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式連續鑄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鑄造設備制造領域。
目前的鑄造工藝,一般采用鑄模成型→冷卻→脫模的常規方式,其澆鑄、冷卻,脫模在不同的工序上分別完成。這種方式對于大型鑄件是必要的,但對于小型鑄件(澆鑄量小,散熱速度較快且較為均勻)就顯得過于緩慢費工了。尤其是對于一些澆鑄脫模后還需進一步軋制成型的坯件,如果能合理控制澆鑄→脫模的速度,使脫模的坯件仍能保持在合理的軋制溫度范圍,就能達到生產效率高、節能的良好效果,而這些是現有技術無法以簡單的方式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臥式連續鑄模機,應用在小型鑄件的生產上,使之具有鑄模與脫模連續一氣完成,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的設計實現的。
臥式連續鑄模機,各活動鑄模等距地設置在一臥式回旋傳送架上。
采用了如上的設計后,鑄模機一端頭向鑄模澆入鋼水,在鑄模機的另一端就自動脫模,得到坯件。鑄模和脫模操作在本實用新型上連續一氣完成,提高了生產效力,對于需進一步軋制的坯件,只需控制好脫模溫度,使脫模坯件處于其軋制溫度范圍內,即可進一步完成軋制,實現連鑄連軋,取得良好的節能效果。
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是鑄模的橫向剖視圖。
圖3是鑄模與鏈輪傳送架的連接機構局部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進一步的詳述。
由圖1中可看出,臥式傳動機構由鏈輪驅動機構構成,鏈輪(共四個,對稱設置)驅動平行設置的傳動鏈1、2形成鏈輪鏈條副連續地同步回旋運動,其上的鑄模(共有多個,為制圖方便,僅畫出了3、4、5三個)也隨之運動,在A位由出鋼口6對鑄模澆入鋼水,盛滿鋼水的鑄模隨傳動鏈運至在B位翻轉,受重力作用鑄坯由鑄模內落出,形成自動脫模。鑄模在臥式傳動架上等距離的設置,為滿足連續出鋼的工藝要求,各鑄模間的間隙應盡量小,以不影響鏈傳動的傳動平穩性為界。結合圖2可看到,鑄模上具有鑄腔7。為使平行傳動鏈具有較好的傳動柔性,鑄模在臥式傳動架上可采用如圖3所示的連接方式,此時鑄模由可繞二鏈條間的連軸8旋動的套環9連接在連軸8上。在圖1中,10、11、12均為與連軸8相同的連軸。
權利要求1.一種臥式連續鑄模機,其特征在于,各活動鑄模等距地設置在一臥式回旋傳送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連續鑄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傳送架由平行設置的鏈輪鏈條副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連續鑄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鑄模由可繞二鏈條間的連軸8旋動的套環9連接在連軸8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臥式連續鑄模機,各活動鑄模等距地設置在一臥式回旋傳送架上。本實用新型將鑄模和脫模工藝連續完成,可用于小型異型或普通鑄件生產,尤其適合于小型鑄件的連鑄連軋生產工藝之中,生產效率高,節能效果好。
文檔編號B22D5/04GK2302858SQ9723761
公開日1999年1月6日 申請日期1997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1997年8月28日
發明者張友富 申請人:張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