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更具體地講, 涉及一種適用于氯化法生產金紅石型鈦白的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
背景技術:
四氯化鈦加料裝置是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結 構形狀關系著四氯化鈦進入反應器的均勻性和設備安裝時的難易程度。實踐 證明,如果四氯化鈦加料裝置設計不科學,進入氧化反應器反應區的四氯化 鈦均勻性會受到影響,最終影響產品顆粒的均勻性。另外,如果設計不合理 還會添加氧化反應器外圍設備(例如,四氯化鈦均分器),增加氧化反應器的 安裝和拆卸難度。
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加料方式包括單口加料和雙口對噴加料。如專利號為
ZL00116465.1、公告號CN1277941A、公告日為2000年12月27日的發明專 利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氯化鈦白氧化反應器,該氯化鈦白氧化反應器為單 口進料。由于進料口較為簡單,僅為管道進料,所以為了改善四氯化鈦的均 勻性,四氯化鈦進入反應區為多孔方式,這樣就增加了設備的加工難度。在 專利號為ZL 01129318.7、公告號CN1391078、公告日為2003年1月15曰的 發明專利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氯化法鈦白噴粒除疤的氧化爐,該氧化爐為 雙口對噴加料,為了提高四氯化鈦進入對噴口的均勻性,實踐證明,該加料
裝置還必須增加四氯化鈦均分器,這樣一方面增加了設備的材料消耗,另一 方面增加了設備安裝時的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進料不均勻的問題,本實用 新型提供了一種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該裝置的結構筒單,能 有效提高四氯化鈦進入反應器的均勻性、便于安裝和拆卸,并且使用壽命長。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四氯化鈦進料管、四氯化鈦緩沖室和四氯化鈦整流室,其中,四氯化鈦緩沖室 由上板、下板和兩個側^反組成。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中,四氯化鈦緩 沖室與四氯化鈦進料管形成狹縫。狹縫為矩形形狀,并且狹縫的寬度為四氯
化鈦進料管的直徑的0.3倍至0.5倍,優選地,狹縫的寬度為四氯化鈦進料管 的直徑的0.3。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中,四氯化鈦緩 沖室的上板和下板成40度至60度的夾角,優選地,四氯化鈦緩沖室的上板 和下板成60度的夾角。
另外,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中,四氯 化鈦整流室可以為任何形狀,例如,可以為圓柱形、立方體或者球形。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的主視剖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的俯視剖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的右視局部
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參照圖1至圖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 包括依次連接的四氯化鈦進料管30、四氯化鈦緩沖室20和四氯化鈦整流室 10,其中,四氯化鈥,爰沖室20由上^反21、下板22和兩個側板23組成。
在本實用新型中,四氯化鈦緩沖室20與四氯化鈦整流室10形成狹縫24, 其中,狹縫24為矩形形狀,并且狹縫24的寬度為四氯化鈦進料管30的直徑 的0.3倍至0.5倍,優選地,狹縫24的寬度為四氯化鈦進料管30的直徑的 0.3倍。
在本實用新型中,四氯化鈦緩沖室20的上板21和下板22與四氯化鈦整 流室IO的內壁相切。四氯化鈦緩沖室20的上板21和下板22成40度至60度的夾角,優選地,四氯化鈦緩沖室20的上板21和下板22成60度的夾角。 示例1
參照圖1至圖3可知,在本實用新型的示例中,四氯化鈦整流室10和四 氯化鈦進料管30均為圓筒形形狀。為了使四氯化鈦緩沖室20與圓筒形的四 氯化鈦進料管30連接,利用焊接方法將四氯化鈦緩沖室20的上板21、下板 22和兩個側板23焊接到四氯化鈦進料管30。另外,為了使四氯化鈦緩沖室 20與圓筒形的四氯化鈦整流室IO連接,如圖中所示,上板21和下板22均 具有梯形形狀,而側板23具有不規則形狀,該不規則形狀是為了將側板23 與上板21、下板22、四氯化鈦整流室10和四氯化鈦進料管30連接而形成的 形狀。
在示例1中,四氯化鈦整流室10與四氯化鈦緩沖室20形成矩形的狹縫 24,狹縫24的寬度為四氯化鈦進料管30的直徑的0.3倍至0.5倍,優選地為 0.3倍。另外,在示例l中,上板21與下板22的延長線形成40度至60度的 角,優選地,形成60度的角。
實際生產中,四氯化鈦氣體依次經過四氯化鈦進料管30、四氯化鈦緩沖 室20和四氯化鈦整流室10后進入氧化反應器。當使用根據示例1制造的加 料裝置生產鈦白粉時,與傳統的加料裝置相比,鈦白粉顆粒更加均勻、消色 力指標明顯提高(由100%至110%提高到115 %至120% ),并且產品的白度 指標由100.5%至101.0%提高至101.0%至101.5%。另外,使用本示例的加 料裝置比傳統的加料裝置容易拆卸和安裝,并且長時間使用之后沒有明顯腐 蝕痕跡。
示例2
以上參照圖1至圖3描述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示例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 器的加料裝置。
除了上述圓筒形的四氯化鈦整流室10之外,可以采用立方體形狀的四氯 化鈦整流室10。在采用立方體形狀的四氯化鈦整流室10的情況下,四氯化 鈦緩沖室20的上板21和下板22均為梯形形狀。另外,為了與四氯化鈥整流 室10相連,兩個側板23也為梯形形狀。在示例2中,四氯化鈥緩沖室20的 上板21與下板22的延長線形成40度至60度的角,優選地,形成60度的角。 此外,四氯化鈦整流室10與四氯化鈦緩沖室20形成矩形的狹縫24,狹縫24 的寬度為四氯化鈦進料管30的直徑的0.3倍至0.5倍,優選地為0.3倍。除了以上在示例l和示例2中描述的四氯化鈦整流室IO具有圓筒形和立 方體的形狀之外,四氯化鈦整流室10可以具有任何形狀。四氯化鈦緩沖室
20的上板21、下板22和側板23根據四氯化鈦整流室10的形狀來改變,從 而使上板21 、下板22和側板23能夠與四氯化鈦整流室10連接。
只要四氯化鈦緩沖室20的上板21、下板22和側板23能夠與四氯化鈦 整流室10和四氯化鈦進料管30連接,并且四氯化鈦緩沖室20的上板21與 下板22的延長線形成40度至60度的角,以及四氯化鈦整流室10與四氯化 鈦緩沖室20形成的矩形狹縫24的寬度為四氯化鈦進料管30的直徑的0.3倍 至0.5倍,四氯化鈦整流室10和四氯化鈦進料管30可以為任何形狀,例如, 四氯化鈦整流室10可以為球形,四氯化鈦進料管30可以為橫截面為矩形的 長筒形形狀。四氯化鈦緩沖室20的上板21、下板22和側板23的形狀根據 四氯化鈥整流室10和四氯化鈥進料管3的形狀來改變。
采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氯化法鈥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通過四氯化 鈦緩沖室結構的作用,使得四氯化鈦更加分散地進入四氯化鈦整流室,在四 氯化鈦整流室的作用下,使得四氯化鈦更加均勻地進入氧化反應器的反應區, 從而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
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 行各種變形和修改。
權利要求1、一種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四氯化鈦進料管、四氯化鈦緩沖室和四氯化鈦整流室,所述四氯化鈦緩沖室由上板、下板和兩個側板組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四氯化鈦緩沖室與四氯化鈦進料管形成狹縫。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狹縫為矩形形狀,并且所述狹縫的寬度為所述四氯化鈦進料管的直徑 的0.3倍至0.5倍。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四氯化鈦緩沖室的上板和下板成40度至60度的夾角。
5、 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4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氯化法鈦白氧化反 應器的加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氯化鈦整流室呈圓柱形、立方體形或者 球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氯化法鈦白氧化反應器的加料裝置,該加料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四氯化鈦進料管、四氯化鈦緩沖室和四氯化鈦整流室,所述四氯化鈦緩沖室由上板、下板和兩個側板組成。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加料裝置,可以進一步提高四氯化鈦進入反應器的進料均勻性以及產品質量。
文檔編號C01G23/07GK201240861SQ20082011963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29日
發明者夏建輝, 楊仰軍, 程曉哲, 平 陸, 韓可喜 申請人: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