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交聯技術,特別是一種天然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敷料是一種用來暫時性覆蓋傷口用的醫用材料,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控制傷口的滲出液及保護傷口,以免受細菌及塵粒的污染,提供有利于傷口愈合的環境。選擇合適的敷料覆蓋在傷口上,可協助控制出血、防止感染并吸收分泌物,從而促進傷口快速愈合。此時敷料起到保護創面、防止體液和蛋白質流失、防止細菌侵入引起炎癥的作用,并對增殖細胞提 供支撐。皮膚的創傷為臨床常見疾病,當皮膚出現大面積缺損或短時間難于愈合的情況下,在創口表面覆蓋敷料極其重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使用最普遍的外科創傷敷料是醫用脫脂棉和紗布。它對創傷的治療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其使用時,創面肉芽組織向敷料內生長而引起粘連;解除時,易造成二次創傷;由于創面積液而易引起細菌感染。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由傳統的紗布逐步發展為今天的高科技成分含量的創傷敷料,敷料的成分及種類在近十幾年中發生了突破性的變化。臨床的需要給敷料的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成為進行新型敷料開發的動力。因此,開發一種新型敷料,使其不僅能覆蓋創面,還能幫助傷口愈合,防止細菌侵襲,減少傷口區域的超高代謝和營養不良,減輕傷口疼痛,加快傷口愈合,成了科研人員的主攻方向。因此,對敷料的交聯處理以提高其質量和吸水性能非常重要。通常用于敷料的基體材料有兩類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膠原、明膠、殼聚糖、硫酸軟骨素、海藻酸、纖維素等。常用的人工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二醇(PEG)、聚氨酯(PU)、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一般來說,天然高分子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而合成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加工性能及化學穩定性。這些材料可控性好,實用性高,具有各自的優點和特點,因此作為生物材料在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目前制備敷料常用的方法是化學試劑交聯法和紫外光交聯法。化學試劑交聯法是通過在基體中加入化學交聯劑(如多聚甲醛、戊二醛和水溶性碳化二亞胺等)作為縮合劑,其作用是將基體分子中的活性基團(如氨基或羧基等)經過縮合反應而達到交聯的目的。紫外光交聯法是先將基體經過化學改性,使其帶有不飽和雙鍵,然后加入引發劑,通過紫外光輻照而引發不飽和雙鍵的加合,從而使基體發生交聯。采用這些方法交聯的材料在化學結構上比較穩定,能滿足材料制作的工藝要求,但是由于難免產生有毒的化學試劑或引發劑的殘留,因此材料對肌體會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此外,通常這些化學交聯劑為小分子,交聯后材料的分子間距離較小,導致吸水性能較低,直接影響敷料的保護效果和使用效果。因此,避免使用有毒的小分子化學交聯劑,是降低敷料毒性及提高材料溶脹性能的有效途徑。但是,現有技術中不存在采用無毒化學試劑或引發劑交聯多聚糖醫用敷料的方法。天然多聚糖分子(如殼聚糖、海藻酸等)是醫用敷料的理想材料,一方面它們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其分子鏈上具有多種可反應的活性官能團,可輕易通過接枝等改性手段進行化學修飾,能有效改善材料的性能和質量。目前很多海綿體敷料都基于這類材料,如能避免使用有毒化學試劑進行交聯,比如采用雙分子共軛反應交聯法,則有望得到高溶脹率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便的共軛反應交聯多聚糖敷料的制備方法。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制備方法,采用冷凍干燥技術,以殼聚糖和海藻酸鈉為基材,通過Diels-Alder共軛反應交聯而成,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室溫下將殼聚糖溶于乳酸溶液,加入琥珀酸酐與之反應,透析凍干后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
步驟2、室溫下將N-琥珀酰殼聚糖溶解于緩沖溶液中,滴加糠胺-2-呋喃甲胺與之反應,透析凍干后得到呋喃化殼聚糖;
步驟3、室溫下將海藻酸鈉溶于水中,在避光條件下滴加高碘酸鉀溶液,反應一段時間后,透析并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
步驟4、將醛基化海藻酸鈉溶于水中,加入4- (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反應,透析凍干后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
步驟5、分別配制一定濃度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室溫下按比例充分混合,冷凍干燥后得到海綿體敷料。本發明所用的試劑來源殼聚糖、海藻酸鈉、高碘酸鉀、糠胺-2-呋喃甲胺、水溶性碳化二亞胺(EDAC)、牛血清白蛋白(BSA)、3- (4,5- 二甲基噻唑)-2,5- 二苯基四氮唑溴鹽(MTT),購于Sigma公司;琥珀酸酐,分析純,中國醫藥集團;乳酸,分析純,上海化學試劑有限公司;4-(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MPBH),購于Thermo Fisher公司。氯化鈉、氯化鉀,分析純,上海試劑三廠;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分析純,杭州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二甲基亞砜、十二烷基磺酸鈉,分析純,上海化學試劑廠。蛋白測定試劑盒,購于碧云天生物技術研究所。DMEM培養基,Giboco公司;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材料工程研究所;青霉素、鏈霉素,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本發明所用的儀器掃描電子顯微鏡(JSM-6330F,JE0L),酶標儀(Biorad,Model550)。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特征在于I)基于共軛反應交聯原理,本發明避免使用了有毒化學交聯劑,因此敷料中不存在有毒試劑的殘留,保證了敷料的安全性;2)由于本發明中所涉及的共軛反應產生于大分子-大分子間,保護了大分子之間的空間結構與距離,因此提高了敷料的吸水性能,實現了對創口的有效保護;3)在本發明中,所用基體材料為天然多聚糖材料,顯示出極好地生物相容性,體感好;4)本發明交聯的海綿體敷料吸水性強,與創面的結合強度高,避免了材料使用中的脫落,并具有良好的通透性;5)本發明技術具有交聯溫度低、固化速度快、交聯處理周期短等優點;6)本發明工藝和設備簡單、易行,操作安全,無有毒試劑,對環境不產生污染,使用的原材料成本低廉,適用于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下面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I為采用Diels-Alder共軛反應交聯制備殼聚糖-海藻酸鈉海綿體醫用敷料的示意圖。
·
圖2為殼聚糖-海藻酸鈉海綿體醫用敷料內部結構的掃描電鏡照片。圖3不同比例的殼聚糖-海藻酸鈉海綿體醫用敷料的吸水率(殼聚糖/海藻酸鈉溶液體積比分別為1/2、1/1和2/1)。圖4不同比例的殼聚糖-海藻酸鈉海綿體醫用敷料的水分蒸發速度(殼聚糖/海藻酸鈉溶液體積比分別為1/2、1/1和2/1)。圖5不同比例的殼聚糖-海藻酸鈉海綿體醫用敷料的蛋白粘附性。圖6不同比例的殼聚糖-海藻酸鈉海綿體醫用敷料的細胞粘附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冷凍干燥是制備聚合物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一種常用技術,本發明的一種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制備方法,是以殼聚糖和海藻酸鈉為基材,通過Diels-Alder共軛反應交聯固化而成。對殼聚糖和海藻酸鈉分別進行改性處理,使它們各自帶有可以進行反應的活性基團,使之混合后能在溫和條件下自動交聯成型,無需添加有毒的化學交聯劑,保證了材料的安全性。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室溫下在5%(v/v)的乳酸水溶液中加入克殼聚糖,攪拌3小時,形成均勻溶液,隨后加入琥珀酸酐,室溫下攪拌12 24小時,然后將反應溶液透析:Γ5天,最后凍干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其中乳酸水溶液質量為殼聚糖的4倍,琥珀酸酐質量為殼聚糖的Γ4倍,;步驟2、室溫下將N-琥珀酰殼聚糖溶解于磷酸鹽緩沖溶液中,然后滴加1(ΚΓ500微升的糠胺-2-呋喃甲胺,加入水溶性碳化二亞胺后室溫下攪拌12 24小時,透析3飛天后凍干得到呋喃化殼聚糖,其中N-琥珀酰殼聚糖的質量為糠胺-2-呋喃甲胺的f 5倍,磷酸鹽緩沖液的質量為N-琥珀酰殼聚糖的80倍,水溶性碳化二亞胺質量為N-琥珀酰殼聚糖的O. 5倍;
步驟3、室溫下將海藻酸鈉溶解于水中,然后滴加濃度為O. 5M的高碘酸鈉溶液,避光條件下攪拌廣4小時,透析3飛天后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其中海藻酸鈉與水的質量比例為1:100,海藻酸鈉的質量為高碘酸鈉的20(Γ500倍;
步驟4、室溫下將醛基化海藻酸鈉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濃度為O. 5%的4- (4-Ν-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溶液,室溫下反應O. 5^3小時,透析3飛天后凍干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其中醛基化海藻酸鈉與水的質量比例為1:100,4-(4-Ν-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的質量為醛基化海藻酸鈉的O. 015、. 06倍;
步驟5、分別配制濃度為O. 59Γ2. 0%(w/v)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水溶液,室溫下按體積比例1:2/1:1/2:1充分混合,37°C下放置O. 5^2小時,然后放置在_20°C下冷凍2小時,最后在_50°C下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海綿體敷料。其中,磷酸鹽緩沖溶液(PBS)的配制稱取分析純氯化鈉8克、氯化鉀O. 2克、磷酸氫二鈉2. 9克、磷酸二氫鉀O. 2克,溶于1000毫升蒸餾水中,調節pH為7. 4。敷料的結構觀察經_50°C冷凍干燥(FD1A50,北京博醫康)24小時后,將敷料噴金(Cressington 108 Auto),然后在掃描電子顯微鏡(JSM-6330F,JE0L)上觀察內部微觀結構。敷料的吸水性檢測先將敷料稱重(Wd),25°C下在磷酸鹽緩沖溶液中浸泡6小時以保證充分溶脹。測試時,從溶液中取出敷料,用濾紙吸去敷料表面的水,立刻稱重(Ww),每個樣品平行測試5次。計算敷料吸水性能Pa的公式為Pa = (Ww - Wd) /Wd。敷料的透濕率檢測透濕率表示的是單位時間面積上通過的水氣的質量(單位 mg · cm_2 · IT1)。測定固定敷料的透濕瓶(容量為5毫升,內含蒸懼水4毫升,開口面積為
I.18cm2)的質量(Wtl),然后將透濕瓶置于恒溫恒濕的干燥器中。參照通用的透濕測試方法ASTM method E96-90標準,在干燥器中放置大量的硅膠,保持濕度在40RH左右。隨測試時間測定透濕瓶的質量(Wt),得到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根據曲線的斜率計算出敷料的透濕率,計算公式為透濕率=L/\。其中L為透濕曲線的斜率,表示單位時間通過水氣的質量(單位mg · IT1) ;S(!為通透水氣的有效面積,即透濕瓶開口面積,為I. 18cm2)ο敷料的蛋白吸附性檢測配制O. 2wt%的蛋白溶液,25°C下將敷料浸于該溶液中,24小時后取出敷料,用大量蒸餾水沖洗,再將敷料置于O. lwt%的十二烷基磺酸鈉溶液中,37°C下搖床24小時,以將吸附于敷料的蛋白溶出。蛋白吸附量測定方法按照蛋白測定試劑盒標準操作流程執行。敷料的細胞粘附性檢測將敷料剪成圓形,尺寸與24孔培養板(Nunc , Denmark)孔徑一致,將敷料鋪滿培養板底部。使用前先將敷料用75%乙醇浸泡2小時消毒,然后用磷酸鹽緩沖溶液反復漂洗除去乙醇。在敷料表面接種數量為4X104的人體成纖維細胞,并加入2暈升培養液(DMEM培養基+10%小牛血清+100單位/暈升青霉素/鏈霉素),將其放于37°C下孵育4小時后取出,用磷酸鹽緩沖溶液反復沖洗以除去未粘附的細胞,然后加入20微升O. 5wt%MTT的磷酸鹽緩沖溶液,置于37°C下孵育4小時后加入200微升二甲基亞砜,振蕩均勻后采用酶標儀(Biorad,Model 550)于570納米處測定紫色物質的吸光度。本發明采用ANOVA方差分析法,顯著差異值/7設為< O. 05。本發明所制備的敷料為海綿多孔結構,平均孔徑為200微米左右且相互貫穿,有利于透氣及水分的吸收。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I:
具體操作步驟為
(1)在40毫升5%(v/v)的乳酸溶液中加入O.5克殼聚糖,室溫下攪拌3小時,形成均勻溶液,隨后加入2. O克琥珀酸酐,室溫下攪拌24小時,然后將反應溶液透析3天,最后凍干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
(2)室溫下將O.5克N-琥珀酰殼聚糖溶解于40毫升緩沖溶液中,然后滴加100微升的糠胺-2-呋喃甲胺,加入O. 2克水溶性碳化二亞胺后室溫下攪拌18小時,透析3天后凍干得到呋喃化殼聚糖;
(3)室溫下將I.O克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滴加5毫升濃度為O. 5M的高碘酸鈉溶液,避光條件下攪拌2小時,透析3天后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
(4)室溫下將I.O克醛基化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加入6毫升濃度為O. 5%的4- (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溶液,室溫下反應O. 5小時,透析3天后凍干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
(5)分別配制濃度為O.5%(w/v)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水溶液,室溫下按體積比例1:1充分混合,37°C下放置I小時,然后放置在_20°C下冷凍2小時,最后在-50°C下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海綿體敷料。
實施例2
具體操作步驟為
(1)在40毫升5%(v/v)的乳酸溶液中加入O.5克殼聚糖,室溫下攪拌3小時,形成均勻溶液,隨后加入I. 8克琥珀酸酐,室溫下攪拌20小時,然后將反應溶液透析3天,最后凍干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
(2)室溫下將O.5克N-琥珀酰殼聚糖溶解于40毫升緩沖溶液中,然后滴加200微升的糠胺-2-呋喃甲胺,加入O. 2克水溶性碳化二亞胺后室溫下攪拌16小時,透析3天后凍干得到呋喃化殼聚糖;
(3)室溫下將I.O克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滴加4毫升濃度為O. 5M的高碘酸鈉溶液,避光條件下攪拌4小時,透析3天后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
(4)室溫下將I.O克醛基化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加入8毫升濃度為O. 5%的4- (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溶液,室溫下反應I小時,透析3天后凍干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
(5)分別配制濃度為O.5% (w/v)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水溶液,室溫下按體積比例I: I充分混合,37°C下放置I. 5小時,然后放置在_20°C下冷凍2小時,最后在-50°C下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海綿體敷料。
實施例3
具體操作步驟為
(1)在40毫升5%(v/v)的乳酸溶液中加入O.5克殼聚糖,室溫下攪拌3小時,形成均勻溶液,隨后加入I. 5克琥珀酸酐,室溫下攪拌18小時,然后將反應溶液透析4天,最后凍干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
(2)室溫下將O.5克N-琥珀酰殼聚糖溶解于40毫升緩沖溶液中,然后滴加250微升的糠胺-2-呋喃甲胺,加入O. 2克水溶性碳化二亞胺后室溫下攪拌24小時,透析4天后凍干得到呋喃化殼聚糖;
(3)室溫下將I.O克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滴加5毫升濃度為O. 5M的高碘酸鈉溶液,避光條件下攪拌3小時,透析4天后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
(4)室溫下將I.O克醛基化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加入10毫升濃度為O. 5%的4- (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溶液,室溫下反應I. 5小時,透析4天后凍干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
(5)分別配制濃度為I. 0%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水溶液,室溫下按體積比例1:2充分混合,37°C下放置2小時,然后放置在_20°C下冷凍2小時,最后在_50°C下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海綿體敷料。
實施例4
具體操作步驟為 (1)在40毫升5%(v/v)的乳酸溶液中加入O.5克殼聚糖,室溫下攪拌3小時,形成均勻溶液,隨后加入I. 2克琥珀酸酐,室溫下攪拌16小時,然后將反應溶液透析4天,最后凍干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
(2)室溫下將O.5克N-琥珀酰殼聚糖溶解于40毫升緩沖溶液中,然后滴加300微升的糠胺-2-呋喃甲胺,加入O. 2克水溶性碳化二亞胺后室溫下攪拌20小時,透析4天后凍干得到呋喃化殼聚糖;
(3)室溫下將I.O克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滴加3毫升濃度為O. 5M的高碘酸鈉溶液,避光條件下攪拌2. 5小時,透析4天后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
(4)室溫下將I.O克醛基化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加入3毫升濃度為O. 5%的4- (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溶液,室溫下反應2小時,透析4天后凍干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
(5)分別配制濃度為1.0%(w/v)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水溶液,室溫下按體積比例1:2充分混合,37°C下放置O. 5小時,然后放置在_20°C下冷凍2小時,最后在-50°C下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海綿體敷料。
實施例5
具體操作步驟為
(1)在40毫升5%(v/v)的乳酸溶液中加入O.5克殼聚糖,室溫下攪拌3小時,形成均勻溶液,隨后加入I. O克琥珀酸酐,室溫下攪拌24小時,然后將反應溶液透析5天,最后凍干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
(2)室溫下將O.5克N-琥珀酰殼聚糖溶解于40毫升緩沖溶液中,然后滴加400微升的糠胺-2-呋喃甲胺,加入O. 2克水溶性碳化二亞胺后室溫下攪拌12小時,透析5天后凍干得到呋喃化殼聚糖;
(3)室溫下將I.O克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滴加4毫升濃度為O. 5M的高碘酸鈉溶液,避光條件下攪拌2小時,透析5天后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
(4)室溫下將I.O克醛基化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加入8毫升濃度為O. 5%的4- (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溶液,室溫下反應2. 5小時,透析5天后凍干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
(5)分別配制濃度為O.8%(w/v)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水溶液,室溫下按體積比例2:1充分混合,37°C下放置2小時,然后放置在_20°C下冷凍2小時,最后在-50°C下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海綿體敷料。實施例6
具體操作步驟為
(1)在40毫升5%(v/v)的乳酸溶液中加入O.5克殼聚糖,室溫下攪拌3小時,形成均勻溶液,隨后加入O. 5克琥珀酸酐,室溫下攪拌12小時,然后將反應溶液透析3天,最后凍干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
(2)室溫下將O.5克N-琥珀酰殼聚糖 溶解于40毫升緩沖溶液中,然后滴加500微升的糠胺-2-呋喃甲胺,加入O. 2克水溶性碳化二亞胺后室溫下攪拌24小時,透析5天后凍干得到呋喃化殼聚糖;
(3)室溫下將I.O克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滴加2毫升濃度為O. 5M的高碘酸鈉溶液,避光條件下攪拌I小時,透析5天后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
(4)室溫下將I.O克醛基化海藻酸鈉溶解于100毫升水中,然后加入12毫升濃度為O. 5%的4- (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溶液,室溫下反應3小時,透析5天后凍干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
(5)分別配制濃度為O.8%(w/v)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水溶液,室溫下按體積比例2:1充分混合,37°C下放置I. 5小時,然后放置在_20°C下冷凍2小時,最后在-50°C下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海綿體敷料。本發明制備的敷料為海綿多孔結構,平均孔徑為200微米左右且相互貫穿,有利于透氣及水分的吸收(圖I)。該敷料的吸水能力極強,可吸收相當于自身重量52 57倍的液體(圖2)。該敷料的水汽蒸發速度在2100g/m2左右(圖3),一般認為控制水分蒸發速度在每天200(T2500g/m2可以較好的滿足創面對傷口的要求,因此該敷料完全滿足對水汽透過率的要求。該敷料的蛋白吸附能力顯著低于常規的醫用紗布(圖4),說明該敷料親水性強,從而不容易引起細胞的粘連。細胞粘附性是敷料設計需要考慮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由于材料不恰當而導致的敷料粘附肉芽組織,從而引起敷料揭除時帶來的二次損傷,包括對肉芽的粘連,對遷移的上皮細胞、增生的成纖維細胞的損害,甚至比不使用敷料更嚴重。該敷料表面細胞粘附值很低,顯著低于組織培養板和醫用紗布(圖5),這與敷料的蛋白吸附性結果一致,說明敷料的親水性高、吸水能力強,從而不利于細胞的粘附,這樣的敷料不致引起組織粘連。以上實施例涵蓋了最具代表性的實驗數據。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備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將殼聚糖溶于乳酸水溶液,攪拌形成均勻溶液,加入琥珀酸酐,室溫下攪拌反應,透析凍干后得到N-琥珀酰殼聚糖; 步驟2、將N-琥珀酰殼聚糖溶解于磷酸鹽緩沖溶液中,滴加糠胺-2-呋喃甲胺,加入水溶性碳化二亞胺后室溫下攪拌反應,透析凍干后得到呋喃化殼聚糖; 步驟3、將海藻酸鈉溶于水中,滴加高碘酸鉀溶液,避光條件下攪拌反應,透析凍干得到醛基化海藻酸鈉; 步驟4、將醛基化海藻酸鈉溶于水中,加入4-(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于室溫下反應,透析凍干后得到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 步驟5、將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水溶液在室溫下充分混合,室溫放置后冷凍放置,冷凍干燥后得到海綿體敷料。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備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乳酸水溶液濃度為體積百分比5%,所述乳酸水溶液質量為殼聚糖的4倍,琥珀酸酐質量為殼聚糖的Γ4倍,將殼聚糖溶于乳酸水溶液后攪拌3小時,加入琥珀酸酐后攪拌12 24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備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滴加的糠胺-2-呋喃甲胺為10(Γ500微升,所述N-琥珀酰殼聚糖的質量為糠胺-2-呋喃甲胺的廣5倍,緩沖液的質量為N-琥珀酰殼聚糖的80倍,水溶性碳化二亞胺質量為N-琥珀酰殼聚糖的O. 5倍,攪拌12 24小時。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備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滴加的高碘酸鈉溶液為2飛毫升,濃度為O. 5M,攪拌廣4小時,所述海藻酸鈉與水的質量比例為1:100,海藻酸鈉的質量為高碘酸鈉的20(Γ500倍。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備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加入的4-(4-Ν-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溶液為3 12毫升,濃度為質量體積百分比O. 5%,反應O. 5 3小時,所述醛基化海藻酸鈉與水的質量比例為1:100,4-(4-Ν-馬來酰亞胺苯基)丁酸鹽的質量為醛基化海藻酸鈉的O. 015、. 06倍。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備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的反應體積比為或2:1 ;其中參與反應的呋喃化殼聚糖和馬來酰亞胺化海藻酸鈉的濃度為質量體積百分比O. 59Γ2. 0% ;室溫放置O.5^2小時,冷凍放置為_20°C下冷凍2小時。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備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的時間為:Γ5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制備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交聯方法。本發明以殼聚糖和海藻酸鈉為基體材料,通過共軛反應交聯,采用冷凍干燥技術,提高了多聚糖海綿體醫用敷料的吸水性能,實現了對皮膚創口的有效保護作用。使用時直接敷于創面傷口,具有極佳的吸附效果,尤其適用于燒傷、膿病、傷口引流及潰瘍等皮膚疾病。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低廉、交聯溫度低、固化速度快,適用于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本發明顯著改善了敷料的吸水性能,同時避免了有毒化學交聯劑的殘留,降低了材料對皮膚的化學刺激,提高了敷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文檔編號C08B37/04GK102940903SQ2012104739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談華平 申請人:南京理工大學