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成形聚氨酯發泡材料的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成形聚氨酯發泡材料的制法,用于制作無接縫(seamless)胸罩襯墊、罩杯、罩頂及胸罩以及其它服裝使用對象所用的相類物品。本發明的方法特別適用在模制無接縫利用脂肪族異氰酸酯化合物及多元醇的聚合作用所產生的軟質聚氨脂發泡體所制成的胸罩的罩杯。
背景技術:
在胸罩及其它具有成形胸部罩杯的服裝的制備上,常需使用可以經常保持原形,但可適應穿戴者不同部位形狀及動作的彈性材料。此外,其形狀保持性及彈性則必須在人工及機器洗滌之下仍能維持。此外,胸罩罩杯必須具備充分的孔隙率及透氣性,以提高穿載者的舒適度。
傳統的胸罩罩杯是由填充纖維(fiberfill)材料,以模制方式作成不同厚度的罩杯。現有技術的制法缺點在于罩頂處厚度較薄,結果導致在人工及機器洗滌以后無法保持原形。為克服此細薄化問題,一般是通過在罩頂處縫線加以解決。不過縫線的方式無法滿足近來在無接縫胸罩罩杯流行的需求。
一種改良的胸罩罩杯制法發表在美國專利第4,025,597號,(1977年5月24日頒予Koshi Sawamoto)。該發明是以型模(die molding)制法,以一熱塑性樹脂均勻灑布于軟質纖維材料之中,然后將此材料置于該型模(die mold)中,加熱至高于該樹脂的軟化溫度之上,制成罩杯。這種方法需在該纖維材料內形成熱塑性樹脂均勻(nomogeneous)的分布。且使用這種方法制成均一柔軟度及彈性的罩杯,并不容易。另一個缺點是該制程必須精確控制樹脂含量。如果加入太多樹脂,則會制成僵硬的罩杯,缺乏彈性。反之,如果樹脂含量太少,則可能因為洗滌而導致變形,無法維持其形狀。
另一種制備胸罩罩杯的方法是使用熱固性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發泡體,例如美國專利第4,250,137號(1981年2月10日頒予Walter Riedler)所示的方法。其制備步驟包括從一大塊聚氨基甲酸酯塊狀發泡體上,截下一片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置于二相合模具,即加熱中的一公模具及一母模具之中。依其專利說明書的記載,該模具加熱至350-450°F。對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材料施加壓力,約每平方英吋60磅(對模具表面),對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施預熱,溫度約400°F。同時加壓及加熱約60秒,但實際上的反應期間仍依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片的厚度而異。由于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材料的低熱傳導率,厚度較大的發泡體片常需使用較長的制程時間,才能在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材料中央部份產生足夠的變形。上述熱處理可能導致聚氨基甲酸酯鏈接的化學鏈產生斷裂(dissociation)。所制成的產品的物理特性因而顯著降低,且在使用期間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會加速變黃。
使用芳香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明顯的缺點為其變色的特性。如所周知,芳香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暴露于光線,尤其是紫外線下會變黃。在Kiyotake的歐洲專利公告案0,473,107號中,揭示了一種利用脂肪族氰酸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該發明的步驟包括對一多元醇(polyol)加入一脂肪族異氰酸酯(為1.4-2.6倍氫氧基當量)及水(為多元醇重量的0.4-5百分比),在觸媒存在下進行反應。該方法可產生不會變黃的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不過,該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在其大部份的結構中,含有封閉的小胞(cell),其原因為該脂肪族異氰酸酯官能團的低反應速率,導致小胞無法破裂。這種封閉的小胞結構位于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中,導致較慢的散熱效率及熱壓成型上的困難,使其熱壓成型需使用較高的熱成形溫度及較長的處理時間。所制成的發泡體胸罩墊片由于含有殘留小胞的薄膜,只能提供有限的透氣性。
熱成形聚氨基甲酸酯胸罩墊片另一種問題為其熱成形后所得的低孔隙率所導致的不良透氣性。Chen在其2001年10月23日第6,306,006號美國專利中提供一種制造具有多數空氣孔洞,而與上表面及下表面連通的聚氨基甲酸酯胸罩墊片的方法,用以改良透氣性。不過,這些空氣孔洞對所制成的胸罩罩杯的柔軟度及外觀,帶來負面影響。結果,這種罩杯在市場上接受度極為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提出一種成形聚氨酯發泡材料的制法,本發明可用以制作模制胸罩罩杯,具有足分的孔隙度及透氣性。由此制得具有抗紫外線、優異抗著色力的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胸罩罩杯。
本發明也提供一種經濟的生產胸罩墊片的方法,制得具有高透氣性,并能保持柔軟度的胸罩罩杯。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穎的方法,以制備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適用于無接縫胸罩墊片、罩杯、罩頂及其類似物,以使用在胸罩及其它衣物。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新穎方法,以在熱成形過程中,提升其發泡體的散熱,降低模制溫度及縮短制程時間。本發明的方法可防止聚合物在極高溫環境中分解(degradation),并保護工作人員不致暴露在該熱分解所產生的有毒氫氰酸(hydrogen cyanide)煙氣中。
本發明另一目的也在于提供一模制胸罩罩杯的方法,而達到縮短制程時間的效果。由于制程時間偏短,胸罩罩杯模制生產線的產能將得以明顯提高。
本發明另一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種模制胸罩杯的制程,該胸罩罩杯包含由脂肪族異氰酸酯所制的熱感布及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
在業界實有需要使胸罩罩杯,終其使用期間均能維持原有顏色。所有以芳香族異氰酸酯所制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皆會因照光而逐漸著色,并慢慢變黃而至于呈暗棕色。通常現有技術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即是加入一紫外線安定劑在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組成中。但該紫外線安定劑只能延緩變黃的速度,且效期僅及數周,在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使用期間發泡體最終仍會變為顯著的黃棕色。對胸罩罩杯而言,以脂肪族異氰酸酯制成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實為最佳材料。自脂肪族異氰酸酯制得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學鍵結較的芳香族氨基甲酸乙酯不穩定,且其化學鍵即使在低溫也可能斷裂。因此,傳統熱成形制程并不能用來模制由脂肪族異氰酸酯制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本發明即在對現有技術提出改進,以制造可以模塑的,由脂肪族異氰酸酯所制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的新穎制法,制得的發泡體材料適合作為無接縫胸罩墊片、罩杯、罩頂及其類似物品,用以使用在胸罩及其它衣物。本發明的方法尤其適合制備以脂肪族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反應產生的軟質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所制得的模制無接縫胸罩罩杯。該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經過網狀化(reticulate)處理,以除去所有的小胞薄膜(cell membrane),之后切成片狀,使其厚度較完成的胸罩罩杯較厚部份為厚。該模制無接縫胸罩罩杯在尖端部或突出部具有一較厚壁,厚度較其外圍部份為厚。經過切片的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片置于一母模具及一公模具組成的模具組件之間,加壓。閉合該模具組件并以液壓加壓。該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即因而形成與模具內腔相同的形狀。該模制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可作為無接縫胸罩墊片、罩杯、罩頂及類似物,供胸罩及其它衣物使用。該模制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胸罩墊片具有較現有芳香族胸罩墊片更為優異的不變黃特性,且因其提升的透氣性及孔隙率,而具有改善的體溫發散效果。
依據本發明一較佳實例,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在水及觸媒存在下,直接反應脂肪族異氰酸酯及多元醇而得。經過數日之后熟化后,將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團的外皮部加以切除。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團另以網狀化處理(reticulation)除去發泡體所有的小胞薄膜,得到一個實質上為僅具有骨架的網狀結構。
在網狀化之后,將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切割成片,其厚度大約為所要制成的胸罩罩杯厚度較厚部份的兩倍左右。切片所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片再置于由一母模型及一公模型所組成的模具組件內,以熱成型。閉合該模具組件,并以液壓施壓。施于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材料的壓力約為60磅/平方吋(對模具表面)。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即可形成與該模具組件內部空間相同的形狀。所制得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即可用于無接縫胸罩熱片、罩杯、罩頂及類似物,供制造胸罩及其它衣物。該模制無接縫胸罩罩杯在其突出或尖端部位具有較其外圍部份為厚的厚度。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以下的詳細說明中將以較佳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應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范圍之下,仍可有不同的變化及替代方案。因此該詳細說明僅在例示本發明,作為說明之用,不得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在本發明中雖以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為例,但芳香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仍可應用在本發明中。
本發明是一種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新穎制法,制得的發泡體材料適合作為無接縫胸罩墊片、罩杯、罩頂及其類似物品,以使用在胸罩及其它衣物。本發明的方法尤其適合制備以脂肪族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反應產生的軟質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所制得的模塑無接縫胸罩罩杯。該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經過網狀化,以除去所有的小胞薄膜。其后切成片狀,使其厚度較完成的胸罩罩杯較厚部份為厚。該模制無接縫胸罩罩杯在突出部或尖端部具有一較厚壁,厚度較其外圍部份為厚。經過切片的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片置于一母模具及一公模具組成的模具組件之間,加壓。閉合該模具組件并以液壓加壓。該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即因而形成與模具內腔相同的形狀。該模制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可作為無接縫胸罩墊片、罩杯、罩頂及類似物,供胸罩及其它衣物使用。該模制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胸罩墊片具有較現有芳香族胸罩墊片更為優異的不變黃特性,且因其提升的透氣性及孔隙率,而具有改善的體溫發散效果。
典型制作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方法是使用下列配方,包括(1)多元醇,(2)水,(3)交聯劑或鍵連增長劑,(4)硅基發泡安定劑,(5)胺及有機金屬觸媒,(6)具有多數官能團的異氰酸酯,及(7)各種其它添加劑,例如發泡輔助劑、填充料及防火劑。在上述成分中可使用的特定原料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贅述。
在制造商業用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時,兩種因素間互相消長抉擇,為主要的考慮重點。這兩種因素即為膠化(gelling)及發泡(blowing)。膠化是指制造氨基甲酸酯時,異氰酸酯、多元醇與交聯劑間的反應;而發泡則指異氰酸與水反應而產生二氧化碳。如果發泡反應過速,或膠化反應過慢,則所得的發泡體會崩塌。反之,如膨脹反應進行太慢,或膠化反應過速,則該發泡體會形成封閉的小胞結構,其中所含的小胞會充滿因放熱反應(reaction exothermal)而加熱的熱氣。所制得的發泡體在冷卻、熟化后會收縮變形。
為生產具有良好品質及適當孔隙度的商用軟質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制造過程中對膠化及發泡兩種反應的平衡,是以調整其反應組成物中胺及有機金屬觸媒的含量而達成控制。孔隙或開口以通氣量(airflow)表示。所謂的通氣量對軟質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而言,是指對一1.0吋厚的發泡體樣本上下兩面施以一標準壓力差時,所能通過的氣流量,其單位為cfm,代表每分立方吋(cubic inch per minute)。詳細的測試方法描述在ASTM D3574中,在本發明中引為參考。
商業用軟質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通常測得的通氣量為0.5-4.0cfm之間。通氣量較低的發泡體有收縮變形的危險,造成材料的浪費。反之,通氣量太大的發泡體則產生嚴重的內部開裂(inner split),或甚至整個崩塌。兩者均造成制造上的問題及材料的浪費。
發泡體內的小胞(cell)尺寸是以ppi為單位,代表每吋孔數(poreper inch)。商用軟質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通常具有20-100ppi的小胞尺寸。以現有的發泡設備可以用來生產具有3-140ppi小胞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
在本發明中評估過不同小泡尺寸及孔隙度的發泡體,據以制造具有提升透氣性的熱成型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胸罩墊片。經意外發現,在熱成型胸罩墊片之前,先將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網狀化,可大大提高其透氣性。雖然類似效果對各種小胞尺寸的發泡體均可存在,但對較大小胞尺寸,亦即ppi值較小的發泡體而言,其提升效果更為顯著。
本發明提供一種由脂肪族異氰酸酯制造胸罩墊片的理想制程。傳統上由脂肪族異氰酸酯制得的酯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具有極封閉的結構,這是因為這種脂肪族異氰酸酯的低反應速率所致。所制得的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通常必須在成型后加以擠壓破泡使小胞膜片破裂以增加通氣量,以防止其發泡體收縮變形。這是一種相當麻煩的步驟。因為擠壓破泡需在發泡體團具有足夠強度時才能進行。在成型之后不能立即進行擠壓破泡,因其時發泡體團仍在熟化當中,其小胞結構脆弱,如擠壓破泡會毀壞其結構。且其表面有粘性,也不易進行擠壓破泡。商業上經擠壓破泡的發泡體通常可呈現0.5cfm以上的通氣量,雖然這種通氣量其實不高,但已足以防止發泡體收縮變形。
經發現在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所殘存的小胞薄膜,無論對脂肪族或芳香族者而言,均會造成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熱成型后,發泡體孔隙度顯著降低。其理由應不難了解該殘存的小胞薄膜會萎扁,而在該熱成型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內將含有這些細小的空氣通道,導致熱成型后的發泡體透氣性顯著下降。
本發明所制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嗣后施以網狀化加工。本發明意外的發現,在熱成型步驟前的網狀化步驟,一如本發明所示,可以在熱成型步驟中提高該發泡體材料的散熱。其結果,使該發泡材料可以在較低的模制溫度及/或以較短的模制時間模制或熱成型。這是本發明一大重要特征,因其可縮短制程時間并提高生產力。
有多種方法可用以產生網狀化的發泡體。一種方式是例如揭示在美國專利第3,708,362號(1973年1月2日公告,頒于John J.Winchcombe等人)的網狀化有織眼材料(例如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制法。依該Winchcombe發明,將發泡體片置于兩壓板之間,存在片狀物內封閉小胞中的氣體則以可爆氣體媒介物所代替,而引爆該媒介物,達成發泡體的網狀化。
另一種網狀化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方法為例如將有小胞的薄膜蝕除,其方式為將發泡體浸泡在高腐蝕性或強酸性液體溶液中,維持一定時間。接著將發泡體浸泡在凈水中數次。高腐蝕性或強酸性溶液會將薄膜連同該塊體表面若干部份蝕掉。此種方式的缺點包括將所有腐蝕性/酸性殘留物自成品發泡體中移除,較為困難。此種殘留物將導致成品在網狀化數日后水解及分解。以此方法制得的發泡體生命期有限。
另一種因降低模制溫度而得的貢獻為工作環境的改善。在現有技術的熱成型制程中,該模具套件需加熱至350-450。而施于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材料的壓力則約為60磅/平方吋(對模具表面),且施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的熱則約為400。熱及壓力需同時施加約60秒,實際的制程時間因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厚度而異。由于現有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的低導熱系數及低孔隙率,如果為較厚的發泡體片,則需使用更長的制程時間,始能使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中央部份亦能達到充分的小胞結構變形。傳統工藝有一明顯困難,即是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內的二縮脲(biuret),尿素(urea)及氨基甲酸鍵斷裂。為處理較厚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所需使用的較長熱成型制程時間,往往導致嚴重的分解問題,特別是在聚氨基甲酸酯發泡片狀材料的表面部份。這些化學鍵在212-395之下,即會發生熱分解。毒性的氫氰酸煙氣可因此種化學鍵斷裂而產生。本發明所提供的網狀化聚氨基甲酸酯發泡具有改良的散熱性,因而可以降低模制條件中所需的溫度,足以改善熱成型的效果。結果得以減少毒性氫氰酸煙氣的產生。
能降低模制溫度一點,在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熱成型制程中極為重要。由脂肪族異氰酸酯制得的氨基甲酸酯,其化學鍵強度比起芳香族氨基甲酸酯較不穩定,因而即使在低溫仍可能分解。因此,傳統的熱成型制程無法應用在模制由脂肪族異氰酸制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但因本發明所提出的改良,可以得到一種模制由脂肪族異氰酸酯制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方法。
以下的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不能代表本發明的全部。
實施例1-4制備如表1“本發明所制備的發泡體產物”所示的發泡體1-4。將3吋厚10×10吋長×寬的樣品卷起,并置于3升容量的壓力鍋反應器中,分別進行實驗。在每一個實驗中,壓力鍋的內部抽真空至1torr,為時5分。停止抽真空并灌氧氣進該壓力鍋,使其壓力達約250torr。注入氧氣后,注入氫氣直到內壓達到大約650torr。以壓力鍋內的火星裝置點燃該爆炸氣體成分。于此步驟后,檢查該樣本。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全部的小胞薄膜均燒除為止。每種實驗所得的發泡體樣品命名為發泡體5至8,如表1所示。所得的發泡體5-8浸泡于蒸餾的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中以除去可能因網狀化而分解的產物。發泡體樣品另以50℃的烤箱干燥20分,冷卻,以供后續實驗之用。
依據ASTM D-3574量測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通氣量。使用的量測儀器為Amcor(美國德州)公司產的通氣量儀,讀數以cfm為單位。另依據ASTM D-3574量測其密度,結果以kg/m3為單位。
表I 本發明所制備的發泡體產物
實施例5-12將發泡體1-8置于鋁板之間,鋁板先預熱至所需溫度,以油壓氣缸施壓。發泡體其后即以熱成型,形成所需的厚度(發泡體9-16)。
模具套件內建電熱器,設置于一油壓裝置(香港Shen-Lin Industries公司),該裝置可提供大約為60psi的壓力于該模型區域。模具表面溫度以「K」型熱電偶及一數字式溫度記錄器(日本島津制作所)量測并予記錄。將一片3吋厚的發泡體片以一對鋁制壓板熱成型。壓板以內建電熱板預熱至180℃,共100秒。兩模具組件的間距為1吋。30分鐘后量測所得的發泡體最終厚度,其時發泡體已冷卻。記錄模制條件及最終發泡體厚度。
表II 發泡體9-16的模制條件
經由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可明顯看出以網狀化預處理的優異效果。
實施例13-20以下列步驟量測熱成型發泡體樣本9-16的透氣性。將發泡體置于燒杯頂部,封置于濕控瓶中。將整個組件存置于一溫度38℃的烤箱中,以確保溫控。每隔一小時量測該燒杯組件的質量,持續24小時。
量測水蒸氣的滲透率以顯示本發明制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透氣性。依據ISO 1663測試該熱成型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將一氯化鈣干燥劑置于玻璃燒杯的底部,以一圓形樣板將該發泡體樣本封置至燒杯頂部,以確保發泡體表面的區域暴露于受控制的濕度下,該濕度在38℃時為88.5%以下。將該組件暴露于受控制的大氣中連續24小時,每隔一時間稱重,直到重量的變化趨于大致穩定。當其重量變化速率成為固定后,記錄每一單位時間經過該樣本單位面積滲透的水蒸氣的滲透率,作為其透氣性值。
表III 本發明熱成型發泡體樣本的透氣性
*如數個時段的增速率低于5%,則視為重量增加速率已達固定。
**增加的一定重量是依連續5次量測結果計算,得出其平均增加量。
由上述表III可清楚顯示,本發明的網狀化處理可顯著提高熱成型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的透氣性。
本發明對于制備胸罩的墊片、罩杯、罩頂及其類似物品,用在胸罩及其它衣物,特別適用。但本發明的方法及制品也可應用在其它有需要彈性或保持形狀的產品。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書所定義及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a)制備一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b)將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網狀化,以實質上除去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小胞薄膜;c)將該已網狀化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置于預熱的模具組件間;d)施一壓力以閉合該模具組件,并形成一壓縮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于該模具組件所形成的空間內;e)將該壓縮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變形成為由該模具組件間的空間所定義的形狀;及f)打開該模具組件,將該成形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自該模具組件中移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包括一脂肪族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在發泡劑及觸媒存在下的反應產物。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包括一芳香族異氰酸與多元醇在發泡劑及觸媒存在下的反應產物。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脂肪族異氰酸酯為1.6-己烷二異氰酸酯。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脂肪族異氰酸酯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厚度大于完成后的成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較厚部份的厚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厚度為完成后的成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較厚部份的厚度的2倍。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為自一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塊切割而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片。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在網狀化處理后在該聚氨基甲酸酯基質中包含實質上為網狀化的結構。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另包括在將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置于該模具組件間之前,在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上施以一織物層的步驟。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閉合該模具組件并壓縮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壓力由一液壓機構所提供。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閉合該模具組件并壓縮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壓力對模具表面為30-90磅/平方吋。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壓縮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熱成型時間持續45-100秒。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模具組件先預熱至150-210℃。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變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含有的小胞尺寸為3-120ppi。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變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含有的小胞尺寸為5-70ppi。
17.一種利用下述步驟所制得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a)制備一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b)將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網狀化,以實質上除去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小胞薄膜;c)將該已網狀化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置于預熱的模具組件間;d)施一壓力以閉合該模具組件,并形成一壓縮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于該模具組件所形成的空間內;e)將該壓縮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成形成為由該模具組件間的空間所定義的形狀;及f)打開該模具組件,將該成形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自該模具組件中移出。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包括一脂肪族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在發泡劑及觸媒存在下的反應產物。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包括一芳香族異氰酸與多元醇在發泡劑及觸媒存在下的反應產物。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脂肪族異氰酸酯為1.6-己烷二異氰酸酯。
21.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脂肪族異氰酸酯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22.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厚度大于完成后的成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較厚部份的厚度。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厚度為完成后的成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較厚部份的厚度的2倍。
24.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為自一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塊切割而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片。
25.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在網狀化處理后在該聚氨基甲酸酯基質中包含實質上為網狀化的結構。
26.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另包括在將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置于該模具組件間之前,在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上施以一織物層的步驟。
27.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閉合該模具組件并壓縮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壓力由一液壓機構所提供。
2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閉合該模具組件并壓縮該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壓力對模具表面為30-90磅/平方時。
2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壓縮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的熱成型時間持續45-100秒。
3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模具組件先預熱至150-210℃。
31.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變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含有的小胞尺寸為3-120ppi。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變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含有的小胞尺寸為5-70ppi。
33.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變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含有的小胞尺寸為3-40ppi。
34.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模制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其中,該變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為胸罩墊片。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成形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的制法,其制品適于制作無接縫胸罩的墊片、罩杯、罩頂及類似物品,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以脂肪族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制成,將該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作網狀化,以除去全部具有小胞的薄膜,切割成片,使其厚度較完成后的胸罩罩杯較厚部分的厚度為大,然后將其置于由一母模具及一公模具組成的模具組件內加壓,閉合于該模具組件,加壓以將該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模制成與該模具內空間相同的形狀。該模制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發泡材料可應用在無接縫胸罩的墊片、罩杯、罩頂及類似物,呈現優異的不變黃特性,其效果優于現有的芳香族聚氨基甲酸酯胸罩墊片,并具有提升的透氣性與孔隙度。
文檔編號C08J9/38GK1847280SQ20051006555
公開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5日
發明者歐榮順 申請人:歐榮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