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無機材料合成領域,涉及一種硒化鎳微米管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而倍受關注。鎳基硫屬化合物在催化加氫、電極材料、太陽能電池、激光材料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因此,鎳基硫屬化合物的合成也是科技工作者的研究重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硒化鎳微米管的制備方法。
一種硒化鎳微米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為:將氯化鎳溶于蒸餾水中,加入乙二胺與鎳離子進行配位;將硒代硫酸鈉溶解在蒸餾水中得到硒代硫酸鈉水溶液;將上述兩份溶液混合產生大量的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沉淀;以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為前驅物,將其放入瓷舟,置于管式爐中,通氮氣,將管式爐加熱至400~600℃,灼燒,得到黑色的硒化鎳微米管。
所述氯化鎳與乙二胺的摩爾比為1/4~1/8;所述氯化鎳與硒代硫酸鈉的摩爾比為1/1.5~1/3。
本發明所述硒化鎳微米管的制備方法簡單、重復性好,且產物具有良好的管狀結構。
附圖說明
圖1為前驅物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ni(en)3seso3)的掃描圖片。可以看出,前驅物ni(en)3seso3具有管狀六棱柱結構,管壁厚度約5.2微米,管口直徑約22.5微米,管長度約100~200微米。
圖2為硒化鎳(nise)微米管的掃描圖片。可以看出,nise微米管保持了前驅物ni(en)3seso3的形貌。
圖3為nise微米管的xrd圖。可以看出,nise微米管為簡單六方相晶體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通過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
稱取0.1mol氯化鎳溶于25ml蒸餾水中,加入0.4mol乙二胺與鎳離子進行配位。同時,將0.15mol硒代硫酸鈉溶解在另外一份25ml蒸餾水中。將兩份溶液混合,即產生大量粉紅色的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針狀晶體。以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為前驅物,將其放入瓷舟,置于管式爐中,通氮氣,將管式爐加熱至400℃,灼燒,得到黑色的硒化鎳微米管。
實施例2:
稱取0.1mol氯化鎳溶于25ml蒸餾水中,加入0.6mol乙二胺與鎳離子進行配位。同時,將0.15mol硒代硫酸鈉溶解在另外一份25ml蒸餾水中。將兩份溶液混合,即產生大量粉紅色的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針狀晶體。以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為前驅物,將其放入瓷舟,置于管式爐中,通氮氣,將管式爐加熱至400℃,灼燒,得到黑色的硒化鎳微米管。
實施例3:
稱取0.1mol氯化鎳溶于25ml蒸餾水中,加入0.8mol乙二胺與鎳離子進行配位。同時,將0.15mol硒代硫酸鈉溶解在另外一份25ml蒸餾水中。將兩份溶液混合,即產生大量粉紅色的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針狀晶體。以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為前驅物,將其放入瓷舟,置于管式爐中,通氮氣,將管式爐加熱至400℃,灼燒,得到黑色的硒化鎳微米管。
實施例4:
稱取0.1mol氯化鎳溶于25ml蒸餾水中,加入0.4mol乙二胺與鎳離子進行配位。同時,將0.2mol硒代硫酸鈉溶解在另外一份25ml蒸餾水中。將兩份溶液混合,即產生大量粉紅色的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針狀晶體。以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為前驅物,將其放入瓷舟,置于管式爐中,通氮氣,將管式爐加熱至400℃,灼燒,得到黑色的硒化鎳微米管。
實施例5:
稱取0.1mol氯化鎳溶于25ml蒸餾水中,加入0.4mol乙二胺與鎳離子進行配位。同時,將0.3mol硒代硫酸鈉溶解在另外一份25ml蒸餾水中。將兩份溶液混合,即產生大量粉紅色的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針狀晶體。以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為前驅物,將其放入瓷舟,置于管式爐中,通氮氣,將管式爐加熱至400℃,灼燒,得到黑色的硒化鎳微米管。
實施例6:
稱取0.1mol氯化鎳溶于25ml蒸餾水中,加入0.4mol乙二胺與鎳離子進行配位。同時,將0.15mol硒代硫酸鈉溶解在另外一份25ml蒸餾水中。將兩份溶液混合,即產生大量粉紅色的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針狀晶體。以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為前驅物,將其放入瓷舟,置于管式爐中,通氮氣,將管式爐加熱至500℃,灼燒,得到黑色的硒化鎳微米管。
實施例7:
稱取0.1mol氯化鎳溶于25ml蒸餾水中,加入0.4mol乙二胺與鎳離子進行配位。同時,將0.15mol硒代硫酸鈉溶解在另外一份25ml蒸餾水中。將兩份溶液混合,即產生大量粉紅色的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針狀晶體。以硒代硫酸三乙二胺合鎳為前驅物,將其放入瓷舟,置于管式爐中,通氮氣,將管式爐加熱至600℃,灼燒,得到黑色的硒化鎳微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