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藜麥專用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藜麥專用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農作物肥料技術領域。本發明的藜麥專用復合肥,由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組成,其中,無機組分的質量含量為30?35%;所述無機組分由尿素、磷酸二氫鉀和過磷酸鈣按照10:8.2:10的質量比組成;所述有機組分,以農業廢料、小麥秸稈、酒糟和石膏作為發酵底料,用發酵菌好氧發酵而成;所述發酵菌由炭黑曲霉、黃曲霉、煙曲霉、米根霉、近綠曲霉和蠟蚧輪枝孢組成。本發明的藜麥專用復合肥活菌數高達0.46(cfu)(億/g)以上,有機質含量高達29.8wt%以上,pH為6.9?7.1;2、含有豐富的N、P、K、Ca,及各種有益微量元素;能顯著提高藜麥產量和品質,有效降低蟲害率和病害率。
【專利說明】
一種藜麥專用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藜麥專用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農作物肥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原產自南美洲,是人類珍貴的生物多樣性糧食 資源之一。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 物,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藜麥適宜所有人群食用,特別是對于 乳糜瀉(對面筋蛋白過敏)、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病患者,對孕產婦、嬰幼兒、運動 員、素食者、減肥塑身、病后康復者非常適宜;對于健康人群,藜麥也是難得的營養美食。
[0003] 藜麥屬藜科植物,無限花序,生育期較長。藜麥抗逆能力強,在干旱沙漠、寒冷干 燥、鹽堿、高海拔地區都能正常生長,適應能力特別強。近年來,藜麥由南美引入我國,藜麥 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有關藜麥的種植栽培技術和施肥技術研究較少。目前,我國藜麥種植 靠農藥及化肥,對水源土壤和農作物容易造成污染,導致產品質量下降。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通過研究藜麥的施肥規律,提供一種能顯著提高藜麥品質和產 量、有效降低蟲害的藜麥專用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
[0005] 技術方案 一種藜麥專用復合肥,由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組成,其中,無機組分的質量含量為30-35% ; 所述無機組分由尿素、磷酸二氫鉀和過磷酸鈣按照10:8.2:10的質量比組成; 所述有機組分,以農業廢料、小麥秸桿、酒糟和石膏作為發酵底料,用發酵菌好氧發酵 而成; 農業廢料、小麥秸桿、酒糟、石膏的質量比為15:10:7:5; 農業廢料為谷糠、雜草、莖葉、鋸末木肩和棉柏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所述酒糟是指以小麥為原料發酵生產酒精后的酒糟; 所述發酵菌由炭黑曲霉、黃曲霉、煙曲霉、米根霉、近綠曲霉和蠟蚧輪枝孢組成;炭黑曲 霉、黃曲霉、煙曲霉、米根霉、近綠曲霉和蠟蚧輪枝孢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以他們的活化 菌液計,分別為:50ml/kg、25-30ml/kg、30_35ml/kg、15_20ml/kg、l〇-15ml/kg、20_25ml/kg; 其中,活化菌液中的有效活菌數均為50-100億/ml; 所述炭黑曲霉為炭黑曲霉CICC 41254, 所述黃曲霉為黃曲霉CICC 41469, 所述煙曲霉為煙曲霉CICC 41472, 所述米根霉為米根霉CICC 40747, 所述近綠曲霉為近綠曲霉CICC 40835 ; 所述蠟蚧輪枝孢為蠟蚧輪枝孢CICC 41497 ; 所述份為重量份。
[0006] 上述藜麥專用復合肥,優選的,炭黑曲霉、黃曲霉、煙曲霉、米根霉、近綠曲霉和蠟 蚧輪枝孢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以他們的活化菌液計,分別為:50ml/kg、30ml/kg、35ml/ kg、15ml/kg、10ml/kg、25ml/kg〇
[0007] 上述藜麥專用復合肥,優選的,無機組分的含量為32%。
[0008] 上述藜麥專用復合肥的制備方法,先向發酵底料中加入炭黑曲霉、黃曲霉、煙曲霉 和米根霉發酵7-9天,然后再加入近綠曲霉和蠟蚧輪枝孢發酵至水分含量為25-30wt %。
[0009] 有益效果 1、 其活菌數高達0.46(cfu)(億/g)以上,有機質含量高達29.8wt %以上,pH為6.9-7.1; 2、 含有豐富的N、P、K、Ca,及各種有益微量元素; 3、 能顯著提高藜麥產量和品質,有效降低蟲害率和病害率。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實施例1 (1) 尿素、磷酸二氫鉀和過磷酸鈣按照10:8.2:10的質量比混合,得無機組分; (2) 將炭黑曲霉CICC 41254、黃曲霉CICC 41469、煙曲霉CICC 41472、米根霉CICC 40747、近綠曲霉CICC 40835、蠟蚧輪枝孢CICC 41497、分別接種于相應的培養基進行擴 大培養,分別獲得炭黑曲霉菌液(有效活菌數均為50-100億/ml)、黃曲霉菌液(有效活菌數 均為50-100億/ml)、煙曲霉液(有效活菌數均為50-100億/ml)、米根霉菌液(有效活菌數均 為50-100億/ml)、近綠曲霉菌液(有效活菌數均為50-100億/ml)、蠟蚧輪枝孢液(有效活菌 數均為50-100億/ml); 炭黑曲霉CICC 41254的培養基成分:馬鈴薯提取液1.0L,葡萄糖20.0g,瓊脂 15.0g,pH 自然。
[0011]黃曲霉CICC 41469的培養基成分:馬鈴薯提取液1.0L,葡萄糖20.0g,瓊脂 15.0g,pH 自然。
[0012]煙曲霉CICC 41472的培養基成分:馬鈴薯提取液1.0L,葡萄糖20.0g,瓊脂 15.0g,pH 自然; 米根霉CICC 40747的培養基成分:馬鈴薯提取液1.0L,葡萄糖20.0g,瓊脂15.0g, pH自然; 近綠曲霉CICC 40835的培養基成分:6~7°B6米曲汁1.0L,瓊脂15.0g,pH自然; 蠟蚧輪枝孢CICC 41497的培養基成分:馬鈴薯提取液1.0L,葡萄糖20.0g,瓊脂 15.0g,pH 自然。
[0013]馬鈴薯提取液:取去皮馬鈴薯200g,切成小塊,加水1.0L煮沸30min,濾去馬鈴薯 塊,將濾液補足至1.0L。
[0014] (3)將谷糠、雜草、莖葉、鋸末木肩和棉柏組成的組合物粉碎,作為農業廢料;以小 麥為原料發酵生產酒精后的酒糟;將小麥秸桿和石膏分別粉碎; (4)將步驟3準備的農業廢料、小麥秸桿、酒糟、石膏按照15:10:7:5的質量比混合作為 發酵底料; (5 )-次發酵:將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混合后加到發 酵底料中,混勻;發酵底料的平鋪厚度為30-50cm,然后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 時間為7-9天(夏季7天,冬季9天);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相 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50ml/kg、30ml/kg、35ml/kg、15ml/kg; (6)二次發酵:一次發酵完成之后,向發酵底料中加入近綠曲霉菌液和蠟蚧輪枝孢菌液 混合均勻,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6-8天(夏季6天,冬季8天);此時,水分 含量為25-30wt%,發酵基料發黑,臭氣顯著降低,發酵完成;將發酵產物晾干得有機組分1。 近綠曲霉菌液和蠟蚧輪枝孢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l〇ml/kg、25ml/kg。
[0015] (6)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1按照32:68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1-1; 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1按照30:70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1-2; 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1按照35:65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1-3。
[0016] 實施例2 (1) 一次發酵:將實施例1制備的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 混合后加到發酵底料(其組成同實施例1)中,混勻;發酵底料的平鋪厚度為30-50cm,然后在 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7-9天(夏季7天,冬季9天);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 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50ml/kg、25ml/kg、30ml/kg、 20ml/kg; (2) 二次發酵:一次發酵完成之后,向發酵底料中加入實施例1制備的近綠曲霉菌液和 蠟蚧輪枝孢菌液混合均勻,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6-8天(夏季6天,冬季 8天);此時,水分含量為25-30wt%,發酵基料發黑,臭氣顯著降低,發酵完成;將發酵產物晾 干得有機組分2。近綠曲霉菌液和蠟蚧輪枝孢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15ml/kg、 25ml/kg〇
[0017] (3)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2按照32:68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2。
[0018] 實施例3 (1) 一次發酵:將實施例1制備的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 混合后加到發酵底料(其組成同實施例1)中,混勻;發酵底料的平鋪厚度為30-50cm,然后在 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7-9天(夏季7天,冬季9天);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 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50ml/kg、30ml/kg、35ml/kg、 20ml/kg; (2) 二次發酵:一次發酵完成之后,向發酵底料中加入實施例1制備的近綠曲霉菌液和 蠟蚧輪枝孢菌液混合均勻,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6-8天(夏季6天,冬季 8天);此時,水分含量為25-30wt%,發酵基料發黑,臭氣顯著降低,發酵完成;將發酵產物晾 干得有機組分3。近綠曲霉菌液和蠟蚧輪枝孢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15ml/kg、 25ml/kg〇
[0019] (3)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3按照32:68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3。
[0020] 實施例4 (1)一次發酵:將實施例1制備的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菌液、煙曲霉菌液、米根霉菌液、 近綠曲霉菌液和蠟蚧輪枝孢菌液混合后加到發酵底料(其組成同實施例1)中,混勻;發酵底 料的平鋪厚度為30-50cm,然后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13-17天(夏季13 天,冬季17天);此時,水分含量為25-30wt%,發酵基料發黑,臭氣顯著降低,發酵完成;將發 酵產物晾干得有機組分4。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菌液、煙曲霉菌液、米根霉菌液、近綠曲霉 菌液和蠟蚧輪枝孢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50ml/kg、30ml/kg、35ml/kg、15ml/ kg、10ml/kg、25ml/kg; (2)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4按照32:68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4。
[0021] 對比例1 (1) 一次發酵:將實施例1制備的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 混合后加到發酵底料(其組成同實施例1)中,混勻;發酵底料的平鋪厚度為30-50cm,然后在 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7-9天(夏季7天,冬季9天);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 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50ml/kg、30ml/kg、35ml/ kg、15ml/kg; (2) 二次發酵:一次發酵完成之后,向發酵底料中加入實施例1制備的蠟蚧輪枝孢菌液 混合均勻,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6-8天(夏季6天,冬季8天);此時,水分 含量為25-30wt%,發酵基料發黑,臭氣顯著降低,發酵完成;將發酵產物晾干得有機組分 D1。蠟蚧輪枝孢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為25ml/kg。
[0022] (3)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D1按照32:68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D1。 [0023] 對比例2 (1) 一次發酵:將實施例1制備的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 混合后加到發酵底料(其組成同實施例1)中,混勻;發酵底料的平鋪厚度為30-50cm,然后在 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7-9天(夏季7天,冬季9天);炭黑曲霉菌液、黃曲霉 菌液、煙曲霉菌液和米根霉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50ml/kg、30ml/kg、35ml/ kg、15ml/kg; (2) 二次發酵:一次發酵完成之后,向發酵底料中加入實施例1制備的近綠曲霉菌液混 合均勻,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6-8天(夏季6天,冬季8天);此時,水分含 量為25-30wt %,發酵基料發黑,臭氣顯著降低,發酵完成;將發酵產物晾干得有機組分D2。 近綠曲霉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l〇ml/kg。
[0024] (3)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D2按照32:68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D2。 [0025] 對比例3 (1) 一次發酵:將實施例1制備的炭黑曲霉菌液加到發酵底料(其組成同實施例1)中,混 勻;發酵底料的平鋪厚度為30-50cm,然后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7-9天 (夏季7天,冬季9天);炭黑曲霉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130ml/kg; (2) 二次發酵:一次發酵完成之后,向發酵底料中加入實施例1制備的炭黑曲霉菌液混 合均勻,在通風、避雨條件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6-8天(夏季6天,冬季8天);此時,水分含 量為25-30wt %,發酵基料發黑,臭氣顯著降低,發酵完成;將發酵產物晾干得有機組分D3。 炭黑曲霉菌液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分別為:35ml/kg。
[0026] (3)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D3按照32:68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D3。 [0027] 對比例4 (1)調整發酵底料(組成同實施例1)的水分含量至50-60wt%,然后采用發酵槽法進行 好氧堆肥發酵:發酵槽為磚混結構,每槽長度3Q~4Qm、寬6~8m、高2m左右,若干個槽并 列組合,置于封閉或半封閉的發酵房中。發酵房頂棚采用透光材料,以充分利用太陽能。發 酵槽底部埋設通氣管,物料填入后采用高壓送風裝置定時強制通風,以保持槽內通氣良好, 促進微生物迅速繁殖。采用鏟車或專用發酵翻堆設備定期翻動,一般每天翻動攪拌1次。經 過30d左右發酵,溫度由最高時的70~8ITC逐步下降至穩定,即已腐熟,晾干得有機組分D4。 [0028] (2)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D4按照32:68的質量比混合,得藜麥專用復合肥D4。
[0029]產品檢測 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0030] 農田實驗 (1) 選地:選擇海拔約為1200米年降水量在400-600mm,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周邊 30公里內無工業污染,水質純凈、空氣清新,植被完好,遠離城鎮的純農業區;在同一地區選 取土質相同、面積相同、相鄰的九塊田地作為試驗田,分別為田1-8; (2) 翻地、施肥:播種前15天進行翻地,翻地深度達到40厘米,同時施底肥(田1-8的施 肥量、施肥方式相同,其中,田1-8分別施藜麥專用肥1_4、D1、D2、D3、D4); (3) 播種:5月中上旬,雨后播種,當雨量不足時,將藜麥浸泡7小時后再播種,播種前將 藜麥種與拌種材料炒熟的小米混合,藜麥種與拌種材料按體積比為1 :2混合后條播,播種 深度2-3厘米; (4) 間苗:藜麥苗長至7-15cm時間苗,同時除草,控制株距/行距:20cm/40cm,每畝留 苗12000株,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50cm ; (5) 培土:藜麥長至40-60cm時,進行第二次除草,同時對藜麥培土壓實,根部周圍3cm 土培成凹形; (6) 病蟲害防治:薬麥長到尚于50cm后完霄開始危害葉或花序,人工捕捉完霄。
[0031] (7)收獲:當谷穗變黃斷青、籽粒變硬時,即可收獲;田1-8同時收獲。
[0032]收獲后,統計田1-8的畝產量、藜麥品質(達優率)、病害率、蟲害率(地下蟲的蟲害 率);結果如表2所示; 表2中,達優率=(優質藜麥質量/藜麥總質量)*100% ;劣質藜麥:藜麥籽粒小、中間凹陷 不飽滿、色澤發暗發黑;優質藜麥:藜麥籽粒均勻又大又飽滿、色澤鮮亮發白、完整度好。
[0033] 表 2
[0034] 根據表1、2可以得出,發酵底物的組成變化對藜麥的產量、品質、病害率、蟲害率有 顯著影響;尤其是紫色苜蓿、石膏、煙葉、竹葉、魚腥草和苦楝皮的配合使用能顯著提高肥料 的肥效;從而提高藜麥的產量、品質,降低病害率、蟲害率。
【主權項】
1. 一種藜麥專用復合肥,其特征在于,由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組成,其中,無機組分的 質量含量為30-35%; 所述無機組分由尿素、磷酸二氫鉀和過磷酸鈣按照10:8.2:10的質量比組成; 所述有機組分,以農業廢料、小麥秸桿、酒糟和石膏作為發酵底料,用發酵菌好氧發酵 而成; 農業廢料、小麥秸桿、酒糟、石膏的質量比為15:10:7:5; 農業廢料為谷糠、雜草、莖葉、鋸末木肩和棉柏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所述酒糟是指以小麥為原料發酵生產酒精后的酒糟; 所述發酵菌由炭黑曲霉、黃曲霉、煙曲霉、米根霉、近綠曲霉和蠟蚧輪枝孢組成;炭黑曲 霉、黃曲霉、煙曲霉、米根霉、近綠曲霉和蠟蚧輪枝孢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以他們的活化 菌液計,分別為:50ml/kg、25-30ml/kg、30_35ml/kg、15_20ml/kg、l〇-15ml/kg、20_25ml/kg; 其中,活化菌液中的有效活菌數均為50-100億/ml; 所述炭黑曲霉為炭黑曲霉CICC 41254, 所述黃曲霉為黃曲霉CICC 41469, 所述煙曲霉為煙曲霉CICC 41472, 所述米根霉為米根霉CICC 40747, 所述近綠曲霉為近綠曲霉CICC 40835 ; 所述蠟蚧輪枝孢為蠟蚧輪枝孢CICC 41497 ; 所述份為重量份。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藜麥專用復合肥,其特征在于,炭黑曲霉、黃曲霉、煙曲霉、米根 霉、近綠曲霉和蠟蚧輪枝孢相對于發酵底料的用量,以他們的活化菌液計,分別為:50ml/ kg、30ml/kg、35ml/kg、15ml/kg、10ml/kg、25ml/kg〇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藜麥專用復合肥,其特征在于,無機組分的含量為32 %。4. 一種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藜麥專用復合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向發酵 底料中加入炭黑曲霉、黃曲霉、煙曲霉和米根霉發酵7-9天,然后再加入近綠曲霉和蠟蚧輪 枝孢發酵至水分含量為25_30wt%。
【文檔編號】C05G3/00GK105967916SQ201610571266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7月20日
【發明人】李娜娜, 丁漢鳳, 宮永超, 蒲艷艷, 田茜, 劉保民
【申請人】山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