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蠶沙23?25、硫酸鋅1?2、黃原膠2?3、非離子聚丙烯酰胺1.2?1.4、茶枯15?16、磷酸氫鈣4?5、聚天門冬氨酸0.8?1.0、新鮮板栗105?120、薜荔果22?24、谷氨酰胺轉氨酶制劑0.9?1.1、水適量;本發明肥料能固定吸附在作物根部附近,并和土壤連結成團狀顆粒結構,防止根部營養和水分的過度流失,顯著提高了土壤的保肥保水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也降低了肥料流失對土壤水環境帶來的污染,具有較高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
一種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緩釋肥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農業對于肥料、土壤肥力的要求不斷升級,而傳統肥料由于養分利用率低,制約了農業種植的可持續發展。包膜緩釋肥料的應用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常見包膜緩釋肥料的包膜材料以采用化學合成的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為主,極易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退化和污染,同時包膜材料的功能單一,通常只具有緩控釋效果,沒有考慮到吸水、抗菌、抗氧化等作用以及針對不同土壤環境的實用性。
[0003]板栗的營養成分豐富,具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等,同時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比如重要的宏量元素N、P、K、Ca等和微量元素?6、&1、211111等,板栗中還具有對植物生長有益的功能性因子,如板栗中的多酚物質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其中的沒食子酸、鞣花酸、鞣花單寧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抗菌特性。同時板栗中蛋白質含量極高,約占5%_11%,板栗蛋白中氨基酸種類豐富,而且植物能夠吸收利用氨基酸,因此可以完善植物生長過程中的營養結構,開發潛力極大。
[0004]板栗蛋白在7.0-8.0的PH值范圍內具有較好的溶解性和粘度,并通過結合水、流體動力學水和物理截留水的共同作用,使之具有極好的持水能力,可減少水分的流失量,同時在堿性條件下,板栗蛋白還具有較好的乳化性、起泡性和泡沫穩定性,符合緩釋肥料中包膜材料所需的條件。
[0005]板栗在各地均有種植,來源廣泛,利用板栗蛋白開發新型的緩釋肥,同時賦予緩釋肥料新的功能,為緩釋肥料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
[0007]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蠶沙23-25、硫酸鋅1-2、黃原膠2-3、非離子聚丙烯酰胺1.2-1.4、茶枯15-16、磷酸氫鈣4-5、聚天門冬氨酸 0.8-1.0、新鮮板栗105-120、薜荔果22-24、谷氨酰胺轉氨酶制劑0.9-1.1、水適量。
[0008]所述的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將新鮮板栗去苞去殼后切片,在48-50°C烘干后粉碎磨細,將板栗粉加入到10倍于其質量的水中,并使用l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至9.8-10.0,在35-40kHz下經過超聲粉碎14-15分鐘,之后加熱至40-42°C,保溫80-90分鐘,過濾取上清液,經真空冷凍干燥后得到板栗蛋白粉;(2)將步驟1廢棄板栗苞、板栗殼混合置于煅燒爐中,以20-25°C/分升溫至550-580°C, 煅燒120-130分鐘后取出,得栗炭粉備用,再將蠶沙、茶枯混合慪制發酵,待充分腐熟后烘干粉碎并與栗炭粉、非離子聚丙烯酰胺混合,置于造粒機中造粒;(3)將薜荔果洗凈榨汁并過濾,將濾液與硫酸鋅混合,加熱至72-75°C,攪拌5分鐘后降溫至40-42°C并加入磷酸氫鈣、聚天門冬氨酸,再次攪拌10分鐘,得營養液備用;(4)將步驟1所得板栗蛋白粉加入12-15倍于其質量的水中,并用l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至7.3-7.7,再加入谷氨酰胺轉氨酶制劑、黃原膠,加熱至49-51°C,保溫3-3.5小時, 得改性板栗蛋白液;(5)將步驟2所得顆粒置于底部有加熱裝置的滾筒中,將筒壁加熱至55-60°C,滾動過程中通過噴霧噴涂的方式向滾筒中噴入步驟3所得營養液,噴完后繼續滾動10-15分鐘,再噴入步驟4所得改性板栗蛋白液,繼續滾動10-15分鐘,取出即得本發明包膜肥料顆粒。
[0009]本發明的優點是:板栗蛋白粉經谷氨酰胺轉氨酶和堿性條件下共同作用改性,有利于蛋白質分子的展開,并催化蛋白質多肽發生分子內和分子間發生共價交聯,具體表現為黏度增大,具有較高的剪切力抵抗性和膠黏性,能穩定附著在肥料顆粒表面,配合蛋白粉的持水性保證肥料顆粒的干燥,不會短時間內受潮崩解,延長作用期,在緩釋期間蛋白層緩慢分解,還可作為植物氮源,并能形成氨基酸-陽離子_聚磷酸復合物,減少土壤中重金屬離子的移動性,減輕重金屬離子毒害。本發明肥料能固定吸附在作物根部附近,并和土壤連結成團狀顆粒結構,防止根部營養和水分的過度流失,顯著提高了土壤的保肥保水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也降低了肥料流失對土壤水環境帶來的污染,具有較高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具體實施方式】
[0010]—種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蠶沙23、 硫酸鋅1、黃原膠2、非離子聚丙烯酰胺1.2、茶枯15、磷酸氫鈣4、聚天門冬氨酸0.8、新鮮板栗 105、薜荔果22、谷氨酰胺轉氨酶制劑0.9、水適量。
[0011]所述的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將新鮮板栗去苞去殼后切片,在48°C烘干后粉碎磨細,將板栗粉加入到10倍于其質量的水中,并使用l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至9.8,在35kHz下經過超聲粉碎14分鐘,之后加熱至40°C,保溫80分鐘,過濾取上清液,經真空冷凍干燥后得到板栗蛋白粉;(2)將步驟1廢棄板栗苞、板栗殼混合置于煅燒爐中,以20°C/分升溫至550°C,煅燒120 分鐘后取出,得栗炭粉備用,再將蠶沙、茶枯混合慪制發酵,待充分腐熟后烘干粉碎并與栗炭粉、非離子聚丙烯酰胺混合,置于造粒機中造粒;(3)將薜荔果洗凈榨汁并過濾,將濾液與硫酸鋅混合,加熱至72°C,攪拌5分鐘后降溫至 40°C并加入磷酸氫鈣、聚天門冬氨酸,再次攪拌10分鐘,得營養液備用;(4)將步驟1所得板栗蛋白粉加入12倍于其質量的水中,并用l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 PH至7.3,再加入谷氨酰胺轉氨酶制劑、黃原膠,加熱至49°C,保溫3小時,得改性板栗蛋白液;(5)將步驟2所得顆粒置于底部有加熱裝置的滾筒中,將筒壁加熱至55°C,滾動過程中通過噴霧噴涂的方式向滾筒中噴入步驟3所得營養液,噴完后繼續滾動10分鐘,再噴入步驟4所得改性板栗蛋白液,繼續滾動10分鐘,取出即得本發明包膜肥料顆粒。
[0012]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應用價值,發明人選取兩塊面積均為10畝的水稻實驗田,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使用普通肥料,實驗組使用本發明緩釋肥,每畝用肥均為70kg,種植期間田間管理模式均相同,成熟后收獲統計,對照組畝產484kg,實驗組畝產 525kg,且實驗組水稻顆粒較大,品相較好。
【主權項】
1.一種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蠶 沙23-25、硫酸鋅1-2、黃原膠2-3、非離子聚丙烯酰胺1.2-1.4、茶枯15-16、磷酸氫鈣4-5、聚 天門冬氨酸〇.8_1.0、新鮮板栗105-120、薜蒸果22-24、谷氨酰胺轉氨酶制劑0.9_1.1、水適量。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防流失改性板栗蛋白包膜緩釋肥料,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 的具體步驟如下:(1)將新鮮板栗去苞去殼后切片,在48-50°C烘干后粉碎磨細,將板栗粉加入到10倍于 其質量的水中,并使用l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至9.8-10.0,在35-40kHz下經過超聲粉 碎14-15分鐘,之后加熱至40-42°C,保溫80-90分鐘,過濾取上清液,經真空冷凍干燥后得到 板栗蛋白粉;(2)將步驟1廢棄板栗苞、板栗殼混合置于煅燒爐中,以20-25°C/分升溫至550-580°C, 煅燒120-130分鐘后取出,得栗炭粉備用,再將蠶沙、茶枯混合慪制發酵,待充分腐熟后烘干 粉碎并與栗炭粉、非離子聚丙烯酰胺混合,置于造粒機中造粒;(3)將薜荔果洗凈榨汁并過濾,將濾液與硫酸鋅混合,加熱至72-75°C,攪拌5分鐘后降 溫至40-42°C并加入磷酸氫鈣、聚天門冬氨酸,再次攪拌10分鐘,得營養液備用;(4)將步驟1所得板栗蛋白粉加入12-15倍于其質量的水中,并用lmol/L氫氧化鈉溶液 調節PH至7.3-7.7,再加入谷氨酰胺轉氨酶制劑、黃原膠,加熱至49-51°C,保溫3-3.5小時, 得改性板栗蛋白液;(5)將步驟2所得顆粒置于底部有加熱裝置的滾筒中,將筒壁加熱至55-60°C,滾動過 程中通過噴霧噴涂的方式向滾筒中噴入步驟3所得營養液,噴完后繼續滾動10-15分鐘,再 噴入步驟4所得改性板栗蛋白液,繼續滾動10-15分鐘,取出即得本發明包膜肥料顆粒。
【文檔編號】C05G3/08GK105967960SQ201610103229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5日
【發明人】曹文柱, 周承東, 曹義好
【申請人】馬鞍山市全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