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生物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植物秸稈轉化為腐植質的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每到小麥、油菜等收割季節,全國各地的秸稈禁燒工作就開展的如火如荼。焚燒秸稈的危害非常大,有數據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生。
近年來,政府一直禁止焚燒秸稈,鼓勵進行腐化后加工成有機肥。近年來有些地方開始對秸稈進行微生物腐化處理,邁開了可惜的第一步。但目前對秸稈的腐化主要是通過在地里挖坑,將粉碎后的秸稈渣料放進去后,在渣料中放進微生物,再在其上覆蓋農膜,讓其自然發酵。這些過程全部是手工進行,且為間斷施工。這樣時間較長,不能連續生產,達不到批量生產。成本高,效益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植物秸稈轉化為腐植質的加工裝置,采用機械化加工,各個環節自動化連接,可以進行批量生產。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植物秸稈轉化為腐植質的加工裝置,包括上端和下端均設有開口的槽體,槽體頂部扣合連接有蓋板,槽體底部通過滑槽滑動連接有底板,所述槽體其中一外側壁設有水箱和溫度控制器,槽體另一外側壁設有與其內部連通的進料管,進料管中部設有粉碎腔,所述粉碎腔內設有由轉軸驅動的粉碎刀片,所述進料管靠近槽體的一端設有與其內壁密封連接的篩網,進料管外側壁靠近進料口的一端緊貼篩網設有與其內部連通的出渣管,所述出渣管上設有出渣閥,所述槽體內部靠近頂部的位置設有與水箱連通的連接水管,連接水管上靠近水箱的一端設有電磁閥,連接水管上位于槽體內部的一端均勻設有噴水管,所述槽體內位于中部的位置設有由設置于槽體外側壁的電機驅動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上設有螺旋攪拌片,槽體內側壁還設有加熱管,加熱管與溫度控制器電連,所述槽體和進料管下方均設有支撐腳,槽體下方與底板對應的位置設有輸送帶。
作為優選,所述粉碎刀片為五把且圍繞轉軸軸心均勻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篩網網孔直徑為5mm。
作為優選,所述噴水管與連接水管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將腐化的過程由人工方式變成自動化,可以連續加工生產,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同時降低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槽體;2、蓋板;3、底板;4、水箱;5、溫度控制器;6、進料管;7、粉碎腔;8、轉軸;9、粉碎刀片;10、篩網;11、出渣管;12、出渣閥;13、連接水管;14、電磁閥;15、噴水管;16、攪拌軸;17、螺旋攪拌片;18、加熱管;19、支撐腳;20、傳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植物秸稈轉化為腐植質的加工裝置,包括上端和下端均設有開口的槽體1,槽體1頂部扣合連接有蓋板2,槽體1底部通過滑槽滑動連接有底板3,所述槽體1其中一外側壁設有水箱4和溫度控制器5,槽體1另一外側壁設有與其內部連通的進料管6,進料管6中部設有粉碎腔7,所述粉碎腔7內設有由轉軸8驅動的粉碎刀片9,所述進料管6靠近槽體1的一端設有與其內壁密封連接的篩網10,進料管6外側壁靠近進料口的一端緊貼篩網10設有與其內部連通的出渣管11,所述出渣管11上設有出渣閥12,所述槽體1內部靠近頂部的位置設有與水箱4連通的連接水管13,連接水管13上靠近水箱4的一端設有電磁閥14,連接水管13上位于槽體1內部的一端均勻設有噴水管15,所述槽體1內位于中部的位置設有由設置于槽體1外側壁的電機驅動的攪拌軸16,所述攪拌軸16上設有螺旋攪拌片17,槽體1內側壁還設有加熱管18,加熱管18與溫度控制器5電連,所述槽體1和進料管6下方均設有支撐腳19,槽體1下方與底板3對應的位置設有輸送帶。
本實施例中,所述粉碎刀片9為五把且圍繞轉軸8軸心均勻設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篩網10網孔直徑為5mm。
本實施例中,所述噴水管15與連接水管13一體成型。
本加工裝置工作時,首先將秸稈放入進料管6,秸稈經過粉碎腔7時,在粉碎刀片9的作用下,被粉碎。粉碎完成后,秸稈渣通過篩網10進行分篩,能通過的進入槽體1,不能通過的從出渣管11排出,可再次進行粉碎。進入槽體1后,溫度控制器5設定溫度,加熱管18加熱,施加微生物讓秸稈發酵。過上一段時間通過噴水進行噴水,再過上一段時間螺旋攪拌片17工作,進行攪拌。當腐化成熟后,打開底板3將腐化料漏到傳送帶20上,開啟傳送帶20將腐化料送到下一步裝袋,秸稈腐殖質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