷網動力裝置;所述卷網裝置設計為一體式獨立快裝模塊。
優選的,還包括訂網裝置,所述訂網裝置連接位置調節裝置;所述位置調節裝置能夠改變訂網裝置的俯仰角度和/或升降高度。
優選的,所述位置調節裝置包括安裝架、升降絲桿、升降調節螺母、鉸接桿、角度調節螺母和角度調節絲杠,所述升降絲桿固定在安裝架上,在升降絲杠上套裝升降調節螺母,所述升降調節螺母連接鉸接桿;訂網裝置鉸接在鉸接桿上;所述角度調節螺母固定在安裝架上,角度調節絲杠連接訂網裝置的前端或后端,角度調節螺母套裝在角度調節絲杠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實用新型通過改造供網裝置的結構,能夠準確便捷的粘取和供給輸送錐形網的濾網片。
2.本實用新型通過改造料倉的結構,實現智能化儲放不同尺寸的網片,適應性強。
3.本實用新型解決通過將卷網裝置設計成獨立快裝模塊,且令訂網裝置的高度和角度可調,在制作不同規格的錐形網時,只需對應更換卷網裝置且調整訂網裝置的位置即可,使得制作的產品規格更加多樣化。
4.本設備能夠穩定可靠地完成供網、送網、卷網和訂網過程,設備運行流暢,適宜在業界推廣普及和工業化量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向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4是料倉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粘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同步帶輸送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送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卷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訂網裝置及位置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供網裝置:1.8、料倉擋板;1.9、料倉立柱;1.10、底板;1.11、粘網移動動力裝置;1.12、膠帶更新驅動輪;1.13、卸網板;1.14、粘網板;1.15、膠帶存儲輪;1.16、膠帶位移檢測輪;1.17、膠帶限位氣缸;1.18、輸送帶本體; 1.19、左右擋板;1.20、前后擋板;
2、送網裝置:2.1第一移動動力裝置;2.2自動夾爪;
3、卷網裝置:3.1濾網卷軸;3.2卷網動力裝置;3.3濾網卷筒; 3.5弧形板;3.6鉸接孔;3.7鉸接孔;3.8壓網平面;
4、訂網裝置:4.1自動訂書機;4.2訂網氣缸;4.3訂書機固定架;4.4第二移動動力裝置;4.5訂書機底模;
5、推網裝置:5.1推網動力裝置;5.2推網塊;
6、濾網片;
7、位置調節裝置:7.1、鉸接桿;7.2、升降調節螺母;7.3、升降絲桿;7.4、角度調節絲杠;7.5、角度調節螺母;7.6、安裝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2和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適應型智能自動化錐形網制網機,包括供網裝置1、送網裝置2、卷網裝置3、訂網裝置4、推網裝置5和角度調節裝置7。
如圖2和3所示,所述供網裝置1包括料倉1.2和取網機構,取網機構能夠從料倉1.2中取出濾網。
如圖4所示,料倉包括底板1.10、料倉擋板1.91.8和料倉立柱,所述料倉擋板1.91.8固定安裝在底板1.10上,料倉立柱的數量為一根以上,所述料倉立柱在底板1.10上安裝位置可調。
如圖5和6所示,所述取網機構包括粘網裝置和同步帶輸送帶裝置。
如圖5所示,所述粘網裝置包括粘網移動動力裝置1.11和粘網支架,粘網移動動力裝置1.11能夠帶動粘網支架做往復運動;在粘網支架上設置粘網板1.14、粘網動力裝置、卸網板1.13和卸網動力裝置;所述粘網動力裝置連接粘網板1.14;所述卸網動力裝置連接卸網板1.13。所述粘網移動動力裝置1.11可選用氣缸、電動滑臺等能夠實現直線運動的動力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粘網移動動力裝置1.11選用水平移動滑軌。粘網動力裝置和卸網動力裝置選用氣缸。
粘網裝置還包括膠帶供應裝置,所述膠帶供應裝置包括膠帶存儲輪1.15、膠帶更新驅動輪1.12和更新驅動電機,更新驅動電機連接并能夠帶動膠帶更新驅動輪1.12旋轉;未使用的膠帶設置在膠帶存儲輪1.15上,膠帶從膠帶存儲輪1.15施放后纏繞在膠帶更新驅動輪1.12上,所述粘網板1.14設置在膠帶存儲輪1.15和膠帶更新驅動輪1.12之間,并且頂住兩輪之間施放出的膠帶。
在粘網裝置上設置接近檢測開關和膠帶位移檢測輪1.16,膠帶存儲輪1.15旋轉時能夠摩擦帶動膠帶位移檢測輪1.16旋轉;接近檢測開關能夠檢測膠帶位移檢測輪1.16的旋轉圈數,即膠帶位移檢測輪1.16與膠帶存儲輪1.15的外周圈保持線速度相同,由此可以保證當膠帶存儲輪1.15在施放膠帶時,外徑即便不斷變小,也能保持每次更新輸出的膠帶長度是預設長度;當設備自帶的計數程序檢測到粘網數量到達預設值,此時膠帶粘度下降,接近檢測開關能夠控制更新驅動電機的啟動,并根據膠帶位移檢測輪1.16的旋轉圈數,控制更新驅動電機的止停。
粘網裝置還包括膠帶限位氣缸1.17,所述膠帶限位氣缸1.17能夠在粘網過程中頂緊膠帶存儲輪1.15,防止其受力轉動;膠帶限位氣缸1.17能夠在更新膠帶時松開膠帶存儲輪1.15,令其在膠帶更新驅動輪1.12的帶動下旋轉施放膠帶。
在粘網裝置上設置光電檢測裝置,光電檢測裝置能夠檢測粘網板1.14粘網是否成功。
同步帶輸送帶裝置包括輸送帶本體和輸送定位裝置;所述輸送定位裝置包括前后擋板1.20和/或左右擋板1.19,前后擋板1.20設置在輸送帶本體的末端;左右擋板1.19設置在輸送帶本體的側面;前后擋板1.20連接前后擋板動力裝置;左右擋板1.19連接左右擋板動力裝置。所述前后擋板動力裝置和左右擋板動力裝置可選用氣缸或其他動力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前后擋板動力裝置選用氣缸,而左右擋板動力裝置選用旋轉動力裝置,即步進電機等,能夠帶動左右擋板1.19從兩側向輸送帶本體逐漸靠近,令濾網板逐步對正。左右擋板1.19的數量可設置為沿輸送帶本體的兩側對稱設置。左右擋板1.19的轉動距離可以根據濾網板的不同型號提前預設在系統中。
供網裝置的作業過程包括粘網和定位輸送兩個步驟:
粘網步驟如下:當需要取網時,粘網動力裝置推動粘網板1.14進入料倉粘網,粘網后由粘網板1.14上固定的光電檢測裝置能夠檢測是否成功(光電檢測裝置未顯示在圖中),判定粘網成功后,由水平移動滑軌將濾網送到同步輸送帶裝置的上方。放網時首先將濾網放到輸送帶本體的前端,后由卸網動力裝置帶動卸網板1.13將濾網推下,推下的同時粘網動力裝置升起,完成卸網。
定位輸送步驟如下:濾網運送到輸送帶本體的前端時,前后擋板1.20升起,濾網輸送帶本體移動,移動到前后擋板1.20位置時(光電檢測),左右擋板1.19向中間移動,移動的距離根據濾網尺寸輸入到程序中,令濾網的位置對正定位。定位完成后前后擋板1.20落下,由送網裝置將濾網夾持輸送進入下一工序。
如圖7所示,所述送網裝置2包括第一移動動力裝置2.1和自動夾爪2.2,自動夾爪2.2能夠夾持濾網片6,移動動力裝置能夠帶動自動夾爪2.2將濾網片6輸送到濾網卷軸3.1和濾網卷筒3.3之間。
如圖8所示,所述卷網裝置3包括濾網卷軸3.1、濾網卷筒3.3和卷網動力裝置3.2,濾網卷軸3.1包括錐形中空軸體,在中空軸體上沿軸向開設條形訂網孔;濾網卷筒3.3包括兩片通過鉸接孔3.6鉸接在一起的弧形板3.5,兩弧形板3.5的外側面通過鉸接孔3.7各自連接卷網動力裝置3.2。兩個弧形板3.5能夠在卷網動力裝置3.2的帶動下沿鉸接軸開合包裹濾網卷軸3.1,但不遮擋訂網孔。在濾網卷軸3.1的外側面設置壓網平面3.4,在弧形板3.5上設置對應的壓網平面3.8,當弧形板3.5包裹濾網卷軸3.1時,兩個壓網平面配合能夠將濾網片6的重合部壓平。在本實施例中卷網動力裝置3.2采用氣缸。卷網動力裝置3.2是能夠為弧形板3.5的開合提供動力的機構,還可選用電動滑臺或者齒輪齒條、螺母絲杠等結構,并不為本實施例所限。本實用新型的創新設計在于所述卷網裝置設計為一體式獨立快裝模塊,由此卷網裝置可實現快換,當需要制作不同尺寸錐形網時可將此機構整體拆下,換上相應規格的卷網裝置即可。
如圖9所示,所述訂網裝置4包括自動訂書機4.1、訂書機底模4.5、第二移動動力裝置4.4和訂書機固定架4.3,自動訂書機4.1和訂書機底模4.5安裝在訂書機固定架4.3上。自動訂書機4.1包括訂網氣缸4.2,訂網氣缸4.2驅動自動訂書機4.1完成自動訂網作業。所述第二移動動力裝置4.4能夠帶動訂書機底模4.5插入濾網卷軸3.1的中空軸體中,自動訂書機4.1能夠通過訂網孔與訂書機底模4.5配合完成訂網作業。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移動動力裝置4.4采用電動滑臺。第二移動動力裝置4.4是為訂網裝置4提供往復運動動力的機構,還可選用氣缸、齒輪齒條、螺母絲杠等結構,并不為本實施例所限。
所述訂網裝置連接位置調節裝置7;所述位置調節裝置7能夠改變訂網裝置的俯仰角度和/或升降高度。
所述位置調節裝置7包括安裝架7.6、兩個升降絲桿7.3、兩個升降調節螺母7.2、鉸接桿7.1、角度調節螺母7.5和角度調節絲杠7.4,所述升降絲桿7.3固定在訂網裝置兩側的安裝架7.6上,在兩側升降絲杠上分別套裝升降調節螺母7.2,所述兩個升降調節螺母7.2通過鉸接桿7.1連接在一起;訂網裝置鉸接在鉸接桿7.1上;所述角度調節螺母7.5固定在安裝架7.6上,角度調節絲杠7.4連接訂網裝置的前端或后端,角度調節螺母7.5套裝在角度調節絲杠7.4上,角度調節絲杠7.4升降時能夠調節訂網裝置的俯仰角度;同時調節升降調節螺母7.2和角度調節絲杠7.4的高度位置,能夠調節訂網裝置的高度。
如圖1、2、3和8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推網裝置5,所述推網裝置5包括推網動力裝置5.1和推網塊5.2;推網塊5.2能在推網動力裝置5.1的帶動下沿濾網卷軸3.1往復運動。在本實施例中推網動力裝置5.1采用氣缸。推網動力裝置5.1是為推網塊5.2提供推卸網動力的機構,還可選用電動滑臺或者齒輪齒條、螺母絲杠等結構,并不為本實施例所限。
本裝置的制網過程如下:
a.供網
將裁剪好的濾網片6裝入料倉中。供網裝置能夠將濾網片從料倉中取出,并實現定位輸送。
b.送網
自動夾爪2.2夾持住取出的濾網片6,移動動力裝置能夠帶動自動夾爪2.2將濾網片6輸送到濾網卷軸3.1和濾網卷筒3.3之間。
c.卷網
送網完成后,松開一側自動夾爪2.2,同時對應一側的卷網動力裝置3.2(氣缸),帶動濾網卷筒3.3的一片弧形板3.5完成一側的卷網;然后松開另外一側的自動夾爪2.2,同時對應的卷網動力裝置3.2(氣缸)帶動濾網卷筒3.3的另一片弧形板3.5完成另一側的卷網。卷網完成后兩側的濾網片6有10mm左右的重疊部分。濾網片6端部在壓網平面3.8的壓力下,重合部貼合平整。
d.訂網
第二移動動力裝置4.4能夠帶動訂書機底模4.5插入濾網卷軸3.1的中空軸體中,自動訂書機4.1進入到濾網卷筒3.3內濾網所在位置,使得濾網重合部分恰好在自動訂書機4.1與訂書機底模4.5中間,并完成訂網動作。
e.推網
推網塊5.2預先插入訂網孔中,完成卷網步驟后,推網塊5.2能在推網動力裝置5.1的帶動下沿訂網孔將錐形網推出,完成錐形網的制作。
當需要制作不同規格的錐形網時,只需調節料倉立柱位置,令濾網片松緊適度的整齊疊摞放置在料倉中。與此同時,更換對應規格的卷網裝置并調節訂網裝置的俯仰角度和高度,即可。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 , 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