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磨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小型磨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其構成如下:電機(1)、小帶輪(2)、大帶輪(3)、傳動皮帶(4);絲杠(5);其中:電機(1)的輸出軸上布置有小帶輪(2),小帶輪(2)與大帶輪(3)通過傳動皮帶(4)連接構成帶傳動結構組件;大帶輪(3)連接著絲杠(5);其特征在于:傳動皮帶(4)具體為E型三角帶且帶的根數為2;小帶輪基準直徑d1為60mm,大帶輪基準直徑d2為216mm;帶長L為1258mm;帶傳動的中心距a=405mm,小帶輪包角a1≥120°。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適用于靈活安裝布置在裝配流水線或者加工流水線附近作為固定設備或者移動式修磨設備,其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專利說明】
小型磨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帶傳統系統的結構設計和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了一種小型磨 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技術中,修磨用的小型機床應用很多,但是通常為手持式工具勞動強度較高, 或者為規模較大的臺式設備不便于搬運和臨時安裝使用。經詳細研究,工業裝配流水線用 小型磨削設備適合使用帶傳動+絲杠傳動的傳動方案,故此需要研發一種適合小型磨削設 備用的技術效果優良的帶傳統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帶傳統系統。
[0004] 本實用新型所述小型磨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其構成如下:電機1、小帶輪2、大帶 輪3、傳動皮帶4;絲杠5;其中:電機1的輸出軸上布置有小帶輪2,小帶輪2與大帶輪3通過傳 動皮帶4連接構成帶傳動結構組件;大帶輪3連接著絲杠5;其特征在于:
[0005] 傳動皮帶4具體為E型Ξ角帶且帶的根數為2;小帶輪基準直徑山為60mm,大帶輪基 準直徑d2為216mm;帶長L為1化8mm;帶傳動的中屯、距a = 405mm,小帶輪包角曰1>120°。
[0006] 所述小型磨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
[0007] 小帶輪2與大帶輪3的結構形式為S型實屯、帶輪;小帶輪2與大帶輪3還滿足下述要 求:
[000引帶輪基準寬度bp = 32.0mm;基準線上槽深hamin = 9.6mm;基準線下槽深hfmin = 23.4mm;槽間距e = 19 ±0.4mm,取e = 20mm;第一槽對稱面至端面的距離f = 12.5mm;最小輪 緣厚為7.5mm;帶輪寬B = 195mm。
[0009]本實用新型相關的其他設計內容簡介如下:
[0010]依據設計要求,所述小型磨削設備中,電機1選用的Y112M-4型號。由于工作環境多 噪音、多粉塵、多振動,工作性質要求大拉力,大功率,故此選普通V帶傳動。
[0011] 設計初始條件為:電機1為Υ112Μ-4Ξ相異步電動機,其額定功率:P = 4kW,效率 0.82,滿載轉速:ni = 1440/min,折合為229.299轉/分,從動輪每分鐘轉動η = 82次,即82轉/ 分,折合為Π2 = 514.96rad/min,按一班制工作計算,載荷變動較大。
[0012] 確定計算功率如下:Pg = Ka · P(kW)
[OOK]式中:P為傳遞的額定功率(kW) ;Ka為工況系數;查得Ka= 1.3,故Pc = kap = 1.3X (4 X0.94)=4.888kW。
[0014] 根據計算功率Pe = 4kW和小帶輪轉速ni = 1440;r/min按參考資料(《機械設計手冊》 第五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選擇V帶型號。當在兩種型號的交線附近時,可W對兩種型號 同時計算,最后選擇較好的一種。最終根絕計算分析:V帶的型號選E型。
[0015] 確定帶輪基準直徑山和cb:
[0016] 選擇小帶輪基準直徑ddi > ddmin = 60mm,并取標準直徑,初定di = 60mm.大帶輪基準 直徑dd2由下式確定:
[0017]
[0018] 粗略計算時,可忽略滑動率ε的影響,則有:
[0019]
[0020] d2= 1440 Χ60/590.619= 146.2872 [0021 ] 取d2= 146查標準數列d2取216mm。
[0022] 驗證帶傳動的帶速:
[0023] 帶速的計算公式為
[0024] V = 3.14*60*1440/60*1000 = 5m/s
[0025] 在5~25m/s范圍內,所W帶速合適。
[00%] 帶傳動的中屯、距a、帶輪直徑d、帶長L和包角等說明如下:
[0027] 中屯、距a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傳動尺寸和帶在單位時間內的繞轉次數。中屯、距a大, 則傳動尺寸大,但在單位時間內的繞轉次數減少,可增加帶的疲勞壽命,同時使包角變大。
[0028] 一般可按下式初選中屯、距a:
[0029]
[0030] 0.7 X (60+216)^a^2X (60+216)mm
[0031] 193.2《a《552mm
[0032] a = 405mm
[0033] 帶長根據帶輪的基準直徑和初選的中屯、距計算:
[0036] 根據初算的帶長d,再選取相近的基準長度L=1258mm
[0037] 傳動的實際中屯、距a用下式計算
[0043]小帶輪包角αι按下式計算:
[0044]
[0045] 為使帶傳動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一般要求ai>120° (特殊情況允許ai = 90° )。如ai 小于此值,可適當加大中屯、距a;若中屯、距不可調時,可加張緊輪。計算如下:
[0046] a = 180-{(216-60)/405} X57.3 = 158158^120°,所W包角大小符合要求。
[0047] 確定V帶的根數:
[0048] 根據計算功率Pc由下式確定
[0049]
[0050] 因 ddi = 60mm,m = 1440r/min,按圖查表,查得單根V帶基本額定功率Pi = 0.化
[0化1 ] 因傳動比1 = 1440/60 = 24,按圖查表,查得額定功率的增量Δ P = 0.03
[0化2]因 αι = 158。,按圖查得Κα = 0.95
[0化3] 因1^<1=125811曲,按圖查得肚=7.5
[0054] 代入數值
取Ζ = 2根。
[0055] 帶輪由輪緣、輪幅和輪穀Ξ部分組成,帶輪的外圈環形部分稱為輪緣,裝在軸上的 筒形部分稱為輪穀,中間部分稱為輪幅。
[0056] 帶輪結構形式按直徑大小常用的有S型實屯、帶輪(用于尺寸較小的帶輪)、Ρ型腹板 帶輪(用于中小尺寸的帶輪)、Η型孔板帶輪(用于尺寸較大的帶輪)及Ε型楠圓輪幅帶輪(用 于大尺寸的帶輪)。
[0化7] 參照圖2、圖3,由于帶輪基準直徑d = 60mm,查得帶輪結構應選S型帶輪。
[005引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適用于靈活安裝布置在裝配流水線或者加工流水線附 近作為固定設備或者移動式修磨設備,其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附圖說明】
[0059] 圖1為工業裝配流水線用小型磨削設備結構示意簡圖;
[0060] 圖2為小帶輪2的零件圖主視圖;
[0061] 圖3為W圖2為主視圖的小帶輪2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2] 實施例1
[0063] 本實施例的技術背景交代如下:如圖1所示,工業裝配流水線用小型磨削設備,構 成如下:電機1、小帶輪2、大帶輪3、傳動皮帶4;絲杠5、導軌6、滑臺7、磨盤驅動部8、磨盤9、立 柱10、安裝基座11、工作臺面12;其中:電機1的輸出軸上布置有小帶輪2,小帶輪2與大帶輪3 通過傳動皮帶4連接構成帶傳動結構組件;大帶輪3連接著絲杠5,與絲杠5配對使用的絲母 固定布置在滑臺7上;
[0064] 滑臺7支撐在豎直布置的導軌6上,滑臺7的下端部布置有能夠連接并驅動磨盤9的 磨盤驅動部8,電機1、小帶輪2、大帶輪3、傳動皮帶4W及絲杠5、導軌6都固定布置在立柱10 上;工業裝配流水線用小型磨削設備下部設置有水平布置的安裝基座11,工作臺面12、立柱 10都固定布置在安裝基座11上。
[0065] 所述工業裝配流水線用小型磨削設備中,電機1具體為型號是Y112M-4的Y系列Ξ 相異步電動機;絲杠5僅下半部分為與絲母配合并通過絲母帶動的滑臺7、磨盤驅動部8、磨 盤9 一起沿著導軌6上下移動的行程段。
[0066] 傳動皮帶4具體為E型Ξ角帶且帶的根數為2;小帶輪基準直徑山為60mm,大帶輪基 準直徑d2為216mm;帶長L為1258mm;帶傳動的中屯、距a = 405mm,小帶輪包角ai > 120°。
[0067] 所述小型磨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小帶輪2與大帶輪3的結構形式為S型實屯、帶輪; 小帶輪2與大帶輪3還滿足下述要求:
[006引帶輪基準寬度bp = 32.0mm;基準線上槽深hamin = 9.6mm;基準線下槽深hfmin = 23.4mm;槽間距e = 19 ±0.4mm,取e = 20mm;第一槽對稱面至端面的距離f = 12.5mm;最小輪 緣厚為7.5mm;帶輪寬B = 195mm。
[0069]本實施例具有結構簡單,適用于靈活安裝布置在裝配流水線或者加工流水線附近 作為固定設備或者移動式修磨設備,其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主權項】
1. 小型磨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其構成如下:電機(1)、小帶輪(2)、大帶輪(3)、傳動皮 帶(4);絲杠(5);其中:電機(1)的輸出軸上布置有小帶輪(2),小帶輪(2)與大帶輪(3)通過 傳動皮帶(4)連接構成帶傳動結構組件;大帶輪(3)連接著絲杠(5);其特征在于: 傳動皮帶(4)具體為E型三角帶且帶的根數為2;小帶輪基準直徑cU為60mm,大帶輪基準 直徑cb為216臟;帶長1^為12581111]1;帶傳動的中心距3 = 405_。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小型磨削設備用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 小帶輪(2)與大帶輪(3)的結構形式為S型實心帶輪;小帶輪(2)與大帶輪(3)還滿足下 述要求: 帶輪基準寬度bP = 32.0mm;基準線上槽深hamin = 9.6mm;基準線下槽深hfmin = 23.4mm;槽 間距e = 20mm;第一槽對稱面至端面的距離f= 12.5mm;最小輪緣厚為7.5mm;帶輪寬B = 195mm〇
【文檔編號】B24B47/00GK205614486SQ201620410330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5月6日
【發明人】郭海明, 邴紹丹
【申請人】郭海明, 邴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