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餐刀雙面定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機床磨床類。
餐具質量的好壞,主要體現在餐刀上。國外要求餐刀背厚刃薄,刀板平整,為達到餐刀質量標準,生產廠家只能用手工磨削或砂輪打磨,兩面不易對稱,質量不高,次品率多,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雙面對稱磨削的餐刀刀頭定型機械。
一種由電機、砂輪、軸承、連桿、拖板、齒輪、床架等構成的餐刀雙面定型機,其特征在于床架的下半部為床腿(12),上半部為床身(4),床身兩端對稱安裝由手輪(6)通過齒輪(5)與齒條(7)控制套裝于斜槽板(11)內的軸承(13)與軸承連桿(8)帶動的拖板(3),拖板上安裝電機(2)帶動的砂輪(1)。在床身的中部固定下橫拖板(18),下橫拖板上為上橫拖板(17),上橫拖板的頂端固定有帶有手柄(14)的偏心盤(15)控制的卡具(16),在下橫拖板的頂端固定有具有離合功能的蝸輪減速器(19)控制的偏心桿(20)與拖板連桿(21)。上,下拖板由凹凸型端面吻合,通過拖板連桿調節。軸承連桿由插在支桿套(10)內的支桿(9)支撐,支桿套、齒輪均裝于床身下的中部,手柄外露于床腿外側面,砂輪是異形的杯型砂輪。餐刀的位置由光電測量裝置控制。床腿為水箱。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餐刀夾于卡具上后,由手柄通過偏心盤調節餐刀的中心位置,其在磨床上的前后位置由蝸輪減速器控制的拖板連桿調節,餐刀兩面與砂輪接觸處的緊密性由手輪通過齒輪、齒條連桿對稱控制軸承的上下,帶動固定在拖板下的斜槽板,使拖板左右滑動,從而使砂輪與餐刀的接觸發生變化。
本機的主要技術數據是拖板的移動量為60毫米,上、下橫拖板的移動量為120毫米,微調量為50毫米,床面長度為800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使人工定型改為機械雙面磨削定型,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除塵效果好,無粉塵污染,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餐刀的質量與工效,正品率由85%提高到95%,使餐刀背厚刃薄,刀板平整。
附
圖1為餐刀雙面定型機的前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餐刀雙面定型機的俯視結構圖。其中1-砂輪,2-電機,3-拖板,4-床身,5-齒輪,6-手輪,7-齒條,8-軸承連桿,9-支桿,10-支桿套,11-斜槽板,12-床腿,13-軸承,14-手柄,15-偏心盤,16-卡具,17-上橫拖板,18-下橫拖板,19-蝸輪減速器,20-偏心桿,21-拖板連桿。
權利要求1.一種由電機、砂輪、軸承、連桿、拖板、齒輪、床架等構成的餐刀雙面定型機,其特征在于床架的下半部為床腿(12),上半部為床身(4),床身兩端對稱安裝由手輪(6),通過齒輪(5)與齒條(7)控制套裝于斜槽板(11)內的軸承(13)與軸承連桿(8)帶動的拖板(3),拖板上安裝電機(2)帶動的砂輪(1),在床身的中部固定下橫拖板(18),下橫拖板上為上橫拖板(17)上橫拖板的頂端固定有具有離合功能的蝸輪減速器(19)控制的偏心桿(20)與拖板連桿(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刀雙面定型機,其特征在于砂輪是異型杯型砂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刀雙面定型機,其特征在于上、下橫拖板接觸面為凹凸型吻合面,通過拖板連桿調節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刀雙面定型機,其特征在于軸承連桿由插在固定于床腿內,床身下中部的支桿套(10)內的支桿(9)支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刀雙面定型機,其特征在于床腿是水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餐刀雙面定型機屬機床磨床類。它是臥式雙面雙向磨削,在床身面板上的對稱拖板上固定有電機帶動的砂輪,拖板的左右同步滑動由裝于床腿上的手輪控制齒輪,齒條與連桿帶動軸承上下運動,使固定在拖板下的斜槽板運動,在床身中部裝有具有離合功能的蝸輪減速機構通過偏心桿與拖板連桿控制的上、下橫拖板,上橫拖板上安裝偏心盤控制的卡具。本機加工的餐刀背厚刃薄,刀面平整,工效高,質量好,工人勞動強度低。
文檔編號B24B3/00GK2070658SQ90214200
公開日1991年2月6日 申請日期1990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1990年8月11日
發明者宋立國 申請人:山東陽信縣第二餐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