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強度易切削鑄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系在HT200(HT20-40)的基礎上改進的灰口鑄鐵,具有強度高、易切削的優點,特別適用于大批量生產的小型鑄件或薄壁鑄件。目前,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的灰口鑄鐵,多數采用傳統配料方法,其硅、碳比(Si/C)一般為0.4~0.5,白口傾向較大,鑄件表面的硬度較高,難以切削加工,常使刀具刃口大塊崩落,對大批量生產造成嚴重威脅。在日本特公昭55-36244中,公開了一種強韌鑄鐵的制造方法。這種強韌鑄鐵具有強度高、白口傾向低、加工性能好的優點。其不足之處是需用電爐熔化,技術要求高,在熔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熔渣和刺激性氣體,有害于工人身體健康,造成環境污染。據《現代鑄鐵》1988年第二期報導,用高Si/C鑄鐵生產的磨床鑄件,這種鑄件用沖天爐熔化,具有強度高,易切削的優點。其不足之處是硬度仍然偏高,尚不能滿足某些專用高效切削設備的需要(如某些引進的組合機床只允許加工硬度不超過HB220的零件)。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新穎的高強度易切削鑄鐵。這種鑄鐵是在保持或提高HT200(HT20-40)應有強度的基礎上,使鑄件硬度降到HB150-210,以適應大批量生產的需要。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鑄鐵中的主要成份為C、Si、Mn,其特征在于本發明中的鑄鐵成份范圍為C=3.10-3.6%,Si=2.3-2.8%,Mn=0.5-0.8%。在成份比例中控制硅碳比Si/c=0.64-0.9,CE=3.9-4.3%。除主要成份之外,還可以含有少量的P、S,p≤0.15%,S≤0.12%。本鑄鐵是采用沖天爐熔煉工藝,其特征是爐前用75硅鐵孕育。滿足于本鑄鐵成份的鐵水在濕沙型中澆注形成的鑄件,會產生表面硬度低于中心硬度的效果,其表面深度0.5-1.5mm以內的金相組織為30-95%的鐵素體和點狀石墨,中心部位的金相組織為90%以上的珠光體。附圖所明圖1-鑄件的表面組織,鐵素體約占95%,晶界處為共晶體轉變成的珠光體,放大100倍。圖2-同一鑄件的內部組織,珠光體約占95%,放大100倍。現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描述下表為實施例各化學成份比例表</tables>將上述各成份按表中比例采用沖天爐熔煉工藝,并用75硅鐵進行爐前孕育,煉出鐵水,在濕沙型中澆注成鑄件。用本發明的鑄鐵生產了三種冰箱壓縮機鑄件,最大壁厚35毫米,中心無疏松,最小壁厚僅3毫米,表面無白口。在鑄件的截面上,組織非常均勻,硬度差不超過10HB。試驗證明,凡是化學成分符合本發明規定的,抗拉強度可達210-264M-Pn,抗彎強度可達401-470MPa,硬度為HB156-210。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鑄鐵本身產生表面硬度低于中心硬度的效果,從而可在提高強度的同時,使鑄件硬度降低到HB160-210,所以鑄鐵本身強度高且切削容易,加工性能好。2、鑄鐵組織均勻,中心無疏松,最大壁厚35MM,最小壁厚僅3MM。3、鑄鐵抗拉強度達210-264MPa,抗彎強度可達401-470MPa,硬度為HB156-210。4、熔煉只需沖天爐,不會產生大量熔渣和刺激性氣體。5、適應大批量生產。權利要求1.一種高強度易切削鑄鐵,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有3.1~3.6%的C,2.3~2.8%的Si,0.5~0.8%的Mn。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易切削鑄鐵,其特征在于硅Si、碳C比Si/C=0.64~0.9。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高強度易切削鑄鐵,其特征在于還可以含有<0.15%的P和<0.12%的S。4.一種熔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易切削鑄鐵的方法,是采用沖天爐,其特征在于爐前用75硅鐵進行孕育。全文摘要一種高強度易切削鑄鐵,在MT200(HT20~40)的基礎上,把硅、碳比由0.4~0.5提高到0.64~0.9左右,含錳量由0.8~1.2%減少至0.5~0.8%,并進行爐前孕育處理,鑄件表面硬度低于中心硬度,表面深度0.5~1.5mm以內的金相組織為30~95%的鐵素體和點狀石墨,中心部位的金相組織為90%以上的珠光體。從而可在提高強度的同時,使鑄件硬件降低到HB160~210,具有極好的切削性能,適用于大批量生產的壁厚不超過50毫米的小型鑄件或薄壁鑄件。文檔編號C22C37/00GK1045279SQ8910109公開日1990年9月12日申請日期1989年3月2日優先權日1989年3月2日發明者王永勤申請人:航空航天部遠東機械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